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游园惊梦》和陈映真《将军族》赏析

合集下载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先生《台北人》的一场故事。

故事起于一场短暂热闹的筵席,通过女主人公钱夫人对前尘往事的回忆,延展出一段在时代阴影和个人悲剧交错下的令人唏嘘的旧时光,在繁华落尽之后,留下无尽的叹息。

人世间最悲凉的是什么呢?也许是美人迟暮,物是人非。

原本是昆曲艺人的国民党将军遗孀钱夫人应邀参加窦公馆盛宴,席间众人一再要求她和另一位昆曲大王徐太太合唱一曲《游园惊梦》,就在这觥筹交错的等候时间里,她却陷入往昔回忆中。

昆曲名伶(钱夫人)蓝田玉以一首《游园惊梦》俘获了年龄可以当她爷爷的钱将军的心,娶做填房,钱将军待她千般好万般疼,荣华富贵亦享尽,可惜却始终弥补不了她感情的空缺。

一生唯一的一次缱绻交合是和钱将军的随从参谋郑参谋,也正是这一次交欢才让她体会到“活过一次”的快感,可惜遭到亲生妹妹月月红陷害,在亲眼目睹月月红和郑参谋的私情后,蓝田玉便哑然失声。

而在窦公馆中程参谋和蒋碧月两人轮番的敬酒和明目张胆的调情,将这块本已结疤的旧日伤痕再度血淋淋地撕裂,在斑斓现实与血色记忆残酷的双重夹攻下,于锣鼓笙箫中,钱夫人再度失声,只是一句“我的嗓子哑了”,寂静了所有的喧嚣,仿佛一盆冷水倾盆浇下,让人彻骨寒透。

她以为她还是南京时的钱夫人,却不知世事变迁,她所穿得时髦衣服早已过时,她的将军丈夫早已退出舞台,她早已没有依靠,看着窦公馆灯火辉煌,众人推杯换盏,她认清所有真相,一下从梦中惊醒时,这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一无所有的。

原来所有的,无非是梦一样。

其实当窦夫人问她对台北有什么印象时,她只能喃喃地道,这里变的我都快不认识了。

那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是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

这个故事其实有些黯然神伤,很多时候,一个女人的悲剧是时代和社会所造成的,蓝田玉又是那个时代的戏子,这注定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乱世狂流中,无可选择地成为填房,失去了身体和情感的自由。

唯有与郑参谋一次偷情,恐怕是她唯一一次尝到做女人的滋味,不想却被心狠自私的妹妹半途抢去了情人,她不能反抗亦不敢张扬。

最新陈映真《将军族》赏析

最新陈映真《将军族》赏析

陈映真《将军族》赏析《将军族》这篇小说叙述了发生在社会底层的一个爱情故事,两个主要人物,他们都没有自己真实的姓名,他们叫做“三角脸”和“伊”,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连名字都没有而只有绰号,也许在那个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名字是不值得一提的,而在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是深刻纯洁感人的。

“三角脸”是大陆去台湾的退伍老兵,年已四十,来到台湾退伍后,孑然一身,只能到“康乐队”里吹吹小喇叭。

“小瘦丫头”是台湾花连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被生活所迫,家里把她卖到青楼当妓女,她坚决“卖笑不卖身”,并逃跑出来,到康乐队里跳跳舞或“用一个红漆的破乒乓球盖住伊惟一美丽的地方——鼻子。

瘦板板地站在台上……”演女小丑。

在这篇文章里,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比如,在三角恋的回忆之中,这丫头是又丑又瘦的,他甚至没有时间编故事讲给她听,可是为什么渐渐男人对她产生感情,并情愿给出自己所有的钱,一声不响的离开,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相处之中,男人感觉到,他们是同沦落在天涯,这两个人,一个无家可归,一个有家难回,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命运使两个人进出了爱的火花:小瘦丫头的遭遇使三角脸这个曾经一向狂嫖滥赌的独身汉“油然地生了一种老迈的心情”,他真正地关心起这个身形瘦小、无依无靠的小瘦丫头,而有家难回的小瘦丫头对这位外省人也产生好感。

于是, 三角脸做出了重大决定:在一个夜里把他的全部的钱留在小瘦丫头的枕边,悄悄地离开了康乐队。

这两个人对家园幸福自由的渴望是相似的,他们是纯洁的,并且向要健康的美满的家庭生活。

所以在相同的境遇之下,他们走到一起。

而再见面的时候“小瘦丫头”并没有因为他的倾囊相助而脱离苦海,反而被嫖客弄瞎了一只眼睛。

但想见“三角脸”一面的信念使她勇敢地活了下来。

五年后的邂逅原本是欢喜的团聚诉衷肠,可是在大环境的逼迫之下,一个因为怕自己身子的不干净愧对对方,另一个说“我这副皮囊比你还要恶臭不堪的”,于是两人为了纯洁地结合在一起,决意共同放弃了生命,一同自尽于甘蔗林里。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世事无常,浮生若梦。

不论是荣华富贵,是钱夫人的盛名,仍是如花年光光阴,仅仅梦过一场算了。

往事就像断壁残垣,再也不胜回首。

蓝田玉是一个比杜丽娘还要苍凉的人,她无力反抗啥,她的,她的,都成了钱将军的陪葬品。

白先勇给她取名为蓝田玉,恰是借用了李商隐的一句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

在小说中的一切人物中,她是最贵重的蓝田玉,但是再好的玉,也不能永葆华美的光泽,钱夫人经不住与世事的折腾,最终变成了一块黯然失的蓝田美玉。

这篇小说的本来很简单:窦夫人在府上宴客,邀请了当年的姐妹及众昆曲名家,其中就包含了钱夫人在内。

钱夫人蓝田玉在台湾窦第宅的所见所闻勾勒出她的不少往事,特别是再次听到游园惊梦,她触景生情,那些不胜的曩昔全都被唤醒。

当年钱将军恰是听了蓝田玉的《游园惊梦》,倾其才调,才聘其为妻,后来在南京一次清唱集会,钱夫人在演唱游园惊梦时,发现郑惠清与她的亲妹子月月红有染,一阵激怒,遂失掉嗓音。

在窦第宅,钱夫人听着惊梦的一段,心痛神驰,模糊想起自个当年与郑惠清幽会的场景,这时,她的喉咙又哑了,再也唱不了了。

最终,宴会完毕,曲终人散,只有钱夫人还留在原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大家都说窦夫人是钱夫人的影子。

游园惊梦,游的是众人,惊的是钱夫人,梦的是窦夫人。

是亲小妹才会专拣自个的姊妹往脚下踹这句话是钱夫人对窦夫人说的,婚前钱夫人的恋人被月月红硬抢了去,钱夫人委身钱鹏志将军,她在南京有多,在台北就有多苍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自钱将军去世,钱夫人的日子就愈加惨白,不似早年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

而此刻的窦夫人是多年媳妇熬成婆,总算从偏房熬到主上,掌管了窦第宅,确不知自个的亲小妹已和情郎程志刚私混在一同。

窦夫人与钱夫人的阅历如此相识,以至于许多人都预料到,钱夫人的结局,或许即是窦夫人今后的下场。

两人独处,不免有无限慨叹,当窦夫人问她: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没有?钱夫人沉吟了半晌,侧过头来答道:变多喽。

白先勇《游园惊梦》赏析

白先勇《游园惊梦》赏析

历史沧桑与世事变迁的慨叹——《游园惊梦》赏析《游园惊梦》是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

发表于1966年。

作为国民党高层的后裔,白先勇经历了家族由炙手可热到门可罗雀的巨变,而从大陆到台湾的经历,更增加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历史沧桑感。

因此,在他的笔下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显赫、辉煌的人物,看到他们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承受。

《游园惊梦》就是这样一篇慨叹身世和沧桑巨变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主题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人物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

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为出色。

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

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

她感激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

当发现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

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

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

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

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艺术特色白先勇是一位既具有着良好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受过完整西方思想和艺术熏陶的作家。

是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的中坚。

在其代表作《游园惊梦》中,显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

游园惊梦白先勇读后感《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小说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以一对相爱的男女为主线,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感悟颇深。

首先,小说以游园为背景,通过游园的情节展现了上海的繁华与沧桑。

在小说中,作者以游园的方式,将上海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娓娓道来。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读者领略了上海的繁华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更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灵世界。

通过游园的情节,作者将上海的繁华与沧桑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慨万千。

其次,小说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

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在爱情的世界里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波折和挫折,最终以悲剧收场。

通过爱情的情节,作者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的无奈。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也为人性的复杂而深思。

最后,小说以游园惊梦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在小说中,作者以游园为背景,通过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曲折和命运的无常。

通过游园惊梦的主题,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让人们深刻领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命运的无常。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禁为人生的无常而感到深深的感慨,也为生命的可贵而感到珍惜。

综上所述,《游园惊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叙事风格的作品,通过游园的情节、爱情的主线和游园惊梦的主题,展现了上海的繁华与沧桑,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感悟颇深。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赏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赏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赏析】白先勇《游园惊梦》白先勇:《游园惊梦》1简析《游园惊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游园惊梦》发表于1966年。

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

艺术特色: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

另外还通过性格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强化了艺术氛围和悲剧主题。

在叙述和表现的手法上,作者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与一炉。

动用戏剧穿挺,突出人物特色: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

戏剧中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将戏剧的舞台和人生的舞台,戏剧化的人生和人生的戏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主题不仅深沉而且富有韵味。

2简析蓝田玉的形象钱夫人蓝田玉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而被钱将军看中,一夜之间成了将军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

她一方面感激年老的钱将军对自己的忠爱,一方面又与郑参谋幽会,内心陷于矛盾和痛苦之中。

在一次演唱中,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情人另有别恋,急怒之下竟失去了嗓音。

钱将军一死,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

蓝田玉她代表了国民党上层阶级中的懦弱典型,作者对她寄于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深沉的悲凉。

作者简介:。

【赏析】《将军族》陈映真 文学考研

【赏析】《将军族》陈映真  文学考研

《将军族》陈映真主题思想《将军族》讲述了一对小人物的殉情故事。

“三角脸”是一个四十来岁、退伍后在国民党军康乐队里混饭吃的大陆人。

“小瘦丫头”是年仅十五六岁,为逃避被卖为娼的命运而来康乐乐队栖身的台湾女子。

开始时,放荡不羁的“三角脸”曾对“小瘦丫头”怀有邪念;“小瘦丫头”也常防备着他。

后来,当“三角脸”得知因为她的逃走,她的妹妹将要被卖时,便真诚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他的退役金留下后,悄悄地离队出走。

但这还是没能改变“小瘦丫头”被卖为娼的命运。

五年后,已经获得自由之身的她终于在一个乡村的葬礼上和他重逢了,两人历尽沧桑却又都觉得此身已不干净,于是双双殉情。

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由隔阂到真诚相爱,因相爱而从容赴死的经历,揭示了这一对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丑陋、不公、平庸的现世的抗议。

作者尤其善于把握和传达独特的环境气氛:死亡气息和明媚阳光交融,悲剧性气氛在一片美丽而厌悒的氛围中弥漫开来。

在叙述的结构上,作者将五年前的故事以人物意识闪回的方式穿插在现在时态的叙述中,从而使作品在艺术更趋于完整。

小说以一种平静而略带冷漠、嘲弄的口吻叙述,反而使悲剧意味变得更加强烈。

作者简介陈映真,原名陈永善,著有短篇小说《乡村的教师》、《将军族》、《夜行货车》等。

原文阅读在十二月里,这真是个好天气。

特别在出殡的日子,太阳那么绚灿地普照着,使丧家的人们也蒙上了一层隐秘的喜气了。

有一支中音的萨士风在轻轻地吹奏着很东洋风的《荒城之月》。

它听来感伤,但也和这天气一样地,有一种浪漫的悦乐之感。

他为高个子修好了伸缩管,瘪起嘴将喇叭朝地下试吹了三个音,于是抬起来对着大街很富于温情地和着《荒城之月》。

然后他忽然地停住了,他只吹了三个音。

他睁大了本来细眯着的眼,他便这样地在伸缩的方向看见了伊。

高个子伸着手,将伸缩管喇叭接了去。

高个子说:“行了,行了。

谢谢,谢谢。

”这样地说着,高个子若有所思地将喇叭夹在腋下,一手掏出一支皱得像蚯蚓一般的烟伸到他的眼前,差一点碰到了他的鼻子。

最新陈映真《将军族》赏析

最新陈映真《将军族》赏析

陈映真《将军族》赏析《将军族》这篇小说叙述了发生在社会底层的一个爱情故事,两个主要人物,他们都没有自己真实的姓名,他们叫做“三角脸”和“伊”,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连名字都没有而只有绰号,也许在那个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名字是不值得一提的,而在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是深刻纯洁感人的。

“三角脸”是大陆去台湾的退伍老兵,年已四十,来到台湾退伍后,孑然一身,只能到“康乐队”里吹吹小喇叭。

“小瘦丫头”是台湾花连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被生活所迫,家里把她卖到青楼当妓女,她坚决“卖笑不卖身”,并逃跑出来,到康乐队里跳跳舞或“用一个红漆的破乒乓球盖住伊惟一美丽的地方——鼻子。

瘦板板地站在台上……”演女小丑。

在这篇文章里,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比如,在三角恋的回忆之中,这丫头是又丑又瘦的,他甚至没有时间编故事讲给她听,可是为什么渐渐男人对她产生感情,并情愿给出自己所有的钱,一声不响的离开,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相处之中,男人感觉到,他们是同沦落在天涯,这两个人,一个无家可归,一个有家难回,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命运使两个人进出了爱的火花:小瘦丫头的遭遇使三角脸这个曾经一向狂嫖滥赌的独身汉“油然地生了一种老迈的心情”,他真正地关心起这个身形瘦小、无依无靠的小瘦丫头,而有家难回的小瘦丫头对这位外省人也产生好感。

于是, 三角脸做出了重大决定:在一个夜里把他的全部的钱留在小瘦丫头的枕边,悄悄地离开了康乐队。

这两个人对家园幸福自由的渴望是相似的,他们是纯洁的,并且向要健康的美满的家庭生活。

所以在相同的境遇之下,他们走到一起。

而再见面的时候“小瘦丫头”并没有因为他的倾囊相助而脱离苦海,反而被嫖客弄瞎了一只眼睛。

但想见“三角脸”一面的信念使她勇敢地活了下来。

五年后的邂逅原本是欢喜的团聚诉衷肠,可是在大环境的逼迫之下,一个因为怕自己身子的不干净愧对对方,另一个说“我这副皮囊比你还要恶臭不堪的”,于是两人为了纯洁地结合在一起,决意共同放弃了生命,一同自尽于甘蔗林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和陈映真的《将军族》的比较分析《游园惊梦》作品分析:主题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人物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

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为出色。

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

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

她感激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

当发现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

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

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

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

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艺术特色首先,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

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为视角,通过钱夫人的眼睛小说的内容逐一展开的:钱夫人一到窦公馆,就巧妙地让她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里面气派非凡的花园美景,环视了非同一般的客厅摆设,由此透视了窦公馆高人一等的豪华与尊荣。

这必然就是引起她许多有关自身以及与窦夫人的关系等等今昔对比的联想。

由于出席晚宴的高宾贵客,都是当年南京相知相识的军政界官场人物,而今次窦夫人宴会情景跟“临离南京那年”钱夫人在自已梅园新村的公馆为她请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就有许多近似之处,更使钱夫人感慨万分。

作家一面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一面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心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其次,作品还注意运用赋予个性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

作品所要表现的是国民党上层来到台湾后的生活和感受。

因此,在描写人物时,注意运用语言来区别、表现人物不同的不同。

同样是国民党上层的夫人,由于年龄、出身、身份的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

钱将军夫人蓝田玉的语言在温柔、婉转中透着些小心,窦夫人因丈夫正当走红,而自己也已扶正,所使用的语言自然显得有些骄横和炫耀。

至于语言的象征和暗示更使随处可见。

第三,作品还具有浓重的苍凉和感伤的基调。

由于说所描写的是国民党上层退居台湾之后的感受,所以自然会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伤的基调。

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他(她)们有的曾身尊贵、奢华,有的已然穷困潦倒,有的虽依然十分富有,但比起当年在大陆时的生活和境遇,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了。

因此,在他(她)们的谈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当年在大陆时的情况相比,自然人世沧桑,增多了几分感慨和苍凉的感觉。

人物:《将军族》写社会底层人物;《游园惊梦》写的是上层贵族人物。

情节: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

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

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

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人物结构不仅推动情节发展《将军族》的主题:《将军族》是陈映真早期的代表作品。

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了文中两个小人物从相互隔离、相互排斥到彼此理解、渐趋融合的心灵递变过程,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下层那些受侮辱、被压迫人们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良好愿望。

《将军族》创作于1964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陈映真对"寄寓于台湾的大陆人的沧桑传奇,以及在台湾的流寓底层和本地的中国人的关系"素来倍显兴趣和关怀,并深切地期望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反映处于分离和对峙状态的中华民族所显现的残缺和悲伤。

《将军族》叙述的恰是"大陆人"和"本省人”陈映真的小说深刻地挖掘了自日据时代起至资本时代台湾农村与城市一般人物的生存状况,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不但是陈映真的文学世界的"台湾身份"的确证,是他接续大陆现代文学尤其是鲁迅文学精神的幽暗通道,同时也是他用以对抗台湾文学西化的几乎唯一的精神资源。

陈映真的现实主义灌注着悲天悯人的人道精神,这种人道精神是结合了台湾和时代的"特殊",而非一个空洞的"一般",富有辩证的色彩,成为一种带有强烈倾向的政治诗学。

《游园惊梦》的主题: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写实精神。

中国的历史现实、中国文学几千年的优秀传统、世界文学宝库的精华,三者的结合,造就了白先勇。

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认识价值,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其中,作品所蕴含的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构成了白先勇小说世界中所灌注的独特的情怀特征。

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几乎流露出郁结在作者心中的无限的哀愁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感伤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特色。

他的感伤是发自内心的,是挣扎于时间与空间,个人情感矛盾中的毁灭孤独感和强烈的自审意识。

关注白先勇作品所体现出的感伤意蕴,既要关注那些来自作品感伤意蕴的外部社会原因,同时又不应忘记他独特的性格心理素质与其创作姿态的关联,包括佛教对其影响及身为同性恋这一事实。

白先勇具有一种悲悯情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触目惊心的社会真相和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白先勇总是以历史伤痕感受者的身份沉重落笔,关注着创造历史而又在历史中苦苦挣扎的人的存在,为我们展现了孤独者的悲剧化生存状态。

亲情的丧失与放逐、文化家园的丧失与放逐、海外飘泊与自我放逐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无论是被迫的放逐还是主动的放逐,都是极度痛苦的;“情感窘迫”的困境、“融入异乡”的孤独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拥有是偶然的,孤独才是必然的;肉体的自我戕害、精神的枯萎死亡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是不可抗拒的。

白先勇通过一个个放逐者与孤独者,表现出了对人生的终极思考,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人类生存的艰辛和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

白先勇的乡愁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乡愁”的文化气质,是他在中西文化边缘上对自己文化血缘的追溯,是他对于忘却本原、丧失我之为我的恐惧。

但是,由于时空背景的不同,白先勇乡愁中的文化内涵又与传统有所不同。

首先,整个世界向现代文明前进的趋势,使他看到农业文明旁落的必然性;另外,西方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探索,也影响了白先勇对文化的看法,他认为文化存在的规定性是使依赖于它存在的人们失去独立性和批判性、乃至失去灵魂、浑浑噩噩存在的根源。

因此,他否定了这种他所认为的无意义的存在,他要挣脱文化的制约,去寻找和创造自身的存在和相应的价值观念,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流浪白先勇悲剧意识的表现形态和美感特征。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白先勇痛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失落和整整一个时代的消逝,以及在这种迷失与消亡中人类命运的跌宕起伏。

在他看来,历史沧桑感和命运无常感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他的作品就从时间和命运两个向度,体现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和伤感情绪。

其中既有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帐惘,又有繁华富丽随风飘散的失落,白先勇独特的没落贵族心态,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在创作过程中,他将传统与现代的创作手法相融汇,使其人生经历和个性气质得到了直接表现,而他对不幸人生强烈的倾诉愿望和他对中国文字具体表象功能的把握,又促成了其象征写实小说的形成。

象征与写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白先勇真挚感人而又悲苦忧郁的创作风格,形成一种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柔婉、哀怨之美,体现出重要而又独特的美学价值。

白先勇在哀怨、怅惘情绪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顾和对其前途命运的思考,着重对其小说的超越意义进行论述。

在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由中心跌至边缘的悲剧命运。

然而传统文化的失落,却加剧了中国人被现代物质文明异化的程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遭受着时间和空间双向放逐的背景下,白先勇渴望着它在东西融汇与现代转型下的回归与崛起。

留学海外,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有了时空上的距离感,从而较为成功地摆脱了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功利性诉求,而从人类文明健康进化的层面上,对传统文化有了更为科学的参照、理解和把握。

将传统与现代融汇,再加上本土的创新与建设,是他所认定的中国文化由边缘回归到中心的有效途径。

对于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使其文本中充溢着独特的“文化乡愁”,也使他的悲剧意识有了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

白先勇独特的人生经历不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表现对象,而且形成了其独特的抑郁气质和审美感受。

白先勇的美学观具有多元共生的特殊性质。

白先勇因其自身的际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髓,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学风格。

而有着"台湾的良心"美誉的另外一位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则是以他作品中强烈的社会现实意识而得名。

陈映真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作为切入点来探究现实中台湾普通百姓生存境况,从而引发出对社会的一系列思考。

白先勇和陈映真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自己眼中的世界,关注着不同人物的命运,对人性有着深层次的思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