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心理学部分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答: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答: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答: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答: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答: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答: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答: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答: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答: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答: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具体差异?答: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1、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劳动。

2、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大要素组成的。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教育对象的平等性、普及性、教育实践的原始性。

4、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5、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特点。

6、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8、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17 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这些著作可以看成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10、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选择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2、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

3、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三、判断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有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5、教育学实质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四、名词1、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五、辨析1、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阶级性)。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篇一:《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15、(3)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心理学部分答案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心理学部分答案

心理学局部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局部呢。

2.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响客观事物的特征、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4.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实质上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实验者在进展心理学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三项变量是控制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6.心理现象又可以称为心理活动,简满意理。

7.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醒人的心理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及调节,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8.心理学史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

9.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二、选择1.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开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罗杰斯。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根本原那么是系统性原那么、开展性原那么和客观性原那么。

5.由实验者安排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响的因素或条件是自变量。

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展研究的方法是测验法。

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冯特。

8.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三、判断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方面。

√2.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各自独立,毫无联系。

×3.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开展起来的,而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反过来制约心理过程的进展。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3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3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1.2课后思割窗洋辑•、选劣題1.学与教的过秆从宏规1・说包括五个发黃.Hfil选项屮不.«7X屮的是(><A.学生与教师»-教有fj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孕坏境【善幻B【解匸】在宏观1.・学':;教过翟定•个东线过减该杀统包菇学生、教瞅教学虫容、教学媒久印教学环境五网凶索,由学习过程.教学过洱和评价反思过理这三种过理交編在2.教号心理学中各家冬派学习理论乙争;2带集中佻现左对()的不同解尿上.A.学习过稅8.教学过思C.评价过榨».反思过程【答幻A1^1学习过程是戟仔心理学來门进扌.层早也是煤#的一顶両尤内*这纫的t成果构成/学习和功机凤论.灵家冬该学习理论Z争佈处中盜规任对学生学习过思的不;・3.1903佯・芙疋心理学家< }出版了 <&(?心理学〉.这足西方并一冬以教仔心埋学俗名的号艺.A.tl®».加涅C.码申斯丛D.彙代克【芥案】D【解1903年.爻国心理学农•锻代克「版了otm心理学人这是四方第木以救金心理学侖名的专片・1913〜1911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右心却.学玄细篦1・ < )以实用卞义为廉鈕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攻乂教学的实践必动•対敦代产牛了桐勺宋远的形响.A.彩态斯B.鲁宾IW坦C.11咸D.布件納rn*) c【解柄】札喊以实用上义为丛昭的“从做屮学“为仁条・进f;•改节枚孚的买践活动•対教E产工了HI为深远的妙叫•成为滋刃工义教宵的密珞人。

3.按财•定的II的和计划•何接堆显集研咒対0存关的现状史材料.从WW1PJ?・通过分折.斫等方法.笈现何趣.探索教n规休的轩允方法趁< >.A.实脸法B.调仪法C.观察法D.教金经脸总结法f?$*J B【解析】说TE法足按服•定的H的和讣划•何搖地投集哥兀对仗令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斜・从而弄清爭实.通过分析、慨姑等方法发现甸蛇・探索教。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呢。

2.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应客观事物的特征、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4.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实质上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实验者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三项变量是控制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6.心理现象又可以称为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与调节,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8.心理学史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

9.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二、选择1.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罗杰斯。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5.由实验者安排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自变量。

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测验法。

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冯特。

8.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三、判断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方面。

√2.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各自独立,毫无联系。

×3.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反过来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

√4.既没有不带个性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的个性。

√5.人的心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因而无法进行研究。

×四、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3.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4.调查法:同是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用调查法。

五、简答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现象研究的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心理(活动)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人所共同具有的,但这些过程具体表现在各个人身上却存在差异。

这些个体差异的表现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又会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2.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心理(活动)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只有对一个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有一定的情感,随着认识的深化,情感也会随着变化。

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它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和效率,也可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对认识过程起阻作用。

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人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有可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地确定自己的目的,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方式、方法等等。

此外,在执行意志决定的过程中,通常要通过认识活动预见活动的进程,注意情况的变化。

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意志使人的认识过程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第一,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影响。

积极愉快的情感可提高人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消极不愉快的情感会降低人活动积极性,削弱人的斗志,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

第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情感,不畏困难,逆境中干出一番事业,意志薄弱,就会被消极的情感所左右,最终将一事无成。

3.个性心理包括哪些结构成分?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

(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3)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

(1)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观察的。

有目共睹,有耳共听;可以得到共证的。

(2)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测量的。

即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2.发展性原则:遵循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3.系统性原则: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

4.教育性原则: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选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尤其不要对儿童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六、论述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与唯心主义作斗争(2)对邻近学科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3)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2.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根据心理活动规律,影响人的心理(2)能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3)让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填空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神经元,它由核心颗粒和连接线DNA两部分组成。

2.神经元主要有接受信息功能和传递信息功能。

3.两个神经细胞相互接触的部位称突触。

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组成。

6.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8.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和延髓组成。

二、选择1.下列属于第二信号刺激物的是:数字。

2.心理学界认为,动物心理的真正出现是在腔肠动物阶段。

3.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三、判断1.“鹦鹉学舌”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2.人脑的形成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3.操作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提出来的。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和内容。

√5.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四、名词解释1.反射: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2.反馈:被作用部位反作用于作用它的上级部位,叫反馈。

泛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

3.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五、简答1.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的类型,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由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

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这是是人类所特有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2.心理的实质是什么?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内容来说,从最简单的感知、表象到复杂的思维、观念、意识等,都是各种事物及其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活动和创造想象,同样源于客观现实。

人正常的心理活动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六、论述为什么说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人的心理并不是大脑先天固有的产物,也不是大脑自动产生的,而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所谓客观现实,是指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人们就是在接触这些自然现实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活动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内容来说,从最简单的感知、表象到复杂的思维、观念、意识等,都是各种事物及其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活动和创造想象,同样源于客观现实。

人正常的心理活动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七、狼孩的实例说明了什么?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并不是大脑先天固有的产物,也不是大脑自动产生的,而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内容来说,从最简单的感知、表象到复杂的思维、观念、意识等,都是各种事物及其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活动和创造想象,同样源于客观现实。

人正常的心理活动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印度“狼孩”卡玛拉虽是人的后代,具备产生人的心理的物质前提—一大脑,因为失去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脑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所以没有产生人的正常心理。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填空1.知觉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4种特性。

2.直观教学形式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等。

?3.“戴着眼镜找眼镜”是因为感觉适应造成的;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总是把门知觉为长方形是知觉恒常性的表现。

4.在社会知觉中常出现的4种偏差是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刻板印象。

5.内部感觉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6.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二、选择1.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2.“一目了然”是由于知觉的整体性。

3.视觉的适应有明适应、暗适应。

4.“胖人宜穿竖条衣服”是利用错觉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