古代诗歌五首PPT17 人教版 (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34
宋 王 安 石
35
王安石(1021-1086),北宋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 家、改革家。
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 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文学家, 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 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 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 浮云:悬浮在半空中的云彩, 暗喻奸佞的小人。 2、眼:视线。 3、缘 :因为。
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 只野,因为我站在此处最高的飞来峰顶, 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42
《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 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 来抒发出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 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8
内容解析:
} 1、孤独
2、生之短促 3、怀才不遇
封 建 士 子 共 同 的 命 运
人 类 摆 脱 不 了 的 命 运9
情怀
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2、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3、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
10
特色艺术
1、景藏情中 2、沉郁悲壮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11
杜甫
52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 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 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 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 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 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 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 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53
此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 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 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 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7
诗词赏析
宋 王 安 石
35
王安石(1021-1086),北宋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 家、改革家。
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 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文学家, 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 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 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 浮云:悬浮在半空中的云彩, 暗喻奸佞的小人。 2、眼:视线。 3、缘 :因为。
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 只野,因为我站在此处最高的飞来峰顶, 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42
《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 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 来抒发出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 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8
内容解析:
} 1、孤独
2、生之短促 3、怀才不遇
封 建 士 子 共 同 的 命 运
人 类 摆 脱 不 了 的 命 运9
情怀
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2、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3、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
10
特色艺术
1、景藏情中 2、沉郁悲壮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11
杜甫
52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 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 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 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 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 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 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 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53
此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 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 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 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7
诗词赏析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件PPT

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 (衡山)、西岳(华山)。这是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24岁的杜甫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 亲——他的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杜甫 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 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 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唐宋八大家: 苏洵、苏轼、苏辙、柳宗元、
王安石、韩愈、欧阳修、曾巩。
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 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 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二、新课讲解
三、归纳小结
写作特色
借景抒情,层次清晰全诗紧扣“望”字, 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山的雄浑景象, 既宏观概括,又细致入微,最后落笔于诗人 的主观心理活动,抒发了自己登临绝顶的决 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在神宗皇帝支 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作“王安石变法”。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一、新课引入
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武丁得傅 说,有武丁中兴;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 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三顾 茅庐更是历来传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但是真正能够为后世所称道的君臣佳话,确 屈指可数。君主往往有求贤若渴之感,贤才 则往往有知己难求之憾。因此,留下了许多 千古名句……
《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 怎样的联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船上想像,暗含奔波之劳,点题 次 北 固 山 下 颔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船上所见 ——写景点时令,时间过得太快
江南春早
颈联: 生残夜,入旧年
游子思乡
尾联: 乡书,归雁 ——直抒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1.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 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2.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 是哪些?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水何澹澹……
山岛耸峙……
树 木 丛 生 , 百 草 丰 茂 。
秋 风 萧 瑟 , 洪 波 涌 起 。
星汉灿烂
日月之行
合作探究
1.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实写? 哪些是虚写? 水、山、岛、树木、洪波、日、月、星汉 水、山岛树木洪波实写,日月星汉是虚写。 2.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哪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小令(58字以内) (宋)词 中调(90字以内) (按字数分) 长调(91字以上)
词 (流派):豪放、婉约
(元)散曲 (按曲数分)
小令 套曲
观沧海
曹操 《观沧海》
——曹 操
烈老 曹 士骥 操 暮伏 年枥 ,, 壮志 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心 在 军事家、诗人。 不千 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已里 。。
雷 峰 夕 照
双 峰 插 云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重视 讽喻,崇尚简易。他做诗总是 读给年迈的老人和没有读过书 的人听,如果他们听得懂,就 可以了:如果听不懂就改,直 到懂了为止。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 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共25张PPT)

03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 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 献身精神。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其五)
叙事——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抒情——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以“落红”自 喻,寄寓爱 国情怀
04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注意与本课内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 义。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 趣。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三) 下 载 后 此 页 可 删 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课后总结
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 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 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 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的他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 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 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4日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四)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进行互动讨论和朗读等方式,营造了一个充满情感和
2
文化氛围的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了《己亥杂诗》这首古诗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并欣赏 了古诗的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对古诗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的 深入分析和解读,增加文化知识和拓展内容,以及加强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辅 导等方面进行改进。
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落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比喻
诗意:那缤纷的落花 并不是没有感情,它 们化作沃土后,更加 呵护滋养着花儿。
2.怎样理解结尾的主旨句?
“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 民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 红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没有 终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 的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 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 里,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 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 精神。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 样的感情?
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 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 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 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 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 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 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 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 效力的奉献精神。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古代诗歌五首》
20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游山西村 陆游
单学击习此目处标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1击. 有此感处情编地辑朗母读版诗文歌本,样感式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第二级
2.
感• 第悟三诗级 歌蕴含的哲理,理解诗人表现的情感。 • 第四级
• 第五级
陆游 (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南宋出色的爱国诗人、词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 统的世宦之家,幼年时逢金兵南侵,他随家人长期逃难,“儿时 万里避胡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陆游为官后一直力主 北伐,但随着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官还乡,直至46岁方复出,远 行入蜀任夔州通判。陆游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期满后,四川 宣抚使王炎邀请他到南郑(今汉中)处理军务,实现了他梦寐以求 的亲临前线从军报国的愿望。金戈铁马、意气风发的军旅生活和 雄奇险峻的山川地势激发了他的才情。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 走向鼎盛,形成了宏丽悲壮的风格。陆游对这一段峥嵘岁月十分 珍惜,后来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Βιβλιοθήκη 若:如果。拄:拄着。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由情悟理——请用两个词语概括龚自珍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离 愁”“有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首句即点明“离愁”,离开哪里的愁绪呢?离开北京。 诗人与北京,可以说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他自己幼年 就在京入塾就读,后来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离开与自己生活关联 如此密切的京城,诗人产生“离愁”原本也很自然。但这里用“浩荡”来形容“离 愁”的广大无边,用“白日斜”,也就是“夕阳西下”作为离愁的背景,却使得这 份离愁愈发沉重。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曾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请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思考:“白日斜”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白日斜”并不单纯指离京的时间,同时也象征着晚晴的国运与局势如日落西 山,正因为有这样深广的身世之痛与家国之忧,这“离愁”才是如此“浩荡”, 无边无涯。
“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 自己的马鞭向东一指,离开京师,从此便和京师远隔天涯。 这里有诗人对朝廷的眷恋,也有他对国事的担忧。正如范 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的山西
山村风光
民风淳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 欢乐的气象。在去山西村的路上,陆游对朋友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 腊酒”泛指农户家酿的米酒,南 方惯用糯米为原料,过滤比较简单,所以酒稠厚而不清亮,比较浑浊,而酒以“清”为贵, 比如一掷千金的李白曾写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用并不清亮的“腊酒” 来款待客人,写出了一种朴实的乡情。 “豚”,是小猪。“足鸡豚”,即“鸡豚足”。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那种尽其所有的盛情。那么,把“留”改成“招待” 的“待”好不好呢?显然不好,“留”字更能体现出村民的热情好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5.古代诗歌五首(共29张PPT)

册第十四课
——曹操
曹操(155—220),字 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 国谯人。汉献帝时官至丞 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 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 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 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 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 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 凉慷慨。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 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 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 为“曹氏父子”或“三 曹”。
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 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 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 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 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 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 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 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 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 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 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 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 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 描写地上的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写人 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 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 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 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 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 中了。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 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曹操
曹操(155—220),字 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 国谯人。汉献帝时官至丞 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 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 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 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 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 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 凉慷慨。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 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 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 为“曹氏父子”或“三 曹”。
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 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 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 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 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 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 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 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 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 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 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 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 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 描写地上的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写人 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 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 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 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 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 中了。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 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共63张PPT)

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 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 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己 辞官南归 亥 杂 诗 表明心志
离情浩荡 失落离愁
3.最后一句话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 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 心的精神境界。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登 写景
飞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来 峰
议论 不畏遮目——站得高、看得远
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
无坚 私定 无果 畏断
、
字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 龚自珍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夹 花生树,日暮风起,残红一片。点点 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离别之 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 了《己亥杂诗》这首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百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意: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 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 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 的贤明君主。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 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 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 最高峰。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眼:视线。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比喻自己 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 “不畏”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 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 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 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 不产生乡愁呢?
译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 海吐纳的小小弹丸;天上的银河啊, 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 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 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亢高歌,倾 吐宏伟的心愿。
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观”字统领 全篇。 2、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写虚
观 曹 操沧 海 汉
乐 府 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登临,靠近 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
jié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观海的
地点,显得很质朴。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何:多么
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运用典故直抒思乡之情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传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观沧海
诗 词 五 首
安吉实验初中 杨汉浩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秋思 课后练习
Jié 碣石
dà n 澹澹
Sǒng’zhì 竦 峙
sè
萧瑟
zāi
哉
yīng
莺
Yá
涯
dī 堤
tí
蹄
zhuó
啄
返回
曹操
(155-220)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 孟德,小名阿瞒,沛国(今安徽亳 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 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 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 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 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 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 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 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 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 壁。封魏王。即魏武帝。子曹丕称 帝,追尊为武帝。
译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上。我要饱 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淼,水 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呀,最 先跃入眼帘。
译文: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上——百草丰美,树木浓繁。 虽然已到了秋天,它们仍生意盎 然。看大海——在萧瑟秋风中, 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洪波巨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次北固山下
归乡江海风潮行客 次 雁书春日正平舟路 北 洛何入生一两绿青 固 阳处旧残帆岸水山王山 边达年夜悬阔前外湾下 。,。,。,。,
下一张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 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 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哇露春意。时 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托雁儿飞 过洛阳时替他一下家人。这两句紧承三联,遥 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文学常识: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 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 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 以咏志”是合乐是加上的,是诗的附文, 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返回
观 沧 海
幸星日秋树水东 甚汉月风木何临 至灿之萧丛澹碣 哉烂行瑟生澹石 歌若若洪百山以 以出出波草岛观 咏其其涌丰竦沧 志里中起茂峙海
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 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 “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 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 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 间 ? 残冬腊月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 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 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 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问: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描写,次及“洪 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 和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本诗的第三层,诗人借助奇 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这两 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 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律诗
次北故山下
言事 点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暗含羁旅奔波之意 写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野开阔,大江直流 波平浪静 江面壮阔远大的豪迈境界 既写景又点明时令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而东方 海日已升 旧年而江上 已是春天
首联
颔联
颈联
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名句:描绘中富有理趣
曹操
(155-220)
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削 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如果 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 是北征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 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阔大的胸襟 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 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 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 秀作品。
动:水波荡漾 静 实有 写动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有 景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地点、俯视 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 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转入动态,波澜壮阔 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 言 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 志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想象)的?
写实——第2层;写虚——第3层。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 的胸怀?
第3层
鉴赏
鉴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 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 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 骨”的代表作。
观 沧 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言事点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