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合集14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合集14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1本来不愿去看的,我向来不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太残酷,太纠结。
只是为了陪相公。
但是,看到一半,我突然很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片子。
它让我对亲情与爱情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影片运用了对比,很强烈地表现了两代人对亲情和爱情的不同认识。
第一组对比,是大强和元妮的爱情与方登和杨志的爱情作对比。
大强舍弃自己救下妻子的命,杨志导致方登怀孕然后不负责任,两个男人,两段爱情;元妮为大强终身寡居,方登放弃杨志也要生下孩子,两个女人,两种执着。
与上一辈生死相许的爱情相比,方登与杨志的爱情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杨志一出场,可以说是非常华丽丽,我听见周围的女生爆发出一阵尖叫,可是帅有什么用,还是始乱终弃。
我记得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对我相公说了一句话,“我真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电影”。
这场可笑的爱情冷却了我对大学里爱情的期待,不好意思,我直说了,我对大学里的爱情是有期待的。
但是,方登的遭遇使我冷静了下来,恢复了理智。
并不是说我对大学爱情失望了,只不过我会更谨慎,不要迷恋于表面的光华,免得到时候受伤的还是自己。
第二组对比,是小辈对长辈的亲情和长辈对小辈的亲情作对比。
养父对方登有万分担心与牵挂,方登却不辞而别。
虽然方登说自己没脸回家,可是,她也该想到,她的不辞而别会给爱她的养父带来多大的伤害。
面对困难时,父母更希望孩子和他们站在一起,而不是独自逃避。
亲人之间,信任必不可少。
还有更重要的是元妮和方登之间的亲情。
手心手背都是肉,元妮放弃女儿的那一刻,“心碎得像渣儿一样了”,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在重男轻女思想长期的影响下,她只能保儿子,但凡有一点办法,她都不会放弃女儿。
后来,元妮心中始终存有愧疚,每年都给方登买一套课本,像儿子一样待她。
方登却始终心怀愤恨,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躺在废墟里的时候,毕竟是她妈妈亲手断送了她生的希望,但是后来她还是活了下来,她有32年时间去理解自己母亲,可是恨蒙蔽了她的双眼。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通用1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这个清明假期在家重温了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第二次观看这部影片,却依然能震撼着我的心灵,沉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电影首先把我们带进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前的数个小时,一切还如平常一样,除了漫天飞舞的蜻蜓,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地震的到来。
电影中方登、方达是一对龙凤胎姐弟,这一天的晚上,他们像平常那样睡觉,可在睡梦中地震却到来了,父亲推到了母亲,自己独自冲进家中就俩孩子,可一进到楼里,大楼却倒塌了孩子和父亲都压在了里面。
整个唐山都成了废墟。
震后的唐山一片狼藉,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地震悲惨的场面,让每一个观影的人的心头无不一颤,到处都是哭声、叫喊声。
母亲元妮找到了孩子的父亲,他却再也醒不来了,紧接着人们发现了她的两个孩子,这时问题来了,一块水泥板压在了两个孩子身上,救姐姐就救不了弟弟,救弟弟就救不了姐姐,艰难的选择摆在了元妮面前,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失去任何一个母亲都悲痛欲绝,可再拖延下去那两个都救不了,最后,母亲选择了弟弟。
就这样,残酷的地震让这样一个本来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支离破碎,姐姐没有死去,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姐弟俩从此分开过着不同的生活。
生死分离的悲痛、对女儿的愧疚,让母亲30年来一直活在悲痛中,正如电影中弟弟方达说:“房子倒了,可以建起来,妈妈心里的房子倒了,却再也建不起来了。
”在选择面前,母亲也许受到了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可母亲“救弟弟”这句话,却深深的印在女儿的耳边。
32年来,女儿并没有想不起她的亲人,而是忘不了,忘不了母亲的那句“救弟弟”,也许再女儿心中一直藏着对母亲的怨恨,所以,32年来女儿都没有回唐山寻找亲人。
他们因为地震而分离,却又因为地震重逢。
32年后的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灾难再一次降临在人间,但得知这一消息后,移居国外的女儿和事业有成的儿子都来到了四川,偶然的情况下,姐弟俩重逢了。
姐姐和弟弟一起回到了唐山,一家人终于相聚在一起了。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3《唐山大地震(节选)》重难点探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在唐山大地震中广大军民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不 可胜数,课文为什么选取了犯人、盲人等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救灾 中的表现?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提示 报告文学一般分为三类:典型人物报告文学、重大事 件报告文学和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本文属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 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 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画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 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往往要写 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 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 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人物性 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 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写好人物 生存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 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犯人、盲人等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救灾中 的表现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说了。
物后,大户的制度便开始瓦解了。在这里作者进一步挖掘了人性
里的东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巨大的自然灾难,使人类进入
原始共产主义状态,这不是任何意义的进步,而是一种局部时间
上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在大灾面前,囚犯们是怎么做的?反映了什么? 提示 囚犯由最初的安守本份,安静地站在警戒线内。在三 人请求下,看守员批准了他们一同救人。在灾场上,他们和其他 普通人一样,努力地救人。在囚犯们抢险时,他们和其它普通人 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分。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囚犯的身份,只 是一心一意的去救人。他们甚至比普通人还要焦急。这就是人 性,人心底最为善良的东西。这是作者的发现。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976年7月28日凌晨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在国人的心里留下了一条深深的伤疤。
而《唐山大地震》将地震再次以影片的形式重现在人们面前。
《唐山大地震》开篇就以一段惨烈的灾难场面直接把我从现实生活引进电影里。
特别那地震前夕成群急速飞行的蜻蜓,确实十分震撼。
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我来说,这持续十分钟的天崩地裂,把我的感情积聚到一个高度,让我真真切切的领会到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悲痛。
而我的情感就在随后的2个小时里慢慢释放。
我印象最深刻的泪点之一就是女儿方登和儿子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楼板下,救援人员用撬杠撬楼板,但只能保一个活命,母亲在泪水中选择了救儿子。
女儿听到后,紧闭泪眼在无奈中等待死亡。
我明白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是很难抉择的,可是最终“救弟弟”三个字却让我深深体会到旧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
不过母亲在后来的32年,一直都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充满对女儿王登的愧疚,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淡化了我对母亲的不满。
影片里另一位重要人物我认为是王登养父,他对于养女王登的关心和爱以及理解包容是影响王登最终对母亲态度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军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是家庭和儿女,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离家的王登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家,王登的养父大声宣泄几年来对女儿日夜的担心和思念,最终看到熟睡的外孙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用精湛的演技让影片一直紧扣着爱的主题,使亲情的伟大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对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地震前母亲让姐弟吃西红柿,发现仅剩下一个时,母亲说:“这个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
这个明天一等就是32年,方登走进母亲房间时,桌上放了一盆西红柿,方登拿起了一个泪花闪烁,母亲静静地走过来说:“登,妈没有骗你,柿子都洗干净了,你吃吧!登,妈对不起你,妈给你赎罪,妈给你跪下了。
”这是感情戏的戏核,好多人在这一段都哭了。
显然,对于经历过那次地震的人们来说,《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枚催泪弹,触碰了人们内心埋藏已久的回忆,对地震的恐惧,对失去的亲人的缅怀。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3《唐山大地震(节选)》课件

6.作者在向读者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人性美之后,最终 出现的却是“大户”的解体,和谐的消散,这合适 吗? 【提示】《唐山大地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 最基本的特点是新闻性,即真实性,其核心是科学的 真实准确,而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 的艺术真实。虽然本文在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一 面后,最终又出现了人性当中不光彩的一面,但我们 知道,这无疑是真实的,作者是尊重客观现实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Nhomakorabea唐山市
位于河北省东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唐山大地震小資料
• 发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 • 发生时间:凌晨3:42 • 地震级数:黎克特制7.8級 • 死伤数字: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 重
第一单元 3 唐山大地震(节选)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 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情境导入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可人们面对灾 难的勇气却是值得钦佩的。但,灾难之前的人们是否 一无所知,怎样让灾难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等等,一 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人们去思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 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报告文学的特点: 1、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兼有新闻与文学的特色; 2、所记述的必须是真实的人和事; 3、作者经过深入的调查、访问,再通过艺术的 表现手法,渗入作者个人的所感,将事实报导出来。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研读课文
文章结构
引子:唐山大地震考验人性
一篇批评《唐山大地震》的影评——冯小刚和哥德巴赫猜想唐山大地震并不需要《唐山大地震》,冯导也是标题党

中国电视剧有一个广为中老年观众接受的叙述模式(注意不是叙事模式),就是将“世俗生活”等同为“生活”,将观众纳入他们所熟悉并感到舒适的自发反应体系内,呈现“理所当然”的伦理结果而非人物变化。这一策略(或说本能)在各种影视剧、新闻专题甚至春晚的立意及创作中不断得到重复,好处是将观众统一在“主流价值观”下,坏处是彻底取消审美。《唐山大地震》同样落入“不会讲故事”的深渊,以几乎是冬眠般的懒惰将32年来的多段家庭切面简单、顺序地串联在一起,一方面规避对自己不利的社会背景事件,聚焦于家庭伦理剧范畴,一方面选取抽象化、结论性的人生节点(如上大学、交男友、找工作、生孩子等等)勉强推进,实际上已经完全失去影片开始“两个只能选一个”的叙述动力,以致无法处理张静初和李晨姐弟在汶川相遇的具体情景,观众此时已丧失对张静初角色心理的跟踪把握,之后徐帆对她的猛然下跪再次证明创作者已无法从张静初角度挖掘她的主动性,而最后张静初在墓地的崩溃明显缺乏情感支撑,以致能看出虚假。影片在视听语言上更加乏味,除了开头的地震场面有肩扛摄影机进入灾难现场外,剩下的120分钟可谓“文戏连环画”,大量室内对话、两三人关系镜头、四平八稳的中近景、极不丰富的画面和声音效果,令影片在电影院或手机上欣赏没有任何区别。
而影片赖以树立自身价值的“亲情”或“情感”王牌,恕我直言,属于封建伦理范畴。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结果就是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压迫机制。《唐山大地震》片中出现的所有“煽情点”都基于生养、报答、延续香火、贞洁、“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陈腐观点,它们是大部分国人喜闻乐见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最欠缺自省态度。同样是表达亲情、分离及死亡主题,我们可以不要求国产电影向《步履不停》或《入殓师》看齐,但至少不要被《不能没有你》比下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唐山大地震》面临极端分裂的观众反应。其中一个首要的诟病就是“《唐山大地震》像电视剧”。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做严肃讨论。如果剥去话题效应和社会影响的光环,《唐山大地震》是不是一部合格的电影?答案是不,《唐山大地震》称不上一部合格的电影。
《唐山大地震》(节选)

《唐山大地震》(节选)沉痛的记忆──26年前唐山大地震(史海钩沉)2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向全世界公布了唐山大地震中惨绝人寰的事实:死亡,24.276万人;重伤,16.485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唐山大地震以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中的百万生命为代价提醒我们:在人类研制的各种行星探测器频繁飞向宇宙太空,甚至放言要向太空移民的今天,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又了解多少呢?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终究不在于力的征服,而在于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我们优秀的科学家们的首要任务也并不是在于研制出各种先进的武器,以“抵御外敌”,相互搏杀,而是如何立足于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加充分地认识它,驯服它,不再在它嚣张暴戾地作恶时而毫无预见,束手无策。
也许,这就是我们纪念发生在2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的真正意义。
不可预知的灾难1976年7月28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53.8秒,河北唐山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24万余人在灾难中丧生。
仅仅在一秒钟以前,地球表面似乎还是平静的。
在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中国河北唐山市,一切都和往昔一样,夜阑人寂。
谁也不曾想到,若干年来,地壳运动产生的巨大应变能正在唐山的脚下聚集着,直到岩石再也支撑不住的1976年7月28日。
大地震终于在这一天的凌晨发生了,犹如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离地面16公里处的地壳中爆炸!唐山上空电闪雷鸣,大地上狂风怒吼,在强烈的摇撼中,百万人口的唐山瞬间被夷为平地。
唐山震后惨状唐山第一次失去了它的黎明,天地间被一座城市毁灭时所产生的一切死亡物质笼罩着。
唐山矿冶学院图书馆的第一层楼面整个向西剪切滑动,原来三层的建筑像被地壳吞没了一层。
唐山第十中学前的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错位达一米多。
而这次大地震地裂缝穿过的地方:唐山地委党校、东京街小学、地区农研所以及整个路南居民区,都像被一只巨手从地面上抹去了似的,不见了。
《唐山大地震》:最深刻的疼痛 最动人的救赎

一
枝独秀的 7月影市
比起贺岁档 ,暑期档 更适合 各种 类型的 电影 ,历来 是 电影市场 的兵 家必争之地 。今年 ,世界杯 的热潮 在一 定程度 上影 响 了影市 ,良莠 不齐 的诸 多影 片也分流 了票
片 中的男 性都 是 隐藏 性 的角色 。张 国强扮演 的 父亲
去 了儿 子 , 截肢 后 的小达被 奶奶和 姑姑 接 回 了济 南老 家。 加深 了亲情 的 温暖 氛围 ,也是直 接促 使母 亲做 出艰难 选 而 她纵 有万 般不舍 ,却 终究 无 力 ,因为唐 山这 座城 ,已 择 的重要条件 ; 陈道 明扮演 的养 父 ,军人风 范异 常耀 眼 ,
惯 于表 现男性 思维 的导 演 冯小 刚 ,此 次却将 倾述 的 事 变得 真 实 。
重点 落在 了女 性身上 。三 个女 人三 种形 态 :张静初 扮演
了阴郁执拗 的小登 ,作 为居 情 的 中心点 ,由 自身 的劫难 0
痛 的救 赎
中 国人 常说 “ 病还 需心 药 医 ” 心 。小 登 的 心病就 是
影评
《 唐山大地震 》 : 最深刻的疼痛 最动人的救赎
口 林檎
如 果 眼泪可 以轻 易 止住 ,那 么 电影 《 山大 地 震 》 唐
就不 会让我们 在~个 晚上流尽所 有 的泪 了。 哭泣 不是这部 电影 的主题 ,疼 痛才是 。就像经 历切
肤之 痛后 才 能体 会生命 的珍贵 一样 , 唐 山大地 震 》 《 值 得 每一个 热爱生命 的人 去观看 。导演 冯小刚 的 口碑 自不
嘞
圈
地 睡着 觉。
毁 的是一 个母 亲所 有 的尊 严 ,考验 的则是 一个 演 员的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刚
唐山市
位于河北省东部
一、唐山大地震小資料
发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 发生时间:凌晨3:42 地震级数:黎克特制7.8級 死伤数字: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
重伤
1976
1986
2003
二、钱钢 (1953 -
- 原为解放军记者,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为 救灾队员之一,目睹地震灾情及亲身与灾民 接触。 - 1986年重访唐山,采访大地震后的死难者家 属及幸存者,真实地报导大地震的面貌。
七 相关链接
视频1 (福建)
台风桑美
视频2(浙江) 视频3(救灾)
视频4(反思)
四、本文主要叙写了灾难后几个“点”中 的人们的反应和状况?
看守所
盲人居住区 “方舟”
五、探究
地震后的看守所是怎样的?犯
人为何没逃跑,反而去救人? 地震后资希圣和那些盲人在干 什么? “大户”是怎样形成的?“大 户”的解体说明了什么?
六 小结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
可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气却是值得 钦佩的。但,灾难之前的人们是 否一无所知,怎样让灾难受损的 程度降至最低等等,一系列的问 题都值得人们去思索。
)
中国大型报告文学的典范
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作品《海葬》、《蓝军司 令》等。
三、何谓「报告文学」?
- 本文节录自《唐山大地震》
- 《唐山大地震》 属报告文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告文学
- 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兼有新闻与文学 的特色; - 所记述的必须是真实的人和事;
- 作者经过深入的调查、访问,再通过 艺术的表现手法,渗入作者个人的所 感,将事实报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