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资料在高含钙砂岩储层勘探中的应用
常规测井资料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8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地质勘探常规测井资料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付美男(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8)摘 要:在我国现有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中,测井资料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利用它来对油田所在地层岩石性质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方便人们的开发工作。
近些年来通过测井资料,在油田勘测项目中,人们已经可以对储层的油、气、水层、油气密度以及渗透率等参数做出较为精确的办法,因此测井资料在油田勘测项目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尽力去完善它,以为我国油田勘测项目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测井资料 油田 勘探开发 应用1 引言首先测井的定义就是对钻井当中的岩石和以及各种孔隙流体混合物进行研究的一种过程,人们又可以将之称之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这是一种了解地下油层的重要手段。
我国最早出现测井技术还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来因为其对地下油田勘探相当有利,因此便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短短的七十多年的时间内对其内部结构就进行了五次跟新换代处理。
各个年代对其的称呼也不近相同,分别为:半自动模拟测井仪、全自动模拟测井仪、数字测井仪、数控测井仪和成像测井仪。
而我国现如今所使用的测井技术为石油开采行业当中最先进的成像测井技术,在石油开采工作中担任着非常中澳的角色。
2 测井资料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2.1 为油田开发创新提供保证在油田工程当中,动态分析是保证其高效完成的基础,而工作期间采用高水准的测井资料可为油田的开发提供指向,其次在通过对各种高质量数据的分析,从而找到关于产量效率以及含油量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为油田高效率的开采提供保障。
加强对测井资料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商对开发过程当中一些较为危险事件的预防工作。
众所周知,因为新油田一般都是位于地下未知区域,而且地下的油水分布一般而言都比较复杂,油田的产量以及油气当中的含水量都没有明显的可以根据的含量规律,并且还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危险状况。
因此为了能够做好对这些危险状况的预防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资料录取质量,对资料的录取周期做出完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对其油田产量和含水量做出更多的录取数量,从而扩大对测井数据的录取范围,最后在获得这些数据之后应当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不要放过任何可疑之处。
砂岩储层渗透特性与试验研究

砂岩储层渗透特性与试验研究砂岩储层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储层类型,其渗透特性对于油气的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
砂岩储层的渗透特性主要包括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两个方面,而试验研究是获取这些信息的有效手段。
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指不同尺寸和形态孔隙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可以提供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信息。
比如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到储层的声波速度、密度等物理参数,从而可以计算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孔隙尺寸分布等参数。
此外,井下测井技术也可以提供孔隙结构信息,比如伽马测井可以判断砂岩储层的含油性质,测井电阻率可以提供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与导电性。
砂岩储层的渗透率是指岩石孔隙中流体流动的能力。
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孔隙尺度分布以及岩石成分等。
为了准确测定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通过岩心样品的渗流试验。
渗流试验可以通过测量不同压力梯度下岩心的渗流速度,从而计算得出渗透率。
另外,还可以利用气体渗透试验、水浸试验等方法来研究不同流体在砂岩储层中的渗透行为,从而获得渗透率的信息。
除了传统的实验方法外,近年来,微观试验研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微观试验通过模拟和观察孔隙尺度级别的流体流动行为,可以更加精确地揭示砂岩储层渗透特性。
常见的微观试验方法包括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技术、数字岩心等。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束切割岩石样品,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孔隙结构的方法。
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三维图像,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渗透特性。
数字岩心是将真实岩心样品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并建立起其数字模型。
通过数字岩心,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模拟渗流试验,探索砂岩储层渗透特性的微观机理。
综合实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砂岩储层的渗透特性。
除了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的试验研究外,还可以研究砂岩储层的渗流规律、多孔介质流体力学性质和孔隙流体相互作用等问题。
比如通过渗透率、渗流速度与岩石骨架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研究多孔介质的力学特性,进而预测储层的变形和破裂情况。
基于测井资料的油层产能预测方法

0引言对油气层的产能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一直是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的一个基本任务,而实现对储层产能进行定量、半定量的预测评价则是石油工程界一项古老而又仍处在探索阶段的命题[1]。
本文从平面径向流产量理论公式出发,分析了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产能预测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优选合适的测井参数建立了定量预测油层产能的评价方法。
该产能评价方法既可以应用于多层合试的油井产能预测也可以应用于单层产能预测,提高了测井解释油水层的效果与评价能力。
1原理概述油井投产后稳定生产和压差符合平面径向流产量公式[2]:式中Q-油井的稳定日产量,m 3;K0-原油的有效渗透率,10-3μm 2;H-油层有效厚度,m;Pi-原始地层压力,MP;Pw-井底流压,MP;μ0-地层原油粘度,cp;β0-原油体积系数;re-油井供油半径,m;r w -油井半径,m;S-表皮系数。
把单位压差下每米采油指数定义为储层的产能:在矿场实际生产中,受油田开发井网限制,不同的油井供给半径不会有太大差异,因此在同一油田,可以认为是常数。
令其中,(4)式中:K-空气渗透率,10-3μm 2;Kro-油相相对渗透率,10-3μm 2;am-地区经验系数,一般am=3~4;Sw,Swi,Shr-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得出:基于测井资料的油层产能预测方法摘要:油气储层产能预测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措标之一。
本文由平面径向流产量理论公式出发,以渗流力学理论和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解释理论为基础,以影响储层产能的主要因素(有效孔隙度、空气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有效厚度)为主要评价参数,优选大量试油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储层产能模型。
该方法简便适用,既可以应用于多层合试的油井产能预测也可以应用于单层产能预测,提高了测井解释油水层的效果与评价能力,还能为有效射孔层位的选取以及老井挖潜层位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中高渗砂岩油藏二次开发研究及应用实例

二、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1 . 构造落 实程度低 , 动静态矛盾突 出
一
I s 开展常温弱凝胶 配合体膨颗粒深部调驱 。该 区域地 质条件具 有代表性 , 储层发 育稳定 、 平面连 通情况较好 , 砂岩连通 系数 9 0 -
9 5 %。
实施及效果 随着开 发的深入 , 区块地 质认识与开 发动态 出现诸 多矛盾 。 四、 方面 , 位于主题部位的 , 如L 1 9 — 2 1 —— L 2 3 一 o 2 0 井区 , 主要 目的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 共部 署实施了调 整井 3口, 侧钻井 1 4口, 实 施油水井大修 1 2 井次 , 补层4 9 井次 , 累增油 5 . 4 7 6 9 x l ft , 累增 层S , I “储层发育有缺失 , 与稳定沉积认识相矛盾 。
3 . 储层非均质性严 重 。 纵向层间矛盾突 出 I 一 I 砂岩 组由于物性好 , 动用程度和相对吸水量较高 , 其中I l &m 。预计最终可增产原油 5 1 . 7 x l i f t , 提高采收率 4 . 8 %。
五、 结论及建议
1 . 精 细研 究油层微构 造 , 准确掌握 剩余油分 布状况 , 是 老油
在对区块 构造有了突破性认识 的基础上 , 结合注水开发动态 资料以及各类测试资料 , 对剩余油分布进行 了进一步研究 。平面
上, 主体部位水淹程度较高 , 剩余油主要集 中在断块 中 间L 1 8 — 2 0 法, 对断块构造及 储层发 育有 了突破 性认识 , 在 此基 础上对剩余 断层遮挡的 L 1 7 — 1 2 0 C 、 L 2 5 — 1 2 0 C等局部构造高部位 , L 2 0 - 1 2 0 C 、 油分布进行进一步研 究, 实施 了以井网调整及整体调驱 为主要手 L 2 1 — 2 3 C等注采 井网完善较 晚的 区域 。纵 向上剩余油主 要分布 段 的开发 试验方案 , 达到 了完善 断块二 次采油井 网、 提 高水驱采 在 I 的L 2 0 - 1 2 0 C 、 L 2 2 - 1 9 等井间滞 留区域 。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油气藏的解释是基于测井资料的一个复杂的过程,用以确定油气藏类型及其相应原油在储集层表面以及库藏潜力。
解释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是对油气藏解释的基础。
孔隙结构是描述储油层孔隙分布、大小和形状的参数,主要分为孔隙度和粒度指数。
测井资料常见的有示踪法(自由流法)、渗透系数法、电阻率法、表观密度法、厚度法等等。
示踪法是根据测井数据计算储层渗流率与预期渗流率的对比,来得出当前残余渗流率。
如果残余渗流率比较高,说明储层渗流率较高,孔隙系数较高。
而渗透系数法采用测井数据评价储层渗流特性,根据渗透率变化趋势和大小,推断储层渗流特性,从而反映孔隙结构特征。
电阻率法,是基于电流流过岩石孔隙中导体的原理,测量岩石的孔隙结构,可以用电流流入外面的稳态电阻来衡量岩石的孔隙度,电阻率可以揭示储层的表观密度,因此可以推断孔隙结构。
表观密度法,其测量岩石的表观密度是由孔隙所组成,其表观密度特征反映了储层孔隙分布情况,因此可以推断孔隙结构。
厚度法,测量测井记录油层厚度,厚度越大,孔隙系数越大,进而可以推断孔隙结构特征。
综上所述,通过测井资料,可以确定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特征,如孔隙度、粒度指标等。
示踪法和渗透系数法可以进一步反映残余渗流率及储层渗流特征;电阻率法和表观密度法更加直接地反映储层孔隙分布、大小和形状的参数;通过厚度法可以推断孔隙结构的特征。
因此,测井资料对解释砂岩储存层孔隙结构
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掌握孔隙结构特征,可以更有效地解释油气藏。
砂岩储层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砂岩储层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研究一、引言油藏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来寻找油气藏,砂岩储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类型,因此砂岩储层油藏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砂岩储层通常存在于海相、陆相和深水环境中,其具有丰富的孔隙和储层空间,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层。
如何有效地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砂岩储层进行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
二、砂岩储层的物理特征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影响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因素,孔隙度指砂岩中的空隙比例,渗透率则指砂岩中流体的渗透能力。
砂岩储层中孔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都会影响地球物理勘探结果。
此外,砂岩储层的压缩、弹性、导电、热传导等物理特征对地球物理勘探也有影响。
三、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探测地下的声波反射,可以获得砂岩储层的一些信息,如厚度、深度、结构、层位、孔隙度等。
地震勘探可以分为传统地震勘探和3D或4D地震勘探等多种形式。
2.电气法勘探电气法勘探是通过电流在地下的传递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探测地下储层的电性差异,利用电性差异来判断砂岩储层的储集情况。
电气法勘探可以分为直流电法、交流电法、自然场电法、回声电法等多种形式。
3.地热法勘探地热法勘探是通过探测地下的温度变化来确定地下储层的情况,利用地层热输运的能力判断砂岩储层的储集情况。
地热法勘探可以分为热流测量法、地温差法等多种形式。
4.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通过研究地下岩石或矿物对磁场的响应情况,来探测地下储层的情况。
磁法勘探可以分为磁力法、磁对勾法等多种形式。
四、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勘探的挑战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往往具有复杂的空间分布,同时砂岩储层还可能存在多个层位、分层和间断,这些都会使得地球物理勘探面临很大的挑战。
此外,砂岩储层常存在着钙化、胶原变质、泥质化等复杂储层环境,这也会影响地球物理勘探结果。
砂岩储层勘探还需要针对不同的砂岩类型、不同的地质环境,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和技术。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寻找高放射性储层的应用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寻找高放射性储层的应用姓名:班级:序号: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寻找高放射性储层上的应用1.理论基础通常情况下在油田勘探开发中, 遇到的沉积岩( 包括粘土岩、碎屑岩和化学岩) 的自然伽马放射性主要取决于泥质含量的多少,由于高放射性物质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岩性当中, 而在测井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含放射性较高的地层。
这些高放射性地层主要是因沉积时沉积物中含有高放射性矿物, 后期地下水的流动, 以及因邻井注水时造成放射性污染等因素造成的。
而这些高放射性地层可能是很好的油气储层, 利用常规的自然伽马测井进行泥质含量计算, 确定岩性剖面, 划分地层, 显然是无法识别的, 往往因此被误认为是泥岩层而漏失掉。
因此, 采用常规的自然伽马测井在储层解释当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误差。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不仅能测量出地层的总自然伽马, 还能测量出地层的无铀伽马及地层铀、钍、钾的含量。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在自然伽马测井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地层中钍、铀、钾的含量, 结合钻井取心资料, 准确估算泥质含量, 以进行更加精确的储层分析评价。
纯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放射性元素含量很低。
但有些地层中, 由于岩石骨架中含有放射性矿物而明显为高放射性地层, 有些渗透性地层因地层水活动使其放射性矿物增多, 引起高放射性地层。
石英砂岩的放射性一般很弱甚至没有, 但是当石英砂岩当中含有锆石、褐廉石、独居石等重矿物时也可呈高放射性。
碳酸盐岩具有弱或中等的放射性, 并与粘土含量有关, 有时也出现高放射性岩石, 这与磷酸盐及有机质的存在有关。
化学或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岩可能含有石膏或硬石膏。
纯的碳酸盐岩放射性很低, 钍铀比的范围为0. 3~ 2. 8。
但当裂缝带出现时, 受地下水活动影响铀的含量可能增高。
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 常会遇到高放射性地层, 其特点为含铀量高。
2.泥质含量的计算在自然伽马测井中, 通常人们认为, 若地层的自然放射性强度主要与地层中的泥质含量有关, 而与其它岩石、矿物成分无关, 则可按下述公式计算泥岩的体积。
砂岩储层物性研究对油田开发的指导意义

砂岩储层物性研究对油田开发的指导意义引言砂岩储层是目前石油勘探开发中最主要的储层类型之一,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全面地研究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能够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砂岩储层物性的研究方法1. 岩石力学测试方法岩石力学测试通过测量砂岩储层的力学特性,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揭示了储层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井场开采参数、评估砂岩储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岩石物性测试方法岩石物性测试主要包括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的测定。
这些物性参数对于储量评估、渗透性分析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电子探针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工具也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物性研究中。
二、砂岩储层物性研究的意义1. 增加油田开发成功率砂岩储层物性研究能够帮助确定油层储量、开采效果等重要参数,从而提高油田开发成功率。
通过合理选择井位、解释地震资料以及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可以准确预测储层分布,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2. 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砂岩储层物性研究对于油藏描述的精度很高。
通过对储层的岩石力学、物性等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储层的属性。
这对于评估储层的流体性质、预测储层的物性分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指导工程设计砂岩储层物性研究还能够为油田开发的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储层物性特征,可以确定合适的采油方法、优化生产参数等,从而提高开发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引导油田管理和调整砂岩储层物性研究对于油田的管理和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定期监测储层的物性参数变化,可以判断油田开采状态以及油水井的动态情况。
这为合理调整生产方案、优化开采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论砂岩储层物性研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储层的力学特性、岩石物性等参数,可以提高油田开发成功率,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指导工程设计,引导油田管理和调整。
因此,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砂岩储层物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期
丁铃 : 试油资料在高含钙砂岩储层 勘探 中的应用
2 9
1 一 ~0 5×1~ 0 . 0
。平均 孔 隙度 为 1 .% , 均 22 平
表 3 原油分析数据表
渗透率为 I 1 ×1 一 .8 0 m 。样 品分 布较散 , 表明储 层非均质性强 , 从而使该区储层横向变化快 , 连通性 较差 , 是一套孔隙型低渗透储层 。
/ 地 层 压 力 系 数 1 0 1 2 地 层 温 度 7 _ , t m . . , 0
10C, 0  ̄ 是一套孑 隙型低 、 L 特低渗透储层。各层物性 、
电性 又分别 具有 不 同的特 性 。
自喷求产 , 日产 油 2 .9 , WT S软件解 释参 4 3 1t用 E 数按均质模型拟合 , 利用二关井解释地层参数 : K= 6 .2 0 86×1 / S 0 _ , =02 3 测 试 半 径 r= t m .3 ,
酸化 井层情 况
根据该油层 区域井试油情况 , 优选部分存在污 染层 、 产能较低的井 实施 酸化措施 , 增产效 果见表
均质 特征 ( 图 1。 见 )
。
从 孔 隙度 、 透 率直 方 图看 出 , 隙度 主 渗 孔
要分布在 1 % 1 %, 0 5 渗透率 主要 分布 在 0 1 .×
[ 作者 简介] 丁铃 , , 程师 , 7 年 l 月 出生 ,9 5 女 工 1 1 9 1 19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 学院石油工程钻 井专业 , 现从 事试油试 采资料 评价解 释工
1 3 tm 0I /
_
2 .9 。本井高台子油层渗透性较好 , 自然产 8 95m 是 能较高 的原 因之一 ; 井泥浆密度过大 为 12 , 钻 .3g
c 粘 度 6 , 层 压 力 系 数 0 9 , 成 正 压 差 过 m, 8s油 .9 造
大, 泥浆固相颗粒进入地层 , 使储层遭受污染而显示
维普资讯
20 0 6年 2月
油
气
井
测
试
第 1 5卷
第 1 期
试油资料在高含钙砂岩储层勘探 中的应 用
丁 铃
( 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 司试油试采分公 司 黑龙江 大庆 1 3 1 ) 6 4 2
摘要 针对大庆油田西部高泥、高钙砂岩储层特点,将酸化和压裂有机结合,有效改善油层 的物性条件 ,可提高压裂效果和油井单井产能,为西部探 区增加可采储量。在该 区 井进行地层 探 测试 ,对资料进行解释、评价油藏特征,可确定完井和试油方法,为酸化压裂提供选层依据。
36 3 解 释有 两条 封 闭边界 , 离为 2 .6 2 .5m; 距 9 0 8m、
高台子油层是长垣西部齐家一古龙 凹陷主要勘 探 目的层 , 为三角洲前缘相砂体 。储层 多为高含泥 量, 泥质含 量变化 范 围一般 为 5 一3 %; 含钙 % 0 高 量, 钙质含量一般为 0 0 在测井 曲线多有含钙 4 %, 特征 。原油性质较好 , 压力系数为常压或略高特性 。 由于高含泥、 高含钙的影响 , 通常孔渗物性条件要 比 其它地区储层 物性差 。根据样 品分析 , 齐家南地区 孔隙度在 2 一 0 渗透率在 0 0 ×1 ~ 一 8 % 2 %, .1 0 8×
含钙 储层 均显 示单 一介 质 均质 特征 。 英 2 井 , 11 G 0号层 , 8 c— 层 7 测试 井 段 15 . 5 72 16 . , 度 4 4m。本 层射 孔后 MF (I测试 , 5 16i 厚 n . E I)
隙度 9 1%, % 5 渗透 率 0 1 0 2 0×1 . ×1 ~ . 0
, a MP
麓
, c M嚣 g P/ am -3
根 据 表 4各井 高 压 物 性 资料 , 均 地层 原 油密 平 度为 0 77gc , 度 为 2 5 a s地 饱 压 差 .4 /m’粘 . 1mP ・, 83 a表 明原油 物性 较好 , 弹性 能量较 充足 。 .8MP , 且
3 油 层属 正常 压 力系统 .
油层压力系数 0 9 .4~I2 alO 属正常 .4MP/O m,
压力 系 统 , 分 略 高 ; 度 系数 3 8 部 温 .7~5 1 ℃,0 .8 10
m 。
其压力及温度数据见表 1 。
表 1 压力及 温度数据表
井号
地层 层位 温度
, ℃
原始饱 和压 力
4 油层 大 多受到 污染 .
在正压差条件下, 泥浆很容易进入地层污染油
层 。对 7口井 7层 测 试 资料 解 释 参 数 , 染 层 平 均 污 表 皮 系数 为 8 1 , 明油层 遭受 了 比较严 重 的污 染 .5 表 ( 见表 2 。 )
表2 7口井 7层部分解释参数数据表
关键 词 高含 钙储 层 地 层测试 油藏 评价 酸 化 大庆 油 田
引
言
a _ d一 岛 【 宕
● O ● 2
高 台子油层在长期发育 的北部物源控制下 , 沉
积 了一套 三 角洲 前缘 远砂 坝 、 席状 砂沉 积 , 岩层 数 砂 多 , 体 间连通 性差 , 面上呈 席状 和 透镜状 大 面积 砂 平
1 储层 具 有单 一介 质特征 .
松 辽盆 地 中浅层 是 以 白垩 系三 角洲 沉积 体系 为
主的薄互层 砂泥岩储层 , 主要 目的层为扶杨、 高台
子 、 萄花 油层 , 埋深 一般 在 10 2 0 孔 葡 油层 50 30m,
依据测井 、 录井解 释结果 , 经测试资料分析 , 高
2
错迭连片分布 , 为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创造 了条件 。
在该区探井进行地层测试 , 可有效评价油藏特征 , 为 酸化压裂提供选层依据。
一
2
0
2
4
l 0t gl C
图 1 英2 井C1 层压力及压力导 数双 对数拟合图 8 —1
2 油层 具有低 渗 透性 .
油藏特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