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41页PPT

合集下载

第6章 储层成岩作用

第6章  储层成岩作用
第六章 储层成岩作用
(二)有利于孔隙形成和演化的成岩作用 • 1.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 • 溶解作用是由不饱和孔隙流体引起的, 一 溶解作用是由不饱和孔隙流体引起的, 旦孔隙流体不饱和并持续流动, 旦孔隙流体不饱和并持续流动, 溶解作用 就能持续进行。 就能持续进行。 • 形成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改造原生孔隙 形成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 有利于溶解作用的孔隙水既要不饱和又要 有流动性, 有流动性,因为这样的孔隙水不仅能溶解 碳酸盐,而且能将溶解物质带走。 碳酸盐,而且能将溶解物质带走。
• 3. 岩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及孔隙类型 岩石的结构、 • 早成岩 A 期以原生孔隙为主,基本上无次生孔隙; 早成 期以原生孔隙为主,基本上无次生孔隙; 期开始出现次生孔隙, 但仍以原生孔隙为主, 岩 B 期开始出现次生孔隙, 但仍以原生孔隙为主, 属混 合孔隙发育带; 期次生孔隙大量发育, 合孔隙发育带; 晚成岩 A 期次生孔隙大量发育, 形成次 生孔隙带; 期孔隙以少量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 生孔隙带; 晚成岩 B 期孔隙以少量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 孔隙基本消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 至晚成岩 C 期,孔隙基本消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 • 4. 有机质成熟度指标 • 镜质组反射率、 孢粉颜色、 热变指数及最大热解峰温 镜质组反射率、 孢粉颜色、 • 5.古温度 . • 古温度包括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自 生矿物形成的温 古温度包括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度和伊利石 / 蒙皂石混层粘土 矿物演化的温度等。 矿物演化的温度等。
• 3.破裂作用 破裂作用 • 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及与其有关的孔隙是碳酸盐 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 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 • 在成岩阶段,破裂作用可划分为构造成因和非构 在成岩阶段, 造成因两大类: 造成因两大类: • 非构造成因的破裂作用有多种成因, 可以为失水 非构造成因的破裂作用有多种成因, 收缩、 压实压溶和卸载等造成。 收缩、 压实压溶和卸载等造成。 • 成岩收缩作用指碳酸盐沉积物在气候干燥的条件 下失水发生收缩作用, 形成收缩裂缝体系。 下失水发生收缩作用, 形成收缩裂缝体系。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形成和演化课件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形成和演化课件

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产生的碎屑物质,在风、 水、冰等作用下被搬运到不同的地方。
沉积作用
搬运的碎屑物质在适宜的地方,由于 介质速度降低、沉积物的重力增大, 导致沉积物开始沉积。
成岩作用
沉积物在一定环境下,经过压实、胶 结等作用,逐渐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演化的主要阶段与特点
早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对地质历史的影响
地层记录
1
矿产资源
2
环境演变
3
05
沉积岩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沉积岩的野外研究方法与技术
露头观 察 采样与描述 构造分析
沉积岩的室内研究方法与技术
显微镜观察 实验测试 数值模拟
沉积岩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01
多元化研究手段
02
综合研究
03
高分辨率研究
06
沉积岩石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意 义
对地球科学发展的贡献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形成 和演化课件
•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 沉积岩的组成与结构 • 沉积岩的分类与命名 • 沉积岩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 • 沉积岩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沉积岩石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沉积岩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点
物质组成
结构特点
完善地球科学研究 指导资源勘查与开发 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对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意义
指导找矿方向 提高开发效率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提供环境变化信息 指导环境治理 促进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岩的成岩强度大部分达到 了中成岩阶段 B期 , 有机 酸被 释放 出来 , 参与溶解作 用 , 生溶蚀孔 隙的大量形成 , 次 改善 了 深部储层的物性 , 添了深层 的勘探潜 力。 增
关键词 :惠州 凹陷 ; 古近系 ; 储层 ; 成岩作用 ; 生孔 隙 次
中图分类号 : 68 10 2 P 1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 5 4 2 1 )4 0 6 —0 10 6 2 (0 1 0 — 6 5 9
龙 更 生 施 和 生 郑 荣才2 杜 家元 刘 军 张 晓 宇 , , , , ,
( .中海油深圳 分公 司 , 1 广东 广州 摘 5 0 4 ; . 都理 工大学 ,I l成都 12 0 2 成  ̄J l 605 ) 10 9
要 :惠州 凹陷是珠 江 口盆地 重要 的油气 富集区 , 但深层古 近系 的勘 探 尚未突破 , 主要 是束缚勘 探的储 层 问题 没
s eeo o o e t n ti o o n n so h a d tn r ai u sa csp riiaig i ig n ss k ltn c mp n n sa d marx c mp e t ft e s n so e aeb sc sb tn e a t p t n da e ei. c n F ls a a d tn ,fls ah cq at n so ea dl hca k s r i o k tp si h h i n pn o — ed p rs n so e ed p t i u rzs d tn n t i r o a emanr c e Z u a dEn igF r a i e y n a
main ,whc e c aa tr e y c as r is o rg a ig s b g l i , lw o o i o a t rt t s o ih a h rcei d b o r g an ,p o r dn , u a ua t r z e n r y o c mp st n lmau i i y, a dmo e aet a e t rl t rt .Th trg a a it sc n iea l a tdb ig n ssa dp r i n d rt ob d tx u a ma u i y eso a ec p bl yi o sd r byi i mp ce y da e e i n o — o s t v lt n.B sdo l e b e aina dc rsa ay i a du ig s c a sa c n igee to i o c p y e ou i o a e nsi so sr t n o e n ls n s u h me n ssa nn lcr nm cs o e c v o s n r

实验十二、成岩作用与孔隙类型

实验十二、成岩作用与孔隙类型

变晶鲕,重结晶作用

残余鲕,重结晶 作用
黑云母变形,压实作 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砂岩中硬石膏、方 解石胶结(交代) 作用
砂岩中的溶解作用, 粒间溶孔边缘不规则

长石粒内溶孔
胶结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方解石化(去膏 化)作用

方解石化作用
变形鲕,压实作用

缝合线,压溶作用
泥晶白云岩中石膏 结核被硅化和方解 石化
砂岩中的粒间孔,配 位数4~5个
细晶白云岩中的晶间孔

中晶白云岩中 的晶间孔
三、实验报告要求 对C—Ⅲ—46亮晶鲕粒含云灰岩成岩 作用现象和孔隙类型进行镜下素描, 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砂岩和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现象 的观察,基本掌握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特 点及镜下观察、描述方法。 2、学会镜下识别孔隙类型,了解孔隙的描 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看砂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现象的多 媒体演示 2、岩石薄片观察: C—Ⅲ—46 亮晶鲕粒含 云灰岩
实验十二 成岩作用与孔隙类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砂岩和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现象的观察, 基本掌握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特点及镜下观察、描 述方法。 2、学会镜下识别孔隙类型,了解孔隙的描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看砂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现象的多媒体演 示 2、岩石薄片观察: C—Ⅲ—46 亮晶鲕粒含云灰岩 三、实验报告要求 对C—Ⅲ—46亮晶鲕粒含云灰岩成岩作用现象和孔 隙类型进行镜下素描,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及研究进展一、成岩作用的概念:成岩作用diagenesis :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的作用。

形成岩石的各种地质作用的统称。

如岩浆成岩作用、变质成岩作用、沉积成岩作用、花岗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等。

通常所说的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至岩石固结,在深埋环境下直到变质作用之前发生的物理、化学的变化,以及埋藏后演示又被抬升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

直到固结为岩石以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或生物)变化过程。

一般包括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结晶作用、淋滤作用、水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等。

这些作用通常是在压力、温度不高的地壳表层发生的。

当成岩物质被覆盖之后,由于厌氧细菌的作用,有机质腐烂分解,产生H2S 、CH4、NH3和CO2等气体,促使碳酸基矿物溶解成重碳酸盐,高价氧化物还原成低价硫化物,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

此时沉积物质发生重新分配、组合,胶体矿物脱水陈化、压缩胶结,最终固结为岩石。

成岩作用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C.W.冈贝尔(1868 )提出,各国学者对这一名词所赋予的含义并不完全一致。

压实作用(compaction)又称压固作用、压缩作用,压实作用是沉积物最重要的成岩作用之一。

指沉积物沉积后,由于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在重荷压力下所发生的作用。

通过压实作用沉积物发生脱水,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密度增大,松软的沉积物变成固结的岩石。

例如泥炭,通过压实体积缩小(到1/20~1/30)后,便转变为坚硬的煤。

研究资料表明,碎屑沉积物在300米深处,受压实作用影响,其所含75%以上的水已被排出,石英砂岩由40%左右的原始孔隙降低至30%~10%。

胶结作用是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的一种变化。

沉积物的松散碎屑被胶结成坚硬岩石的作用。

其胶结物的成分不同,也可以和碎屑物成分相同。

前者如钙质胶结的钙质砂岩,后者如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

常见的胶结物有泥质的、铁质的、硅质的和钙质的等。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总结 文档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总结 文档

第三题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总结碳酸盐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易受多类型、多期次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改造和叠加, 这些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形成的孔、洞、缝系统在油气储集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经历了多期多类复杂的成岩作用, 主要包括: 胶结及充填作用、溶蚀(或岩溶) 作用、硅化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热液作用等。

2.1胶结及充填作用胶结与充填作用常常相互伴生。

胶结作用是一种碳酸盐岩孔隙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沉淀作用, 其结果导致孔隙空间减小, 对储集性而言, 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对岩石的胶结有不同的影响。

有时可形成世代胶结,2.1溶蚀(或岩溶) 作用溶蚀(或岩溶) 作用是提高储集层孔渗性能的重要建设性成岩作用, 是研究区优质储集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溶蚀孔、缝的存在是溶蚀作用的直接证据。

岩溶作用是溶蚀作用在碳酸盐岩地区的继续, 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一种大规模溶蚀作用,根据沉积环境等因素分为同生岩溶作用、层间岩溶作用、顺层岩溶作用、潜山岩溶作用及埋藏岩溶作用。

2.3 破裂作用破裂作用的主要产物为构造裂缝, 与构造运动相关,构造裂缝的形态,大小受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控制,后期可能遭受其他作用,而使裂隙发生各种变化。

例如矿物充填,构造裂缝可控制和促进岩溶作用发育, 又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还可以与溶蚀孔洞配置, 形成各类缝洞型储集层, 成为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 因此是增加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之一2.4 机械压实与压溶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可以贯穿整个成岩过程, 但在早成岩期对储层所造成的影响远比其他时期大。

薄片鉴定表明, 研究区碎屑储集层机械压实作用由弱到强, 大部分颗粒以点- 线接触为主, 局部凹凸接触, 随深度增加, 压实作用增强出现缝合接触。

压溶作用随埋深增大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压溶作用是发生在碎屑颗粒接触点上的溶解作用, 这些溶解物会在附近沉淀, 使另一部分碎屑次生加大。

沉积学-成岩作用

沉积学-成岩作用

此外,在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可以了解石英颗粒的压碎 和愈合作用。常见一些石英颗粒有裂隙或压碎为若干块,
后又被硅质胶结起来,在偏光下很难发现这些裂隙,有时
甚至误认为多晶石英,在阴极发光下这些压碎及愈合现象
很清楚。压碎是在静岩压力超过颗粒的抗压强度而发生,
愈合作用发生在压碎各部分未发生相对位移时,愈合后它 们光性保持一致,仍为单晶石英,如破碎各部分彼此间有 位移、扭动,造成光性不一致,愈合后就成为多晶石英。
沉积后作用(或广义的成岩作用)
指沉积物在沉积后到变质作用之前,这一阶段所发生的 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
包括: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以及表生作用。
同生作用
沉积物沉积后仍与沉积介质保持着联系,沉积物表层 与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和反应。
成岩作用 指松散的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成为岩石所发生的一切 变化。
扫描电镜下 集合体形态 书页状、 蠕虫状、手风 琴状
高岭石
Al4 [Si4O20] (OH)8
假六方 板片状
蒙脱石
(1/2Ca,Na)0.7 (Al,Me,Fe)4 Na-12.99 [ ( Si , Al ) Ca-11.50 8O20]nH2O K1-1.5,Al4 [Si7-6.5,Al1-1.5 O20) (OH)4 [Me,Al,Fe]12 [(Si,Al)8O20] (OH)16 10
1、影响矿物发光的因素
(1)发光性与激活剂和猝灭剂的含量有关。 激活剂是指能引起矿物发光的元素,如锰、钛及其它稀 土元素。不含激活剂,矿物也就不发光,如自生矿物。
猝灭剂是阻止矿物发光的元素,如铁、钴,镍均为猝灭 剂,含一定量猝灭剂矿物就不发光(消光),如有的白云 石。
(2)发光颜色与含激活剂及其化合价有关。如含Ti4+ 的长石发兰光,Fe3+的长石发红色光,不同的微量元素具 有不同的发光颜色。 (3)发光强度与激活剂及猝灭剂的相对含量有关。激 活剂所占比例愈大,发光强度愈大。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4成岩作用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4成岩作用

和次生孔隙的形成。
1、有机酸的形成 在烃源岩生成液态烃之前,干洛根分子就释放出其外围羧 基和酚基,形成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两类水溶性有机酸。 二元羧酸阴离子浓度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热脱羧作用, 温度高时,二元羧酸就会脱羧转变为一元羧酸和(或)CO2。
2、羧酸和酚基在碳酸盐和铝硅酸盐溶蚀和次生孔隙形成中的
缚石类胶结物:呈粒状、板状、纤维状、针状等。 赤铁矿胶结物:常受含氧孔隙水的分解。 黄铁矿胶结物: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在同生成岩阶段的黄铁矿
在电镜下显示为草莓状,由八面体黄铁矿微晶集合而成。在砂
岩油藏中,黄铁矿常富集于油水边界部位。
4、交代作用 (1)概念 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2)类型
储层地质学——成岩作用 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1)成岩作用: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 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之前所发生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2)影响因素:较多,但以孔隙水的性质及运动最为重要。 (3)主要类型:压实、压溶、交代、矿物的多形转化、重结 晶等作用。
2、压溶作用 产生:缝合线、微缝合线、未缝合线的缝。 若缝合线中没有不溶残余和自生矿物充填,可作为储集
空间储渗油气。
3、胶结作用 (1)碳酸盐矿物胶结物 古代的: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现代的:方解石、文石、镁方解石和白云石。
三种结晶形态:泥晶、纤维晶、较粗的粒状晶体。
影响胶结物晶体形态的因素是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铁离 子的选择性毒害效应,结果使镁方解石成长为数微米宽的纤 维状或泥晶状陡斜菱面体。
4、交代作用 (1)白云石化作用 雾心亮边构造:在 污浊白云石的外缘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