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一模作文及时评
东莞市广州一模标杆作文15篇及评点(课件版)

东莞市广州一模样卷15篇1号文:为校服正名(58分)在报社记者的采访记录中,中学生的校服可谓是“惨遭横祸”,被画机器猫的,被歌星签了名的,被试笔的种种。
在中学校园中,的确有许多校服因便宜、质量差而不受待见,但我想说,校服本身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象征,理应得到同学们的尊重。
多数校服的左胸前,是学校的校徽,而校徽正是学校文化内涵的最好体现。
由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北大”二字三人合众,体现出北大兼容包并、自由思想的原则。
南大校徽凝炼有神,传唱着南大校歌中“一诚天下动”的宗旨。
历史的厚沉感积沉在每一个校徽中,当我们穿上校服,将校徽置于胸前,心中怎么能不怀有对学校文化的敬佩?培养出几代英国首相的英国伊顿公学,将戴草帽的传统沿袭了几百年,我想,也正是这种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敬重与传承,才造就了这样一所顶尖学府。
如果我们对校服随随便便,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随随便便的人了。
有许多人抱怨道:日本校服可爱清新,欧洲校服庄重典雅,可是中国的校服做工极差,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丝毫不符合中学生的审美标准。
但若让你每天系上领带,踢双皮鞋,身着燕尾服,恐怕你是不乐意的吧。
就实用性而言,夏天白衣飘飘的衬衫,冬天简洁明快的运动衫更得到我的青睐。
我不必与人攀比衣服的好坏,不必每天出门前发愁自己的打扮,我就爱这身简单轻快的校服。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统一的校服便于管理,让学生专注于学业,两全其美的办法有何不可?倒是,如果哪一天没有了校服,闲杂人等随意混入,那学校这座象牙塔岂不成了元曲中说的“密匝匝蚁排兵,乱轰轰蝇叮血”?在信息开放的年代,我们没有办法否定年轻人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但是,在学校内,身着校服,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渐染,同样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许多不同的场合,我们都要接受相应的规范。
晚会上,宾客们要身着晚礼服,出席葬礼的人们胸前需缀百花,如此看来,学生在校园内必须穿着校服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了,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校服其实是一件简单、却有着特别意义的衣服。
广东省一模考试作文

广东省一模考试作文《广东省一模考试作文》篇一《那一刻,我懂得了坚持》广东省一模考试对我来说就像一场大战。
考试前,我那个紧张啊,心就像揣了只小兔子,蹦个不停。
我看着那一堆复习资料,感觉头都大了。
就拿数学来说吧,那些几何图形和函数题,密密麻麻地在本子上,我觉得自己像是迷失在数字迷宫里的小蚂蚁。
特别是有一道难题,我盯着它看了半天。
那题目说什么在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里求角度,我一开始完全没思路。
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一会儿翻翻这个定理,一会儿看看那个公式。
我在纸上画了又擦,擦了又画。
这时候我真想放弃了,去玩会儿手机多好。
可是我想到之前我跑步的事儿。
那次学校组织马拉松比赛,我脑子一热就报名了。
跑到一半的时候,我气喘吁吁,腿就像灌了铅一样重,根本不想动了。
我看到旁边很多人都退出了,我也想放弃,可是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于是我咬着牙,调整呼吸,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
最后竟然跑完了,冲过终点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别提多棒了。
我就想着,这数学题也一样啊,不能轻易放弃。
于是我重新静下心来,从一个新的角度看这道题,慢慢发现可以做辅助线,然后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慢慢推导,最后还真算出答案来了。
那一刻,我就像打赢了一场胜仗。
通过这两件事,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不能轻易被困难打败。
篇二《我心中的那抹亮色》广东省一模准备的时候,我整个人状态都有点不佳。
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灰扑扑的,提不起兴趣。
就像我没事去菜市场瞎转的时候看到的那些场景一样。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鱼摊前的地上湿哒哒的,还散发着一股腥味,那味道我可真受不了。
那些蔬菜呢,被摊主摆得乱七八糟的,看起来一点生机都没有。
不过,有一天课间我看到校园角落里的一株小野花。
那小野花可真是个特别的存在。
当时周围都是喧闹的同学,有的在打闹,有的在聊天,可是它就在那静静地开着。
它的花瓣很小,只有指甲盖那么大,颜色也不是那种艳丽的大红色,而是淡淡的粉紫色。
广东省一模考试作文

广东省一模考试作文《广东省一模考试作文》篇一《那一刻的犹豫与成长》广东省一模考试,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而我这个小战士,在考场上那是经历了各种内心的挣扎呢。
就拿语文作文来说,看到那个题目,我一下子懵了。
题目是关于在困难面前做出选择的。
我的脑袋里像是有一群小蚂蚁在乱跑,乱糟糟的。
突然,我想起上次参加学校的长跑比赛。
那可是我第一次报长跑,之前我从来没跑过这么长的距离。
枪声一响,我就跟着人群往前冲,没跑多远我就气喘吁吁了。
到了半程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得不行。
这时候我就在想,要不我放弃吧,在路边走走也好啊。
可是当我看到旁边的老师和同学们在给我加油,我的内心就犹豫了。
我想着大家这么支持我,如果我不跑下去,多丢人啊。
而且我自己报名的时候也信誓旦旦的,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我就咬着牙,一步一步地挪动。
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大地较劲儿,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很沉重,喉咙里干干的,像是有火在烧。
我把注意力放在我前面那个人的背后,就想着我要超过他,超过他我就能歇会儿了。
就这么慢慢地,我成功地跑到了终点。
虽然我不是第一名,但是那种经过犹豫最终克服困难的感觉,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把这个事例用在了作文里,我一边写一边想,其实在那次长跑犹豫的时刻,就如同我面对考试作文题目时的感觉一样。
我们总是会在困难面前犹豫,但只要坚持一下,克服内心的小纠结,没准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像那天我在跑道上的选择一样,也像我在考场上决定努力把作文写好一样。
篇二《意外的收获与考试的乐趣》这次广东省一模考试,有意思的事儿可真多。
考数学的时候,那题难的啊,我抓耳挠腮。
我看着那些数字和图形,它们就像在跟我捉迷藏,躲在角落里不让我找到解题的线索。
突然我就想起我在家养花的事儿。
我那盆花,一开始我就是瞎种。
那天我看到有个小绿芽冒出来,我可兴奋了,就天天盯着它看呀。
可是后来呢,它不长了。
我就着急了,到处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是浇水浇多了。
于是我改变策略,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它。
广东省高三一模作文

广东省高三一模作文提起广东省高三一模,我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那段紧张又充满希望的日子。
那时候,每天清晨的闹钟就像是冲锋的号角,催促着我从温暖的被窝中挣扎而起。
睡眼惺忪中,简单洗漱一番,便匆匆抓起书包,奔向学校。
校园里的气氛凝重而又热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紧张和专注。
记得一模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教室里的黑板总是被各科老师的板书塞得满满当当。
数学老师激情四溢地讲解着复杂的函数题,粉笔在黑板上“吱吱”作响,留下一串串让人头疼的公式;语文老师则声情并茂地分析着古诗词的意境,让我们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英语老师的嘴里不停地蹦出陌生的单词和语法,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知识都塞进我们的脑袋里。
而我,总是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阳光有时会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课桌上。
我会忍不住偷偷地瞄一眼窗外那棵正在发芽的树,心里想着:它在努力生长,我也得加油啊!每天的课间休息,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愉快。
同学们不再嘻嘻哈哈地打闹,而是争分夺秒地做着习题,或者讨论着难题。
我和同桌经常为了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
“哎呀,这道题明明应该这样做!”我急得直跺脚。
“不对不对,你看这里,应该是那样!”同桌也毫不示弱。
直到最后,我们一起请教了老师,才恍然大悟,相视一笑。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格外不同。
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我的生活起居,生怕打扰到我学习。
每天晚上,书桌上都会摆满他们准备的水果和点心。
有一次,我因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特别低落,回到家一句话也不说,就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妈妈轻轻敲门进来,坐在我身边,温柔地说:“孩子,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
”那一刻,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让他们失望。
为了准备一模,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
周末不再和朋友出去玩,也不再追剧、打游戏。
每天都沉浸在书山题海中,不停地刷题、背诵、总结。
那些厚厚的复习资料,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标注。
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

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回答1:Sure! Here i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rticle, followed by the Chinese version.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In 2024, the first mock exam for Chinese langu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 thought-provoking essay topic. The essay question revolved around the the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relevance in the modern world.Students were asked to reflect on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values, such as filial piety, respect for elde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estival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essay prompt aimed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preser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face of rapid societal changes.Many students found the essay topic challenging yet stimulating. They embraced the opportunity to delve deep intothe timeless values and customs that have shaped Chinese civilization for centuries. Some students emphasized the need to pass down traditional values to future generations, preserving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Others explored the idea of adapting traditional practices to suit modern contexts, finding innovative ways to celebrate traditional festivals while embracing the spirit of change and progress. The essay prompt sparked discussions on the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s well as the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s can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The essay also called for students to draw upon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bservations, fostering a sense of introspection and self-awareness. Many students shared anecdotes about their family traditions, cultural upbringing, and encounters with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These personal narratives added depth and authenticity to their essays, allowing them to connect with the topic on a profound, emotional level.Overall, the 2024 Guangdong Province first mock exam essay topic exemplified the educational emphasis on cultural herit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self-expression. It provided students with a platform to explore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ncouraging them to contemplate their roles in preserving and evolving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culture.2024年广东省一模语文作文详解2024年,由于引人深思的作文题目,广东省一模语文考试备受关注。
广州一模作文

广州一模作文广州,这座繁华的城市,是我生长的地方,也是我热爱的地方。
在这里,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也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而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模作文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一模作文,是每个学生都不陌生的考试科目。
作为语文的一部分,作文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的检验。
而广州的一模作文更是备受关注,因为它承载着每个广州学子的梦想和努力。
在广州的一模作文考试中,我始终保持着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写作的执着。
每当考试来临之际,我都会用心准备,积极备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会阅读大量的范文,吸取优秀作文的精华,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思路。
我还会多加练习,不断琢磨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先构思好文章的框架,明确文章的主题和要点,然后进行逐步展开,用丰富的语言描绘细节,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我会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他们对我的文章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和力量。
广州的一模作文考试,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了自己的文学修养,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的魅力和写作的乐趣,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广州一模作文的舞台上,我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我知道,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追求文学的完美,让自己的作文在广州一模作文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广州一模作文,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激励着我前行。
我将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努力,用心书写每一篇作文,让自己的文字传递温暖,激励他人,也让自己在广州的一模作文中留下更加深刻的痕迹。
愿我在广州的一模作文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广州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

广州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分析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我们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
父母对孩子说“为你好”,朋友对朋友说“为你好”,单位对员工说“为你好”,政府对民众说“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及写作建议这次作文是由导语引出话题的作文类型。
虽然作文题目没有明确“以‘为你好’为话题”这样的字眼,但“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或叙述生活中与这句话有关的故事”的作文要求,就标明了“为你好”是作文的话题。
“为你好”这句话关涉到说话的主客体双方,导语例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以这句话为媒介的种种主客体关系,并明确指出“一句‘为你好’,可以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这个导语既提示了作文的内容和范围是生活中常常听到的“为你好”这句话,又明确了重点是这句话引发的思考。
通过这个导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思想,这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重视自己的真切感受,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高考作文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服务的,通过作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想认识水平、文字运用能力等。
这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作文题,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感受、都有话可写的,又不是能宿构和套作的,它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又有很好的区分度:关注生活、思想水平高、注重个体感受、善于表达的同学能得高分,一般的同学也能写出比较像样的文章,缺乏思想、不善于调动生活体验、文字驾驭能力差的同学就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学会思想,有利于学生改变作文观念,推动学生去写具有真生活、真思想、真感情的高考作文。
这道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突出了广东高考作文注重思维多元化考查的特色,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注重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道很适合考试的作文题。
体会作文的命题立意,调动具体的生活感受(包括阅读中获得的间接感受),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精品】最新广州高考语文“一模”优秀作文选评

【精品】最新广州高考语文“一模”优秀作文选评优秀范文1 古文化遇上新时尚一边是古老神秘的甲骨文,一边是时尚新潮的表情包,甲骨文表情包甫一推出便引轰动。
这是古文化遇上新时尚后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这也带给我们文化延续与传承的思考。
甲骨文表情包,本质上是一老一新的奇妙文化组合。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原始社会里记载山川日月、触摸世间万物的表达方式,代表着一种古老而遥远、深邃而神秘的文化。
而表情包则是近年随社交媒体发展才兴起一种表达方式,它代表的是一种时尚的、流行的文化。
当甲骨文与表情包组合在一起,我们不仅看到了俏皮的图案,还看到了形象的文字;不仅感受到了表情包的新潮和生活气息,还感受到了甲骨文的灵动与活力。
这是一次值得称赞的古今融合,也是古文化与新时尚的一次顺利“会面”,还是一次对古老与时尚的重新解读。
甲骨文表情包之所以引起轰动、收获大量“点赞”,不仅在于内容上的融合,更是因为其背后在传播方式上的“时尚化”创新。
正如泰戈尔所言,“古老的种子,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甲骨文等千百年前的文化、文物便是那种子,只要我们在时尚传播的土壤里悉心耕种,便可收获古文化的新生机,因此,不少“种子”纷纷穿上时尚外衣,在新时代生根发芽:古诗借助时尚流行歌,《经典咏流传》让《苔》《明日歌》重回人们视野,文物经由网购助力,故宫里的字画不再寂寞。
古文化经过时尚的传播渠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也焕发了新光华。
在新时代重现芳华。
在古文化园遇上新时代而恢复容光之时,我们更应深入思考:怎样让以“慢”为特色的古文化与以“快”为标签的新时尚更好地包容和合,从而激发持久的文化活力?不让《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挂面、章丘铁锅仅成为短时间的现象级追捧;不让文物保护只停留在瞬时激增的志愿者报名数目;不让悠久的文化只是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片断记忆。
我们要以更坚守的态度,更坚定的毅力呵护着古文化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让新时尚陪在古文化的身边慢下来,走远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广州一模作文解析
【解析】
材料围绕“校服涂画”现象提供了三个采访记录, 其实也就是三个围绕“校服涂画”这个背景材料提供 了三个提示角度。 而提示角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提供观点, 一是仅提供事件行为。直接提供观点的,只需在背景 材料所限定的写作范围内任选一种或综合几种观点立 意即可,而仅提供事件行为的就需要一个理解归纳的 过程,考生或需要理解事件行为的实质,或需要追问 导致此种事件行为的原因,要能够从事件行为里归纳 出一个观点来,而这样明显是提高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本次广一模的命题属于后者(仅提供事件行为), 考生需要认真理解分析三个关于“校服涂画”的采访 记录。
第一个场景(学校门口): 反映的是学校(教育者)对于“校服 涂画”现象的简单处理,缺乏必要的引 导,只是一味的禁绝,甚至老师的不当 处理某种程度上也是学生“校服涂画” 的原因之一(白色涂改液)。 所以,场景一反映的实质其实是 “校服涂画”现象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学 校(教育者)缺乏正确的引导,仅是简单 且欠缺明智的处理。
其实,何止学生喜欢涂画,我们中国人历来 就有涂画的习惯。古时诗人喜好游历,每到一地, 诗兴大发,往往喜欢在庙宇的墙壁上、高山的绝 壁上、甚至酒楼茶肆的柱子上题诗一首。不少题 诗也成为了千古名篇,传唱至今,而题诗之地往 往也成为了名胜古迹。苏轼的《题西林壁》不就 是题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的吗?文人骚客,绝 地胜景,两相辉映,倒也显得人杰地灵。但麻烦 的是我们没有诗人的才情,却有着诗人一样的情 怀,每到一地,在乎的不是景观,而是那“到此 一游”的铭记,甚至这样的涂画还漂洋过海,走 出国门,等到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 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画时,我们才意识到, 原来这是一个陋习。
所以,面对无处不在的涂画现象,中学生 在校服上涂画这又是多大的事呢?甚至根本就 不是事。中华民族素来是天生的乐观派,若非 无处可逃,是绝不会深刻反思的。我们从来没 有意识到乱涂乱画的背后其实是自身价值取向 混乱的体现。在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我 们极度排斥共性,无时无刻不想体现自己的标 新立异,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茫茫人海 中区分开来,只有如此才能宣示自己的存在。 所以,在校服上涂画,其实只是时代思潮在中 学生身上的投影而已。
命题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 命题类型:论点型,概念型,关系型,对比型, 比喻型,象征型,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 感想型,批驳型…… 特点: 1、命题材料多样化,但形式将以材料作文为主; 2、品行、哲思、智慧是作文立意的重点; 3、材料的审题难度有所上升。 4、社会热点影响作文命题及解题; 5、作文将更加贴近生活。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 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 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 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 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 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 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 “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 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 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 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 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 式罢了。
场景二(商场):
反映的是学生对校服的态度,当然态度背 后也反映了学生校服涂画的原因之一。而从 场景材料的句子来看,学生对校服的态度是 可以作不同理解的。 一是学生喜欢校服,所以才会把歌星张靓 颖的签名涂画在校服上,由此可以理解为学 生在校服上涂画并不见得就是讨厌校服,相 反有可能是喜欢的一种表现。 一是学生不喜欢校服,在学生看来,张靓 颖的签名要比校服有价值多了,学生更重视 的张靓颖的签名,这反映的是学生价值取向 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有一身校服,那么 就请你珍视它,尽管它并不新潮,但 是它是你学生时代纯真生活的见证, 生活确实也需要多姿多彩,但是,没 有了那纯真的黑白时代,何来日后的 色彩斑斓?既然是学生,就请保持生活 的原色,校服,不需要“抹黑”。
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 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 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 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 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 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 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 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 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广一模作文及时评
得语文者得高考, 得作文者得语文!
考场作文最低要求:Leabharlann 不偏题不跑题,无错别字,卷面整洁。
有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说:“两篇作文如果 说从选材立意,结构和文采各方面来衡量不分 高下我们可以给他50分的话,如果卷面整洁字 体更美观一些可能我会给到52分,与之相对如 果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那可能给他下降到 48分。上下浮动分数大概在3分左右。” 你只有5秒机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
因此,一个中学生虽早过了追看《哆啦A梦》的年 龄,但依然会把机器猫画在校服上,因为这样会显得 与众不同。一个学生把张靓颖视作偶像,能让偶像的 名字涂画在校服上,这样独特的标识绝对是“仅此一 家,别无分店”。而直接在认为很便宜的校服上试笔, 这样的行为该是多么的另类而潇洒。其实,我们到处 留下“××到此一游”,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自己的与众不同吗?强调自我,甚至标新立异,其实并 不是问题,毕竟时代的发展也赋予了我们多元表达的 权利和自由,但是当自我意识的膨胀突破了自身的形 象素质、社会公德的时候,则显得不合时宜了。校服 既是学生的身份标识,也是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就 如一个国家的国旗、国旗,代表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形 象,对国旗国徽的不敬既是对国家形象的抹黑,其实 也是对自身身份的否定。同理,一个学生,张扬个性 没有错,但是在代表学校和自身形象的校服上乱涂乱 画则显得不妥。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 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 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 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 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 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 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 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 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 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 引起人深思。
场景三(文具店):
反映的是学生在校服涂画的原因 之一是校服便宜,校服在学生眼中 不值钱。而其实校服的价值不仅在 于金钱,更在于校服本身所承载的 一所学校的形象和文化积淀,因为 一身校服其实是学校的外在形象认 知。学生在校服上试笔,其实是对 学校形象的漠视,这种漠视有可能 是因为对校服的意义不甚了解而导 致的。
结构 立意: 1、在现有的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多 借鉴一些比较好的考场范文,让自己的 写作思路能够更开阔,更规范,整体行 文构思更清楚。 2、把自己从前所写的作文再拿出来 再看一看,尤其是老师对自己作文的批 改与点评,针对自己在写作中的一些弱 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行文 语言: 高考作文的语言应简明扼要。好的议 论文语言:用排比、正反对比的句式,运 用复句,建议仿用优秀作文的语言,而不 是讲故事的语言。议论文文体特征必须要 突出,例证只是一个点缀,起辅助作用, 不要太长。一篇文章要保证出现3至4次例 证,每个例证的文字在50字就可以了,每 个例证三言两语,就达精髓。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 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 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 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 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 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 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 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 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 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 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 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 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 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 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
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 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 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 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 “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 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 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 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 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 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 亦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 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 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特 别是第一、第二两个场景的角度, 就是校服代表的是一种整齐划一的 统一要求,而在校服上涂画代表的 是一种学生个性的自由表达。由此 角度展开分析论述,也是可以的。 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展开,都需要 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个前提。
【佳作展示】
校服涂画当休矣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 出,于是采访调查,结果发现,校服涂画的形式、原 因千奇百怪。教育的话题从来不缺,但这次由校服而 引发,虽有点意外但也不愕然。 校服,学生的身份标识,而校服往往有学校的区 别,于是校服也是一间学校形象的外在认知。但是如 果记者在采访中问:“你喜欢学校的校服吗?”估计大 部分学生都会摇头,对于崇尚个性自由的年轻学子而 言,那统一的款式、单调的色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 和潮流沾上一点关系的。所以,若非学校有统一的着 装规定,校服,这个连鸡肋的地位都不如的校服,自 然就不受待见,在校服上涂画也就是见怪不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