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_物态变化_检测卷(含答案)[1]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3.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4.小明发现超声波加湿器和烧开水都会冒“白气”,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小水滴D.两者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升华现象B.寒冷的冬天,从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C.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就是水蒸气6.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7.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8.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B.把鱼埋在冰粒中是利用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的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的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渠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二、非选择题9.如图是插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10.如图所示三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11.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均匀,用此温度计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是2 ℃,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8 ℃,用该不准确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6 ℃,实际室温是℃,当实际温度是℃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测量的实际温度相同.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如图1中a、b所示,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剪裁合适的是(填“a”或“b”),理由是.(2)在烧杯中倒入约80 ℃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从而.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3)如图2所示,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乙同学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13.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第3 min时,海波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壶口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深秋霜降是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 不符合题意.2.B 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实现制冷,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3.C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会放热,从而液化成水珠,金属盘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是液化得到的热水对金属盘二次加热,使金属盘温度升高,故D正确.4.B 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A错误;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错误;加湿器产生的“白气”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发生了物态变化,两者形成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5.C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寒冷的冬天,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调器里喷出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成的小水滴.故选C.6.C 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 ℃,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7.C8.C 自制冰箱是利用液体蒸发时吸热来保存食物的,A不符合题意;冰块的温度较低,且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因而能达到保鲜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冬天菜窖里的水凝固成冰,此过程对外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会太低,C符合题意;水在地下渠中流动时,避免了阳光直射,水的温度较低,而且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很小,减慢了水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汽化导热性10.35.8 14 -1611.25 5012.(1)a b的孔会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2)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13.(1)45 (2)晶体不变(3)固液共存状态。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温度计的示数()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8.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B.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初二物理第二章_物态变化试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第二章_物态变化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2.下列做法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A.在通风处晾衣服B.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上的积水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3. 下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霜冻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6.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7.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8.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9.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像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 )10.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内的水不断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将(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11.下列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的铁轨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水的凝固点是0℃,当环境温度为0℃时,水可以是_______体,也可以是_______体.14.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需要__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1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气罐在烈日的暴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如图所示.(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2)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16.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温度,在温度计的四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3、“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4、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5、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

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秋天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冬天,草叶上常挂有霜,霜在形成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 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41℃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2.(2021·扬州江都区月考)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8℃.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7℃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 39℃B.37℃ 40℃C.38℃ 40℃D.39℃ 39℃3.(2021徐州邳州期中)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4.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5.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A.均吸收热量B.干冰吸收热量,水放出热C.均放出热量D.干冰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6.严寒的冬天,小华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如图.对这一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凝固现象。

需要吸热 B.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凝华现象,需要放热7.(2020深圳中考)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8.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小江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污水杯中的污水最终可变成洁净水收集杯中的净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液化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9.(2021镇江期中)已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C.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D.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10.(2021无锡江阴月考)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人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该是12.(2020·扬州江都区月考)在气温是0℃的环境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内盆中,冰的量变多B.内盆中,冰的量不变C.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夏日炎炎,李明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吸热他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凉快,是由于冰棒吸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5.(2021盐城东台月考)狗身上没有汗腺,烈日下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样狗可以通过舌头上唾液蒸发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唾液的快速喘气可以加快唾液表面的这些都可以使唾液蒸发加快.16.下面是一些固体的熔点表钨3410℃铁1535℃银962℃铜1083℃金1064℃铝660℃铅328℃锡232℃萘80℃海波(硫代硫酸钠)48℃冰0℃干冰(固态二氧化碳)-580℃固态水银-39℃固态甲苯-95℃固态酒精-117℃固态氮-210℃固态氧-218℃固态氢-259℃由以上熔点表可知,通常情况下温度为1000℃时,金、银、铜、铁四种金属中,处于固态的有 -30℃时的水银处于态.白炽灯工作时,其灯丝温度高达2200℃左右,你认为应选择表中的金属作灯丝.在寒冷的北方(最低温度可达-50℃),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宜选择 (填“水银”或“酒精”)17.(2021·南京期中)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形成小冰晶,有的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18.(2021·泰州海陵区期末)在研究不同液体的凝固情况时,小芳用四个玻璃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水、糖水、牛奶和食盐水,然后将它们放入冰箱冷冻室,每隔20min打开电冰箱观察它们的状态,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的状态不同,这说明四种液体的(填“凝固点”或“沸点”)是不同的.接着她配制了浓度分别为10%、20%和30%的食盐水,并分别取等量三杯食盐水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发现20%的食盐水完全凝固时间最长,30%的食盐水其次,10%的食盐水最短,由此应选用浓度为(填“10%”“20%”或“30%”)的食盐水作为防冻液较好.19.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是因为(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20.根据图像回答温度温度20.根据图像回答:(1)反映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2)(2)图中线段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图中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3)把A和C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假设它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先熔化,在温度降低过程中,先凝固.三、解答题(共36分)21.(2分)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22.(2分)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热棒(中空的铁棒),如图所示,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里面灌有液氨. 请解释热棒是如何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的.23.(3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细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水槽中,使细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兴趣小组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温度/℃17 19 21 23 25 27高度差/m 30.0 24.9 19.7 14.6 9.4 4.3(1)实验中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cm.(2)若在细管上标记对应温度值,则细管上的温度值从上到下,逐渐变(3)当h=40.3cm时,对应的温度t= ℃.24.(4分)小雯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接着她在科技小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在相同环境下,向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蒸发皿内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水(蒸发皿内水的表面积相同),然后用电吹风的热风挡在甲玻璃蒸发皿上方吹风(此操作没有改变甲蒸发皿内水的表面积,且没有对乙蒸发皿内水造成影响),同时记录两蒸发皿中水全部蒸发所用的时间tm 和t乞.她根据实验数据te<t艺,得出实验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上方气流速度大小有关.(1)请你写出小雯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你针对小雯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给出改进的方法25.(4分)(2019南京中考)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26.(5分)(2020·哈尔滨中考)同学们利用图中装置探究“晶体熔化”的实验.(1)小聪用手握冰块,一会儿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觉手很凉,据此体验.请你提出一个与熔化相关的猜想(2)实验中,小聪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在安全前提下,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请你说明原因(3)要研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收集哪些数据:(4)小聪又研究了海波的熔化,对比冰的熔化实验在熔化过程中:海波与冰相同的规律是,能观是察到的不同现象是27.(8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如图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仍然保持状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28.(8分)(2020·盐城东台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的形成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作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检测卷(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检测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检测卷(附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B.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D.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A.露珠的形成B. “雾凇”的形成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河水结冰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 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4.以下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和人体体温接近的温度B、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比次声波快C、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5.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6.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A. 降低B. 不变C. 升高D. 无法确定7.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B.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C.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而蒸发时不一定要吸热D.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9.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2minD、7min时海波处于液态10.(1)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壶嘴喷出的“白气”的形成原因?(2)为什么在“白气”喷出一段距离后,又不见了?11.小丽同学在公园里游玩,看到园艺师傅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师傅们把细水管插入树下的土壤里,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A. 减少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减弱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12.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为了新奇、美观B. 为了寻欢作乐C. 为了清洁房顶D. 为了解暑降温13.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第二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有甲、乙两个玻璃杯,都装有冰水混合物.把甲容器放在阳光下,乙容器放在背阴处.在冰块熔化完之前,比较两杯中水的温度,可知 ( )A .两杯中水的温度都是0℃B .甲杯中水的温度高于0℃C .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0℃D .不知两杯中冰的多少,无法比较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 .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B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D .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5.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A .甲不准确B .乙不准确C .丙不准确D .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 .无论是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珠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8.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可知,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9.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

第2章 物态变化(综合检测卷)(原卷版)

第2章 物态变化(综合检测卷)(原卷版)

2024-2025学年度初二物理上学期综合检测卷第2章 物态变化(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下册(苏科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1.(本题2分)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A .冰熔化时的温度B .人体的正常体温C .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D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2.(本题2分)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 .B .C .D .3.(本题2分)室内温度为20℃,将一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下面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 B .C.D.4.(本题2分)如图所示,青藏铁路两旁插着一根根高达2m的“铁棒”,其数量多达1.5万根。

这些“铁棒”也叫无芯重力热管或两相封闭式虹吸管,通过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可将冻土层的热量单向导出地面,防止以冻土为路基的铁路在运行时的反复冻胀和融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层熔化过程中放出热量B.土壤中的水分凝固过程中吸收热量C.“铁棒”底部液态导热物质变成气流是汽化现象D.“铁棒”顶部气态导热物质变成液态是凝华现象5.(本题2分)某物理小组做探究水沸腾规律实验,他们对“水沸腾了,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这一步操作的目的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B.探究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的关系C.观察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D.探究水沸腾不仅需达到沸点还需继续吸热6.(本题2分)冬天洗过头后人们常用吹风机吹热风将头发快速吹干,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吹干头发原理相同的是()A.蔬菜用保鲜膜包好B.湿衣服晾在有风的阳光下C.盛酒精瓶子加盖D.农田覆盖地膜7.(本题2分)酷暑,公交车内开着空调吹冷风,小明发现车窗玻璃表面有一层水珠;寒冬,公交车内开着空调吹热风,小明发现车窗玻璃表面也有一层水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检测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2.下列做法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 A.在通风处晾衣服B.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上的积水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3. 下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霜冻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6.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7.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8.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9.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像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 )10.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内的水不断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将(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11.下列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的铁轨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水的凝固点是0℃,当环境温度为0℃时,水可以是_______体,也可以是_______体.14.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需要__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1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气罐在烈日的暴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如图所示.(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2)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16.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 (热量/温度)。

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不同。

18.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有关部门采取“人工降雨”的措施来缓解旱情.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面对旱情,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8分)19.(6分)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加热过程中测出的温度值偏_______ (高/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

20.(8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一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a)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 (正确/不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b)所示。

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______ (正确/不正确)。

21.(6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___.(2)下表是实验中他记录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2.(10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

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__;在第6 mm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23.(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如图所示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

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24.(12分)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

(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 1.5m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下的气温(T1)、下的气温(T2)、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参考答案一、1.A 2.D 3.C 4.A 5.B 6.A 7. C 8.A 9.C 10.C 11.D 12.D二、13.固液14. 熔化吸收液化15. (1)压缩体积(2)吸收16.液化凝华熔化17.温度沸点18. 升华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浇花;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等(任选一条即可)三、19.(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高(3)69℃20.(1)液体温度(2)甲、乙(3)不正确(4)正确21.(1)钟表(2)98 如图所示22.(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2)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3)熔化时温度不变固液共存23.(1)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2)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冷空气时,才能放热,从而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24.(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2)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3)③A树;B树;阳光直晒;树干④T3-T2> T2-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