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东公开课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病2010-04-3010:13细粒棘球绦虫病疾病别名:所属部位:就诊科室:消化内科症状体征:过敏症状,右上腹部隆起,咳嗽,咯血百科详细内容疾病名称疾病概述细粒棘球绦虫病(包虫病)是动物源性寄生虫,狗为终末宿主,它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羊为主要中间宿主,牛、马、猪、骆驼等也可感染,并成为传染源.感染者主要是经过消化道误食虫卵而被感染.患者在临床上早期无明显症状,病程时间长.在病情较严重时,出现过敏症状及消瘦等.患肝棘球蚴病时,患者的右上腹部隆起,形成囊状物,触诊时有震颤感.患肺棘球蚴绦虫病时,患者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描述细粒棘球绦虫[Echinccoccusgranulosus(Batsch1786)Rudodphi,1805]属带科、棘球属又称包生绦虫Pallas(1716)首先注意到人和动物体内的棘球蚴囊相似,Goeze(1782)首先用显微镜研究了棘球蚴囊,发现了绦虫头节,证实它与带科的头系,Hartman(1965)以及其后的Rudolphi(1808)研究了犬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vanSiebold(1853)用家畜患病内脏,Naunyn(1863)以及另外一些学者用人的棘球蚴囊,分别在家犬肠内育成成虫,逐渐搞清楚了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类动物,幼虫(棘球蚴或包虫)寄生于或其他动物体内,引起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棘球蚴病分布地域广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该病被列为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形态:成虫,该虫是绦虫中最短小的虫种之一.体长2-7mm,由头节及链体组成.链仅具幼节、成节和孕节一节,偶或多一节.头节略呈梨形,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富含肌肉组织,伸缩力强,其有两圈大小相间呈放射状排列的小钩共28-48个(通常30-36个).顶突顶端有一群梭形细胞组成的顶突腺.承成节的结构与带绦虫相似,生殖孔位于节片一侧的中部偏后.睾丸45-65个,分布于生殖孔的前后方.孕节长大,其生殖孔开口于节片一侧中部,子宫有不规则的分支和侧突(亦称侧囊),含虫卵200-800个.虫卵与猪、牛带绦虫卵相似,在光镜下难以区别.幼虫即棘球蚴,为圆形囊状体,大小因寄生的时间、部委以及宿主的不同而异,小者直径可不足1cm,大者直径可至40cm内含有约2L囊液.棘球蚴为单房性囊,有囊壁和和内含物(生发囊、源原头蚴、子囊、孙囊和囊液等)组成.囊壁外有宿主的纤维组织包绕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厚约1-4mm,乳白色,半透明,似粉皮状,较松脆,易破裂,光镜下观察无细胞结构而呈多纹理状.内层为生发层亦称胚层,厚约22-25m,具有许多细胞核,生发层紧贴在角皮层内,电镜下可见从生发层上有无数毛延伸至角皮层内.腔内充满液体,称棘球蚴液.囊液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比重1.01-1.02,pH6.7-7.8内含多种蛋白、肌醇、卵磷脂、尿素及少量糖,无机盐和酶等,具有抗原性.生发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原头蚴(亦称原头节),原头蚴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170m*122m,为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顶突和吸盘内陷,保护着数十个小钩,此外,还可碱石灰小体等.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的区别在于其体积小和缺顶突腺.生发囊亦称育囊,是仅一层生发层的小囊,有生发层的有核细胞发育而来,据观察,最处有生发层向囊内芽生成群的细胞,这些细胞空腔化后,形成小囊并长处小蒂与胚层连接,在小囊内壁长出5-40个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原头蚴除向生发囊内生长外,也可向囊外生性原头蚴,由于可不断扩展,其危害较内生的棘球蚴进一步发育而成.子囊结构与母囊相似,囊内也可生长原头蚴、生发囊以及与子囊结构相似的小囊,称为囊砂或棘球砂.一个棘球中可有无数的子原头蚴,一旦破裂而散播,即可在中间宿主体内形成许多新的棘球蚴,有的棘球蚴囊无原头蚴,生发囊等,称为不育囊.症状体征棘球蚴病临床表现极其复杂,主要有:1.毒性和过敏反应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发育障碍、恶病质现象、荨麻疹和粒棘球绦虫生活史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若棘球蚴液多量渗出或溢出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映而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继发性感染如肝棘球蚴蚴囊破裂可今日胆道,引起急性炎症,出现胆绞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破入腹腔可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肺棘球蚴囊如破裂至支气管,可咳出小的生发囊、子囊和囊壁碎片等.3.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受累部位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寄生肝可有肝区疼痛.在肺部可引起干咳、咯血、呼吸急促、胸痛等道症状;脑部受累则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付乳头水肿、抽风甚至偏瘫等.骨棘球蚴常发生于骨盆、椎体的中心和长骨的干骺端,破坏骨质、使之疏松、易造成骨折或骨碎裂.位置表浅的棘球蚴可在体表形成包块,触之坚韧,有弹性,叩诊时可有震颤,包块破门静脉可致扶腹水若压迫胆管可致阻塞性黄疸、胆囊炎等.疾病病因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豺、狼等犬科是肉类动物,中间宿主是羊、牛、骆驼等多种食草类动物和人.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以顶突上的小钩和吸盘固着肠绒基部隐窝内,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中间宿主,包括人吞食了虫卵或孕节,六钩蚴在肠内孵出,钻入细粒棘球绦虫肠壁,经血循环至肝肺等器官,经3-5个月,发育成直径为1-3cm的棘球蚴.一般感染半年后囊的直径达0.5-1.0cm,以后每年增长1-5cm,最大可长到30-40cm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存活40年,甚至更久,但如遇继发感染或外伤时,可生发变性衰亡.囊液浑浊而终被吸收和钙化.棘球蚴被犬、狼等终宿主吞食后,其所含的每个原头蚴都可发育为一条虫,由于棘球蚴中含有大量原头蚴,故犬狼肠内寄生成虫可达千至上万条,从感染至发育成熟排出虫卵和孕节约需8周,成虫寿命约5-6个月.病理生理棘球蚴病,称报包虫病,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机械损害为主,儿童年轻人是高发人群,40岁以下者约占80%,严重程度取决于棘球蚴体格八月体积、数量、寄生时间和部位.六钩蚴侵入宿主组织后,其周围出现炎症反应和细胞侵润,逐渐形成一个纤细性外囊.因棘球蚴生长缓慢,往往在感染5-20年后才出现症状.原发的棘球蚴感染多为单个.继发感染常为多发,约占患者的20%以上,可同时累及数个器官.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发现于几乎所有部位,据我国新疆15298例病人分析,最多见的部位是肝(占69.9%).多在右叶,肺(19.3%),腹腔(3%)原发在肝向各器官转移(5.3%)次之.其他部位分别是:脑(0.4%)、脾(0.4%)、盆腔(0.3%)、肾(0.3%)、胸腔(0.2%)、骨(0.2%)、肌肉(0.1%),胆囊(0.1%)、子宫(0.1%),以及皮肤,眼卵巢、膀胱,乳房、甲状腺等(0.4%).在肺和脾内棘球蚴生长较快,甚至使一次肺叶萎缩,由于棘球蚴的不断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组织萎缩、坏死,诊断检查棘球蚴生长缓慢,在较长时间内无症状或体征且临床表现及其复杂.故早期难以确诊.在流行区应警惕此病的可能.首先应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是否与犬、羊等动物或皮毛接触史.可疑者可采用X线、B超、CT、MR(磁共振)及同位素扫描等物理诊断方法,特别是CT和MR,不仅可早期诊断处无症状的带虫者,且能准确地检测出各种病理形态影像.但这些方法均难以对病变的性质作出明确的诊断.而且有的方法费用较高,确诊应以病原学结果为依据,如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腔积液、腹水或尿等棘球蚴碎片或原头蚴等.血清学实验是常用的重要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主要有:1.卡松尼(Casoni)批内实验方法简便,15分钟即可得出结果,阳性率78.6%-100%,但易出现假阳性(约18%-67%)或假阴性,已渐少用.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敏感且特异性较高,已有试剂盒供使用.3.间接血凝实验(IHA)阳性率达80%,但敏感性低于ELISA.4.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ABC-ELISA)敏感性最高比常规ELSA高4-6倍且假阳性很少.5.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ot-ELISA)从操作简便、易观察,很适于基层使用.此外尚有对流免疫电泳(CIEP)、间接荧光体实验(IFA)、胶乳凝集实验(LAT)应采取综合方法.用2-3项血清学实验相互弥补不足,以提高准段准确率.治疗方案治疗病人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术追注意避免囊液外溢,防止发生过敏性休克和继发感染.内囊摘除术和新的残腔处理办法已使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早期较小的棘球蚴可试用阿苯哒唑、吡喹酮或甲苯哒唑等药物治疗.疾病预防在流行区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包虫病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习惯.2.加强卫生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结合法规强化人的卫生行为规范,严格,合理处理病畜及其内脏,不用其喂狗,严禁乱仍,提倡深埋或焚烧.3.定期为家犬、牧犬驱虫.我国卫生部1992年颁布了新的全国包虫病防治规划,在流行区推行以健康教育,查治病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建立防治机构、定期开展防止检测、开展防治科学研究、加强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登记完全以及定期药物驱虫、捕杀野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几年实施,部分地区已取得了一定的哈过,但防治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对病防治重视程度还不够,经费严重不足,卫生、农木两大系统在防治工作中的协调统一有待加强,防治科研队伍不稳定等都迫切需要尽快解决.安全提示1.该病是因饮食不洁,吃入体内的食物中沾有虫卵;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生湿热,所致虫居脏腑得以生存和繁殖而发病.2.本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感染后至青春期才出现症状.儿童时期被感染,到20岁-40岁才发病者占发病总人数的60%-70%.感染一般在40岁以下者为多见,占80%.1.地理分布细粒棘球绦虫宿主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终宿主和中间宿主长形成比较固定的公务间循环关系链.依据这种关系链,可将流行分为两型:(1)森林型(北极型),分布无较寒冷的地带,主要在犬、狼和鹿之间形成野生动物循环;(2)畜牧型,分布较广泛,遍及世界各大洲牧区,以犬和欧偶蹄类家畜之间形成家养动物循环,其中有羊/犬、牛/犬和猪/犬等不动类型,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是绵羊/犬循环,其次是牦牛/犬循环,见于青藏高原和甘肃省的高山草甸、山麓地带以及四川西部藏区.细粒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病呈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往往是此病流行区,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乌拉圭、南非及亚洲都有流行.在我国,流行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广大农牧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西北,陕西,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贵州和云南等23个省(市区)都有流行或散发病例报道.在西北5省、区流行区人群患病率在0.6%-4.5%之间,人群中最易感染者是学龄前儿童,新疆15289例病人中,15岁以下着占32.1%,主要动物中间宿主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在3.3%-90%之间,家犬的成虫感染率在7%-71%之间.2.流行因素(1)虫卵污染外界环境:虫卵在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低温至-56摄氏度,在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11-12天,室温水中能活7-16天,对化学药品也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化学消毒剂不能杀死虫卵,孕节有强的活动能力,可在草地沿植物蠕动,致使虫卵污染周围环境,包括牧场,畜舍、皮毛、蔬菜,土壤及水源等.虫卵可随狗或人的活动及尘土、风水散播在人及家畜活动的场所,犬及牛、羊等动物的身体各部位也可沾有虫卵.(2)人畜等的感染方式:流行区牧民家中都养狗看家护畜,儿童多喜欢与家犬亲昵嬉戏;病死的家畜或其内脏多用以喂狗或抛在野外,犬、狼随意吞食:病犬、狼等粪便极易污染牧场,水源,造成了本病在动物间的传播流行:流行区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与畜群牧犬或皮毛接触较多,受到感染的机会很多,许多人则通过食人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蔬菜、瓜果、水或饮料而受到感染.在非流行区,人因偶尔接触感染的犬,或接触到来自流行区的动物皮毛而受感染.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流行区的畜产品大量流向内地,因此,非流行区也存在着潜在的流行危险.。
授课课题细粒棘球绦虫-文档资料

5.细粒棘球绦虫的致病阶段是
A.原头蚴 B.成虫 ● C.棘球蚴 D.虫卵 E.六钩蚴
6.棘球蚴病禁忌诊断性穿刺的 主要原因是容易引起
A.出血、感染 B.感染、继发性棘球蚴病 C.过敏性休克、出血 D.发热、黄疽 ● E.过敏性休克、继发性棘球蚴病
复习上次课
2、说出猪囊虫病的感染方式
答案: (1)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 (2)自体体外感染: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 (3)自体体内感染: 因肠道逆蠕动,肠道内成虫孕节或虫卵 返流入胃、十二指肠,六钩蚴孵化出来。
3、看图识别猪肉绦虫成虫和牛肉绦虫成虫, 并说出体长、节片数量、厚薄、脱落情况
人误食虫卵而感染棘球蚴病。
生活史要点
1、狼、犬是: 终宿主,也是传染源。 2、牛羊是: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3、人是: 虫卵 4、感染阶段:
(三)致病性—棘球蚴病
寄生部位:肝、肺、腹腔、脑、骨等 对人的危害与部位、大小、数量有关 1、局部压迫症状: 肝区痛疼、阻塞性黄胆、 咳嗽、胸痛、骨折等。 2、过敏症状: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3、全身中毒症状: 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
单项选择题
1.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阶段是: A.囊尾蚴 B.六钩蚴 C.虫卵 D.棘球蚴 E.成虫
2.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期叫
A. B. C. D. E.
囊尾蚴 六钩蚴 棘球蚴 裂头蚴 似囊尾蚴
3.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方式是
● A.经口食入
B.经皮肤 C.经媒介昆虫 D.经接触 E.经输血
4.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
照片
棘球在肺脏 肝脏、脑组织
细粒棘球绦虫和棘球课件

一、形态
成虫:体长为2~7 mm, 由头节、幼节、成节和 孕节各1节组成,或偶多 1节。 头节为梨形,具顶突、 吸盘、顶突上和小钩。 各节片均为扁长形,成 节与带绦虫相似。孕节 子宫不规则分支,内含 虫卵200~800个。
棘球蚴
为圆形囊状体, 为圆形囊状体,直径 可由不足1 可由不足 cm至数 至数 十厘米。 十厘米。 囊内充满囊液,微呈 囊内充满囊液, 黄色, 黄色,pH 6.7~7.8, ~ , 内含多种蛋白、肌醇、 内含多种蛋白、肌醇、 卵磷脂、 卵磷脂、尿素及少量 无机盐和酶, 糖、无机盐和酶,具 抗原性。 抗原性。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犬、狼)小肠上段。 小肠上段。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the small, white object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a dog. Although these tapeworms are quite small, a single dog can be infected with many of them.
六、防治
病原治疗
棘球蚴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棘球蚴病以 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 治疗为主。 术前应服阿苯达唑以杀死原头蚴, 术前应服阿苯达唑以杀死原头蚴 , 可防止 播散与复发。 播散与复发。 行囊内摘除术时应先抽吸囊液, 行囊内摘除术时应先抽吸囊液 , 术中防止 囊液溢出而造成过敏性休克和腹腔继发感 染。 早期小的棘球蚴也可用药物治疗, 早期小的棘球蚴也可用药物治疗 , 可试用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 , 也可使用吡喹酮和甲苯咪唑等 药物。阿苯达唑用量为400 mg/d, 连服 药物 。 阿苯达唑用量为 , 连服3 d,该药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该药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细粒棘球绦虫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细粒棘球绦虫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3.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Rad50蛋白基本特性分析 (6)1. Rad50蛋白序列比对与结构预测 (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 (8)三维结构预测与分析 (9)2. Rad50蛋白功能域鉴定 (10)锚定区分析 (12)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界面分析 (13)3. Rad50蛋白稳定性与表达分析 (14)亚细胞定位分析 (15)表达水平及稳定性评估 (16)三、Rad50蛋白DNA损伤修复功能研究 (17)1. Rad50蛋白与DNA损伤修复机制概述 (19)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 (19)错配修复机制 (21)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 (22)2. Rad50蛋白在DNA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23)与D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 (24)促进同源重组修复过程 (26)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 (28)3. Rad50蛋白调控机制研究 (29)信号通路调控 (30)环境因素对Rad50蛋白活性的影响 (32)四、Rad50蛋白进化分析与系统发育研究 (33)1. 细粒棘球绦虫Rad50蛋白与其他物种Rad50蛋白的序列比对与差异分析342. 同源基因复制与进化分析 (36)3. 系统发育树构建与物种分类 (37)五、Rad50蛋白结构模建与功能预测 (38)1.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思路探讨 (40)2. 分子对接技术应用于Rad50蛋白抑制剂筛选 (41)3. 药物分子对接模型的验证与优化 (42)六、结论与展望 (43)1. 研究成果总结 (44)2. 存在问题与不足 (45)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展望 (46)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进行细粒棘球绦虫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对Rad50蛋白的基本性质、结构特征、进化关系以及功能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细粒棘球绦虫 - 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

3.了解泡球蚴的致病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
4.掌握裂头蚴的致病特点、寄生部位和诊断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棘球蚴的形态结构、致病作用、成虫生活史特征。
2.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形态、致病作用。
难点
1.棘球蚴的形态结构、棘球蚴病(包虫病)如何诊治?
2.裂头蚴的多宿主感染
一、形态
(一)成虫
白色,长带状,长度0.6—1m。头节细小,其背腹面各有一纵行的吸槽。虫体大约有1000个节片,成节和孕节结构基本相似,都具有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子宫具有子宫孔,虫卵从子宫孔排出。
(二)虫卵
椭圆形,两端稍尖,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三)裂头蚴
白色带状,长约30c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褶。活时伸缩能力很强。
引起肠道曼氏迭宫绦虫病,少见,危害小,可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一般胃肠道症状。
(二)裂头蚴
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较大。根据裂头蚴侵犯的部位,可以将裂头蚴病分为五型。
1. 眼裂头蚴病 2. 皮下裂头蚴病 3.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4. 脑裂头蚴病 5. 内脏裂头蚴病
四、诊断
(一)病史
1. 成虫感染:食入生蛙肉或蛇肉史。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其他□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与微小膜壳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and

对肺包虫病患者的咳出物(粉皮状)也可检查。
Introduction to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防治原则 Prevention
? 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生奶,不玩狗、 羊等。
? 粪检虫卵可确诊。
Introduction to Hymenolepis nana
防治原则 Prevention
? 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 防鼠、灭鼠,减少传染源。 ? 加强粪管、防止虫卵污染水源和食物。 ? 治疗病人可用槟榔、南瓜子,吡喹酮。
THANK YOU Ftion to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诊断 Diagnosis
------严禁对包虫病患者进行穿刺检查,因此需综 合分析,才能诊断。 ? 询问病史 有无与牛、羊、犬的接触史及是否来自
流行区等资料对诊断很有价值。 ? 影像检查 如CT、MRI、B超等,有助于囊肿的定
? 严格处理病死的牛、羊内脏。 ? 犬舍与畜圈分开,并对病犬驱虫治疗。 ? 治疗病人,以手术为主。药物治疗可用吡
喹酮、丙硫咪唑等药物。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形态
? 成虫 ? 虫卵 ? 似囊尾蚴
Introduction to Hymenolepis nana
生活史要点
? 宿主关系 终末宿主是人或鼠;蚤类可作为 中间宿主,也可不需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
? 感染 虫卵及似囊尾蚴(存在于蚤体内)均 可经口造成人体感染。
? 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人或鼠小肠,并可发 生自体内重复感染。
Introduction to Hymenolepis nana
细粒棘球绦虫、 微小膜壳绦虫

形状:球形或近球形
大小:数毫米至数十厘米
结构: 囊壁 角皮层:无细胞结构
生发层:具胞核,生发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原头蚴
囊内容物棘球蚴液
棘球蚴砂(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孙囊)
3 虫卵:与猪肉绦虫卵相近
二、生活史
1.成虫寄生在狗、狼等犬科动物小肠内。
2. 中间宿主:人、羊、牛、骆驼
3. 感染阶段:虫卵
集中研究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对人体免疫应答的调节及其在逃避宿主防御中可能的作用
专业外语词汇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棘球蚴(hydatid cyst)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课堂总结
1.棘球蚴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2.棘球蚴病的诊治方法。
复习思考题
3 过敏症状 常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
4 中毒和胃肠道功能紊乱
四、诊断:
1 根据病史(是否来自流行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2 确诊应以病原学结果为依据,即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膜积液、腹水或尿等检获棘球蚴碎片或原头蚴等。
3 免疫学检测:常用方法有Casoni皮内试验,ELISA、IHA、IFA等。
微小膜壳绦虫Hale Waihona Puke 活史过程中的人体内自体内重复感染现象。
大体内容
与时间安排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 5min
细粒棘球绦虫 55min
微小膜壳绦虫25min
复习总结、作业题 15min
教具和教学方法:应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与
时间分配
第九节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PPT课件

子囊 孙囊
生发囊
(棘球蚴砂) 原头蚴 囊液
10
囊壁:分两层
1.外层为角皮层(laminated layer), 厚约1-4mm,乳白色、半透明,似粉皮状, 较松脆,易破裂。光镜下无细胞结构而呈 多层纹理状。
2.内层为生发层(germinal layer)亦称胚层, 厚约20µm,具有细胞核。生发层紧贴在角 皮层内,电镜下可见从生发层上有无数微 毛延伸至角皮层内。
虫。 头节有顶突、两圈小钩 和四个吸盘。
3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头节
4
头节:
头节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 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共28~48个,呈放射 状排列。顶突顶端有一顶突腺(rostellar gland),分泌物有抗原性 颈部:具有生发能力。 链体:幼节、成节、
孕节各1节。
5
细粒棘球绦虫头节
31
• 我国主要流行在西北广大农牧区,即新 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内蒙6 省、区。
• 其次是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另外 在东北三省、河南、山东、安徽、湖北、 贵州和云南等省有散发病例。
• 迄今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证实有当 地感染病人。
32
• 在西北5省区流行区,据近年普查,人群 患病率在0.6%~4.5%之间,主要动物 中间宿主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在3.3%~ 90%之间,家犬的成虫感染率在7%~ 71%之间,人群中最易感染者是学龄前 儿童(新疆15298例病人中,15岁以下者 占32.1%)。流行严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 3点:
绦虫也因此通过突变,形成了两大遗传 株系:
①森林型,流行细粒棘绦虫北方株。受 北极和全北区地理景观条件影响,主要在 犬、狼和鹿之间形成野生动物循环。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误食虫卵而感染棘球蚴病。
生活史要点
1、狼、犬是: 终宿主,也是传染源。 2、牛羊是: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3、人是: 虫卵 4、感染阶段:
(三)致病性—棘球蚴病
寄生部位:肝、肺、腹腔、脑、骨等 对人的危害与部位、大小、数量有关 1、局部压迫症状: 肝区痛疼、阻塞性黄胆、 咳嗽、胸痛、骨折等。 2、过敏症状: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3、全身中毒症状: 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
病例二
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 周瑞峰,刘兆魁 提供 患者,女,52岁,汉族,10年来感左上腹至左肋区 酸胀,劳累后加重,间歇发作。体检:一般情况好, 左上腹压之酸胀,并叩击痛,左上腹稍隆起,心肺 未见异常,患者有牛、羊、犬接触史。超声波发现 脾脏明显增大,有多个大小不等团块,呈车轮状排 致列。大小为12.6cm—9.6cm,B超诊断:脾脏囊 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包虫病。 行脾囊肿摘除术,见囊肿外壁与腹膜、胃壁、胰腺、 左肾粘连,脾下极表面有3个小囊肿,中间有1个较 大的囊肿,切开囊腔见多数包虫子囊大小不等,囊 内有无色透明液体。病理诊断:脾包虫病。
授课课题:细粒棘球绦虫
授课教师:王卫东 课程:人体寄生虫学 听课班级:2003级护理专科2班 授课时间:2005年6月9日,周四。
复习上次课
1、描述猪肉绦虫成虫形态
答案: (1)虫体扁平、带状,乳白色,长2~4米, 有700—1000节片组成。 (2)头节:近球形,4个吸盘,顶突和小钩。 (3)颈部:无结构,有生发能力,长出节片。 (4)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A. 马和牛的小肠 B.人的小肠 ● C.狗的小肠 D.人的肝脏 E.人的腹腔
5.细粒棘球绦虫的致病阶段是
A.原头蚴 B.成虫 ● C.棘球蚴 D.虫卵 E.六钩蚴
6.棘球蚴病禁忌诊断性穿刺的 主要原因是容易引起
A.出血、感染 B.感染、继发性棘球蚴病 C.过敏性休克、出血 D.发热、黄疽 ● E.过敏性休克、继发性棘球蚴病
(六) 防治原则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细粒棘球绦虫知识。 2、捕杀病犬,定期为牧犬驱虫。 3、对病畜内脏应焚烧,防止狼犬感染。 4、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入虫卵。 5、治疗病人:手术为主,阿苯达唑、吡喹酮。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是细粒棘球绦虫的 中间 宿主,狗、狼等食肉 动物是 终 宿主。 2、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在终宿主体内可发育为 成虫 ,在中间宿主体内可形成 新的棘球蚴 。 3、棘球蚴病传染源是有 成虫 寄生的犬等食肉动物。 4、 母 囊内含物包括生发囊、原头蚴、子囊、
第三节 绦虫 四、细粒棘球绦虫 —包生绦虫
1、成虫寄生于狼、犬动物的小肠 , 引起动物绦虫病。 2、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的牛、羊 等动物 和人的组织,导致棘球蚴病。
(一)细粒棘球绦虫形态
1、成虫: 大小:长2-7mm。 结构:头节、颈部和链体。 头节:梨形,有4个吸盘 顶突及小钩。 颈部:具有生发能力。 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各1节。
4、生发囊
—育囊
(1 )来源:
母囊、子囊、孙囊等芽生出育囊, 原头蚴中心液化转变为育囊
(2) 发育方向:可发育出5个至30个原头蚴,
分泌角化层,转变为子囊、孙囊。
5、原头蚴
1、结构:头节凹陷,四个吸盘
顶突 及小钩。 2、来源:母囊、子囊、孙囊、 育囊。 3、数量:几百至几千/每个棘球蚴。 4、发育方向:原头蚴 原头蚴 成虫,(终宿主)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棘球蚴砂 2、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二、问答题 1、描述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幼虫的 基本形态 2、叙述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 3、棘球蚴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预习下次课
第二十六章 医学原虫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叶足虫
病例一: 病例 患者倪××,男,25岁,重庆地区开县白桥 乡人。近一年来,有咯血史。尤其在感冒时加 重。在当地县医院、中医院和防疫站等医治, 未能明确诊断。建议到重庆大医院医治,在重 庆胸科医院、肿瘤医院医治后转西南医院胸内 科住院治疗。照片发现,双肺见10×6cm (右), 10×8cm(左)椭圆形阴影。 囊肿穿刺液内查见大量原头蚴,诊断为棘球蚴 病。追问流行病史,患者曾在新疆服役三年, 期间有喝生水的历史。
5、看图识别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孕节, 并说出区别要点
A图
答案:猪肉绦虫孕节 子宫分枝不规则, 每侧7-13支
B图
答案:牛肉绦虫孕节 子宫分枝规则, 每侧15-30支
6、识别标本
说出下列标本名称:
答案:1、猪肉绦虫
2、牛肉绦虫
3、米猪肉
课时目标
1.描述细粒棘球绦虫形态 2.叙述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 3.说出细粒棘球绦虫致病性 4、说出棘球蚴病的诊断方法
照片
棘球蚴在肺脏 肝脏、脑组织
棘球蚴感染的肝和肺
包生绦虫病人
(四)寄生虫学检查
棘球蚴病的诊断: 1、 X光、核磁共振、CT确定占位病变 2、免疫学方法: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 3、痰、尿、腹水、胸水镜检出棘球蚴砂可 确诊,但严禁穿刺,防止扩散。
(五)流行因素
1、虫卵抵抗力强 , 污染严重。 2、犬—牛羊马骆驼关系密切。 3、人—犬牛羊接触多。
复习上次课
2、说出猪囊虫病的感染方式
答案: (1)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 (2)自体体外感染: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 (3)自体体内感染: 因肠道逆蠕动,肠道内成虫孕节或虫卵 返流入胃、十二指肠,六钩蚴孵化出来。
3、看图识别猪肉绦虫成虫和牛肉绦虫成虫, 并说出体长、节片数量、厚薄、脱落情况
单项选择题
1.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阶段是: A.囊尾蚴 B.六钩蚴 C.虫卵 D.棘球蚴 E.成虫
2.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期叫
A. B. C. D. E.
囊尾蚴 六钩蚴 棘球蚴 裂头蚴 似囊尾蚴
3.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方式是
● A.经口食入
B.经皮肤 C.经媒介昆虫 D.经接触 E.经输血
4.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
A图
答案:牛肉绦虫 体长4-8米,节片1000-2000,
B图
答案:猪肉绦虫 体长2-4米,节片700-1000,
节片厚,单节自动排出肛门
节片薄,数节被动排出肛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看图识别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头节, 并说出区别要点
A图
答案:猪肉绦虫头节: 球 形 , 四 个 吸 盘 , 有顶突,两圈小沟
B图
答案:牛肉绦虫头节: 方形,四个吸盘, 无顶突和小沟
囊液,其中 子囊 的结构与母囊相同。
5、寄生在人体内的棘球蚴破裂后,其中的 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进入腹腔,可发 育为 新的棘球蚴 。 6、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 大小 、 数量及寄生 部位 ,通过 压迫 和毒素作用 致病。 7、在棘球蚴病流行的牧区,犬的身体各部 都可能沾有 虫卵 ,人与犬接触密切时, 虫卵 可进人人体。
新的棘球蚴(中间宿主)。
棘球蚴和生发囊图示
棘球蚴(母囊和子囊图示)
(二)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狼、犬等动物的小肠,粪便排虫卵。 虫卵:被牛、羊食入后,在十二指肠孵化出六钩蚴。 六钩蚴:穿过肠壁随血循环到达全身发育为棘球蚴。
棘球蚴:狼、犬食入含棘球蚴的牛、羊内脏,原头蚴
在小肠发育为成虫。往往寄生数百至数千条。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头节
2、虫卵:
似猪肉绦虫卵。
球形,直径 31-43 微米,卵壳薄易 脱落,胚膜棕黄色,有放射状条纹, 内含六钩蚴。
3、棘球蚴
(1)形态:似圆形的囊状体。
(2)大小:几个毫米-数十厘米 (3)结构: 囊壁
外层:角质层
内层:生发层
棘 球 蚴
子囊 孙囊 生发囊 囊内容物 原头蚴 (棘球蚴砂) 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