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立意,让主题个性化
作文命题思路

作文命题思路作文命题是指由教师或考试机构提供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以该题目为基础进行写作。
在面对作文命题时,考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展开思路和写作。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几种命题思路,帮助你在写作时更加有条理和准确。
一、立意深入命题作文通常会给出一个主题或一个问题,考生可以从该主题或问题出发,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确定自己的立意。
可从不同角度入手,例如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展开思考和写作。
立意深入可以使作文内容更有深度和独特性。
二、立意巧妙在命题作文中,立意巧妙是展示个人观点和思考的一种方式。
考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一些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题目的独到见解。
立意巧妙不仅使作文更有吸引力,还可以展示考生的写作功底和思维能力。
三、结构清晰无论是什么样的作文命题,一个清晰的结构都是必不可少的。
良好的结构有助于表达思想,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在写作时,可采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即引言、论述和结论。
引言引出主题,论述阐述观点和论据,结论总结全文,给出自己的看法。
四、例证丰富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加强论述。
例证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也可以是别人的事例,甚至是历史上的事件。
通过例证的使用,可以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同和接受你的观点。
五、语言得体在命题作文中,语言的得体性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应该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难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保持语言简练、清晰明了。
同时,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好的语言运用能够提高作文的质量,增强阅读体验。
六、思路开阔在写作命题作文时,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框架,要有开阔的思路。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拓宽写作的思路。
开阔的思路会带来更多的创新点和独特见解,使作文更加出彩。
总结起来,命题作文虽然具有限制性,但是考生可以通过立意深入、立意巧妙、结构清晰、例证丰富、语言得体以及思路开阔等方式来写作。
作文立意要注意这些问题作文立意的五项原则

作文立意要注意这些问题作文立意的五项原则(一)立意要正确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
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
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作文中的角度选择与立意构思

作文中的角度选择与立意构思作文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文饰,通过选取适合的角度和策划构思,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力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在写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角度和巧妙构思立意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写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构思立意。
一、选择角度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角度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之一。
不同的角度可以带来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判断。
在决定角度前,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受众,并根据这些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角度。
正确选择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加立体,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立场。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选择从个人责任、社会影响或政府政策等角度切入。
每个角度都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读者对环境保护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写作前,作者需要深入思考,选择最能突出主题和观点的角度。
二、构思立意的技巧构思立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使之有条不紊地展开,同时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以下是一些构思立意的技巧,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组织文章:1. 引出问题或提出观点: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独到的观点,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文章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现今,手机是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它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这样,读者就会对文章继续阅读下去。
2.采用故事情节:利用故事情节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过讲述一个具体、有代表性的故事,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互助精神的文章时,可以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描述人们帮助彼此的情景,以此来展开对互助精神的讨论。
3. 分析对比: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事物的优劣,可以使文章更加客观和全面。
作者可以列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或事物,并详细分析其利弊和影响,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自由与安全的文章时,可以分析自由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并与安全进行对比,从而引出对自由与安全的理性思考。
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龙源期刊网
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作者:刘腾辉
来源:《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08期
【技法指津】
一、以小见大,深入挖掘。
立意深刻并不是非要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平凡人物、平凡的场景中,往往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体悟,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中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就能够写出新颖深刻的文章。
二、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要想在文章中写出独到的见解,我们就必须抛弃习惯性思维,善于思考,学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思考多种因素,想象多种可能,甚至包括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这样,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确立与众不同的中心。
三、顺应时代,紧跟潮流。
要想使文章立意新颖,写作时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文章的故事情节、语言等都要尽可能地富有时代气息。
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四、善于联想,托物言志。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表达情志。
2.运用想象的手法,由表及里,揭示生活哲理。
3.运用象征手法,由事及理,抒发情怀。
【例文赏析】
那一丝苦涩。
巧妙立意 让作文更上一层楼

巧妙立意让作文更上一层楼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立意占有极重的分量。
一件作品能不能成为传世佳作,往往就决定在立意上。
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文以‘意’为主,‘辞’为从,意在笔先,辞随意生,只有对客观事物有正确、全面、深刻的认识,思想上十分清晰,语言才会明确、生动、流畅。
”这些都说明了写文章需要巧妙正确的立意。
那么,如何做到立意巧妙正确?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来指导学生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立意要力求准确准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
它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
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二、立意要力求深刻深刻是指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要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上一个台阶,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例如,上海市中考作文曾以“生活中发现”为话题,有的考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出许多真知:“我发现生活中不会相信眼泪,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奇迹才会在厄运中诞生”,“我发现生活在于过程,而不在于时间,一个有意义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生命。
”这些立意都体现了一定的深刻性。
三、立意要力求新颖新颖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滥调,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要想让立意新颖,可以渗入时代新观念;可以反思旧说俗见,推陈出新;可以另辟蹊径,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翻出新意;可以开阔思路,多方面地调动其灵感和思维,由此及彼,从而找到最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
例如,2008全国高考卷上提供了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以“抗震救灾”话题写篇作文,不限题材。
大部分学生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角度直接立意,结果使这一素材成为俗材。
而有位同学却从反面立意,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巧妙的立意 独特的视角 鲜活的语言——第29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获奖作品评析

▲THE FORUM论坛巧妙的立意 独特的视角 鲜活的语言——第29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获奖作品评析张盼盼(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摘 要:新闻评论主要针对当下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具体化的指导意见,以起到激浊扬清、引导社会思潮的作用。
本文结合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类评论获奖作品(共13篇),分析总结获奖作品在选题立意、叙事视角、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以期为新闻评论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评论;选题立意;叙事视角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央批准的,经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一年评选一次,从1991年开设以来,至今已有29届。
评选范围共4大项29个门类。
题材涉及消息、言论、通讯、系列报道等,丰富多样。
新闻评论是其中一项。
2019年度第29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类评论获奖作品共计13篇。
笔者通过对这13篇获奖作品的总结归纳,对其存在的共性规律进行探究分析。
1 选题立意巧妙1.1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南宋后期著名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海诗话》中说道,诗歌写作要“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这句话用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同样适用。
“入门须正”用在新闻评论中指的是要把握时代大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理念。
“立志须高”,“立志”指立意,立意产生于写作之前,对作品的写作意图,行文构思,文辞方法等均有影响,在新闻评论中表现为选题。
选题对于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评论开始的第一步。
“须高”要求选题应立足当下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生活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宏观选题。
因此,作者应具备大局观、整体观。
获奖作品《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立足周年性时间节点,聚焦改革开放,均能体现宏观视野。
特别奖评论作品《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通过九个部分从纵向历史角度串联起文章的脉络,运用横向世界维度来描写中国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与内涵。
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结构合理的作业

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结构合理的作业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文明的进步,一些现代观念被推崇,如创新、独立和自我奋斗等。
作为一个备受爱护的新时代的孩子,要胜任未来的挑战,完成学校给予的任务,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去写一篇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结构合理的作业。
首先,在写作前,我们要明确学校给出的题目。
一个不明确的题目会导致文章走题和无主题。
另外,我们还要深入挖掘题目,思考该文档应该把哪些内容包含到文章中。
其次,记笔记是编写文章的重要环节,收集素材、思考灵感,以及整理想法,将所有相关信息有条理地进行记录。
再次,在撰写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架构,确保每一段的主题明确,并有效地将文章主题和具体内容结合起来,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此外,文章的语言要有感情真挚的表情,这是我们表达思想的最佳途径。
另外,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调和,以免读者读到调谐失调的文字,让思想表达受到干扰,削弱文章的表达效果。
最后,在排版时,要确保文章的格式美观、结构合理,比如,可以在正文中加入图片、表格等,以便更形象化地展示文章的主题,也方便读者通过更快的节奏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写出一篇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结构合理的作业。
虽然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我们更是有可能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作家,在文学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
巧妙选材 立意创新

故事 中 的 第 三 个 徒 弟 就 是 采用 了 学 生 充 分 感 悟 到 作 文 的 材 料 是 来 源 于
事 物如 拖把 、钢笔 、 笔 等 ,以此来 揭 求异 思 维 法 , 以和 尚挑 水 上 山 巧 妙 地 生 活 ,是丰 富多 彩 的 ,只要我 们能做 生 粉 示 出某 一个 道 理或 颂扬 一 种 精 神 。 点 出 了 “ 古 寺 ”这 一主 题 ,真是 独具 活 的有心 人 , 于捕 捉 生活 中的精彩 瞬 藏 善
三 、 由联 想 法 自
小 学生 是极 富 于想 象 的。 迅先 生 鲁
“ 他 真 的筛选 ,思 维狭 隘 , 云亦 云 , 乏 从 切 合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出发 ,切 忌 大 曾经 说过 : 孩 子 是可 以敬 服 的 , 常常 人 缺 想到 地 面下 的情 独特 的个性 和 创新 意识 。因此 , 在具 体 而 空 , 致 学 生摸 不着 头 脑 , 得 作文 想 到星 月 以上 的境界 , 导 觉 的 作文 教学 实 践 中 ,我 们必 须 在 选 材 无 从 下手 , 而压 抑 了学 生 的思 维 。 从 和 立 意 的指 导 上 下 功 夫 ,想 方 设 法 让 学 生 找 到 自 己 需 要 表 达 的 内 容 和 材 料 ,写 出与 众 不 同 、富有 个 性 的文 章
、
以小见 大 法
果 我 们 注 意 打 破 习 惯 思 维 ,从 另 一 角 生 大胆 去写 , 拘无 束 , 写 什么 就写 无 想 这样 的 好处 是充 分发 挥 了学 生 的 度 ,另 一 方 位 ,另 一 个 侧 面 来 考 虑事 什 么 。
往 发 新 。 所谓 小 , 的是角 度 小 , 是通 过 物 , 往能 独 辟 蹊径 , 现 “ 大 陆 ” 指 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结: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想人所未想, 发人所未发,让思想沿着原先思路相反的方向推 进,从相反的角度和方向观察事物,思考事物, 这就叫逆向立意。
(四)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 些关于文章立意的知识
(1)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 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 (2)转换角度,突破定势,从新的视角,新 的方位审查和思索客观事物。想前人所未想, 发前人 所未发。
(二)探讨顺向立意
如:①悲凉②感伤③惆怅
3、触景生情,这是自然之道,天之常理。 而且,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悦;树叶 飘零,鲜花凋谢让人惆怅也是人之常情。 按上面的思维方式,想一想由下列的人物、 事物,景物你想到了什么? 昙花一现—— 仙人掌耐寒—— 三国人物诸葛亮—— 鹦鹉——
4、上面的立意有什么特征? 小结: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 点看法一致的角度确立文章的中心,这 就叫做顺向立意。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强盗,有一次偶然经过一个绞刑架,其中一 个说:“假使世间没有绞刑架这一类的刑具,我们的 职业真是很好的一种呀。”另一个强盗回答说:“呸 笨蛋!绞刑架是我们的恩人。假使世间没有了它, 人人都敢做抢劫的勾当,那时,你我俩人的买卖岂 不做不成了吗?”这当然是个笑话,但细想一想,我 们所从事的各种技艺、职业、事业不也是如此吗? 有了困难,才能拦阻与淘汰掉一切不如我们的竞争 者。阻碍不是我们的仇敌,而是恩人。 请以“阻碍”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月有阴晴圆缺,日有东升西落,四季轮 回,春华秋实,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夏花 灿烂,秋叶净美……我们不难看到,神奇的 大自然也不能将大千世界中的最完美的画面 定格为永恒,而留下残缺的一面,反而使完 美与残缺相得益彰,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其 实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东西达到了完美 无缺的境界呢?
俗话说,世事皆美中不足。人在旅途,生命的 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那仅仅 是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愿望罢了,人有悲欢离合,喜 怒哀乐,也许正是人生中的希望与无望,欢乐与 痛苦,奋进与磨难等交织在一起,才使我们真正 领悟到了瑰丽的人生风景线,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刻, 在平凡中创造人生的亮点,展现人性的光芒。
残缺的生活,会使得我们的人生中不会总是 阳光明媚,偶尔也有灰色;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偶尔也会遇到急流险滩;不会总是事事如愿,偶 尔也会灰心丧气,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残缺,才 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生命中的美好,才更加坚 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才使我们在生活中关注社会人生,挖掘生命的价 值和意义,让岁月变得更加宁静、从容和镇定。 我想,生活中的残缺,一定会如同维纳斯女神一 样,正是因为有了断臂的残缺,而显得更加美丽 动人。
(三)探讨逆向立意
1、讲述故事,引导逆向思维 同学们一定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般人认 为应捞人,而司马光却从先砸缸放水做起,顺利地 救出了小伙伴。你们还有这样的故事吗?
小结:我们看到,凡事打破常规,从单向、封闭、 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有时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小结:现时生活中,有些事物是具体的, 有些事物则是抽象的。灯塔、路灯是具 体的,希望、温暖、光明是抽象的。由 具体的事物引发思维进行立意叫从实立 意,由抽象的事物引发思维进行立意叫 从虚立意。
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悦 1、树叶飘零,鲜花凋谢会让人怎么样?提示: 这是在写什么景?—— 秋景 2、有句诗词说得好,自古逢秋悲寂寥,见 到树叶飘零,鲜花凋谢的景象,你想 到了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 生活中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残缺也 是一种美。”罗丹如是说。
1、听老师读文。 2、议一议,该文对你在文章立意方面有 何启示?
四、立意训练,进行实践
1、提起风,人们自然会想到:春风习习,传来绿意 秋风瑟瑟,引来肃杀;暴风呼啸,带来灾难。风有 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 ; 有可亲可敬的,也 有可憎可恶的。 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三、出示作文,方法引路。
作文要求 常言道:有生有落是正常的日,有圆有缺是正常 的月。曾有多少人赞美过月亮,又有多少人对月 伤怀。请以“月”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
பைடு நூலகம்
1、读作文要求。 2、看到了“月”你想到了什么? 3、对于这个问题,有人的立意是:残缺也是一种美 下面老师就把这篇作文读给大家听,请同学们思 考一下,该文对你在文章立意方面有哪些 启示?
残缺也是一种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读 着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我忽然意识到: 团圆人人向往,残缺也未必不是一种美。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国王 请一位大师帮他建造一座宫殿,建好后,大师请 国王去观看,面对完美无瑕的建筑和装饰,国王 非常满意,特别是对大厅内一尊雕像更感兴趣, 赞不绝口。于是大师就叫人将雕像搬走了,对此 国王不解,大师向他解释道,如果凡是完美到了 极致,那便是一种缺陷。由此我联想到:如果人 生中没有残缺,就意味着圆满,如果圆满到了天 人合一,那么,这样的人生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方法的探寻
(一) 探讨从实立意和从虚立意
1、灯光,让学生回答由此可以想到一些什么?
如:灯塔、路灯、车灯、老师办公室的灯光、泥泞路 上的灯、希望、温暖、光明等等。 2、同学们由灯光想到的内容其实就是在给“灯光”这一 事物立意,想一想,刚才同学们的立意可以分为哪两类? 分为两类:①一类事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类事物是 抽象的。②一类是具体的事物,一类是这些具体事物的比 喻义或象征义。
新建中学
谢良才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读者,人 们大都会因为夕阳西下黯然伤神;朱自清 反弹琵琶,写出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 惆怅近黄昏”这样的佳句,变换了立意角度, 改变了原诗中消极的情绪,令人耳目一新。 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脱颖而出, 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本节课我们就探 讨“如何巧妙立意,让主题个性化”。
2、出示:
东施效颦—— 有模仿才有创新。 良药苦口—— 良药未必苦口 敝帚自珍—— 蔽帚不必自珍
持之以恒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
3、讨论以上几个立意的特征
①打破常规,与人们通常的看法不一致。 ②从人们通常的观点看法的反面进行立意。 ③与人们通常的看法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