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戒!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两大泡沫
2013年金融 互联网大事记

2013年度金融·互联网大事记2013年银行业热词层出不穷,银行在互联网行业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继续在广度和深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中国金融体系。
网银联盟将2013年金融发生的大事记进行汇编,主要是从银行向互联网进军、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两条主线开展。
银行业互联网化热点银行业互联网化热点主要是以银行与互联网结合开展和创新的业务。
汇总2013年发生的大事记,主要分为银行电商平台、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社区银行、银行版P2P 、新技术产品应用等6个方面。
银行电子商务平台● 2013年4月,农业银行正式推出“E 商管家”电子商务平台农业银行网站公告,其电子商务服务平台“E 商管家”营销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其电商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用户。
● 2013年6月,中信银行开设国内电商银行中信银行网站公告,中信银行无锡分行电商专业支行正式揭牌。
中信银行电商支行针对性地开发了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比如“电商贷”、“天猫贷”、“订单贷”等新型业务。
● 2013年6月16日,建行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一年交易额超89亿截至今年6月16日,善融商务“开业”以来,累计注册会员147万户,已认证上线企业客户数量约1.8万户,发布商品数量达到19万件,累计成交交易订单达37万笔,实现交易金额超89亿元。
● 2013年8月29日,中国银行筹建“中银易商”电商平台中行副行长王永利在201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中国银行正在筹备“银易商”。
● 2013年10月19日,工商银行电商平台上线推个人消费信贷布局B2C 支付工行“支付+融资”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于10月19日正式上线,将集网上购物、投资理财、网络融资、消费信贷于一体。
该平台兼顾B2B 、B2C ,从目前内部通报的信息来看,前期可能主打B2C ,商户门槛也较高。
微信银行● 2013年7月2日,招商银行推全新概念的“微信银行”招商银行宣布升级了微信平台,推出了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银行”。
金融市场的泡沫现象

金融市场的泡沫现象在金融领域,泡沫现象是指市场上某一种资产或者金融工具的价格被高估,而不符合其真实价值。
这种高估往往由市场参与者的过度乐观和投资热情所引起,导致了资产价格的不合理上涨,最终会在泡沫破裂时引发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
1.泡沫的成因泡沫现象起因于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行为。
当市场出现投资热潮时,人们会因为市场大涨而过度乐观和贪婪,对资产的价值进行高估。
这种情况下,很多投资者进入市场,导致需求增加,价格暴涨,形成了泡沫。
2.泡沫的特征泡沫现象在金融市场中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泡沫市场通常会出现市场繁荣和快速增长的迹象。
其次,交易量会显著增加,投资者争相购买涨价资产。
第三,市场参与者普遍持有乐观态度,对资产前景抱有过高期望。
最后,媒体的炒作和大众情绪也会进一步推动泡沫的形成。
3.泡沫的破灭泡沫的破裂通常由某个事件或者不同市场要素的累积效应引起。
当市场的情绪从乐观转向悲观,投资者开始出售资产,价格开始下降,泡沫随之破灭。
一旦泡沫破灭,投资者会面临较大的损失,市场也会陷入调整和衰退。
4.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泡沫现象对经济和金融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首先,泡沫破裂后会导致大量资金损失,使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和损失。
其次,金融机构和企业可能会陷入金融困境,甚至出现破产。
此外,泡沫破灭还会导致信用危机,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资金流动。
最后,整体经济活动可能会受到泡沫破裂的冲击,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5.防范金融泡沫为了防范金融泡沫,政府和监管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其次,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使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资产的价值。
另外,建立并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最后,控制货币政策,适时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避免过度放松政策引发的泡沫。
结语:泡沫现象作为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完善制度,才能更好地避免和应对金融泡沫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事记

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事记200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支付平台——支付宝诞生。
这一创举彻底颠覆了传统金融体系,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在本文中,将为您逐一回顾这些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大事记。
2007年,蚂蚁金服成立,旗下支付宝开始逐渐脱离阿里巴巴集团独立运营。
支付宝开始推出更多的金融服务,如余额宝、花呗等,引领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风潮。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正式宣布比特币交易不被认可,给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虽然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后来又出现了一定的复苏,但监管风险也随之加大。
2014年,央行开始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规范。
此举旨在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证券期货业务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若干规定》,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又一重要举措。
该规定明确了互联网证券期货业务的准入要求和业务操作规范,为互联网金融的合规发展提供了依据。
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一步迎来监管政策的收紧,央行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P2P网贷平台进行严格管控。
该办法明确了P2P网贷的准入要求、杠杆比例、借贷合同等方面的规定,旨在防范金融风险,避免P2P网贷市场的乱象。
2017年,央行连续发布了三个互联网金融相关文件。
首先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继续加强对支付机构的监管。
接着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最后是《关于促进金融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指导意见。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迎来了一波整顿的潮流。
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相继开展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治行动。
盘点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年度热点

盘点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年度热点2013-12-06每日e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每日e报公众号:tifits中国“互联网金融“最具价值传播者您的分享,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互联网对于传统经济的影响逐步渗透到传统金融行业,并且全面覆盖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货币流通、销售渠道等多个细分领域。
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及创业公司正在通过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及创新形式进入金融领域,而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企业又基于其对互联网的理解开展自身的互联网创新,期待对传统金融业务起到新的推动作用。
在双方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之下,互联网金融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业务形态。
根据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同业态模式,将其概括为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及周边产业共五大类,并对该五大细分板块在2013年的发展进行逐一盘点。
互联网金融的五大细分板块一、第三方支付:热点事件:大银行组成联盟共同抵御第三方支付;银联支付宝暗战升级;新浪百度获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开闸;外资机构首获第三方支付牌照;微信挟6亿用户推出微信支付布局O2O;支付宝发力离线支付,支持声波支付和二维码,支付宝钱包成为独立品牌进行运作。
点评:1.互联网支付整体行业平稳增长,后牌照时代迎来新机遇首先,网购、航空客票等领域已经相对成熟或正在走向成熟,整体增速趋稳;其次,第三方支付在以上传统优势领域的渗透率也已经相对见顶;最后,在充分价格战之后,部分行业领域的利润率水平正逐步下滑。
因此,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市场拓展方向也正在从网购、航空等规模较大、标准化程度更高的行业领域向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化、三四线及农村市场、线下行业领域以及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拓展。
2013年,政策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在基金、保险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政策层面确立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合规地位;其次,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在内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了跨境支付牌照,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扩展海外及跨境支付市场奠定了政策基础;最后,第三方支付牌照也首次向海外资本放开,为整体的支付产业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参与主体,也间接推动了国内支付企业的创新和国际化开拓。
金融市场的泡沫与崩盘经济学解释与政策建议

金融市场的泡沫与崩盘经济学解释与政策建议金融市场的泡沫与崩盘:经济学解释与政策建议引言:金融市场的泡沫和崩盘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们对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金融市场泡沫和崩盘的概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泡沫的概念与成因1.1 泡沫的定义金融市场泡沫是指资产价格远高于其基本价值的状况。
这种过高的价格虚高通常与市场投机、过度乐观心理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有关。
1.2 泡沫形成的原因泡沫的形成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投资者的赌博心理、羊群效应、信息不对称、杠杆交易等都是泡沫形成的重要原因。
此外,金融市场监管的缺失和政策措施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泡沫的出现。
二、崩盘的概念与影响因素2.1 崩盘的定义金融市场崩盘是指在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后,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并引发系统性风险,进而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衰退或崩溃。
2.2 崩盘的影响因素金融市场崩盘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括金融杠杆比例过高、市场流动性不足、市场监管缺失等。
此外,崩盘的影响还可能通过信贷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等传导机制进一步扩大。
三、泡沫和崩盘的经济学解释3.1 传统金融市场理论传统金融市场理论认为,在理性市场中,投资者会根据资产的基本价值进行决策,从而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导致资产价格和基本价值偏离,从而出现泡沫和崩盘的现象。
3.2 行为金融学解释行为金融学强调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偏差会导致市场价格和基本价值之间的波动。
社会心理因素和投资者心理偏差的考虑对于解释金融市场的异常行为更具有说服力。
四、政策建议4.1 加强金融监管为了减少泡沫和崩盘的发生,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是必要的。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金融市场的异常行为。
4.2 提高投资者教育水平提高投资者的教育水平可以增强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和理性决策能力。
修改后4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

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摘要2013年6月,一场罕见的“钱荒”将中国金融系统置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
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品种飙涨578.4个基点到13.4440点,导致了银行业的资金更加紧张。
6月24日,由于A股市场银行股遭到了恐慌性的低价抛售,导致了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跌停。
“钱荒”年年有,为何今年表现得尤为严重?一度充裕的流动性为何急转直下?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创下了世界纪录,银行业却仍然出现“钱荒”现象?为什么以前对银行业呵护有加的央行这次却一反常态对此事如此漠不关心?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如何发展?银行资金会不会真正的流向实体经济?本文拟从“钱荒”的原因分析钱荒对银行、股市、楼市、重化工业等的影响以及“倒逼”形成的改革进行系统阐述并且提出关于“钱荒”问题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钱荒银行影响对策AbstractIn 2013 June, a rare "money" will be in the teeth of the storm China financial system in world opinion. In June 20th, the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overnight varieties up 578.4 basis points to 13.4440 points, led banking funds more nervous. In June 24th, as the A shares market banking stocks were panic selling price, lead to limit the Industrial Bank and Minsheng bank. "Money" has year after year, why this year is especially serious? Liquidity once abundant why a sudden turn for the worse? Why money balances Chinese has exceeded one million billion yuan, a world record, still appear "is money" phenomenon banking? Why did the banks with the central bank's care was so be indifferent to depart from one's normal behavior on the matter? How monetary policy will China development? Bank funds will flow to the entity economy is not true? This paper from the "money" of the cause analysis of shortageof money to the bank, the stock market, the property market, the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influence of "Daobi" form reform systematically and put on the "money" issu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Shortage of money Bank Affect Solution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银行“钱荒”的表现 (4)1.1 2013年6月银行业的“钱荒” (4)1.2银行迎来“抢钱大战” (5)2.“钱荒”的原因分析 (5)2.1临近6月底资金需求加大 (6)2.2外汇占款导致资金供给大幅减少 (6)2.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 (6)2.4央行隔岸观火按兵不动 (7)2.5中国经济权利与资金错配 (7)3.银行业“钱荒”对经济的影响 (8)3.1对股市的影响 (8)3.2对楼市的影响 (9)3.3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9)3.4对煤炭、钢铁等重化工行业的影响 (9)4我国银行业“钱荒”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0)4.1不断深化金融改革 (10)4.2促使金融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10)4.2.1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金融市场的结构问题 (11)4.2.2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解决金融要素的价格问题 (11)4.2.3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解决金融体系的战略问题 (12)5.结论 (12)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银行“钱荒”的表现1.1 2013年6月银行业的“钱荒”今年六月,出现“钱荒”的银行间市场,市场资金面干涸,汇丰PMI数据萎缩使投资者心神不安。
2013中国金融十大事件

【2013中国金融十大事件】2013年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中国经济外需下降、要素边际生产率降低、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金融系统也暴露出了一些风险隐患和问题,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键阶段。
同时,伴随着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国的经济金融也发生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突破性事件。
商业银行方面,首先,利率市场化的压力迫使商业银行必须对其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对其产品进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抢食者”,过去传统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优势正在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中国的银行业迫切地需要一场技术革命。
再次,资管新规的出台、银监会8号文的颁布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划定了新的边界。
此外,发生在年中的“钱荒”事件突显出了银行业流动性管控带来的影响,放大了中国经济存在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另外,部分城商行借道港交所完成IPO,设立民营银行受到政治家、监管层的重视,社区银行的破冰为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气息,为处在阴霾中的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丝阳光。
资本市场方面,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得到政策支持。
在金融机构期限错配、流动性不足、金融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市场和决策层重新将目光投向资产证券化并形成新的共识,这无疑是2013年中国金融界的一个亮点性事件。
其次,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是进入了后核准时代的中国证券市场一次重要的改革,给沉寂了6年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多项改革意见的出台将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向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结过去,继往开来,《银行家》甄选“2013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铭刻中国金融发展历程,望与广大读者一起,在2014年迈步从头,谱写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新的篇章!【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率作为最重要的金融资产价格,市场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国债市场和境内外币市场领域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剩下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只剩存款了)很大程度上被当作是金融改革难啃的骨头。
2013年的中国经济:挑战和对策

现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 仍面 临诸 多挑 战。
1 . 产能过 剩矛 盾突 出
岩 气技术突破 带来能源成本 下降和相 关产 业投资增长 ,
“ 再 工业化 ”政策和3 D 打印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 变
革也 将 增 强经 济 复 苏势 头 。
近年来 ,我国制造业产 能迅猛扩 张 ,在满足 国内需 求 的同时 ,有相 当大一部 分通 过扩大 出口得 以释放 。金
融 危机 后 ,随着 国际市 场扩 容 放慢 和我 国经 济增 速 放
缓 ,产 能过剩的 矛盾 凸显出来。不仅传统产业产 能严重
2 . 欧债危机前景仍不明朗 为避 免危机进 一步扩 大 ,欧盟正 式启动 了欧洲稳定 机制 ( E S M ),构 筑危 机扩 散 的防 火墙 。欧央 行推 出 直 接 货 币交易计 划 ( OMT),承诺 在 一定 条件 下无 限
露 出一些积极 变化。但是 ,欧债 危机 走势仍具有不确定
性 ,不 能完 全排除再次激化 的可能。解决欧债危机 的根 本举 措在 于 推进 实质 性 改革 ,但 改 革涉 及重 大利 益调 整 ,需要 各方长时间复杂博 弈并相 互妥协 ,这就决定 了 欧元 区经济复苏将是 一个漫长 的过程 。总体上看 ,2 0 1 3 年欧债危机 失控 的危 险有所 降低 ,但仍可能继续发 酵并 引 发 国际金 融市 场 波动 ,制约 欧元 区乃 至全 球经 济 复
2 0 1 3 年 的 中 国经 济 发 展 展 望 展望2 0 1 3 年 , 中 国经 济 企 稳 回升 的积 极 因 素增 多 , 全 年 经 济 增 速 有 可 能 达 到 或 略 高于 8 % ,延 续 温 和 回 升 态势。 1 . 稳 增长政 策效 应将 进一步 显现 2 0 1 2 年5 月 以 来 , 中央 陆 续 启 动 了 一 批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项 目 ,推 动 了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长 温 和 回 升 。 按 照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倏忽而过,这是充满泡沫的一年。
这一年中,互联网的玩家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财富管理市场上掀起来一波又一波热潮。
除了草根的探索之外,这一年互联网金融也在学者层面得到支持,比如谢平的第三种融资道路的描述。
这给我的感觉真是眼看他家盖高楼,(紧接着应该是:眼看他家宴宾客,眼看他家楼塌了。
)也许在不久之后,就能看到很多家“楼塌了”,在这个市场上真能生存下来的不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不多。
因此,未来退潮了,理财的需求会快速退却,余额宝的人抽走了数十万的资金,但他们总还有几千块的钱要买东西,小额现金管理的需求还在,余额宝的池塘不至于干涸。
另一方面,银行和基金公司之间无缝之后,投资者的现金管理需求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
触及非特定投资者的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互联网技术。
但是,现在横在银行和基金公司之间的百度和网易希望得到什么?让百度和网易管理现金?别逗了。
泡沫之二:P2P热潮
在我看来,P2P是近年互联网金融热潮中,极少数真正有创见、有意义、变革性的事物,但也是一个有缺陷的事物。
因此如今数千家企业涌入P2P行业,真是一个大泡沫,简直比当年团购泡沫更甚。
我见过记者
做P2P的,保险从业人员做P2P的,一点金融从业经验都没有的人做P2P。
P2P的问题是什么?
很多支付企业为P2P这个行业提供了资金存管解决方案,这并没有解决P2P的难题,卷钱跑路这是野路子P2P的问题,稳健企业的难题仍然是不良率。
P2P正常的撮合借贷双方,就会有不良贷款,现在没有不良率低于2%的P2P,这意味着P2P通过自身循环带来利润的可能性基本消失了,但现有的P2P公司通过何种算法、互联网技术来解决不良率的问题上,仍然缺乏创见。
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如何在实现融通的同时保持风险可控。
从这一点看,宜信模式虽然被认为不纯粹,但可能是控制风险的一条可行途径。
当然,陆金所似乎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即用高风险溢价覆盖风险。
什么意思呢?放款人拿8.6%,借款者付出30%甚至更高,高出的部分就是风险溢价,陆金所用来保本保息。
这中间的问题一方面是和金融脱媒的方向背道而驰,脱媒的趋势应该是广大的资金提供者获得尽量多的收益,并承担大部分风险;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人人贷、宜信这样的公司找到一条其它的风险解决方案,陆金所的思路将被市场抛弃。
在同等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选高收益?
遗憾的是,大量的新进入者只看到了市场机会,完全不顾自己是否具备条件。
来源:山寨发布会作者:吴敏(《新京报》记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