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与养生讲稿
经络时间养生讲稿.

十二经脉时间养生讲课目的:1.初步了解十二经脉2.知道一天里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时间和经脉循行之间的规律,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的变化规律。
人的经脉及其所联络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更替,环环相扣,互补互济,十分有序。
养生的重要性:中医讲究“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大自然或者自身身体这个“天”的运动顺序;指的就是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等自然规律,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一天中的24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23时)算起,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经脉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十二经脉循行简介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一)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额角(颔厌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分支: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目外眦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
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处。
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下行至髋关节(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绝骨穴),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经络养生演讲稿

经络养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想分享一下关于经络养生的话题。
经络养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健康理念,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关注并关爱自己的身体,经络养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理解,给大家阐述一下经络养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经络。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一种叫做经络的系统,它是贯穿全身的一系列通道,相当于人体的“血管系统”。
经络系统以经络为主线,贯通全身,无处不通。
它是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途径,具有调节气血运行、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然而,由于现代人常常处于长时间的久坐不动、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等状态,导致经络系统容易出现堵塞、阻滞的情况,影响了身体的健康状况。
那么,如何进行经络养生呢?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的生物钟,在合适的时间休息和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经络的畅通非常重要。
其次,适当的运动也是经络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经络的通畅。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太极拳、瑜伽、散步等,只要坚持下来,对经络的健康非常有帮助。
此外,经络养生还涉及到合理的饮食习惯。
我们应该遵循“五谷杂粮、鱼禽肉蛋、青菜瓜果”的原则,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避免饮食偏食。
此外,中医饮食学认为,一些具有特殊效果的食物对经络也有积极的作用。
比如,葱姜蒜是常见的辛温之品,可以活血通络;花椒、姜黄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对肾经有滋补作用。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对于养护经络非常重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传统的经络养生方法来促进经络的健康。
比如,拔罐、刮痧等疗法可以缓解经络的堵塞;艾灸、针灸是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调整经络的平衡;按摩、推拿等也是经络养生的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经络养生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经络养生的心得体会。
经络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古代的道家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养生体系。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经络养生的基本原理经络养生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连接脏腑、四肢百骸的重要通道。
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经络养生就是通过调节经络,使气血运行顺畅,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二、经络养生的具体方法1. 经络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例如,按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2. 拔罐疗法:拔罐可以通过局部皮肤吸力,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适用于腰背疼痛、风湿病等疾病。
3. 针灸疗法: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头痛、失眠、颈椎病等疾病。
4. 瑜伽、太极等动静结合的运动:通过练习瑜伽、太极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经络,提高免疫力。
三、经络养生的注意事项1. 顺应自然:遵循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使人体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饮食调养: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3.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愉悦。
4.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经络养生的实际效果通过经络养生,我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如睡眠质量提高、精力充沛、疼痛减轻等。
长期坚持经络养生,可以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经络养生是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养生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经络养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祝愿大家在经络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解说经络养生--十二经脉分别担当何职,保养我们什么

解说经络养生--十二经脉分别担当何职,保养我们什么十二经脉分别担当何职,保养我们什么?经络有什么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系统是整体的核心,经络对脏腑、四肢关节、五官、九窍等既有连接作用,又是气血运行、输送营养的通路,更是人体最高的综合调控系统。
正是经络系统的连接和整体调控作用才使人体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保证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经络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传递,反映到体表,体外之病气也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
中医的14经脉指什么?经脉分阴阳两大类,督脉是阳经的统帅,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与脑、脊髓、肾有关。
任脉是阴经的统领,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与妊娠有关。
十二正经分别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其中与五脏相连的为阴经,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六腑相连的经脉为阳经,包括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中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为“穴位”,经脉、穴位可以反映本经及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治疗本经及所属腑脏的病证以及经脉循行线及穴位所在部位的病症。
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指什么?十二正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络属关系。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手太阴肺经从胸沿手臂内桡侧走至手拇指少商穴。
能调节呼吸系统功能、泌尿系统,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患,肩臂内侧疼痛。
每天沿着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由上向下按摩,重点按摩中府、云门、尺泽、列缺、太渊、鱼际、少商穴,每穴按揉5分钟,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预防感冒。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手阳明大肠经从手食指商阳穴沿手臂外桡侧走至头面鼻外侧迎香穴,能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主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头面五官疾病,颈肩臂痛。
人体十二经络与养生

人体十二经络与养生“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黄帝内经》经络是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形体关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遍布人体的一张大网,脉络分明而又形成统一系统,它控制着气血运行以及各个组织系统的功能运作。
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
生命是否继续存在取决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也是源于经络活动出现了问题。
通过正确运用经络穴位自疗方法,我们可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健康养生靠自己,不要依赖医生和药物。
《黄帝内经》记载,每天十二时辰和人的十二经络(生理系统)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清晨03:00—05:00肺经,呼吸系统,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怎么样判断肺是否受到影响呢?我们分为虚症(亚健康)和实症(不健康)。
虚症:注意呼吸道甲状腺,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燕窝、银耳等。
早上05:00—07:00大肠经,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经络养生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经络养生的交流发言。
经络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经络养生的起源与发展经络养生源于我国古老的中医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经络养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如今,经络养生已经成为我国养生文化的一张名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二、经络养生的原理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全身,连接脏腑、四肢百骸。
经络养生主要通过以下原理实现:1. 调节气血:经络具有调节人体气血的功能,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刺激经络,可以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 调节脏腑: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使之保持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
3. 疏通经络:经络养生注重疏通经络,排除人体内的病邪,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经络养生的方法1. 按摩:按摩是经络养生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按摩可以刺激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
2. 针灸:针灸是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气血,疏通经络的一种方法。
针灸具有止痛、消炎、调节脏腑等多种功效。
3. 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燃烧罐内空气,产生负压,使皮肤吸附在罐子上,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
4. 推拿: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四、经络养生的实践与应用1. 预防疾病:经络养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预防感冒、调节肠胃功能等。
2. 治疗疾病:经络养生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
3. 提高生活质量:经络养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使人精力充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经络养生作为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我们应该重视经络养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谢谢大家!。
十二经络与养生讲稿

•
②肺与大肠相表里,可防治有关肺的问题,如咳喘、感冒、皮
•
肤病等。
•
③舒活了手臂的气血,预防手臂酸胀疼痛。
2020/7/20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 按摩合谷穴的方法:就是双手虎口展开,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像钳子一样去“夹住” 左手的虎口部(两手虎口对虎口)掐揉(捏揉),3分钟之后两手互换,每天一次即可。
• 作用:“面口合谷收”,能防治头面部的所有疾病,如头痛、牙痛、耳鸣、耳聋、眼 病、鼻塞流涕、咽喉痛、扁桃体炎、等,能防治各种因为肺脏功能失常引起的疾病。
• 老人此时易早醒——气血能量已经不够了,不要早起. • 心脏病人易在此时死亡——有心脏病的病人一定要晚点起床,同时要
慢慢地起床,而且不主张早上锻炼.
2020/7/20
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
• 3.肺经最常用的保健穴位——列缺、和鱼际 • 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同大拇指在一条线上),
手腕横纹往后1寸半处,凸起的骨头尖后面就是。 善治头颈部的诸多病症。(颈椎病、头晕、头痛) • 鱼际穴:在大拇指后面有一块像鱼肚子的地方, 你找到最敏感(点按时会有痛感)的那一点就是了。 防治感冒、咳嗽、咽炎、乳腺炎。 • 早上的5~7点按摩这三个穴位效果较好。
2020/7/20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的指甲角(商阳)出发,经过合谷顺着 手臂外侧前缘一直向上,经曲池穴到达肩关节前缘(肩髃), 向后交会于颈部督脉的大椎穴,再往下到达锁骨上窝进入 胸腔。
• 还有一条往上走的分支:从锁骨的上窝往上,经颈部到 面颊,挟口两旁,再上鼻孔旁(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2020/7/20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十二经络养生法。
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传导通道,保持经络的畅通和协调运行对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的简要介绍:
1. 太冲养生法:太冲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
2. 太渊养生法:太渊是足太阴脾经的起点,按摩太渊穴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
3. 太舌养生法:太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按摩太舌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4. 太冲养生法:太冲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便秘、腹痛等症状。
5. 太白养生法:太白是足阳明胃经的起点,按摩太白穴可以促进消化、缓解胃痛。
6. 呉曲养生法:呉曲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按摩呉曲穴可以舒缓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7. 大抻养生法:大抻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按摩大抻穴可以缓解腰痛、肩膀酸痛等症状。
8. 太阳养生法:太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
9. 戴星养生法:戴星是足阳明胃经的起点,按摩戴星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胃痛。
10. 清冷养生法:清冷是足阳明胃经的起点,按摩清冷穴可以消除口臭、缓解口干等症状。
11. 汗竹养生法:汗竹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按摩汗竹穴可以促进排便、缓解便秘。
12. 阴包养生法:阴包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按摩阴包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以上是黄帝内经记载的十二经络养生法的简要介绍,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来调理身体,促进经络的畅通和健康。
但在实施时,建议找到专业的医师指导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心经当令
• 1.午时养生关键——吃午餐,睡午觉。 • 这个时候是阴阳的转换点,要吃午餐,睡午觉以养阳气。 • 需要一份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 • 每天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
37%。睡午觉要平躺,这样可以让大脑和肝脏得到血液, 有利于大脑养护。《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卧,则 血归于肝。”平躺亦有利于保护颈椎、腰椎。
•
②肺与大肠相表里,可防治有关肺的问题,如咳喘、感冒、皮
•
肤病等。
•
③舒活了手臂的气血,预防手臂酸胀疼痛。
2019/11/4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 按摩合谷穴的方法:就是双手虎口展开,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像钳子一样去“夹住” 左手的虎口部(两手虎口对虎口)掐揉(捏揉),3分钟之后两手互换,每天一次即可。
•
2019/11/4
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
2019/11/4
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
• 1.辰时养生关键——吃好早餐 避免运动 • 此时是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如果没有吃早饭的话,胃就一
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 危险! • 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 定要吃多、吃好,以补充一天的热量. • 免疫系统在此时功能最弱,避免有大的运动.
情志怠慢而躁
2019/11/4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2.肝经保健方法——按摩太冲穴、行间穴和章门穴
行间:在脚背侧,足大趾和第二趾的趾缝处靠大趾一方 。 太冲:第一趾骨与第二趾骨间隙后方的凹陷里。 每天晚上泡脚之后睡觉之前(因为通过热水泡脚已经激活了脚部的气 血,这时候刺激效果更好)用两手的大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从太冲 往前一次一次缓慢而有力(适当用力)地推揉到行间;可以两手同时按 摩两脚,也可以一边一边地来,每只脚推揉5分钟。经常揉按太冲、 行间穴,可以疏肝理气,现代人压力太大,最适合按摩这两个穴位。
2019/11/4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
章门:位于腹部的两侧,与肚脐相平。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寻找
方法,两胳膊紧贴两侧裤缝自然下垂,然后抬手屈肘,肘尖下即是章
门穴。
•
刺激方法:两手作叉腰式,大拇指向内扣,指尖按揉穴位。但因
其处于内脏要害部位,动作不要太重,每天1次,每次轻揉3分钟即可;
还要注意,很饿的时候、很累的时候和饭后一小时内不要揉,以免伤
• 3.肺经最常用的保健穴位——列缺、和鱼际 • 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同大拇指在一条线上),
手腕横纹往后1寸半处,凸起的骨头尖后面就是。 善治头颈部的诸多病症。(颈椎病、头晕、头痛) • 鱼际穴:在大拇指后面有一块像鱼肚子的地方, 你找到最敏感(点按时会有痛感)的那一点就是了。 防治感冒、咳嗽、咽炎、乳腺炎。 • 早上的5~7点按摩这三个穴位效果较好。
2019/11/4
卯时(7点)——大肠经当令
• 1.卯时养生关键——开天门(起床)与开地门(排便) • 开天门:天亮了,人睡醒,起床。 • 开地门:此时是大肠在排毒,应正常的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
卯时您起床后要喝一杯空腹水,要温开水,千万不要喝凉水, 可以补充晚上的缺水,有便秘的人这样做就可以帮助你减轻便秘。 但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不如休息10 -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提倡黄金2分钟。
十二经络与养生
桂林市中医医院 崔丽萍
2019/11/4
崔丽萍医师简介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暨桂林市中医医院 副主任 医师,广西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桂林市针灸学会秘书长。
•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5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综 合疗法治疗慢性咳喘、鼻炎、失眠、月经不调、肥胖症、 中风后遗症等疑难杂症。
• 作用:“面口合谷收”,能防治头面部的所有疾病,如头痛、牙痛、耳鸣、耳聋、眼 病、鼻塞流涕、咽喉痛、扁桃体炎、等,能防治各种因为肺脏功能失常引起的疾病。
• 5-7点可做一些辅助的动作来帮助排泄:
•
双手向上合掌侧弯左右各2分钟;
•
双手抱膝下蹲2分钟;
•
按揉肚脐两边的天枢穴.
• 孕妇绝对不可使用!
2019/11/4
• 如果使用电脑的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一小时。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 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 提高活力小动作; • 坐式,双手臂抬高到胸前,左右侧身,并收腹,做5个呼吸。 • 单盘腿,身体往前趴在小腿上,做5个呼吸。
坐式,双腿伸直,脚尖往回钩,双手往上伸,做5个呼吸。
•
人体的气机都是讲顺其自然,也是从肺经开始的,这
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这个时间是肺在排毒,也需要在熟
睡中进行。
•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
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
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2019/11/4
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
• 2.寅时易出现的病理状态——肺病、年老体虚、心脏病
2019/11/4
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心经当令
• 2.心经保健—— • 按揉神门穴;神门在手腕内侧横纹的下方,可用大拇指掐按右手上的
穴位,每侧3分钟。可防治神经衰弱、失眠、健忘、高血压、心绞痛、 冠心病、胃脘痛、食欲差、消化不良等。 • 双手合十,双掌向内翻转,两小指相扣,再向内翻转手腕,手臂尽量 往上提升,做5下。 • 取四方型筷子一只,放手心搓一搓,约3分钟。
2019/11/4
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
2.胃经的锻炼方法——搓脸,推肚子,摩膝盖,敲三里。 搓脸:“干洗脸”--用双手搓揉脸上的皮肤。疏通途经脸 上的这一段胃经。 推肚子:用手掌或手握空拳,从两乳往下推揉,基本顾及整个腹部, 每天1次,每次100下,长期坚持,不仅能保证你的脾胃健康, 内脏的其他毛病也不再会轻易来犯。 摩膝盖;手心属火,摩膝可补养胃经,保养关节,祛除寒气。
2019/11/4
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
• 2.脾经保养的诀窍——按摩三阴交、血海 •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的凹陷处即
是,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3分钟,每天1次。此穴是治疗消化系统 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尤其是女性)疾病的要穴。孕妇禁用! • 血海:在大腿内侧,膝盖上2寸处。坐在椅子上,膝关节弯曲,手掌 伸开,先将大拇指按在穴位上,其他四指向后抓住腿部,然后拇指用 力按揉,可以两手同时按揉两条腿上的穴位,每天1次,每次5分钟。 不管是贫血还是女性的月经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等), 以及荨麻疹、湿疹、脚气、逆气等此穴都能够帮助解决。
2019/11/4
午时(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
• 手少阴心经,从心系(心脏的系带)上行至肺, 往下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往下经 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神门),到掌后出 于小指桡侧的指甲角(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2019/11/4
午时(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
2019/11/4
2019/11/4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 肝经起始于大脚趾内 侧,向上沿小腿内侧 后部向上,过阴器, 上行过胸胁。
2019/11/4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 1.丑时养生关键——好的睡眠以养肝, • 肝脏在丑时工作——解毒、造血。 • 丑时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养肝,春季尤为重要。 • 丑时不眠对身体的影响——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2019/11/4
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
• 脾经为足太阴经,其起点在脚大趾末端的隐白穴,沿大趾 内侧,向上过内踝前缘,顺着小腿内侧的正中线往上(三 阴交),在内踝尖上方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阴陵 泉),上行沿着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再往上穿过横 膈,沿食道两旁,连舌根,散布于舌下。
2019/11/4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的指甲角(商阳)出发,经过合谷顺着 手臂外侧前缘一直向上,经曲池穴到达肩关节前缘(肩髃), 向后交会于颈部督脉的大椎穴,再往下到达锁骨上窝进入 胸腔。
•
还有一条往上走的分支:从锁骨的上窝往上,经颈部
到面颊,挟口两旁,再上鼻孔旁(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及内脏。常按此穴,有强壮保健的作用。
2019/11/4
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
•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腹 部,出腋下,沿着手臂内 侧前缘往下走,经过肘关 节,顺着前臂内侧桡骨边 缘进入寸口,到达大拇指 桡侧指甲角处(少商)。
2019/11/4
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
• 1.寅时养生关键——深度睡眠以养精气
2019/11/4
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
• 敲三里: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的上部,膝眼下3寸(约4横 指)。每次敲5分钟,可以强身健体,美容保健,延年益寿。 饭后20分钟进行。如果你去药店买几根艾条来灸足三里那 就更好不过了。把艾条点燃,拿在距离穴位2厘米左右的 位置灸烤,每天一次,每个穴位5分钟,那真是比天天吃 老母鸡还好!
2019/11/4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 2.保养大肠经的秘诀——敲大肠经、按摩合谷穴
• 敲大肠经方法:手握空拳(微握拳,不必太用力),从手腕开始,沿着 大肠经的行经路线从下往上敲。一只手拍5分钟即可,然后换手,用 右拳拍打左臂,一定要把整条经都拍到了。每天坚持拍打一次。
• 作用:①保持大肠经气血的旺盛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
2019/11/4
子时(夜里11—1点)——胆经当令
• 2.胆经保健方法——拍胆经 • 拍胆经最关键的一段(从臀部到膝关节.) • 手握空拳,用掌面一侧从屁股从上往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