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复习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岩石圈

【考试说明】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基础必备】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各自举例?2.说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各环节名称以及意义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结果4.褶皱的成因、对应地貌、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5.断层的成因、对应的地貌6.地质构造的应用:修隧道、建采石场、找石油天然气煤炭、修水库分别选择哪里?原因?7.说出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沉积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力沉积地貌、冰川地貌、海浪侵蚀地貌8.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分别对应的侵蚀形式;能说出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位置9.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考点突破】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升高,压力升高C.温度降低,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 ③C. ④D. ⑤二、判断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右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页岩属于变质岩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变质岩5、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6、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物质循环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
冷却 凝固
• 岩浆或熔岩冷却 凝固后,就形成 了岩浆岩
熔化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 风化和侵蚀的 产物被搬运并 沉积下来
压实 固结
• 沉积物被压实, 固结形成沉积岩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沉积岩
岩浆岩
冷重 却熔 凝再 固生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沉积岩
沉积物
地质作用过程。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 成河流。
(3)金矿石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 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 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 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2020·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 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D 1.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A 2.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3.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 D)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一轮复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解读]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考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矿物①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②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③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①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②分类(成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①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③地质作用: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岩石的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
常见类型如下:图甲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乙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3.三大类岩石(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②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③岩浆岩经过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④石灰岩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⑤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⑥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⑦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⑧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⑨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高考复习资料岩石圈物质循环

2019年高考复习重要成果资料高三复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循环一.本课复习目标1.三大类岩石特征2.外力作用与地貌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刃脊,角峰、冰蚀洼地分戈壁,风蚀瀑布、峡谷形成溶洞、冰斗、刃脊海蚀崖布三.课堂活动1.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总结规律【A组】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图1 图2 图3【B组】图4 图5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4)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总结规律】2.判读地质图,分析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总结规律【A组】1)岩1~岩5属性判读2)某处岩浆岩表面无气孔且矿物颗粒粗大,则可能是岩1~岩5中的哪个?3)历史上先后发生过哪些地质作用?【B组】1)甲~丁岩石属性判读2)图中三类化石的形成、甲~丁岩石的形成、断层等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依次是什么?【总结规律】五.增补:地质年代表。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二:岩石圈与地形ppt

一、知识整理
5、我国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内陆较远处,改善了水
分条件。 大河的流向,沟通了东西交通。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综合开发。
山区面积广大:林业发展、矿产丰富、名山旅游、沿海丘陵海岸
线曲折,有利于航运和开发海洋资源。
(联系实例:如太平洋两岸)
一、知识整理
3、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形分布 (1)地形的划分(地形与地貌都是指的地表形态) 大陆与海洋(地球上最大的地貌单元)
海洋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海岭等
一、知识整理
陆地地形:五种地形 山地(群山连绵,岭谷交错。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 于200米) 丘陵(坡度较缓,连绵的低矮山丘。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 高度小于200米)
一、知识整理
(3)中国地形(熟悉、判读中国地形图) ①地形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②多山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武夷山、台湾山脉) 其它走向(贺兰山和横断山、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喜马拉雅山 脉)
一、知识整理
(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道路建设:山区工程量大(如西南铁路、青藏铁路的冻土层)
水利工程:坝址选择宜在狭窄的河谷段、为防漏则尽量避开断层 或石灰岩地层。(如南水北调的地势影响、三峡工程的坝址选 择) (5)旅游资源
山地、峡谷、喀斯特地貌等
(6)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平原、沿河、河口等地,人口与城市集中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广布:江南丘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知识讲解1.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2.地壳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右面的模式图:二、高考经典试题1.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答案(1)C(2)C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解析读图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答案AD3.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28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28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1.结合图示材料,观察、识别、描述常见矿物和岩石。
2.运用示意图,分析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
3.学会绘制岩石转化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必备知识梳理一、矿物和岩石1.矿物(1)概念:由_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_或_。
(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_和确定的_,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_。
(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_形式存在。
[方法技巧]2.岩石(1)概念:在_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_,是构成_的主要物质。
(2)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_和变质岩三大类。
[特别提醒]沉积岩中不一定含有化石,但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
石灰岩形成于温暖浅海,其主要成分是CaCO 3;该岩石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转化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_。
(1)岩浆――――――――→侵入作用、喷出作用_岩。
(2)各类岩石――→变质作用 _岩。
(3)各类岩石――――――――――――→搬运、沉积、埋藏及成岩作用 _岩。
(4)各类岩石――→熔化岩浆。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_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_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3)循环过程图中的地质作用是:①_;②_;③_;④_(高温、高压);⑤_。
(4)影响:①大地的沧桑巨变;②岩石圈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思考]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规律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人类需要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治理已经发生 的地质灾害,减轻其对人类的影响。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与技巧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
包括岩石类型、成因、特征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 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岩石圈与地壳关系
岩石圈包含地壳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岩石圈包含地壳及地壳以下一定深度的上地幔顶部。
相互作用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地壳的变动会影响上地幔顶部的物质分 布和运动状态,而上地幔顶部的物质运动也会影响地壳的稳定性和变动。
02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类型及特征
01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也称为火成岩
各类岩石之间转化关系
岩石转化
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下,各类岩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转化关系
岩浆岩可以通过沉积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同时, 变质岩和沉积岩也可以被重新熔化形成新的岩浆岩。这种转化关系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04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环境变化
地壳物质循环还会引起地表环境的 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形成等。
05
岩石圈与地质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理论与岩石圈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基本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数个刚性板块构成,板 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分离和滑动。
岩石圈运动形式
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导致地壳 增厚、减薄、隆升和沉降。
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联系。
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说出下列岩石按成因划分,各属于哪一类岩石?
石灰岩、玄武岩、板岩、大理岩、花岗岩、砂岩、板 岩 5、地质作用按能量分为哪两类?主要能量来源?及 各自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C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D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区分下列地貌的成因及分布地区?
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1. 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 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植树种草 最合适(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结
2011北京高考
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 景观“南天一柱”照 片。读图,回答第1题。 1.该景观 A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 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 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 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 最佳
(1) 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 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 印度洋 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与 太平洋 ________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 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 以防______(灾害)侵袭。 海啸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丹霞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
我国的南方地区
流水的溶蚀与沉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
我国南方石灰岩分布地区,主 要是云贵高原和广西
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2012· 杭州模拟)2010年8月,“中国丹霞”(福建泰宁、 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 赤水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丹霞地貌以“顶平、 身陡、麓缓”为特征,往往构成重要的旅游区。据下图完 成1~2题。 1.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主 要是 D A.花岗岩 B.流纹岩 C.石灰岩 D.红色砂砾岩 2.江郎山丹霞地貌形成的 主要地质作用是 A ①断层发育 ②流水作用 ③风力作用 ④溶蚀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2012山东 文综卷
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 区域先后发生了 D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1、通过板块构造示意图,说出板块的名称、边界 的分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通过对板块构造理论的学习,成功地加以应用
C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有哪些表现 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三维设计》P29考点三的表 格,思考不同的外力作用形成了哪些代 表性地貌?及不同外力作用相应的分布 地区在哪儿?
各种地貌类型的图片分析和应用
三角洲
冲积扇
3.(2012·宁波模拟)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
《三维设计》P30右侧的应用闯一关
3、通过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表形态表格,掌握不 同外力作用分布的地区差异,并通过相应图片和习 题学会加以分析和应用
高考考查的重点,试题多以图文结合的方式 出现,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注重读图能 力的考察。
1、全球共有几大板块?名称?各自相应的位置及范 围?
(注意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各自属于哪个板块;冰岛及 新西兰南北二岛的位置)
• 2.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哪两大板块相撞而 成 B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3.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几种地貌类型,箭头 D 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图表示板块的张裂边界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 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 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 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 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 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第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 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 板块交界。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3、板块的边界有哪两种类型?各自板块的运动特点。 (注意红海、地中海、大西洋都属于哪些边界) 4、板块运动与地貌 (注意不同类型的板块的相对运动,各自形成了哪些 地貌)
成果展示:
• • • • • • 哪一个板块几乎由海洋地壳构成? 有无大西洋板块 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澳大利亚属于哪个板块? 印度属于哪个板块? 哪个板块跨经度最广?
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 的内部,为什么也是地震的多发地区? 板块内部有许多断裂构造带,形成了许多小 的板块,小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也 是地震的多发地区。
(上海高考)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 也可以利用地震波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
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
1、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的名称?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
2、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还是少发的国家? 理由呢? 我国是一个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 原因是我们靠近世界两大地震带。
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有哪些?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 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 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
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核
地幔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约10亿吨的大
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 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
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 横 变化的主要是______波。
C
风
静止沙丘和流动沙丘构造 ①静止沙丘 思考: 风向与坡向的关系 种草植树的位置
②流动沙丘
考虑风力较小、蒸发较 弱、水分条件好的背风 坡,这样植被免受风沙 侵袭,存活率可大大提 高。同时,在运动前方 植树造林也达到了流动 沙丘变为静止沙丘的目 的。
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图中1、2、3、4、5、 6为地层编号,表示地 层由老到新。据此判 断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