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

同的水 介质 条 件 , 形 成 的 岩石 类 型、 径 大小 、 所 粒 分
选、 圆、 磨 杂基 含量和 岩石组分 等方面均有 差异 , 而 从
表 1 四 川盆 地 北 部 须 家 河组 不 同粒 度 与孔 、 关 系对 比 表 渗
() 2 碎屑组 分对储层 物性 的影响 在 压实作 用强烈 的情况下 , 抗压实 能力对 于储 层
储层 的最 重要 因素之一 【 。 2
( ) 度对储层 物性 的影 响 1粒
3 储 层 发 育 的主 控 因素
须家 河组砂岩 储层 的物性主要 受沉积作 用 、 成岩
作 用 的多 重影 响 , 沉积作用决 定 了砂 岩储层 的原始组
根据砂 岩 的粒度 分析资料 , 对不 同粒 度砂岩 的物 性参 数分别 进行统 计 ( 1 。砂 岩 的粒 度 和分 选性 表 ) 主要 与沉积 环境 的水 动力条件有关 , 当水动 力条件较 强时, 岩石 的粒 度较粗 , 一般分选也 较好 , 没有后 如果 期 的改造 , 度较粗 的岩石 的孔 隙度和渗 透率应该 比 粒
长石 含量增高往 往有利 于残余粒 问孔 、 次生粒 内 溶孔 的形 成 。这 是 因为 , 长石 一方 面作 为 刚性 颗 粒 , 可 以抵抗压实 作用 , 留一定 的 原生 粒问 孔 隙 ; 保 另一 方 面长石相对不 稳定 , 发生 溶蚀 而 产生 次 生孔 隙 , 易 四川 盆地北部储 层 的粒 内溶蚀 孔 隙 就主 要是 由长石
对砂 岩储集 空间 的改造 造 成 的。压 实作 用是 研究 区 内须 家河组砂 岩原生孔 隙降低 的主要原 因 , 由于粒度 较粗 的砂岩 对于较细 的砂岩来说 , 有较强 的抗压实 具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况昊;余启奎;薛坤林;余娟;黄立功【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5(036)002【摘要】随着普光气田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在陆相地层也发现有较多的天然气显示.通过岩心、薄片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组储集岩类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为主,次为剩余原生孔隙;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起到改善作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储集性能较好的沉积微相,其次为分流河道微相,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总页数】5页(P164-168)【作者】况昊;余启奎;薛坤林;余娟;黄立功【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1【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J], 张玺华;陈洪德;侯明才;杨经栋;林良彪;陈安清;钱利军2.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集层特征与分级评价 [J], 徐兆辉;汪泽成;徐安娜;卞从胜3.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J], 谢庆宾;李娜;刘昊天;何文斌;王志芳4.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J], 徐樟有;吴胜和;张小青;赵艳;曾小英;张晓玉5.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J], 林良彪;余瑜;南红丽;陈洪德;刘磊;吴冬;王志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储层孔隙演化模式

失 ; 缘 斜 坡 带 储 层 类 型 为 孔 隙 型 , 要 以残 余 原 生 孔 及 次 生 孔 为 主 ; 隆 带 储 层 类 型 为 孔 隙 型 , 要 以 原 生 孑 及 溶 蚀 扩 前 主 前 主 L
大 孔 组 成 的 混 合 孔 为 主.
关
键
词 : 西 前 陆 盆 地 ;须 家 河 组 ; 层 演 化 模 式 ;成 岩 作 用 川 储
前形 成 次生溶 孔 和残余 原 生孔 .晚燕 山期 和喜 山期 的前 陆 冲 断作 用可 在 后 期 产 生部 分 裂 缝.由 于 冲断带
应力 集 中 , 区储 层裂 缝普 遍 发育 , 该 裂缝 不仅 能 提高 渗透 率 , 也能 促: 进地层 水 流动 , 发育 溶蚀 孔 . 易
收 稿 日期 : 06一O 20 8—2 ; 4 审稿 人 : 世 忠 ; 辑 : 丽 芹 马 编 郑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1 9 ( 0 6 0 —0 1 —0 10 8 12 0 ) 5 0 1 2
中图分类号 : l22 TE 2 .
川 西前 陆 盆地 为我 国西部 典型 周缘 前陆 盆地 , 北部 发 育 有完 整 的前 陆 冲 断 带 、 渊 带 、 坡 带 和隆 其 前 斜 起带等 前 陆盆地 典 型构 造 .在 这 4个构 造 带上 均 已发 现油 气 田 , 其储 层 类 型 多样 .在 前 陆 构 造 背景 下 ,
的差异 。 从而影响其原生孔隙 、 次生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该 区发育有 4个构造带 : 前陆 冲断带储层类 型为 隙 一裂缝型 , L
以溶 蚀 孔 和 裂 缝 为 主 , 少 量 原 生 残 余 孑 ; 渊 凹 陷带 储 层 类 型 为 溶 孔 一裂 缝 型 , 见 L前 以次 生 溶 蚀 孔 隙 为 主 , 生 孑 隙 基 本 消 原 L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2 . 2 孔 隙 特 征
广 安地 区须家 河组储 层孔 隙类 型有粒 间
表 2 广 安 地 区 须家 河组 填 隙 物 成 分 含 量 表
粒 内溶 孔 、剩余原 生粒 间孔 、杂基微 孔和 微 裂缝等 ,其 中粒 间粒 内溶 孔是 最主 要 的孔 隙 类型 ,其次 为原 生粒 间孔 。据 铸体 薄片鉴 定 及 扫 描 电 镜 图 像 观 察 ,孔 隙 以 次 生 孔 隙
・ 3 O ・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 版 ) 2 0 1 3 年4 月号理工上旬刊 第 l o 卷 第1 0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A p r . 2 0 1 3 ,Vo 1 . 1 0 No . 1 0
孔 含量 均小 于 4 . 0 。
2 . 3 物 性 特 征
・
广 安地 区须 家河 组储层 物 性资料 来 自于 1 4口井 的岩 心 分 析结 果 。纵 向上 ,须 六段 、须 四段 物性 较 好 ,须二 段 相对 较差 ( 见表 3 ) 。总体 上看 ,广 安地 区须 家河组 储层 具有 特低 孔特 低渗 ~低孔 低渗 特征 。
区都 被 湖水淹 没 ,在 水退 的高位 期 ,大面 积沼泽 化 ,构 成川 中一带 天然气 的烃 源岩[ 1 ] 。广安 地 区须 家 河 组储 层 以碎 屑岩沉 积为 主 ,总体 呈东 南薄 、西北 厚 的特点 ,显 示沉 积 中心位 于研 究 区的西 部 或西 北 部 , 沉 积物 源总体 以东 南物 源为 主 ,兼 有南物 源和东 北物 源 。
川西丰谷构造上三叠统须四段特低渗储层成岩储集相与成岩演化序列

最 早 出现在 “ 园油 田枣南 孑 一 、 二段 储集 层综 合评 价 ” 枣 园油 田油藏 精 细描述 与储 集层 综 合评 价研 枣 L 孔 和“
究 ” 告 中. 1 报 在 0多 年 的发展 过程 中 , 同的学者 针对 不 同地 区 的地 质特 点 , 不 同 角度 开 展 了卓有 成 效 不 从 的研究 l . _ 2 。] 目前成 岩储 集相 的划 分 主要是 根 据储 层 岩 石 学 特征 和成 岩 作 用类 型 的描 述 , 以及 视 压 实 率 、 视 胶结 率 、 岩综 合 系数 和物性 的定 量 分析. 成 笔者 根据 川 西 拗 陷丰 谷构 造 须 家河 组 四段 储层 低 孔 、 低 渗 特 的特点 , 分析化 验 资料 的基础 上 , 储 层经 历过 的成 岩 作 用类 型 、 征及 其 对储 层性 质 的改 造 机理 进 行 在 对 特 研 究 , 而 划分储 层成 岩储 集 相类 型 , 析不 同成 岩储 集 相 的演 化 过程 和演 化序 列 , 讨 须 四段优 质 储 层 进 分 探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3 5卷
Vo1 35 .
第 2期
No 2 .
21 0 1年 4月
Ap . r 201 1
J OURNAI OF DAQI NG PETRO1EU M NS TUTE I TI
川 西 丰 谷 构 造 上 三 叠 统 须 四 段 特 低 渗 储 层 成 岩 储 集 相 与 成 岩 演 化 序 列
谷 构 造 主 要 产 气 层 段 之 一 , 是 本 次 研 究 的 目 的 层 段 . 照 旋 回对 比 , 级 控 制 的 原 则 , 四段 可 进 一 步 细 也 按 分 须 分 为 上 中 下 3个 亚 段 、 1 砂 组 ( 。 T。 ) 2 1个 T X ~ x 和 2个 小 层 .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零 、
O
2
4
6
8
I o
1 2
t 4
孔隙度, %
图 l 新 场 地 区须 四上 、 下亚 段 储 层 孔 一渗 关 系
14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
样 品分选 系数值 较 大 , 度 值较 小 , 细歪 度 , 明 歪 偏 表 孔 喉分选 较差 , 以微 孔 喉为主 , 且 但总 的来说 须 四下 亚 段孔 隙结构 要 稍 优 于 上 亚 段 ( 1 , 也 验 证 了 表 )这 须 四下 亚段砾 岩对 胶 结 、 实作 用 等 破 坏性 成 岩 作 压
层位 项目 排 中
用有 一 定的抑 制 , 致孑 隙结构 较好 。 导 L
中 均 质 系 数 分 选 系 数 歪 度 系 数 变 异 系数
表 1 新场 地 区须 四上 、 亚 段砂 岩 储 层 孔 隙结 构 参 数 下
最大 孑 半径
5 3
4 9 5 4 7 . 1 1 8 1 0 . 3 . 3 O 4 2 . 6 1 8
l 储 层 特 征
1 1 储 层 岩 石 学 特 征 .
等 ; 粒分 选 以好 为 主 , 颗 中等 分选 次之 ; 粒 磨 圆度 颗 中等 一较差 , 以次 棱 角状为 主 ; 胶结 类 型 以孔 隙式 为 主 , 隙 一压结式 和压 结式次 之 , 量压 结 一孔 隙式 孔 少 等 ; 须 四各个亚 段 相 比较 而言 , 、 亚 段 砂 岩结 但 上 下 构 特征 相似 , 中亚段 与上 、 而 下亚段 砂岩 结构特 征稍
流 动孔 喉半径 法 分别 求 取须 四上 、 亚 段储 层物 性 下 下限值 。
2 1 1须 四 上 亚段 ..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9)0120046210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朱如凯,赵霞,刘柳红,王雪松,张鼐,郭宏莉,宋丽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低丰度天然气大面积成藏机理与有效开发的基础研究”(2007CB2095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8B20102)摘要:通过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的综合分析和对储集层主控因素的解剖,研究低孔低渗背景下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条件,并对有效储集层进行区域评价预测。
须家河组除须一段局部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外,其余各段均属陆相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体系,相带展布和古地理演化均与区域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原始沉积相带(辫状河主河道砂坝微相)和后期溶蚀作用共同控制了有利储集层分布,石英Ⅱ、Ⅲ期加大和胶结物发育是砂岩致密化主要原因之一;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高能河道中,中—粗粒砂岩最为有利。
结合储集层有效厚度和储集性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四段、六段有利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结果显示川中—川南过渡带是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
图7表1参16关键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储集层控制因素;有利储集层分布中图分类号:TE121.3;TE122.2 文献标识码:ADepositional system and favorable reservoir distributionof Xujiahe Formation in Sichuan B asinZhu Rukai,Zhao Xia,Liu Liuhong,Wang Xuesong,Zhang Nai,Guo Hongli,Song Lihong(Pet roChina Research I nstitute 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Development,B ei j ing100083,China) Abstract: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depositional system and on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high2quality reservoirs under low2porosity and low2permeability background were studied.Except the transitional facies of Xu21member,other members of Xujiahe Formation are of terrestrial deposit,with alluvial fan,fluvial,fan2delta,fluvial2delta and lacustrine deposit systems developed.Both the facies belt distribution and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The original sedimentary facies belt(sandbar microfacies of main stem of braided river)and later denudation co2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s,and the quartz overgrowth and cementation is one o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tight sandstones.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high2energy channel of delta plain,with medium2coarse sandstone as the best 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data of effective thickness and physical property,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in the Xu22,4,6members were evaluated and predicted comprehens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nter and south of Sichuan are the most favorabl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reas.K ey w ords:Sichuan Basin;Xujiahe Formation;depositional system;reservoir controlling factor;favorable reservoir distribution0引言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至今已发现了中坝、平落坝、九龙山、梓潼、大兴西、新场、白马庙、洛带、八角场、遂南、磨溪、充西、广安、龙女寺等气田,还钻遇柘坝场、文兴场、老关庙、安岳—通贤、潼南等一批重要含气构造,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和潜力[125]。
川南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川南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肖玲;严小鳙;魏钦廉【摘要】根据扫描电镜(SEM)、铸体薄片、X衍射资料分析结果,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储集砂体成分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岩作用及其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正处于中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首要因素,酸性介质条件下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于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溶蚀作用使深部储层出现孔隙度、渗透率高异常发育带.【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2(034)011【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物性;须家河组;川南【作者】肖玲;严小鳙;魏钦廉【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研究区地理位置处于四川宜宾市、自贡市境内,区域构造为川西南低缓构造区[1] (图1)。
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储集砂体广布,是四川盆地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纵向上根据其岩性特征可以划分为8个岩性段,其中须家河组六段2小层(T3)、须家河组五亚段(T3x5)、须家河组三亚段(T3x3)及须家河组一亚段(T3x1)以泥页岩为主,夹砂岩,含煤层,是主要的成烃、成煤地层;而T3、T3、T3x4及T3x2以砂岩为主,夹薄层泥页岩,为T3x主要储层。
该套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研究表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结构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决定了储层孔渗条件,造成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制约研究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
因此研究成岩作用可以对研究区储层评价及预测提供依据。
图1 研究区构造位置图根据研究区内取心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SEM)、X衍射等测试分析资料结果,笔者重点研究川南T3x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川南T3x储层进行了成岩作用阶段划分,进而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 u n i n ft e man g e e o r n S c u n P o i c .Isr s r orr c sa e fn o me i ih a so e o h i a r s r is i ih a r vn e t e e i o k l e t dum— r i e i i s v v i ga n d l h c t
s n s n 、 fl s ah c s n s n n u r a d tn t y i a o o o i n e me b l y B s d o h a d t e e d p t i a d t e a d q a t s n so e wi tp c l lw p rst a d p r a i t . a e n te o o z h y i
e a,t e me o t o k sie h t dswi r c l s,c t g t i e t n,s a n n lc rn mir s o e a d X a i r ci n a u e h h d s n a i h n s c i o c n i g ee to c o c p n r y df a to 】 sd
王伟 ,王兴志 ,张帆 ,石新 ,邱文彬 ,杜江 民
1 .西南石油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 院,成都 60 0 ;2 15 0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 6 05 ; 10 1
3 西南 油 气 分 公 司 川 中油气 矿 ,四 川 遂 宁 6 90 . 20 0
摘要 :四J 广 安 地 区上 三 叠统 须 家河 组 四段 砂 岩 储 层 是 四 川盆 地 内主 要 的 天 然 气储 层 之 一 ,其 储 集 岩 I l
,
S I i , I nbn , U J n . n H n Q U We —i D i gmi X a
J eat etfRsuc n ni n et Suh e e o u n e i , hn d 15 0 C i .Dpr n o e r adE v om n, otws P t l m U i rt C eg u6 00 , hn m o e r t re v sy a;
A s a t adtn sro e t e b r f ui eFr a o p e T as f un ' l b t c :S n s er evi i t hM m e j h om t ni U pr r si o a g na ai r o e rn h 4 oX a i n i c G a t n  ̄
主要为细一 中粒岩屑砂岩 、岩屑 长石砂岩及石 英砂岩 ,该砂 岩储层 具有低 孔 隙度、低 渗透 率的特 点。 在对该 区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气藏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岩石 薄片、铸体 薄片、扫描 电镜及 x射 线衍射等方法,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 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 集物性的影响进行 了探讨 ,认为研
Me e f j h omaini a ga ra mb ro i eF r t Gu n ’na e Xu a o n
o ih a o i c f S c u n Pr v n e
WA NG e W i ,W ANG Xig z i ,Z n .h HAN F n G a 。
2 eerhIst e Go g xlrtna  ̄ l m n, w unC a g i rlgE gne n .Rsac tu el yE po i n D o e S h a -h nqn D ii nier n it o f o ao d p t g ln i g
Cmay o p n ,C e d 1 0 1,C i a; hn u6 0 5 i a a  ̄n s S uh etO l n a il r n h,S iig 6 9 0 e ta wh a l n G sl e , o t w s i a d l d G s F ed B a c u n n 2 0 0,S u n wh a ,C i hn a
第2 9卷
第 1 期
世
界
地
质
Vo 9 N . L2 o 1
Ma .2 1 r 00
21 00年 3月
GL OBAL GEOL OGY
文章 编 号 :10 — 5 8 (0 0 O 一 0 9 04 5 9 2 1 ) l 0 6— 0 8
四川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中图分类号 :1 3 . 1 ' 4 5 5 文献标 识码 :A d i 0 3 6 /.sn 1 0 -5 9 2 1 . 10 4 o :1 . 9 9 jis. 0 45 8 . 0 0 0 . 1
Di g n ss a d p r v l t n o e e v i n t e 4t a e e i n o e e o u i f r s r o r i h h o
s d f arso i dp si a caat sc fh a sro p e r si X j h om t ni tia- t yo cocpc e io l h rc r t s e s ee i i U pr i s ui eF r ai s r u m o tn e i ot g r v r n i s Ta c a o 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