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合集下载

浅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规避策略

浅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规避策略

浅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规避策略摘要:中式英语普遍存在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当中,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畸形英语。

本文试图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规避策略,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

关键词:中式英语英语教学英汉语言差异一、中式英语近年来,中外学者对中式英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Joan Pinkham 认为,中式英语是具有汉语言特点的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和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中式英语的表现存在于词汇和句子各个层面。

英语词汇经常会被误用而产生中式英语,例如,中国人初学英语经常会说“Welcome you to come to China.”(欢迎你来到中国。

)这种表达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因为是按照中文的语序直译过来的,英语的习惯用法应该是“Welcome to China.”就可以了。

在句子层面上也很容易犯中式英语的错误,比如:“Our city built a big library this year.”“城市”是不会建图书馆的,所以“城市”不是句子主语,整个句子应用被动语态:“A big library was built in our city this year.”本文将对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规避策略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我们使用地道英语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同时更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二、中式英语的成因1.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语言的差异,中国人谈论一个问题时,不是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做法,总有一个由次要到主要、由背景到任务的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

而英民族谈话或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把话题放在最前面,以引起听话人或读者的重视。

例如:能为他的这本散文集作序,我觉得非常荣幸。

这个汉语的句子把评论的话放在最后;而英语则放在开头:“I find it a great honorto be asked to write a preface to this collection of essays.”2.母语的负迁移受母语和目的语相似点影响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确输出称为正迁移;受母语与目的语相异点影响在目的语学习中的错误输出则被称为负迁移。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一、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日常交际和写作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是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的。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思维和文化影响拼造出的与正规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悖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中式英语的例子中国人长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又深受汉语思维、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的影响,常直接套用汉语规则和表达习惯。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一)语音方面汉语和英语发音规则差异很大。

例如,汉语拼音中没有/θ/这个音,很多学生就借用与之相近的/s/来发/θ/的音。

比如,think和thank you,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中国式发音的典型错误。

(二)词汇方面1.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有与之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中,常犯的错误是只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考虑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只是机械地对应英汉翻译,因此导致了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例1:I am watching a book.例2:Tomorrow I will look a movie.例1和例2中“watch”和“look”都有看的意思,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各不相同,规范的英语应该是“reading a book”和“watch a movie”。

与这类错误相似的还有“speak,say,talk”的误用,如“Can you sayChinese?”。

2.词汇冗余汉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强调所说内容和语气,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强调简洁明了。

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汉语思维逐字翻译,从而出现中式英语。

例1:His body is healthy.例2:My name is called Peter.例1和例2的两个句子作为中国人来看,不难理解,因为这两句话的表达与汉语思维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英语人士来看的话,两个句子都犯了累赘的错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不相符。

初中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浅析

初中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浅析

初中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现象浅析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李文中,1993)。

中式英语是中国学生经常犯的典型错误,尤其在初中生中非常常见。

尽管教师一再纠正,学生仍然一再犯错。

因此,对学生出现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分析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而中国英语学习者恰恰缺少这样的语言环境。

除了在学校的英语课堂上,中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说英语、用英语。

同时,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长期以来,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对其英语能力的提高、英语思维的培养却不够重视。

此外,我们的学生从小生活在汉语文化中,接受汉语教育,形成的是汉语思维。

甚至可以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汉语思维根深蒂固。

这就加剧了中式英语形成的必然性,我们很难避免。

因此,中国的中学生们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很容易且很自然地将汉语式语句架构套用在英语中,从而表达出不规范的英语,即中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的典型错误分析(一)词汇误用1.搭配错误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往往只是简单地以为一个英文单词对应某个中文单词,因此只是死记单词的中文意思,忽略了单词的用法。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假思索地根据中文意思进行搭配,这就很容易造成失误,甚至笑话。

3.误用词性英语的句子表达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句子各成分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

但由于学生词性的意识比较薄弱,在写作时很容易只把注意力放在词义上,而忽略了词性,造成错误。

4.想象出的词汇英文中很多词汇都有专有的表达,而学生受词汇量的影响,在找不到英文单词表达某个意思时,常常结合自己已学的词汇或者熟悉的构词法来组合、想象出这些词汇,造成错误。

(二)句法问题1.语序不恰当在写作中,学生们常习惯按中文的语序翻译英文句子,然而中英文的句子语序又存在差异,这就容易出现错误。

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教学思考

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教学思考

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教学思考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英语已经成为了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

然而,在高中生们的书面表达中,往往会出现诸如“谈一谈”、“表一下态”、“闲聊一会儿”等中式英语现象。

这些中式英语的出现,不仅影响了高中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也影响了他们在国际交流中的形象和实际能力。

为此,本文将探讨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对应的教学策略。

中式英语现象的成因主要源于学习者的语言环境和学习经验。

由于英语并非母语,而且大多数人的英语学习经验主要来自于教科书、老师和考试,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难以形成自然的英语语感,因此会倾向于使用中式英语表达。

此外,学习者也受到中国文化思维的影响,比如在表达礼貌、谦虚谨慎等方面,往往会运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表达。

中式英语现象对高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造成了一定影响。

首先,使用中式英语会使得表达不够准确和流畅,影响英语的交际功能。

其次,在国际交流中,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影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中式英语现象,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注重真实语言环境的营造。

通过学习英语原声资源,如英语影片、音乐、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自然运用,培养英语语感,从而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

其次,借助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间的差异,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最后,通过对常用表达的演练和模拟对话,让学生熟悉英语语言的运用方式和场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中式英语现象在中国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中不可避免,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加以解决。

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相信中式英语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改善,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公式语看中式英语的成因【文献综述】

从公式语看中式英语的成因【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从公式语看中式英语的成因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一)写作目的随着中国越来越国际化,英语热潮随处可见,公式语也与时剧增,而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现象。

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英语,不规范,有时还晦涩难懂,公共场所中出现的中式英语从大到国家的形象角度小到地区的形象角度而言,都是应当尽量避免。

本文拟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公式语中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其中影响因素将从汉语负迁移和已经习得的有关英语方面知识的影响入手。

同时,本文也对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相关概念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又被称为“Sinicized English”或者“Chi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知识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畸形英语。

《译学辞典》也曾对“中式英语”作出如下解释: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

Chinglish是由Chinese和English两词掐头去尾拼缀而成,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

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

与洋泾浜不同的是,中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

公式语公式语,也称公共标示语、标示语。

对于公示语,《汉英公示语词典》这样解释“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式语,是指街头路牌、商店招牌、宣传语、警示语、旅游简介等,被使用在特定场所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指示、解释、警告,是一种交际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该城市的风貌,其重要性自然不可小视。

(三)争论焦点中式英语这个话题自提出以来,争论焦点一直围绕着其与中国英语的区别和中式英语是不是一种错误的语言展开。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英语作文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英语作文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英语作文英文回答:Causes of Chinglish.Chinglish is a term coined to describe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used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China, particularly among young people, and has even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of Chinglish.Globalization: The increasing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world has led to a greater exchange of ideas and cultures. This has resulted in the adoption of foreign words and phrases in many languages, including Chinese.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has played amajor role in the spread of Chinglish. Chinese netizens often use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ir online communication, which has helped to popularize them.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particularlyin popular culture. This has led to the adoption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in Chinese popular music, movies, and television shows.The need for convenience: Chinglish can often be a convenient way to communicate complex ideas or concepts.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phrase "guǎnxi" (关系), which means "relationship," is oft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connections." This simplifies the concept and makes it easier to understand.Benefits of Chinglish.While Chinglish can sometimes be criticized as being confusing or inaccurate, it can also have several benefits.It can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Chinglish can help people who do not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For example, a Chinese person who does not speak Englishcan use Chi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an English speaker.It can be creative and expressive: Chinglish can be used to create new and innovative ways of expressing oneself.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phrase "hēikě" (黑客), which means "hacker," is often used in Chinglish to referto someone who is very good at using computers.It can reflect the changing nature of language: Chinglish is a testament to the changing nature of language. It shows how languages can borrow from each other and adapt to new circumstances.Challenges of Chinglish.While Chinglish has several benefits, it can also pose some challenges.It can be confusing: Chinglish can sometimes beconfusing, especially for people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phrase "yī fēn qián" (一分钱), which means "one cent," is often translated into Chinglish as "one fen money." This can be confusing for people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Chinese currency.It can be inaccurate: Chinglish can also be inaccurate.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phrase "hǎo chī" (好吃), which means "delicious," is often translated into Chinglish as "good eat." This is not an accurate translation, as the phrase "good eat" does not exist in English.It can be offensive: Chinglish can sometimes be offensive, especially when it is used to make fun of Chinese people or culture. For example, the Chinglishphrase "China doll" is often used in a derogatory way to refer to Chinese women.Conclusion.Chinglish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phenomenon. Ithas both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and it is likely to continue to evolve in the years to come. As the world becomes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it is likely that we will see more and more examples of Chinglish in everyday life.中文回答: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探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探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探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英语的知识与技能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中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愿意学习英语。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会存在一种“中式英语”现象,即学生们会皈依中文习惯,将中文思维应用于英语写作表达中,存在一定的中式英语表达特征,如语法、单词使用、搭配、逻辑关系等方面。

针对中式英语现象,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种表达式是英语学习中一种值得称赞的准确表达方式,是一种跨文化的表达;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式英语缺乏语言流畅性和精确性,具有模糊性,会使读者产生困惑与模糊,是一种失败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中式英语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中式英语的定义进行探讨,对其特征做出详细的分析;第二,分析中式英语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发现这种现象的成因;第三,介绍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解决中式英语的问题。

首先,讨论中式英语的定义与特征。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写作时,以其原本的中文习惯为基础,并结合英语特有的内涵,不断演变出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即中式英语。

目前,中式英语表达一般从语法、词汇使用、句式搭配、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从语法方面分析,中式英语的特点是在英语句子结构中加入了中文所没有的部分,即增加了语法结构复杂度,如:在英文中,句子主干所用的是S+V,而在中式英语中有时会添加上多余的形容词、副词等,从而使原本简单的英语句子变得复杂起来;从单词使用上看,中式英语会加入一些中文概念中不存在的单词,使原本简单句子变得复杂;从句式搭配上看,中式英语会将中文的句子模式运用到英文写作中,使原本英文句子变成混合句子,并且从语句的连贯性上来看,这些混合句子也会造成句子的不连贯等现象。

其次,分析中式英语的影响因素。

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语言环境、文化背景、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国英语学习者多数处于非英语环境中,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多数人接触的是汉语,这会导致中国学生不好地掌握英语,使用不正确的“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浅谈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摘要:本文从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起因,定义,和他们的区别等方面分析,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收的一种英语变体,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应该积极发展中国英语并避免使用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区别一、中国英语的起因与定义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

世界各国的很多人们都在学习英语,虽然,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全球英语的主流,但在全世界众多学习英语的国家中,人们在学习标准英语的同时,却形成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即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等。

而这些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对外交往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这些本土化的英语开始慢慢地被国际英语所接收。

在中国,随着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在我国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对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出现,发展及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中国英语的产生是由很多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就它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明显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

爱好中国文化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在与中国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承认并接受中国特有的文化,然后将其与他们的文化知识背景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同样,中国本土的英语工作者也通过翻译、交流等方式把本国文化推向世界。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

它的出现填补了中西方在文化表达差异上的空缺,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的因素。

1980年葛传规先生最初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

他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1991年,汪榕培先生则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1]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对中式英语的误用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为学习英语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成因

一、中式英语的涵义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同化、顺应、不断交替以保持一种平衡的过程。“中式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学术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式英语也随之而成为英语语言中一块特殊区域。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语言的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即中式英语中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和干扰所形成的。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是在掌握母语后开始,这时已具备了母语的语法与表达方式,自然在学习英语时有母语语言思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 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1、产生的必然性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人习得英语语言时常以母语来翻译学习。在一部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照搬照套直译汉语为英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使得中式英语出现。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而方言又是汉语中的一类,多种语言的差异本就影响语言的学习,而汉语思维又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加深对中国人的影响,这样,汉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面临的客观因素,干扰是必然的,自然中式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因此,中式英语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这一现象必将随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而出现,只能是寻找中式英语运用过程中的特点,缩短它的过渡时间,从而早日掌握地道的英语。 2、发展的过渡性 中式英语是英语初学者在学习地道英语过程中受母语干扰所形成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学中称为中介语,是连接汉语与英语的中间语言。如果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客观因素难以改变的话,那地道英语表达的掌握程度则是可以控制和改进的。因此学习者应该在这个上面下足功夫。这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错误的表达以及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例如:中式英语的“watch newspaper” ,“learn knowledge”,“I and sister went to see a movie.”。这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应该改为“read newspaper”,“gain knowledge”。 “My sisiter and I went to see a movie.”就是一个中式英语的表达。可见,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发展的过渡阶段,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对词汇与语法的掌握,中式英语的出现就会逐渐消失。 3、存在的顽固 学习第二语言(英语)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母语(汉语)语言中语法、习惯用法等的影响,需要通过母语的辅助才能把第二语言学好。但学习一门语言不是一蹴而就事情,它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中式英语有着其存在的顽固性。如Everybody is strongly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actively.中式英语就说成是:Active participation is strongly encouraged

二、中式英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中式英语对地道英语的误用,可以是语境,词汇,也可能是语法,源于都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表达的不完全掌握知识,因此,中式英语对英语学习者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不利于学习地道英语 中式英语是英语与汉语的中间语,自然在英语知识中存在着许多语法错误。自然是不利于地道英语的学习。如:词语的误用:把work(工作)取代job,比如“I have a work as a tutor in my spare time.” 如“She married with a very handsome young man.”这里“with”的错用可以归结于汉语母语的迁移,因为在汉语中“和谁结婚”中的“和”可以被译成“with”;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由于没有掌握“marry” 一词的用法而导致的语用错误。句子误用:希望你能来参加晚会。中式英语:“Hope you can come join the evening party”.英语中:“We hope that you can come to the evening party.”可见,中式英语的出现不利于学习地道的英语,它毕竟存在一定的语法、词汇的误用,使英语国家的人难以听懂,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中西交流容易产生误会 由于中式英语在英语与汉语中是两者的交叉区域,在英语中有不属于其语内的内容,在汉语是语言的直观表达。因此,一些词在两者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若是不了解其内涵,很容易为中西交流带来误会,如:有一位中国人要用英语“busy body”去赞扬一位日理万机英美人士,“大忙人”,但在英语中则是指“爱管闲事的人”,对于这位英美人士是批评,在汉语中是贬义词。可见,对于一些词的用法的内涵总是得对其了解。如“white”在外国是喜庆的颜色,“red”在英语中含有暴力或是流血之意;在汉语中两者则是相反的。若是不了解而误用,则会引起误会。再如:Put on your coat before going out. /His words made me crazy.(中式英语:Before going out, puts on coat./ His words drove me crazy.令人不解,使中西方交流带来误解。

(三)难于深入了解英语文化 汉语与英语的所形成的文化背景总是与历史有关,所受的人文条件的影响各不相同,自然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中式英语所依赖的都是汉语文化,这就有碍于深入了解英语文化。英语总是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这与汉语是无差别的。因此,若是常使用中式英语,就难于深入了解英语文化。如:中式英语:“what do you want?”英语:“what can I do for you?”两者的对比,若是常用前者,自然不会了解到后者与前者的差异,中式英语是直截了当地问你要什么(英语),在英美国家是不够礼貌的,属于不当的表达方式。再如:中式英语中的“yellow”暗指了“淫秽”、“黄色书刊”等,而英语中的“yellow”无此含义,有的是“blue”,若把“yellow films”(黄色电影)在英语国家则不是,而是“blue films”。可见,中式英语在一定程序上影响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文化。

三、当前中式英语成因分析 当前中式英语出现总是与汉语的环境、思维的构成有关,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需要靠母语的帮助,这在无形中就加入了汉语的语法规则、语用习惯,使得英语表达变得似是而非,在中国人听来是理所当然,但在英美人士听来,却不知所云。从语言学角度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分支,而汉语属汉藏语系的一员,语言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词 汇和结构上。对语言理解的不准确,甚至是对一个单词的误解都会造成中式英语。其主要的原因有: (一)受汉语环境的干预 中式英语的出现是英语学习者在中国总是缺少了地道英语的文化土壤。学习英语的环境决定了中式英语的产生。中国从小接受的是汉语的教育,受到的都是汉语文化的熏陶,没有英语交流的环境,自然使英语学习者套用自己熟悉的汉语习惯来学习英语。而在英语学习中难免会受到原有汉语语言知识的影响,就会出现用汉语语法规则来表达不规范的英语,而形成了中式英语,外国人听此觉得不可理解,但中国人听则听得懂,长期下来,中式英语在汉语本土则可以成为交际语言;要也英语国家的人交流则不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例如:A:Everyone without exception makes mistakes.(毫无例外每个人都会犯错误)B:Everyone makes mistakes without exception.(每个人都犯同样的错误) (二)汉语习惯用思维理解英语 汉语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式英语的出现。语言和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中式思维和英式思维不同主要体现在:中式思维以整体思维、直觉思维、螺旋思维和主观思维为主要特征;而英语思维以分析思维、抽象思维、直线思维和客观思维为主要特征。”例如:地道英语:His leg was so painful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take his pants off.中式英语则是:The painful leg made it difficult to take off his pants.再如:“My teacher asked me to meet her at 8:30 Sunday morning.” 把较大的时间单位“Sunday”放在较小的时间单位“morning”前面,而英语中则是“My teacher asked me to meet her at 9:00 a.m. on Sunday.” 正如尤金·奈达曾指出:“中文和英文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意合和形合。 再者在英语从属关系是通过如if , although , because ,when , in order to , so 等连词来表示的,有些词在表达否定意义时需要将否定词前移,而汉语当中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因此,否定表达不当也是常见的中式英语之一。例如“I think he will not agree with you.”这是典型的汉语表达。标准的英文表达应该是“I don not think he will agree with you.” 因此,中式英语的产生是英语学习者受到汉语语法与思维的影响必然存在的。 (三)受中英文化差异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化;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包含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思考。由文化差异,习惯用法所导致的语用失误则常常则不为人所注意,如:主人送客到门口时,常说:请留步或请走好。直译成英语就是:Stay here,please/. Please walk well。在英美人士用英语文化背景听起来就十分可笑,由此,中式英语受中英文化差异的影响。 所以,中式英语的出现与汉语文化背景与语言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