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珍贵图片
《唐山大地震》:32年后的影像余震

台之 下 。 ”
张翎 记 得 , 众 多资料 中 ,孩子 们的 后来 , 在
称 为地 震孤 儿 的 孩子 : 个女 孩 ,领着 她幼 小 被 一 些简 单 的句 子 所 概 括 。 “ 一 为 某 某 企 一 … 成 的弟 妹 ,踩 着 结 了冰 嘎啦 作 响 的尸 袋 ,寻 找被 业 的技 术骨 干 ”; … 一 “ 以优 异 成 绩考 入某 某 大 迁葬 的母 亲 尸 体 ; 还有 那 群坐 在 开 往石 家庄 育 学 ”; … …建 立 了幸福 的家 庭” 可 张翎 偏 偏 “ 。
为 王小 灯 早 已不 在 人 世 ,但 她 却 活 了下
来,她 被 收养、成 长、上大 学、 出国,
但 里的伤 痛却 日益 刻骨 ,余 震 不止 。 书 中最 “ 心 ” 的 情 节 ,莫 过 于 王 揪 小 灯 母 亲 的 “ 难 选 择 ” 张 翎 说 ,这 两 。
个 构思 ,来 自她查 阅资料时 ,看 到的一 个 细节 : 两个年轻女孩被压在一块水泥
伤疤下,有些东西暗暗涌动
孩 子 。其 中一 个故 事尤 其 触 动 了她 : 前 说过 ‘ 是妈 妈 的贴 身棉 袄 ’ 当 一 闺女 ,而
张翎 并没 有亲历 过唐 山大地 震 。17 个 男 孩 ,在 截 肢 手术 醒 来 后 ,怯怯 地 对 她 被 天 灾 逼 到极 限 时 ,她还 是选 择 了 救 96 年 的 唐 山离 她 生 活 的 温 州 很远 。 北 方 的 护士说 : 阿姨 ,我 手痒 。 “ ”护士 给他 仍在 儿 子 。这 不 仅 体 现 了 中 国传 统 文 化对 男 消 息 传 到江 南小 城 时 ,剩 下 的 是 意 义 模 的那 只手 臂 挠痒 ,孩子 说 : 阿姨 ,是另 丁 的重 视 , 另外 ,我 想 说 的 是 ,在 大 自 “
唐山1972彩色记录震前(绝版)

彩色记录震前唐山1972(绝版)上个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曾经派出一个文化访华团在中国广州、上海、北京和唐山进行访问,访问行将结束时代表团成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代表团在华访问期间,曾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照片,这些照片是反转片,大部分保存在美国Wellesley College。
在70年代,除中国的几大官方杂志为了出版画报需要能够拍摄彩色作品外,鲜有中国的摄影人用彩色去记录当时看来极其平凡的社会生活。
对唐山而言,这些地震前的彩色照片尤其珍贵,堪称绝版的震前唐山之彩色记录。
70年代的中国板爷70年代唐山市郊的公路大炼钢铁访问团成员会见周总理丰润县压库山一座小塔,如今仍在,铁路为唐遵铁路工人文化宫工房区公路上的马拉货车欢迎美国朋友的开滦矿工群众唐山火车站,这里曾是中国铁路的原点,中国的铁路从这里伸向四面八方!街上的父子开滦范各庄矿外景唐山火车站,这里曾是中国铁路的原点,中国的铁路从这里伸向四面八方!唐山皮影戏唐山十中女篮队员在训练唐山市区唐山市邮电局铁路,汽车,马车,自行车。
西山口十字路口交通岗及开滦西山口俱乐部西侧门西山路的西头工人医院东面(由东往西拍摄),列队行走的是护校学生这条路是现在凤凰山公园与工人医院之间的那条上坡路。
当年在唐山的洋人技师、白领、把头以及从广东移民来的技工大多住在这条街附近,其中最著名的有二处,一是交际处(解放后改成涉外招待所),二是马垧圈。
新华书店,毛主席像几乎挂满整个墙壁新华中路(现新华道)这个是胜利桥,正前方是启新洋灰厂(也叫启新士敏土厂),是中国第一个水泥厂,100多年以前生产了中国第一袋水泥这条路是现在凤凰山公园与工人医院之间的那条上坡路。
当年在唐山的洋人技师、白领、把头以及从广东移民来的技工大多住在这条街附近,其中最著名的有二处,一是交际处(解放后改成涉外招待所),二是马垧圈。
这些农村干部在玩塑料飞碟,可以肯定飞碟是美国人送他们的小礼物蒸气机列车驶入唐山站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北方贫下中农的房屋30年前,唐山的超级女声大桥下写着:“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38)1976年唐山大地震老照片现场惨烈

(38)1976年唐山大地震老照片现场惨烈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
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
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
蓟运河、滦河上的两座大型公路桥梁塌落,切断了唐山与天津和关外的公路交通。
解放军战士在救治老百姓。
解放军战士合力抬起建筑石头。
在国家发生灾难的时候,军人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我们向他们致敬!。
30年前唐山大地震珍贵的历史照片

30年前唐山大地震珍贵的历史照片
30年有多久,有多少记忆可以保鲜又有多少往事消失在时间里?但是对于他们,30年前的那个凌晨,就像一个烙痕,永远的烫在心底,伴随他们一生。
地震虽然只持续了5秒钟,可所有的记忆却精确到了毫秒。
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
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生了6. 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
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至今仍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
唐山轻工机械厂夷为废墟
唐山大地震时的地缝
唐山大地震后被震弯的铁路
被地震破坏的小山商业区
被地震破坏的民房区
被地震破坏的民房区
被地震破坏的民房区
被地震破坏的房区
解放军和医务人员抢救出在开滦总医院楼下被埋八天七夜的矿工王树斌
地震发生几天后,解放军仍在努力寻找尚存的生命。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也是世界上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
这场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震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地震造成了近2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是一场极其惨痛的自然灾害。
地震发生时,唐山市的大部分居民还在熟睡中,突如其来的巨大震动将他们从梦中惊醒。
房屋倒塌、道路崩塌、电线杆倒下,整个城市一片狼藉。
许多人被埋在废墟下,他们发出求救的声音,但在慌乱中很难被及时发现和救助。
城市的建筑物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大街小巷变成了废墟和陷阱,救援工作异常艰难。
在那一刻,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许多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和朋友,整个城市陷入了恐慌和绝望之中。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人们并没有束手无策,许多勇敢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
他们组织起来,用尽一切办法,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每一个生命。
灾难中的人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爱心。
许多普通市民自发地加入了救援队伍,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扶起倒下的人、清理废墟、搜寻失踪者。
许多医生和护士也奔赴一线,尽最大的努力救治伤者。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大爱无疆,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着希望和温暖。
在国家的支持下,唐山人民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重建家园。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唐山逐渐从废墟中崛起,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人们不再畏惧地震,而是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生命和爱的故事。
在灾难面前,人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和无私的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可贵,爱的伟大。
这场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爱的信仰。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财富。
追忆唐山——唐山老照片

追忆唐山那时的唐山,你还记得多少震前,那个让人不能忘怀的唐山,究竟是何样面貌?这是一九七五年拍摄的"唐山市中心凤凰山景区鸟瞰图"。
唐山地震的亲历者们,还能找出当年自己家的方位吗?照片中那露天会场,你可曾在那儿参加过会?看过演出?那时的你家,也许就在凤凰山下附近的某个地方吧⋯第一部分:街景、公路、商场、医院、市容市貌、本地特色食品等:夏日,唐山市里的一街景。
姑娘们的裙子五颜六色,小伙子的衬衫平整洁白。
人们看似那么悠闲、惬意,天空好像也很清透。
那时,肯定没有雾霾。
这幅照片看似没啥稀奇,但小山(毗邻大世界)可是那时唐山最繁华、热闹、新潮的地方。
街上的人们摩肩接踵(有些路段可谓前拥后挤,一旦失散彼此很难找寻),街道两旁百货商店林立,对孩子们而言,内噶的有许多好吃、好玩的。
上幅照片取景与本张照片的一部分(右侧房门)相同。
哪张拍摄的年代更久远些,难以确定。
从这幅"小山大世界"(个人感觉"小山大世界"位置毗邻,笼统概念就是一个地方)的照片下文字得知:这幅照片拍摄于1942年。
那时这里百货商场、各种食品店、风味小吃、电影院、戏剧院、皮影院等,吃、穿、用、玩,一应俱全。
难怪一年四季那里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幅照片似小山大世界,说不准拍摄的的具体年代。
似乎较上幅,离现在更近一些。
照片中虽已显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往来人员较多,但远未达到震前那里繁华热闹的景象。
根据读者晓明留言:本照片应为粮市街(现建国路),拍摄于1948,场景为欢庆唐山解放。
这里也曾是唐山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地方。
商业、娱乐场所,同处交通要道附近。
照片中百货商场(当时叫“转角楼”)的对面(街口的东南角),就是当年号称“不管演啥人都满罐”的长城影剧院。
从这街口向西,不足几百米,便进入了唐山最著名的小山、大世界商业街区。
照片里的西山口百货大楼,唐山人曾叫它“老黄楼”(也许因为楼体颜色是黄的)。
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片废墟,遍地尸体,处处求助的眼神,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1976年,我22岁,在北京军区某炮兵团担任新闻干事。
为配合八一报道,去天津、唐山两市报社送稿子,7月27日晚上9点多钟,从唐山回到秦皇岛,由于天气异常的闷热,无法入睡,我们政治处的多数干部战士到了后半夜才进房间,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生死灾难正悄悄向大地逼近。
7月28日凌晨,睡梦中我被强烈的震波掀翻在地,赤脚裸背地挤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楼道,跟战友们一起冲向楼下操场。
团首长边跑边喊着:"赶快启动备用电源!向师部报告!给我接通师值班室!" "唐山、唐山,我是秦皇岛!唐山、唐山……"电话兵把电话机摇得发烫了,报话兵手指震麻了,师部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直到天亮接到军部发来的密码电报,才得知师部所在地唐山发生了毁灭性地震。
军首长命令炮团除少数必要人员留守外,所属全部人马开往唐山救灾。
部队6点钟紧急集合,传达命令,7点前装载完毕,1000多名官兵分乘30多辆卡车,急赴唐山救灾。
车队沿秦唐公路,经抚宁、昌黎、滦县、古冶,冒雨抵近唐山市区。
一路上,先是见到少量的墙倒屋塌,路陷桥断现象,越走灾情越重,老远就感觉到了唐山毁灭的气息。
数里之外,我们已能听到满城的号哭。
几十万人在为埋在地下的另外几十万人哭喊,你能想象得到这是一种什么声音吗? 9点多钟,车队勉强开到。
从篷布车箱跳下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唐山体育馆、矿院、医院、商场,一条街都不见了,我所熟悉的整个唐山都不见了!官兵们抄起铁锨、撬棍等随身带来的救灾工具,不顾一切地冲进垮塌的房屋里挖人。
当时唐山的景象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一片废墟,遍地尸体,处处求助的眼神,哭声、呼救声连成一片……作为最先到达灾区的救灾队伍中的一员,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阵势,我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海鸥4B照相机装入了"军挎",抄起当时认为更有效的武器――铁锨冲进摇摇欲坠的楼板下救人。
民生周刊杂志:这40张图,告诉你真实的唐山大地震

民生周刊杂志:这40张图,告诉你真实的唐山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塌屋倒,失亲丧友,死伤枕藉,鸡鸭虫鱼齐喑,四野一片死寂。
四十年前,十秒钟,中国北方,有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变成人间地狱,无数生命停止呼吸,无数居民失去家园成为难民,由此揭开了400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恸的一页。
这座城市,名字叫唐山。
四十年过去了,提起唐山,我们内心总会泛起“大地震”的涟漪;四十年过去了,总有一些当年的故事与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令人叹息;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在唐山已经很难找到地震的痕迹,但是岁月却无法抹去亲历者心中那份刻骨铭心的伤痛。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ID:msweekly)推出特别策划,用40张珍贵的图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唐山大地震,一起感受一座城市的毁灭与重生,寄托那绵绵未了的情怀。
1▲1956年,唐山西山路小学校园2▲1962年,唐山图书馆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选择在此驻跸,由此得名唐山。
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在1976年地震前已经超过了150万人,是河北省域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
3▲1970年代,唐山新市区百货商店4▲1972年,唐山火车站,中国第一个火车站,建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5▲1976年,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生产东风5型内燃机车6▲1970年代,地震前唐山普通家庭的一角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素有“北方瓷都”之称。
地震前,唐山年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一,是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这里的人们,也因丰厚的工业文明而安居乐业。
7▲1976年7月28日当天的日历8▲大地震后,唐山一片废墟1976年7月28日凌晨,天气怪异般的炎热,疲劳的人们终于抵不住困意,在1-2点才陆续睡去。
凌晨3时的唐山,似乎一切都和往日一样,夜阑人寂,大街上几乎看不见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日夜兼程赶赴唐山
唐山大地震后救援战士奔往灾区
唐山地震后救出埋在废墟中186个小时的矿工
飞机迅速运转伤员
唐山地震后,新华路房屋几乎全部坍塌
震后鸟瞰
开滦唐山煤矿一号井震后
塘沽新河造船厂船体车间墙倒顶塌
被震毁的唐山市胜利桥
唐山轻工机械厂夷为废墟
唐山市422水泥厂6、7号磨房和粉碎车间震后
唐山大地震时的地缝
唐山大地震后被震弯的铁路
天津旭日化工厂,高26米的水塔,底座为砖结构,储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向北20度东方
向倒塌
唐山大地震后第一个向中央报信的矿工李玉林和伤员们
空军在向唐山地震灾区空投救灾物资
震后街道
唐山开滦煤矿医院新建7层大楼震后破坏情况。
大部分塌平,残存一角仍然直立。
唐山商业局招待所
唐山市文化路青年宫,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除四根门柱外,全部坍塌。
开滦煤矿医院,为砖混结构的五层楼房(局部七层),仅西部转角残存。
唐山市开滦煤矿救护楼,为砖混结构人字木屋架的三层楼房,墙倒顶塌
唐山市河北省煤矿设计院,砖混结构的楼房局部倒塌。
唐山地区交通局,砖混结构的三层办公楼遭到破坏。
唐山市河北省矿业学院图书馆,三西头倒毁,东头框架幸存
唐山市机车车辆厂震后概貌。
抗震过后,唐山居民在街道旁欢送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