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对策
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极其对策

A src: hnlhia i E gi hc r c see u nue ri e .tei ec n hn s nlhl re a b t tC ig s n a nl h ih s or tpl db tofssoe nr I s ne mogC iee g s anr hs a i s k d sw ic e l c f g s sxt a E i e s
Ke wod : hn l h c l r i e n e; ie n y fhn ig mo e n et n fr y rs C ig s , ut a d r c df r t i ul f e s e wa s ikn ; t rt g a s ot h ou r e
’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的今 天 , 英语 已经成为 一门世界 通用 的语 言, 越来越多的来 自不 同国家 的人们都在用 同一种 语言进行交流 和传播思想 。在此大背景下 , 中国人学 习英语 的热情也 日益高涨 , 然而许 多中 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两种语 言
朱 樱
( 无锡高等师 范学校 ,江苏 无锡 2 4 0 ) 1 0 1
摘
要: 中式英语是一 种拼 写无误 , 国读者感到奇怪 、 外 困惑甚至不 懂的英文。 中式英语大量存在 于我
国的英语 学习者和使用者 当中, 严重影响 了跨 文化 交际。本文从文化差异 , 思维方式差异 , 母语 迁移 方
a n gt e e e to nec l rlc mmu iain Sat rm utrldf rn e .df rn y fti kn 8wela te n u e a v f c n itr ut a o i u nc t . tr f o s o c u a iee c s ie twa so n ig a l 8moh rt g e l e h o
中式英语产生的几点因素分析及对策

地道的翻译 会是 :Il eti b o ey m c.再给个 例子 :我 i hs ok vr uh k 家有三 口人 。按照汉语 思维 习惯 ,你会 翻译成 :u a l hs orf y a mi
trepo l he epe 地 道 的 翻译 会 是 : h r aetrep ol i o r .而 : ee r he ep n u T e
f l. a y以上例句 中的中式英语都是受汉语 思维方式影 响的产物 , mi
是 字 对 字 翻 译 过 来 的 结果 。
其次 , 文化差异是 中式英语产生的另一原 因。一般来说 , 语 言 是一个 民族 的象征 , 语言 总是受到文化 的影 响 , 镜子一样 , 像 始终反 映着一个 民族 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大多数 民族都有属 于 自己的语言 。它是人们交流的必要工具 , 对这个 民族 的历史 , 文化背景 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思考的纪录及传播他
se a ”
种思维方式 的转换 。就英汉语言来说 , 我们汉语 是整体思维 , 而 英语是个体 思维 , 英汉逻辑思维顺 序不一样 。因此 , 我们很 多人
虽 然 已 经学 了 十 多年 的英 语 , 积 累 了 大量 的 词 汇 及 用 法 , 且 也 并
掌握了基本 的语法知识 , 可还是不能用英语 自如 的表 达。 其根本
原 因就 是 不会 用 英 语 思 维 ,英 语 语 感 太 差 ,受 中式 思 维影 响 太
深 。因而说 出的英语仍然带有 中文语音 、 法的特色 。 语 例如 :我很 喜欢这本 书。
按 照 汉 语 思 维 习 惯 ,你 会 翻 译 成 :Ivr ieti bo . e l hs ok而 y k
首先, 中式英语 的形 成是 中英 思维方式不 同引起的 。 语言是
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如何避免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指受汉语思维和语法习惯影响的英语表达,常常出现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缺乏地道性等问题。
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中式英语至关重要,它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更会阻碍他们探索理解和应用英语。
一、问题分析:中式英语出现的根源1. 母语思维的影响: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序、表达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不由自主地套用汉语思维,可能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
2. 语言环境不足: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比较依赖课堂教学,极度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浸泡,很难对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形成深刻的理解。
3. 学习方法的缺失: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度强调语法规则,忽略了语言的自然性和实用性,造成学生普遍缺乏灵活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解决策略:避免中式英语的快速有效路径1.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英语思维:- 鼓励学生从语境出发,理解英语句子的表达逻辑,并模仿地道英语的表达方式。
- 课堂上进行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将英语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促进英语思维的培养。
- 引进英语原版教材和动画,让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英语的自然性和韵律。
2. 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语言:- 将英语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积极主动地参加英语角、英语戏剧等活动。
- 鼓励学生用英语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悟,并尝试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
- 利用英语学习软件和网站,提供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应用的机会,比如,进行线上对话练习、在线观看英语电影和电视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歌曲、故事、广播,感受英语的语调和节奏。
- 鼓励学生模仿英语发音,并参与朗读和口语练习,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 掌握英语语法规则,但不要过度强调机械记忆,更要注重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三、教师的责任: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角色1. 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动。
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d cs n ei o .此句 中 p s be一词多余 ,因为 ee ta t s的意 i os l i vnu li ie 思 是 a p sil curne 所 以 alee tN f s等 于 a os e ocrec . b l vnu ie i l l
方 慧英
(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 65 ) 10 7
[ 内容提要] 中式英语指 的是一种拼 写无 误,外 国读者感 到奇怪 、困惑甚 至不懂的英文。中式英语大量存在 于我 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 当中,究其原 因,有我们通常熟知 的语 法、词汇 原因,还有一个很 重要的原因是文 化 背景知识的缺失 。研 究中式英语产生 的原 因有利于我们从源头 ,也就是英语 的教学环节来解决这一 问题 ,从而 更加有利 于跨 文化 交流 。 [ 关键词] 中式英语 ;词汇 ;语法 ;文化 背景 ;英 语教学 [ 中图 分 类 号 ] G 2 4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4 7 ( 0 0 50 4 —2 文 0 87 2 2 1 )0 —1 30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和 全球经济一体化 , 国与 其他 国家 我 之 间的交流 与沟通越 来越 频繁 。 英语 己发展 为一 门世 界性语 言 ,并成 为我 国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 。 而广大 英语 学习者及 使用者 当中普遍存在 的 “ 中式 英语 ”现象 ,严重影 响了我国 的对外交流 ,甚至 由于 “ 中式英语 ”成为外 国人取笑 的对象 而 影 响到 我 国 的 国 际地 位 与 身 份 。 因此 我 们 有 必 要 深 入 探 讨 下 “ 中式英语 ”产生的原因 ,从而可 以对症 下药 ,从源头 解决 中式英语 的问题 。 中式英语 的定义 C igi 中 式 英 语 )是 C iee n lh这 一 词 组 的合 hn lh( s hns gi E s 成词 。姜雅 云 (9 5 1 19 :5 )在 《 中式英语和 中国英语 》一文 中,给 出了以下定义 : 中式英语是外来 的,形式不规 范的甚至是错误的英语 , 大部分 的中式英语都不 能让人 很好 地理解 。 它是在将英语作 为第二 语言或外 语学 习过程 中不 可避 免但又是必 须的一个 阶段,是每个学 习者都 可能经历的一个阶段 ( 如果学 习者停 止学习则也有可能不经历这一 阶段 ) 。 F r (9 8 )则将 中式英语 定义 为:英语 的一种方 od 18 :5 言——通常 由将 中文直接译成 英文而形成, 而且这种译法通 常不合适 。 从 以上定义我们可 以看 出, 中式英语指的是一种拼 写无 误 ,外 国读者感到奇怪 、困惑甚至不懂 的英文 ,它带有 明显 的中国本土文化 的烙 印 ,受汉语 思维方 式和语句 结构 的影 响, 不符合英语 民族 的语 言习惯 和心理期待 , 常常妨碍我们 正常有效地与英语 国家人事沟通 。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

中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对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启示【摘要】"中式英语"是指在英语使用中融入中文的词语、语法以及语调特点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教育背景、语言习得方式和文化传统对"中式英语"的影响,探讨了其在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启示,提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背景下,英语教育质量应受到重视,提倡多元化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言习得方式影响下,学生需培养正确的语言习得方法,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文化传统影响下,学生应尊重文化差异,加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中更好地处理"中式英语"现象。
【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英语专业、教育背景、语言习得方式、文化传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育质量、多元化语言学习、跨文化意识1. 引言1.1 中式英语定义Chinese English, also known as Chinglish or Chinese-style English, refers to the unique way in which Chinese speakers use English languag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literal translations, direct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idioms or expressions, and grammaticalerrors that result from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syntax and sentence structure. Chinese English often reflects the underlying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eading to instances of confusion or miscommunication.1.2 中式英语现象中式英语现象指的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通常是受到中文语言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所形成的。
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达更准 确 , 情感 更丰 富。随着 写作要 求 的提 高, 教师
可以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句型, 例如 t h e r e b e句 型, 可 以恰 当运用 一些 复合句 , 如宾语 从句、 状语 从句 和 定语从句等 , 通过强化 记忆 、 反复训练 , 使学 生能够 灵
活 自如地运 用这些句式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 。
第 四, 注 重汉 英翻译 训练 。语言是 有共性 的 , 但
英语” , 大大地 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
不 同的语言又有着 明显的差异 。许多学生在 写作 时, 依据 汉语思维把一些英语单 词拼凑起来 , 从而忽视 了 所 学的句子结构 、 固定搭配 等知识。通过汉英互译练
习, 尤其 是段落 翻译 , 学 生可 以对 比这两 种语 言在不 同层 面上的特点和规律 , 养 成运用 正确转换汉英句型 的习惯。
考, 往往要先在 脑海里用汉语构 思, 或列 出中文提纲 , 再 以点对 点、 词对 词的方式逐字逐句地 转换成英语来 表达其汉语含义 。这些借助汉语思维生造 出的 “ 中式
旦学生掌握基本句 型后, 教师可 以充分发挥学生 的
想象力 , 让他们 适 当做 一些扩 句练 习, 使文 章意思表
一
语练 习, “ 中式英 语 ” 在一 定程度 上 就是表 现 为能看 懂, 能听懂 , 但 是说不 出来 , 这是缺 乏必要 的口语练 习 导致 的。“ 中式英语” 作为一种特殊 的语用现象 , 在农 村学校学 生作 文中 出现 的频率 尤其 高, 主要是农村学 校学生 由于受周边环境与生活 条件 的制约 , 接触到 的 英语语言信 息十分有 限。语言 学习环 境 的缺乏 , 造成 了学生 的语 言功 底较差 , 受母语 的干扰 和影响 比较严 重, 因此 , 学生在 英语写作过程 中, 无法直接用英语 思
浅谈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在汉语 中 , 人送 客 到 门 口时 , 人通 常说 : 留 主 客 请
步 。直 译 成 英 语 就 是 sa ee l s 。在 以 英 tyh r ,pe e a
内 江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
2 ・ 6
NEII J ANGZHI J S YE I HU XUEYUANXUEBA0
No 4 . Vo .1 1 ( 0l 2 O)
浅 谈 中式 英 语产 生 的原 因及 对 策
陈 礼 花
( 内江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四 川 内 江 6 1 0 ) 4 1 0
个 方 面 进 行 一些 探 讨 。 关键词 : 中式 英 语 ; 因 ; 现 形 式 ; 策 原 表 对
一
、
中式英语产 生 的原 因
是 其产生 的根 基 。所 以 , 国学 生 常 常无 法抵 制 中 这 种母语 的负迁 移 。英 语 国家的学生 称他们 的老
师 为 M i X或 者 Mr X 而 一 些 中 国学 生 初 学 sX s .X , 英语 时往往 会觉 得 这 样称 呼 显得 不 太 尊重 老 师 ,
中国学 生虽 经过 多年 的英语 学 习 , 累 了大 量 的 积 词汇 , 掌握 了语法 知识 , 由于 文化 、 维差 异 的 但 思 原 因 , 不能用 纯正 的英语 自由地交 流 。 仍
二、 中式 英 语 的 的思维方 式与 西 方人 的 思维 方 式 是不 同的 , 中 国人的思维 方式 是 螺旋 型 的 , 而西 方 人 的思 维 方 式是 线 型 的 。王 墨 希认 为英 语 的 思 维模 式有 三 种 : 决 问题 型 ; 解 整体 和特 殊 型 ; 配 与 对 比型 。 搭 他对 一些 中国学 生做 了研 究 , 发现 其 最 显著 的 特
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对策

英 语 , 指 中 国人 在 学 习和使 用英 语 时 , 汉语 的语 坚 决反 对这 些 提议 , 不 接受 。在 上例 中 ,poe本 是 把 决 ops
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实践中去, 受汉语的思维方式 身就包含 了 nt cet o acp 的意思 , 不必再赘述 。其他意 和 相应 的文 化背景 知识 的干扰 和影 响 , 而说 出或 写 出 义 上 累赘 的例 子有 :v gs n ad o tepol( l i t drsf epe人 in a rh 的不合英 语 文化 习惯 的畸形英语 ” 。对 中式 英语 的特 们的生活水平 )m t l opr i ( 、 u a coe t n相互合作 )s i u ao 、 rs ee 征 及 成 因进行 分 析有 助 于学 习者 尽 快掌 握 地 道 的英 o esrs一 系列 措施 ) 。因为l igs n ad f aue( m 等 i n t drs只 v a 语, 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 适用于人类 , 以 f e ep 是多余 的;oprtn 所 0 t ol rh p e coe i ao 习者在英 语 学习过程 中很 难逾 越 的一 个过 程 , 于成 不可能是一个人来进行 ,故m t l 对 u a 不必要 ; esrs u ma e u 功 的英 语 学 习者 而言 , 中式英 语是 一 个 动态 的 、 断 是 复数形 式 , 括 “ 不 包 多个 ” 的含义 , 不必 加上sr s f ei 。 eo 地 向 目标 语 ( re l gae 靠 拢 的语 言 学 习过 程 。 t gta ug) a n 2不合逻 辑 . 但 是 ,有 的学 习者 的 中式 英语 会 出现 固定 下 来 的倾 ( )o epe tik i i go rcl g t- 1S me po l hn t s od f o e e s o l u 向 , 种 中式 英 语 的 “ 化 ” 象 ( sizt n , 造 d ns od att b T e a e n t n o e 这 石 现 f si i )是 o lao e t t oP r i j . h ycngt o o l m n y - me o y 成许多语言学 习者语言能力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 bt oi xei c.一些 人认 为 做兼 职对 大 学生 有 u ca epr ne s l e 所 以, 中式英语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断 向 目标语 好处 。他们不仅可以挣钱 ,还能获得社会经验。( ) 2 h r r r f h s n e c s n i y i r n e f (agtagae靠 拢 。而 “ 化 ” 态下 的 中式 英 语 T e wo d o de o te e t n e i e tr l d fe e t tre l ug ) n 石 状 则会阻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提高 , 降低学习乐趣 , w e as t t E gi . 成 英语 后 , 子 的词 序 hnt nl e i o nlh译 r adn s 句 成为众多英语学习者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 就完全不同了。1中存在代词指代不清的问题。 () 该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孙 霄
江 苏 无锡 商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摘 要 】英 语 和 汉 语 这 两种 语 言 分 别 属 于 印欧 和 汉藏 两 大 不 同语 系 ,两 种 语 系 存 在 巨大 差 异 。 因此 , 中 国 学 生在 学 习 英语 时会 面 临 诸 多 困 惑 ,如 ,基 于母 语 负 迁 移 而产 生 的 英语 变体 — — 中式 英 语 便 是 其 中之 一 。 因此 ,本 文针 对 “ 中式 英语 ” , 首 先 由其 概 念 入 手 ,分 析 中式 英 语 产 生 的原 因及 其 表 现 形 武 , 并 总 结 出在 英 语 教 学 中应 采 用 的相 应 对策 , 力 求使 学 生最 大 限度 地 避 免 中 式英 语 ,掌 握 规 范 、标 准 、地 道 的 英语 。
“h v o dtm e a eag o i ”。
往 容 易 忽 略 , 产生 不地 道 的英 语 。 ( )语 篇 方面 4 从 语 篇 的 角 度 来 看 中 国 学 生 的 中式 英 语 , 主 要 表 现 在衔接和连贯方面的误用。英语讲 “ 形合 ” , 紧 密 ,上 下 文 有 严 谨 的 逻 辑 关 系 。而 汉 语 讲 “ 合 ” 意 ,段 落 间 、句 子 间 结 构 松 散 , 重 意 不 重 形 , 语 篇 的连 接 主 要 通 过 语 义 手 段 来 实 现 。正 是 这 种 差 异 造 成 了很 多 语 篇 不 连 贯 的 中式 英语 ,如 替代 失 误 、 指称失误、连接失误和 省略失误等 。
【 键 词 】 式英 语 ; 负迁 移 ; 思维 方 式 ;文 化 背 景 ; 对 策 关 中
【 图 分 类 号 】 39 【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l 096 6(0 21-040 中 H 1 文 A 文 0 —172 1)104.2 1
口 中英的念表形 式语概与现式
11中式 英 语 的概 念 . “中 式 英 语 ”又 称 “ 化 英 语 ” 孙 勉 志 ,0 13 ) 汉 ( 2 0 :2 。 国 内 外 不 少 学 者对 “中式 英 语 ”做 出 了 明确 的 界 定 , 本 文主要采用 李文 中的观点 。他 认为 : ‘ “ 中式 英语 ’是 指 中 国 的 英 语 学 习 和 使 用 者 由 于 受 母 语 的 干 扰 和 影 响 , 硬 套汉 语规则和 习惯 ,在英语 交际中 出现 的不 合规范或 不 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 ”李文 中,9 31 ) 19 : 。 9 美 国 的 Ja ik a 2 0 )也 界定 了 “中式 英 语 ” onPnh m( 0 0 , 即 “ 中式 英 语 ’是 一 种 畸 形 的 、 混 合 的 、 既非 英 语 又 非 汉 语 的 语 言 文 字 ,也 可 称 其 为 ‘ 有 汉 语 特 色 ’ 的 英 具 语 。 中式英语 ”是 中国人学习英语过 程中一个较难 逾 ”“ 越 的 屏 障 。更 主 要 的是 , 一 部 分 英 语 习 得 者 的 中式 英 语 呈 现 出停滞不 前的现象 ,形成 了一种 固定的模式 ,这 种 现 象称为 “ 石化 ”现 象 (os i t n ,它会严重 阻碍 学 fsiz i ) lao 习者 的语 言 习得 过 程 ,甚 至 最 终 导 致 语 言 习 得 的 失 败 。 12中式英语 的表现形 式 . ( )语 音 方 面 1 英语 是语调语 言,单词 的意 思通常取 决于其轻重音 , 句子 的意 义也因语调 的不 同而不 同。而汉语是声调语言 , “ 上 去 入 ” 四个 不 同 的 声 调 可 以 代 表 汉 字 的 不 同 意 义 。 平 因 此 , 中 国 学 生 在 英 语 学 习 中 常 会 受此 干 扰 ,把 握 不 准 连 读 、弱 化 、 重 音 和 声 调 等 ,造 成 带 有 “中 国腔 ”的 英 语 语 音 。 如 ,有 些 英 语 初 学 者 用 汉 字 来 标 注 英 语 发 音 ; 再 如 , 音 标 / 和 / ’ 、/ // 分 等 。 s / J//和 n不 l ( ) 词汇 方面 2 词 汇 方 面 , 中 国学 习 者 经 常 习惯 性 地 按 母 语 的 表 达 方 式 生搬 硬 套 。 如 翻 译 句 子 “ 们 昨 天玩 得 很 开 心 。 我 ”很 多 学 生 会 译 成 “ l e e apl ys ra. 就 是 Wepa dvr hp i et dy”这 y y y e 典 型 的 中式 英 语 。 pa ”一 词 常 用 来 描 述 打 球 、弹 琴 等 , “l y 而 这 里 “ ”主 要 指 “ 过 美 好 的 一 天 ” 因此 ,应 译 为 玩 度 ,
目 中英产的因 式 语 生 原
21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
中文 的 思 维 模 式 以 人 为 本 ,强 调 天 人 合 一 。 而 西 方 的世 界 观 则 认 为 客 观 世 界 决 定 主 观 世 界 。 所 以在 英 语 中 , 通 常将 客观 现实 的概念 置于 主语 的位置 ; 在 中文 中, 而 通 常 喜 欢 用 “ ”来 做 主 语 。 人 其 次 , 受 东 方 辩 证 逻 辑 思 维 模 式 的 影 响 , 中 文 喜 欢 用 并 联 动 词 。 中 国 人 比 较 感 性 、 思 辨 ,对 于 一 个 议 题 , 他 们 强 调 内容 胜 于 原 因 和 形 式 。 西 方 人 较 理 性 ,他 们 更 看 重 逻 辑 形 式 。所 以 对 于 同样 一 个 议 题 ,刚 好 相 反 ,他 们 重 于 原 因 和 形 式 。 受 这 样 两 种 截 然 不 同 的 思 维 方 式 的 影 响 ,中文 形成 了一种并列 关系 的语 言;而英文则 成为 种主从关系的语言 。 再 次 , 东 方 人 强 调 综 合 思 维 模 式 ,体 现 在 文 字 中便 是 中 文 语 篇 的 统 一 。 这 种 思维 模 式 用 整 合 的观 点 看 待 事 物 ,而 西 方 人 与 此 恰 好 相 反 , 他 们 习 惯 用 分 析 或 局 部 的 思 维 模 式 ,倾 向 于 将 一 整 件 事 分 成 好 几 部 分 , 认 真 研 究 每 一 部 分后 再 做 出结 论 。 22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 . 语 言 体 现 文 化 , 也 是 文化 得 以传 播 的媒 介 。不 同 国 家 的 文 化 风 俗 习 惯 差 别 迥 异 , 这 也 必 然 影 响 到 语 言 的表 达 。许 多初 学 者 会 存 在 这 样 一 些 现 象 , 虽 然 掌 握 了 一些 英 语 词 汇 和 基 本 的 语 法 ,但 由于 缺 少 对 中 英 文 化 背 景 差 异 的了解 ,在彼此 相互 交往时 ,也极 易产生 中式英 语 , 从 而 导 致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失 败 。 以见 面 打招 呼 为 例 , 一 个 有 中 国 文 化 背 景 的英 语 学 习 者 很 可 能对 一 个 地 道 的 英 国 人 说 : H v o a n ”这句 问候 语 在 英 文 文 化 背 景 中便 “ ae uet ? y e 属于无效语言 ,它会使英 国人一头雾水 ,陷入交际误区 。 再 如 ,面对 恭 维 , 中 国人 通 常 采 用 这 样 的对 话 : 甲 : 的 英语 讲 得 真好 。 您 乙 : 里 ,哪 里 , 一 点 也不 行 。 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