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武隆地区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四川盆地东南部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分布特征及封盖有效性

四川盆地东南部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分布特征及封盖有效性佚名【摘要】Based on correlation of outcrop section with wellbore pofil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seismic inversion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broadband ,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iddle-Lower Cambrian evaporite cap rocks in the southeast of Sichuan Basin .It also discussed the seal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evaporite cap rocks based on study of the tec -tonic evolution of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 .In the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the Middle-lower Cambrian evapo-rit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direction with two thickness center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vaporites coincides perfectly with the trapdistribution .During the Caledonian and Indosinian period , sealing capacity of the Middle-Lower Cambrian evaporites was not destroyed ,so they could serve as effective seals for the Sinian ancient oil ( gas) accumula-tions.Whereas,their sealing capacity was lost during the Yanshan and Himalayan period ,thus the ancient oil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Dingshan-Lingtanchang area were not effectively preserved .As the Middle-Lower Cambrian evaporite cap rocks to the west of Qiyueshan fault were not destroyed completely post-Indosinian movement ,they could effectively seal the presalt Sinian oil ( gas) accumulation , thus this area is favorable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pre-salt strata in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 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剖面的精细对比,结合宽带约束的地震资料反演,对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四川盆地及周缘构造演化的基础之上对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的封盖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鄂西渝东区石龙洞组沉积、成岩特征与储层发育关系

鄂西渝东区石龙洞组沉积、成岩特征与储层发育关系
童小兰
【期刊名称】《江汉石油科技》
【年(卷),期】2000(010)002
【摘要】主要以彭水太原、利川利1井两剖面为基础,对石龙洞组地层沉积旋回、沉积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石龙洞组具有高水位体系域中多旋回沉积特征,储层主要发育于潮上坪沉积相带沉积的白云岩中,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下的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
因此,石龙洞组储层发育具有较强的旋回性和非均质性。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童小兰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分公司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
【相关文献】
1.神木气田石千峰组储层沉积微相与成岩作用 [J], 兰朝利;张君峰;陶维祥;何顺利;
杨明慧;田树宝;门成全
2.延长东区山西组山2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微观结构特征 [J], 周晓;王建民;杨帆;杜伟;李乐
3.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沉积成岩特征与储层关系研究 [J], 蔡开平;樊世海;张本健;
杨华;周玲
4.鄂西渝东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相研究 [J], 韩京;陈波;张家铭;袁飞;张翔
5.鄂西宜昌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 [J], 蔡全升;陈孝红;张国涛;张保民;韩京;陈琳;李培军;李炎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第31卷)总目录

四川地质 学报
21年 【 3 0 1 第 1卷 )总 目录
第1 期
四川 西 昌盆地 沉 积演 化史研 究 伏 明珠 ,覃建雄 ( 1) 新 疆 蒙库地 区者 勒 巴斯 陶一带古 火 山机构 的地 质特 征… …… …… …… ……… …… …… …… …… …… ……… …… …… …… ……周 先勤 ,唐博 , ( 等 6) 内蒙古 扎鲁特 旗 巨 日 侏 罗纪 石英 闪长岩 的岩 相岩 性岩 石化 学特征 … ……… …… …… …… …… …… ……… …… …… …… 张红 ,张成 江 , 立峰 ( 合 王 9) 油气 田 H组储 层流 动单 元的识 别划 分 与剩余 油分布 研 究… …… ……… …… …… …… …… …… ……… …… …… …… …… 周 晓 阳,汤 军 ,等 ( 2 1) 渝 东武 隆地 区 中上 寒 武统储 层成 岩作 用及 孔 隙演化 …… …… ……… …… …… …… …… …… …… …… ……… …… …… …李鹏 飞 ,李 建 明,艾博 ( 6) 1 川 西坳 陷大 邑构造 上 三叠统 须 家河组储 层 成岩 效应研 究 …… ……… …… …… …… …… …… ……… … ……… …… …… ……… …… 刘娜 ,牛 中宁 ( 0) 2 川 中合 川地 区上 三叠 统须 家河 组二段 储层 特征 …… …… …… …… …… …… …… ……… …… …… …… ……… … ……… …… ……周 峰 , 自权 , ( 5 雍 等 2) 川 西坳 陷 中段 中侏 罗 统沙溪 庙 组储层 砂岩 物源 分析 …… …… …… …… ……… …… …… …… …… …… ……… … ……… …… …安 红艳 , 时志 强 , (9) 等 2 康 家湾矿 床 节理特 征 与成矿 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刘 萍 ,左 昌虎 ,等 ( 4) 3 四川理塘 脚根 玛锡 锌矿 床地 质特 征及 找矿 标志 ……… … ……… …… …… …… …… ……… …… …… …… …… …… ……… …… …… …… … 林青 ( 7 3) 甘 肃 丁家梁金 矿床 富集规律 与成 矿机 理研 究… …… …… …… ……… … ……… …… …… …… …… …… ……… …… …… …… ……冯 永来 , 陈建 英 ( 0) 4 四川 省岩 溶 石 山地 区石漠化 分布 特征及 综 合治理 建 议… …… ……… … ……… …… …… …… …… …… ……… …… …… …… …张 恒 ,刘 宗祥 ,等 ( 3) 4 西 南某水 电站坝址 区泥石流 的运 动特 征及 危险 性分析 … …… ……… …… …… …… …… …… ……… … ……… …… …… ……… … 贺 自勇 ,石豫 川 ( 7) 4 戒 台寺滑 坡 的数值 模 拟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彭 涛 , 安( 1) …… … 邓 5 西 南某 泥石 流发 育特 征及危 险 性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罗兵 ,韩 丽芳 (6) ・ … … … - 5 成都 府 河输 气隧道 工 程场地 工程 地质 条件 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兰治林 ( O) 杨飞 6 层次分析法在确立 T M围岩分级各地质因素权值 中的应用…………………………………………………………………周维超,童建刚,张海平 ( 4) B 6 成都 锦江 下 游建 立 多级 复合 人工 湿地 净化 污水 的可行 性研 究 ……… … ……… …… …… …… …… …… ……… …… …… … 孙遥,孙传 敏,徐冠 立 ( 7) 6 红 层小流 域地 区储 水单 元水 文地 质特 征研 究… …… …… …… ……… …… …… …… …… …… …… …… ……… …… …… …孙璐 璐 ,吴 勇 ,王 雪莉 ( 1) 7 四川 达县 杨柳 垭滑 坡特 征 与稳定 性分 析 …… … ……… …… …… …… …… ……… …… …… …… …… …… ……… …… …… …… …… …… 陈照雄 ( 4) 7 西部 山区地 质灾害 实 时监测 系统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罗娟 ,赖 德 军 ,袁 宏 ( 1) B 青 藏高原 湖 泊演 变类 型 的遥 感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黄 慧 ,刘登 忠 ( 4) 8 青 海双朋 西 金矿 区花 岗岩稀 土元 素地 球化 学 … ……… …… …… …… …… …… …… ……… …… …… …… …… …… ……… …… …… …… 李 耀辉 ( 8) 8 高 密度 三维地 震勘 探在 四川 复杂 山区应用 效果 …… …… …… ……… … ……… …… …… …… …… …… ……… …… …… 张德元 ,陈光 明,严震 乾 ( 1) 9 四川 省木 里地 区水 系 沉积物 中微 量元 素 的分布分 配特 征浅 析 ……… … ……… …… …… …… …… …… ……… …… …… …沈位 元 , 小旭 , 明所 ( 5 郑 刘 9) 浅谈 三 因素方 差分 析在 评价 化探 数据 质量 中的 应用 …… …… ……… …… …… …… …… …… …… …… ……… …… …… …… …… ……洪 银 ,龚彬 ( 9) 9 超前 探测 在 慈母 山隧道 地质 灾害 预报 中 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鲜鹏辉 ,杨金 虎 ( 0 12) 测 井技术 在评 价准 噶 尔盆地 吉木 萨尔 凹 陷烃源岩 中的应用 … ……… …… …… …… …… …… ……… … ……… …… …… …… 陈小蓉 , 宝生 , ( O ) 孙 等 1 5 大 陆造 山带 区调填 图中几个 地质 问题 及其 研 究方法 探讨 …… …… …… ……… …… …… …… …… …… ……… … ……侯 立玮 ,付 小方 ,Fg o 1 9 ueZu( 0 ) 地震 石从 何 而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宝成 。 … 乔 李勇 , ( ] ) 等 1 7 震 后银厂 沟 资源环 境 可持续 发展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梁艳桃 , 覃建 雄 , ( 0 等 1 ) 2 “ 1” 5・2 地震 什邡 市重 灾 区活动 断裂构 造 与建设 适 宜性分 析 ……… …… …… …… …… …… ……… …… …… …… …… ……… … …袁森林 , 娟 ( 李 13) 2
渝东板凳沟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缓坡相沉积特征

渝东板凳沟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缓坡相沉积特征斯尚华;李建明;李旭;吴鹏涛【摘要】为了明确渝东板凳沟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地层沉积特征,综合采取野外剖面观察、普通薄片和元素地化参数等方法,对石龙洞组地层岩性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对该地层沉积特征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渝东板凳沟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储层岩石类型以内碎屑灰岩和晶粒云岩为主,石龙洞组地层中δ13 C值变化区间为-2.2‰~0.9‰,平均值-0.7‰;δ18 O值为-9.2‰~-5.3‰,平均值-7.8‰;Z值分布范围在120.10~124.99,均>120,说明石龙洞组沉积期该地区处于海相环境.详细沉积亚相划分表明,该地层表现缓坡相沉积特征.【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5页(P337-340,357)【关键词】缓坡相;石龙洞组;板凳沟;渝东【作者】斯尚华;李建明;李旭;吴鹏涛【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4023;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1碳酸盐岩缓斜坡指坡度小且比较平坦的斜坡,又称缓坡,坡度一般均<3°,缺乏重力流沉积标志。
缓坡一般形成于单斜构造上。
缓坡沉积相模式首先由AHr(1973)提出[1],目前公认缓坡与台地两者都属于陆棚环境,地质历史时期大部分碳酸盐岩沉积在类似缓坡环境中,但缓坡内仍保留部分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类型,波斯湾和美国佛罗里达等地区的现代缓坡沉积研究,为古代缓坡沉积研究提供了实际的例子。
近年来关于海平面变化、沉积过程、构造对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及演化方面的影响仍在探索中[2-4]。
本次研究以渝东板凳沟下寒武统石龙洞组沉积特征为对象,通过分析岩石类型相标志和元素地化标志,划分了沉积亚相,建立了相演化模式。
重庆秀山寒武系后坝组储层特征

重庆秀山寒武系后坝组储层特征谭平川;周文;谢润成;吴巧英【摘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面样品的测试分析,对秀山上寒武系统后坝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后坝组主要为一套白云岩,其次为灰岩,还有少量砂岩.碳酸盐岩岩石类型较为复杂,有砂屑、砾屑白云岩,藻白云岩、微晶_粉晶白云岩以及鲕粒、藻团粒灰岩等;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孔隙度主要在1%~4%之间,渗透率多小于0.05mD,为低孔、低渗储层.其中,以生物碎屑和鲕粒结构为主的碳酸盐岩类溶蚀作用发育,孔隙度较高.【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3(036)001【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重庆秀山;后坝组;碳酸盐岩储层【作者】谭平川;周文;谢润成;吴巧英【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湘鄂地区海相下组合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但地质条件复杂, 勘探程度低。
腾格尔和高长林等[1]对咸丰、大庸地区可能烃源岩的系统观测和有机地化剖面研究发现了下寒武统底部发育一套黑色页岩, 是优质的烃源岩。
杨平等[2]在秀山地区的寒武系后坝组共发现地面天然沥青、油气苗约100余处,10余处大、中型古油藏,表明该区曾经有过油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调查(图1)和地面样品测试,对后坝组储层特征及其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雪峰山推覆带地区下组合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1 储层特征1.1 岩石学特征据前人的研究及本次野外剖面的调查,在重庆秀山地区出露的后坝组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中部为厚层粗晶白云岩及砾屑灰岩,上部发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叠层石与粗晶白云岩,还有少量砂岩[3]。
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

笔 者本 次对 四川 盆地南 部 中一 上寒武 统共 分析 I
了 l 个 物 性 样 品 ,其 孔 隙 度 最 大 值 为 75 ,最 小 5 .%
值 为 l ,平 均 为38 %.主 要 分 布 区 间 为4 6 % . 6 %~ % ( a ;渗 透 率 最大 值 为3 . ̄ 0 m ,最 小值 为 图2 ) 1 1 z 5 00 2 1 m ,平 均 值 为 28 1 1 I .3  ̄ 0 .  ̄ 0 x ,主要 分 7 m 布 区 间为 ( .1 01 l m 图2 ) 00 ~ .)x O ( b 。总体 上为
带 ,西 以龙 门 山为 界 ,北到 资 阳一合 J ,东 到重 庆 I 『
石 柱 一 带 ,南 部 越 过 盆 地 边 界 到达 贵 州 遵 义 , 面
积 约 l x O k ( 1 。 震 旦 纪 末 的遵 义 运 动 使 O l m 图 )
四川 盆 地 西缘 龙 门 山上 隆 ,研 究 区 早 寒 武 世 台地 I 沉 积 基 底 总体 格 架 呈 东倾 状 ,地 势 西 高 东 低 ,华
层 。 通讯 地 址 : 3 0 3 湖北 省荆 州 市 长 江 大 学 东 校 区地 球 科 学 学 院 442
油 气勘探 近五 十 年来 。对 于整个 四川 盆地 的寒 武 系碳 酸盐 岩 来 说, 没有 大 的 突破 ,迄今 仅 在 乐 还 山一龙 女寺 古 隆起 带 的威 远及 资 阳地 区发 现 了储 量
1 地 质 背 景
研 究 区位 于 四川 盆 地 的 南 部 及 其 周 缘 的 造 山
积 。研 究 区寒武 系 内部 组 群 之 间 为 整合 接 触关 系 ,
与 下伏震 旦 系呈 假整 合接 触 ,与上 覆奥 陶系或二 叠 系 呈整 合 或假 整合 接 触 [。本 文主 要 的研 究对 象 是 6 ]
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

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杨伟;胡明毅;宋海敬;胡治华【摘要】四川盆地南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其岩性为粗粉晶-细晶白云岩、砾屑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等.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白云石化作用和岩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白云石化的机理为混合水白云石化.岩溶作用具有多期性,包括沉积期岩溶、风化期岩溶、埋藏期古岩溶和褶皱期古岩溶等,以风化期岩溶为主.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大量的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压实作用主要发生在浅埋藏期,它与埋藏期胶结一同作用使孔隙度由原来的15%左右骤降至2%~3%左右.随着后来的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等,部分储层的孔隙度又扩大到4%~5%左右,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08(013)004【总页数】8页(P29-36)【关键词】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寒武系;四川盆地南部【作者】杨伟;胡明毅;宋海敬;胡治华【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杨伟1982年生,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现为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沉积储层。
通讯地址:434023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地球科学学院油气勘探近五十年来,对于整个四川盆地的寒武系碳酸盐岩来说,还没有大的突破,迄今仅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带的威远及资阳地区发现了储量规模较大的气藏[1]。
碳酸盐岩储层受成岩作用的改造强烈,白云石化作用和岩溶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影响勘探的重要因素。
因此系统研究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分析孔隙演化过程,对于勘探实践和成岩理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③塑性颗粒变形∶ 压实作用可使泥页岩岩屑、碳酸
岩岩屑等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时,可 使之挤入孔隙中形成假杂基。在长期 的压应力作用下,一些脆性颗粒发生 塑性变形,晶格畸变,镜下形成波状 或带状消光。强度较弱的颗粒在压应 力作用下常被压扁、压弯。
④脆性变形∶ 刚性碎屑颗粒被压裂或
压碎。在下第三系砂岩薄片 中,常见石英产生菱面体解 理,长石和方解石产生裂缝, 而后又重新愈合。
KG =
D95 - D5
2.44(D75-D25)
峰值可分为6个等级:
很平坦 KG <0.67 平坦KG :0.67~0.9
中等(正整)KG :0.9~1·11 尖锐 KG :1.11~1.5 6
很尖锐 KG :1.56~3.00 非常尖锐 KG >3.00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圆度
1.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沉积埋藏阶段在上覆重力
及静水压力下,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 入孔隙,水份排出,孔渗变差的作用,也是油 气藏储层最常见的一种成岩作用。
(1)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应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压实定向结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①压实定向结构∶ 常见片状或伸长状颗粒长轴近平行
很稳定,不同类型母岩其重矿物的组成及含量不同,利用重 矿物的组合判断母岩成分,物源方向及沉积环境,划分和对 比地层。
第二节 成岩作用研究
一、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方案 三、成岩阶段的划分
成岩作用研究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 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 等。 ● 研究方法
(2)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相颗 粒 白云岩 ,是 中上 寒武 统较 发 育 的储 集 岩 ,在整 个上 寒武 统其 总 的厚度 约 10 左 右 ,主 滩 5m 要 分 布于 后 坝组 。颗 粒 白云 岩又 可分 为 亮 晶砂 屑 白云岩 和 鲕粒 白云岩 。 由于较 强 烈 的 白云石 化和 重结 晶
2 储 集层成岩作用特征
研 究 以岩石 薄 片和铸 体 薄 片观察 为 基础 ,结 合 电子 探 针 、碳氧 同位素 、扫 描 电镜 分 析等 成果 ,对该
地区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成岩作用对孑 缝的影响 ,将成岩作用分为建设性成岩作 L 用与 破坏 性成 岩作 用两 种类 型 ,各类 主要 成 岩作用 特 征如 下 。 21建设 性 成岩 作用 . 主要包括白云石化作用 、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 211白云石 化作 用 .. 白云化作用是形成孔隙层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上寒武统孔隙层几乎都发育于白云岩 中。根据白云石 的矿物 特征 、岩 石学 特征 及产 状 ,可识 别 出 4种成 因类 型 的 白云 石 。 1 蒸发泵白云化作用 ,发生于潮上蒸发环境 ,所形成的白云岩常具纹层 ,以及鸟眼 、干裂等。代表 ) 性岩石类型为泥粉 晶白云岩 ,主要发育于中寒武统平井组 、茅坪组等层段。泥粉晶白云石 晶体小 ,自形
收 稿 日期 :2 1 - 4 0 0O 0—9 作 者简 介 :李 鹏 飞 ( 9 2 ,男 ,陕西 洛南 人 ,助理 工程 师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 沉积 学 1 8一)
1 6
渝东武隆地 区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程 度差 ,孑 隙不发 育 ,不 能成 为储 集层 。 L
1 储 集层 的岩石 学特征
渝 东武 隆 黄草 中上 寒武 统 主要 为 局 限台地 相 、开 阔 台地 相碳 酸盐 沉 积 。以 白云 岩为 主要 的储 集 岩 , 灰 岩沉 积 厚度 很小 。 白云 岩按 其成 因 、结 构 又可 分 为滩相 颗 粒 白云 岩 、潮 坪相 粉 晶 ( )云岩 这 两种 主 藻
21 年 3 01 月第 3 卷第 1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Hale Waihona Puke V 11 N . M r 01 o3 o a. 1 . 1 ,2
渝东武隆地区中上寒武统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李鹏 飞 ,李建 明 ,艾 博
( . 油田公 司第四采 油厂地质研 究所 ,天 津 3 0 8 ;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 4 2 1 大港 020 . 3 0 3) 摘 要 :渝 东武隆地 区中上 寒武统主要 为一套海相 浅水碳酸 盐岩 沉积 ,以各类型 白云岩为主 。依据成岩 作用 对孔缝的影响 ,可将成岩作 用分为建设性成岩作 用和破坏性成 岩作 用两种类型 。建设性成岩作 用主要 包括 白云 石化作 用、溶蚀作 用和破 裂作 用等 ,对孔 隙的形成有利 。破坏 性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 用、压实作 用 、压溶作 用 、充填作用等。破 坏性成岩作用破坏原有的储层物性 ,使孔 隙度和渗透率 降低 ,储 集性 能变差。 关键词 :中上寒武统 ;成岩作用 ;孔 隙度 ;渝 东武 隆地 区 中图分类号 :P 1.3 . 6 8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95( 0 1 0 — 0 6 0 06 09 21 ) 1 01— 4
作用 ,颗粒 白云岩原始沉积结构遭受 了破坏 ,多为残余颗粒结构 ,部分已成为细 一中晶云岩。储集空间 组合类型为为晶问孔 一 晶间溶孑 一 L 铸模孔型 、扩大溶孑 一 L 溶洞 一 裂缝型 、裂缝型。 2 潮坪相粉晶 ( ) ) 藻 云岩 ,其原始孔 隙度 、面孑 率不大 , L 但在成岩作用中自云化 、淡水淋滤以及埋 藏溶蚀作用下 ,形成大量 的晶问孑 、晶内溶孑 、非组构溶孔 、溶洞等 ,大大增加其孑 隙度 ,是研究剖面 L L L 重要的储集岩类 。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 晶问孑 一鸟眼孑 一扩大溶孔型 、扩大溶孑 一 L L L 溶洞 一 裂缝型 、裂缝 型。藻云岩的藻纹层一般呈波状 , 内藻丝体腐烂后形成大量的窗格状孔隙,大多数孔隙被方解石充填 , 层 由于 次生 溶蚀作 用 ,沿 着藻 纹层 发育 着一 些顺 层分 布 的次 生溶孑 ,形成 较有 利储 集层 段 。 L
2 )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主要见于海底潜流环境 , 所形成 的白云岩常具残余粒屑结构。代表性岩石 类型为亮晶粒屑云岩或粉晶云岩 ,主要发育于上寒武统后坝组 、毛 田组 白云岩中。胶结物常具两个 以上 世代 ,第一世代为纤状等厚环边胶结物 ,第二世代为粒状胶结物 。白云石 晶体总体上较粗 ,为细粉 晶 一 粗粉晶,它形一半 自 。岩石孔隙较发育 ,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 ,可作为储集层。 形 3 混合水云化作用 ,发生于混合水环境 ,所形成的岩石也常具残余砂屑结构 ,溶孑 发育。代表性岩 ) L 石类 型为 溶孔 粒 屑云 岩及 晶间溶 孔 粉 晶云 岩 ,主要发 育 于后 坝 组 、毛 田组 白云 岩 中。 白云石 晶粒 为细 粉 晶一 粗粉晶 ,半 自形 一自形 。颗粒本身常 由粉晶级的白云岩组成 ,颜色较深 , 鲕粒包络层为泥 晶级 ,核 t 2 , 为粉 一细晶级的白云岩。胶结物胶结类型既有第一世代纤状等厚环边胶结 ,第二世代粒状胶结类型 , 常形成于海底潜流成岩环境 ;也有第一世代细粒状胶结 ,第二世代粗粒状胶结类型 ,常形成于大气淡水 成 岩环 境 。在 同一 层 段 中这 两种 胶 结类 型 均 可见 ,这 主要受 当时 海平 面变 化 的影 响 ,表 明研 究 区浅 滩环 境时而处于海平面之下 ,时而暴露于海平面之上 ,在低海平面变化时期 ,原潮下带高能浅滩会部分或全 部暴露 出海 面,形成一定范围的混合水 区域 ,发生混合水 白云岩化作用 ,形成多种类型的颗粒 白云岩 , 并且选择性地溶蚀岩石组分及组构 。岩石孔隙发育 ,有粒内溶孔 、铸模孔及晶间溶孑 。如果没有晚期胶 L 结物的充填 , 能作为良好 的储集层 。 4 埋藏 白云石化作用 ,主要为深埋藏环境下混合水 白云石化作用 ,代表性的岩石类型为细晶 一中晶 ) 云岩 ,主要发育于上寒武统等层位 。这类 白云岩晶粒粗大 ,达细 一中晶级 ,晶形较好 ,多为半 自形 一自 形晶。白云石常具雾 亮边结构或环带构造 ,部分隐约可见交代残余结构 ,而原岩结构类型多为亮晶砂 t 2 , 屑或亮 晶鲕粒结构 。上述特征表 明研究 区内细 一中晶白云岩系后期交代产物 ,主要发生于深埋环境 。但 是 ,区内相 当部分的细 一中晶白云岩主要是 由原浅滩相颗粒 白云岩因重结晶作用形成。 除上述类型的深埋 白云石化 白云岩外 ,还在少量 的深埋压溶 白云石化 的发育 。白云石化多分布在缝 合线两侧 ,白云石晶形完好 ,以 自形晶为主 ,晶体表面干净。这种 白云石化虽然不具规模 ,但是 ,因它 与压溶缝合线伴随 ,其晶间孑 与缝合线能改善岩石的渗透性 。 L 21 溶蚀 作 用 .. 2 表生期 的溶蚀作用一般规模较大 ,形成大 的溶洞和晶洞 ,洞内见有方解石 、石英等洞穴沉积。顺层 和沿垂 向裂缝分布均可见有 。 I一Ⅲ期 的溶蚀作用常形成顺层面或顺组构分布的溶孔 、晶洞和针孔 。孔 洞内常有方解石 、白云石等半充填 一全充填。根据孔洞充填物包体成分和测温分析结果表明 ,充填物的 成岩温度较 同, 包体均一温度为 9 ' ~19 属埋藏环境形成 , 51 6  ̄ 2 C, 并且个别包体内见有液态烃类包体 , 它 们与表生期 的溶洞 、溶孑充填物有重要的区别。 L 2- . 3破裂作用 1 根据野外观测结果表 明,早期形成 的裂缝一般多被方解石 、石英半充填 一 全充填 ,充填物常含有较 丰富的原生气液包体 , 并且均一温度较高 , 9 . I 2 9C 从 3c 6 二 1  ̄不等 ,且见有少量 的浅棕色液态包体 , 可能 为液态烃类包体 。这些早期裂缝主要形成于印支 一 山期 ,晚期形成的裂缝常未充填 一 燕 半充填 , 较紧密, 主要 为 喜马 拉雅 山期 形 成 。
D0I 0 9 9 j s .0 6 0 9 . 1 .1 0 : . 6 /in10 - 9 5 0 1 . 5 13 .s 2 0 0
渝东武隆地区为中扬子地区海相地层重点观测与研究的地质剖面。通过开展储层成岩作用及孔 隙演 化研究 ,对有效评价和预测该地 区中上寒武统储层特征 ,查明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指出有利的储 层分布区域 ,为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和大型油气 田的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