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_公共伦理

合集下载

08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08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第八章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重点问题
伦理精神进入社会治理过程 公共管理伦理与管理伦理的区别 社会公正与科学发展观 公共管理的道德控权机制 公共管理的合作治理
2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第一节 公共管理体现了伦理精神
18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权力约束
近代以来在权力制约方面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努 力,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即 把权力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在不同类型的权 力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机制,实现相互制约。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权制衡”。在实际的 治理过程中,仅有这样一个分权制衡的机制还 不能满足规范权力的要求,因而,又制定了一 系列规范权力的规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则 体系。
5.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合作治理体系?
23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8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一、公共管理伦理的治理功能
第一,公共管理伦理是“公意”不受歪曲的 保证。
第二,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利益实现的保证。
第三,公共管理伦理保证了公共管理体系及 其活动的开放性和公开性。
第四,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者在合作治 理过程中的自主性的保证。
9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4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二、伦理精神是人类的共有文明
在人类历史的宏观视野中,农业社会的治理是 依据权力意志去开展活动的,工业社会的治理 是依据法的精神去开展活动的,而在后工业化 的过程中,则显现出依据伦理精神去开展社会 治理活动的需求。

研究生mpa考试科目

研究生mpa考试科目

研究生mpa考试科目
研究生MPA(公共管理硕士)考试科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管理原理与思想:
- 公共管理理论
- 公共行政学
- 公共政策分析
2. 经济学基础: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公共经济学
3. 政治学基础:
- 政治学原理
- 国际关系
4. 法律基础:
- 行政法
- 民法
- 劳动法
5. 统计学与数据分析: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统计方法
6. 组织行为学:
- 组织理论与行为
7. 项目管理与组织动力学
8. 政策分析与决策
9.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
10. 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
11. 公共机构管理
12. 公共企业管理
13. 政策沟通与危机处理
这些科目覆盖了公共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旨在培养和考核研究生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综合能力。

不同院校和国家的MPA考试科目有所差异,以上仅为一般概括。

公共管理mpa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mpa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mpa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MPA)是一种专门针对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专业。

MPA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在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领导力和公共服务领域中发挥作用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在公共管理(MPA)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到公共政策分析、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预算编制、领导力、公共管理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通常涵盖公共政策制定的原理和实践、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MPA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学习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了解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方式,学习管理技能以及领导力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也会了解公共服务的原则和伦理,以及如何应对公共管理中的挑战和问题。

完成MPA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在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咨询公司等领域找到工作。

他们可能会担任政策分析师、项目经理、公共事务专员、组织发展顾问、行政主管等职位。

总的来说,公共管理(MPA)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在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管理和领导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这一专业对于希望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mpa公共管理专业课

mpa公共管理专业课

mpa公共管理专业课MPA公共管理专业课公共管理是一门涉及政府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公共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是为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人士提供的高级学术专业学位。

MPA公共管理专业课是MPA专业学位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MPA公共管理专业课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公共管理原理、公共政策分析、政府财政与预算、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与法律法规、公共决策与管理、政府信息化管理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公共管理原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包括公共管理的定义、特点、目标和功能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公共管理的实践应用和挑战,培养其对公共管理问题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

学生将学习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方法,包括问题识别、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通过模拟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政策分析工具和技巧,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财政与预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财政管理和预算编制能力。

学生将学习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掌握财政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财政管理工具和技巧,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学生将学习组织行为学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了解组织结构和文化的影响,掌握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激励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演练,学生将能够有效管理组织和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行政法与法律法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学生将学习行政法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内容,了解政府行为的法律约束和规范。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毕业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毕业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毕业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MPA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涵盖公共管理、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研究,通常包括一篇毕业论文或其他形式的学术研究项目。

这项研究需要符合学术规范和伦理标准,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3. 实践经验:公共管理硕士注重实践应用,因此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实践经验,如实习、项目经验等。

这些经验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综合素质: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学术道德、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这些素质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逐渐积累和提高。

具体的毕业要求可能因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具体的公共管理硕士培养计划或与相关学院的教学办公室联系以获取详细的信息。

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

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

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
公共管理伦理主要包括诸如公正、公平、尊重、责任、诚信和公共服务等原则。

首先,公正原则要求公共管理者以公正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公民,不因任何原因对某些公民进行特殊对待。

其次,公平原则要求公共管理者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确保每个公民的利益平等,不因身份、地位、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公平的待遇。

再者,尊重原则要求公共管理者尊重个人的尊严、自由、权利和意愿。

此外,责任原则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负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诚信原则则要求公共管理者在行政行为中坚持诚实、忠诚,不搞欺骗和偷奸耍滑。

最后,公共服务原则要求公
共管理者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为公民服务。

公共管理伦理不仅指向公民道德意识的提升,也关乎公共管理机构的形象和公信力。

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共管理伦理的实践往往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机构的公信力。

因此,公共管理伦理既是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准则,也是公共管理工作的
重要基础。

总的来说,公共管理伦理为公共管理者建立了行为准则,要求他们以公民的利益为中心,同时保持公正、公平、诚信、尊重等原则。

公共管理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公共服务中始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公众对公共管理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这对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保障公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是指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对于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决策,应该遵循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要求是为了保证公共管理的公正、透明、高效和合法性,以及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公共管理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保持公正、透明和高效。

公共管理者必须保持公正、透明和高效,不得歧视任何人,不得偏袒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尊重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公共管理者必须尊重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得违反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保护公共资源和环境。

公共管理者必须保护公共资源和环境,不得破坏公共资源和环境,不得滥用公共资源和环境,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公共管理伦理要求是公共管理者必须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保证公共管理公正、透明、高效和合法性,以及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公共管理者必须认真遵守公共管理伦理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决策做出更好的贡献。

公共管理伦理

公共管理伦理

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从事工作的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公共管理伦理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公共事务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廉洁性,促进公共部门的高效运行,保障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一、职责与义务作为公共管理人员,应当以服务公众为己任,维护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具体而言,公共管理人员应当:1. 尊重与遵循法律法规:公共管理人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与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得利用职位之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 忠诚、勤劳与诚信:公共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恪尽职责;勤奋工作,不推卸责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3. 权力谨慎与权力制约:公共管理人员应当权力谨慎,不滥用职权;同时也应当接受内外部监督,接受制度的约束与规范。

4. 保守秘密:公共管理人员应当保守所掌握的机密信息,不得泄露或滥用,确保公共事务的机密性。

二、廉洁与廉政建设廉洁是公共管理伦理的核心要求之一,廉政建设是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重要手段。

公共管理人员应当:1. 反对腐败:公共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抵制腐败行为,不接受贿赂、回避权力寻租,保持廉洁奉公的态度。

2. 依法行政:公共管理人员应当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以谋取私利。

3. 公开透明:公共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向公众提供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4. 防范利益冲突:公共管理人员应当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确保自身行为不受个人私利影响。

三、公正与公平公公正和公平是公共管理伦理的重要原则,公共管理人员应当:1. 公正对待公众:公共管理人员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公民,不歧视、不偏袒,为每个公民提供公正的服务。

2. 公平分配资源:公共管理人员在资源分配上应当坚持公平原则,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满足社会对资源的合理需求。

3. 公正决策:公共管理人员应当依据事实和规定做出公正的决策,不受私利、个人偏见等因素的干扰。

4. 集体决策与参与:公共管理人员应当倡导集体决策,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并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纠 结
泛道德化+去道德化 高调宣传+底线失守 礼仪修饰+残忍事实 道德理想+道德现实
思考 描述 解释 规范
第一节 道德、伦理、伦理学
道德是什么?伦理是什么? 道德与伦理之间是什么关系? 道德/伦理从何而来?
/portal
• 一、什么是“伦理” ?
• 我们还能信任谁?!
• 我们还能吃什么?!
将信将疑 疑云密布
– 政府?企业?慈善机构?专家?学者?
宁愿被毒死 不做饿死鬼
– 大米?牛奶?馒头?西瓜?黄瓜?火锅?味千 拉面……
• 我们有什么不能交易的?!
– 身体?人格?……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 我们还能助人为乐吗?!
– “扶不起”的老人?
见义智为Biblioteka • 二、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用善恶荣辱等观念评价个人、群体的思想和 行为,依靠社会舆论的贬褒、个人内在的信念以及 良心上的自我责备来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协调和 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 三、道德/伦理从何而来? • 要素来源
– – – – 习俗传统 社会习得(民主) 意识形态(改革、开放……) 得到认同的制度、政策和潜规则
公共伦理的涵义
• 何谓公共?(参见2011版) • 何谓伦理?(参见2011版)
– 道德、伦理、制度三者是什么关系?
• 伦理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道德即伦理的内在品质支撑 • 制度即伦理的外在保障体系
• 何谓公共伦理?(参见2011版) • 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间的关系(2011)
背景
• “道德⋯⋯正在经历着骇人听闻的危机和磨 难。⋯ ⋯转眼之间,我们的社会结构竟然发 生 了如此深刻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比 例之大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与这种 社会类型相适应的道德逐渐丧失了自己的 影响力,而新的道德还没有迅速成长起来 ,我 们的意识最终留下了一 片空 白,我们的信仰 也陷人了混乱状态”
• 伦理是界定正确的、好的和恰当行为的原 则ETHICS REFERS TO PRINCIPLES THAT DEFINE BEHVIOR AS RIGHT, GOOD AND
PROPER.
• 伦理是对错标准,并由此规定人们应该做 什么。ETHICS REFERS TO WELL BASED STANDARDS OF RIGHT AND WRONG THAT
• 现代道德体系的确立:行为评价与行为本身的 分离。
– 前现代时期,所谓人的自由意志仅仅是从正确之中 选择错误的自由;所谓人的正确行为恰恰意味着避 免选择,即去遵循由神所设定的惯例化生活方式。 – 传统束缚对个体行为监视和控制的逐步放松的过程 中,“世俗化个体面临着对个性进行‘建构’的需 求,需要对一些行为进行测定、权衡和评价。”人 们认为,新时代人类面临的问题不能祈求于人类理 性之外的力量,不能靠传统的神话和宗教,不能祈求 传统的形而上学,而必须依靠理性建立行为的道德 规范。因此,在现代性方案中,理性成了一切进步 的动力和源泉。
• ONE SOCIOLOGIST* ASKED BUSINESS PEOPLE “WHAT DOES ETHICS MEAN TO YOU?”
1. “Ethics has to do with what my feelings tell me is right or wrong.” 2. “Ethics has to do with my religious beliefs.” 3. “Ethics is doing what the law requires.” 4. “Ethics consists of standards of behavior our society accepts.” 5. “I don’t have a clue.”
• 所谓道德,实际上是一种人之为人的根本之道,它 是人之生成的某种终极关怀价值,但这种价值并非 自在的、先天的、客观的、不变的,而是人为了使 自己成为人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某种方式主动 选择和自觉设定的为人理想目标,个人只有确立这 种理想目标并将此付诸实践和行动,才能成为一个 有德之人。 • 但是,由于人是一种高度社会化存在物,人之成人 不可能孤立实现,只有在一定交往关系中并通过这 种关系才能生成,这便产生了人和人之间的伦理关 系,也才有了社会交往的伦理规范。所谓伦理,其 实就是合理对待与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交往关系的 社会价值规范。
PRESCRIBE WHAT HUMANS OUGHT TO DO
• 伦理是确保我们和我们的制度达到合理标 准的持续努力。ETHICS ARE CONTINUOUS EFFORTS OF STRIVING TO
ENSURE THAT WE, AND THE INSTITUTIONS WE HELP TO SHAPE, LIVE UP TO THE SANDARDS THAT ARE REASONABLE AND SOLIDLY BASED.*
• 四、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 同一化理解、互换使用
• 万俊人把道德问题分成三个基本层次: 1. 终极信仰的超越层次(属于信仰伦理) 2. 社会实践的交往层次(属于社会伦理) 3. 个人心性的内在人格层次(属于美德伦理)
– 分殊化理解、辩证关系
•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道德”,不仅源于“道”和 “德”的不同涵义及其相互关联,而且具有“本体价值” 和“主体品质”双重意义;而“伦理”,则原本属“人 伦之理”,主要指规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价 值规范及其应有道理。
公共伦理
心智和道德与肌肉的力量一样, 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得到提高。
——J. S. Mill
道德哲学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 当如何生活的问题”。 ——苏格拉底
热身讨论:范美忠不顾学生先跑
• • • • • • • • 道德立法 道德培养【建设】 道德认同 道德评价【是非】 道德义务 道德底线 道德需求 道德是非
– 从字义上来看,“伦”者,序也、类也;“理” 者,物之本质与律则或法则也。伦理即是“理” 之序也。因此,就狭义而言,“伦理”是指人 类道德之条理,亦即人与人关系之道理;若就 广义而言,则系指宇宙运作秩序之理。换言之, 宇宙运行有其“自然有序”的法则,人道亦应 遵从此不变定理,这个定理就是伦理。同理, 万事万物间亦存其道,就如同[大学· 大学之道] 所提到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于道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