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
3.2.2核外电子的排布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这个 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 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这种带电的原子叫做离 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称为阳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 带负电,称为阴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的作用结合 成稳定的化合物氯化纳(NaCl)。
归纳:
1.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层运动,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 层排布。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原子总是力求使 自身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 3.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叫负离子。 4.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 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5.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 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结构
电子层的排布规律: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1层(氢、氦);最多的有7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电子层时不超过2个);
电子层
原子核及核 内质子数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各电子层所 容纳电子数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具有8个(只有一个电子层时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 对稳定结构。
观看实验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钠在氯 气中燃烧生成氯化纳,在这个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 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Cl-) 。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的作用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 氯化纳(NaCl)。
3.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讲授新课
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 那么,如果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失去1个电子, 我可以形成相 对稳定的结构!
得到1个电子, 我也会形成相 对稳定的结构!
((((((( e
讲授新课 离子的形成
失去1个电子
钠原子
钠离子
得到1个电子
氯原子
氯离子
带1个单 位正电荷
讲授新课 离子符号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表示两个铝离子 2Al 3+
表示每个铝离子带 3个单位的正电荷
讲授新课 离子符号
写出下列离子的符号
锂离子
Li +
硫离子
S 2-
铝离子
Al 3+
2个氟离子
2F-
氯离子
Cl -
5个钙离子
2+
5Ca
讲授新课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微粒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微粒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微粒结构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子数 > 电子数;质子数 < 电子数; 电子层数 减少 。 电子层数 不变 。
联系 区别
阳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概念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电性上: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结构上: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稳定结构
第二层最多只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讲授新课 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的排布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各电 子层 (由 内到 外) 序号(n) 1 2 3 4 5 6 7 符号 ____ ___ ___ ___ O P Q K L M N 与原子核 由近到远 ___________ 的距离 由低到高 能量 ______________
3.电子分层排布 内层 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________排起,当一层充 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3)电子能量与运动的区域 较近 电子能量较低―→运动区域离核_______。 较远 电子能量较高―→运动区域离核_________。
2.电子层 (1)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运动 能量不同 不连续 的_____________的区域简化为__________的壳 层,称作电子层。(也称作洋葱式结构,如图所 示)
电荷数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知 能 优 化 训 练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课 前 自 主 学 案
思考感悟
1.思考并讨论在前20号元素中有哪些离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分别与稀有气体He、Ne、Ar的核外 电子排布相同? 【提示】 (1)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有: Li+、Be2+、H-。 (2)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F-、O2-、N3-、Na+、Mg2+、Al3+。 (3)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Cl-、S2-、P3-、K+、Ca2+。
探 究 整 合 应 用
知 能 优 化 训 练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课 前 自 主 学 案
课堂练习
1.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绕核旋转
课件9: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常见的等电子、等质子微粒 (1)常见的等电子粒子。 ①2 电子粒子:H2、He、Li+、H-、Be2+。 ②10 电子粒子:Ne、HF、H2O、NH3、CH4、Na+、Mg2+、 Al3+、NH+ 4 、H3O+、N3-、O2-、F-、NH- 2 、OH-等。 ③18 电子粒子:Ar、SiH4、PH3、H2S、HCl、F2、H2O2、 C2H6、CH3OH、K+、Ca2+、Cl-、S2-、HS-、O22-等。
注意:核外电子数排布规律中的各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 立地理解或应用其中的某一部分。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 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 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例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 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原 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结 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例如:
(1)单核中性微粒为原子,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 数,因此,此微粒是核电荷数为18的氩原子;
(2)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的是硫离子。
(3)氧化性很弱的+1价的是钾离子;
(4)还原性很弱的-1价的是氯离子。
【答案】 (1)Ar (2)S2- (3)K+ (4)Cl-
【点拨】 由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含义,可知该微 粒共有3个电子层,共18个电子。根据题意结合组成原 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可判断该微粒为中性时或分别 带正负电荷时,原子核内质子的数值。由此,熟练掌握 1~20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尤为重要。
(1)定义:___不__同___的区域简化成的不连续的壳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 变规律: 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用结构观点解释: 用结构观点解释: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 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5、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 元素的原子半径, 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Z、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 大小顺序是 D A、X>Y>Z C、Z>X>Y B、 B、Y>X>Z D、 D、Z>Y>X
整体结构
周期 族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
元素周期表
显著信息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同族以及同周期中元素间的
隐藏信息
递变规律 核素 同位素
质子 带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荷 原子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 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 A )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 A.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 性变化 B.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而 呈周期性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1) 原子
(2) 在原子中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 核外电子的排布 : 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
3.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圆圈表示原子核 ;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 圆弧表示电子层 ; 圆弧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
4.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到电子 , 形成阴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 , 形成阳离子。
A . X 是非金属元素 C .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 C
B.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D.该粒子可表示为 X -
【解析】 A 、X 是金属元素,错误; B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结构是相对
稳定结构,正确; D 、该粒子可表示为 X +,错误。故选 C.
知识点 3、离子
知识在线
1. 概念 :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2. 分类 :
离子
拓展延伸
由几个原子形成的集团带有电荷
2-
离子 );C O3 ( 碳酸根离子 ) 等。
, 它们也叫离子
, 如 SO42- ( 硫酸根离子
);N
O
-
3
(
硝酸根离子
);N
H
+
4
( 铵根
3.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 核内质
D .电子层数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电子的得失,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 3、已知 n 个银原子的质量为 mkg , a 个碳原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
bkg ,则银原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微观想像能力及推导思维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略)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结构紧密相联。
2.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准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五、学生活动设计本节内容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应从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寻找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研究讨论元素的分类与核外电子的关系。
另外,应让学生充分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微观想像能力,推导思维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过原子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目的在于通过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但是,应当注意这部分教学对学生来说既难以理解又难以掌握。
因此,本节内容在讲解时不宜加深也不宜拓展,只要学生达到了解的水平即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复习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请同学们说一说1.原子是怎样构成的?2.原子核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3.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新课讲解]虽然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所了解,但是我们对核外电子的运动却一无所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7.对于下面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说法错误的是(
+6
)
2 4
+11
2 8 1
+11
2 72
,x元素 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 y元素 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电子排布 与z元素的原子一样,z元素 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 子层,最外层有8 个电子
(1)画出三种元素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x——— —y———— z————
电子层
原 子 核
+8 2 6
电子层 上的电 子个数 核内质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1.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 2.弧线表示电子层 3.弧上数字表示该层填充的电子数
+6
2 4
+11
2 8 1
+17
2 8 7
4. 画出下列个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5. 氧元素 镁元素 硫元素 氩元素
习题 1、原子核外电子是____ 排布的。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其中 表示__________ ,弧线表示___,最外电子层有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 ,这种原子容易____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____个电子(氦有___ 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____,一般情况下不跟其它物质 _____。 4.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共有____个电子最外 层有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个电子。 5.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 [ ] A.不易得失电子 B.易得电子 C.易失电子 D.易导电 6.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 ] A.电子层数 B.原子量 C.质子数 D.中子数
电子层数
一,二,三,四,五,六,七 远 高
离核距离:由近 能量高低:由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学内容:1. 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2. 了解离子的概念。
3. 了解化合价的实质及正负价的含义并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4. 了解元素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关系,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5. 通过元素的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关系的学习,掌握结构、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6. 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③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7. 能正确书写常见单质和两种元素组成并已知各元素原子个数比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8. 理解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的意义。
二. 重点分析和讲解1.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1)电子层及与电子能量关系从原子的结构得知原子核很小,电子也很小,电子在很大的一个区域内高速运动,但电子的运动并不是杂复无章的。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电子层及与电子能量关系如下:电子层数(n):1、2、3、4、5、6、7表示符号:K、L、M、N、O、P、Q离核距离: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核外电子排布状况的图示,可有助于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例如: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对于1~18号元素符号,名称要记住并且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以下规律,掌握住便于记忆。
(3)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特点从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稳定结构关系如下:由上面的分析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得到以下结论: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b.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c. 质子数与电子数−−→−决定微粒电性 (4)离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叫原子团。
例:硫酸(H 2SO 4)中的硫酸根(SO 42-),氯酸钾(KClO 3)中的氯酸根(ClO 3-),硝酸钠(NaNO 3)中的硝酸根(NO 3-)。
以“硫酸”和“硫酸根”为例分析物质与原子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化学符号上看,硫酸是“H 2SO 4”,硫酸根是“SO42-”;从实际存在上看,硫酸是一种能独立存在的物质,它可以由工厂生产,可以在实验室保存和使用,而硫酸根则不能生产也不能保存,因为它不是独立存在的物质,而是硫酸分子中的一部分。
硫酸根也可以存在于其它一些物质中,如硫酸锌、硫酸镁等。
硫酸和硫酸根的关系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可以推延到硝酸与硝酸根,碳酸(H 2CO 3)与碳酸根(CO 32-)等等。
a. 离子的分类:例阳离子小结: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有O、F、Na、Mg和Al;与氩原子电子布排布相同的有S2-、Cl-、K+和Ca2+。
2. 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①实验测得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的。
因此不能任意捏造化学式。
②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例: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锰酸钾:K2MnO4③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如果化学式表示的是分子的组成则又叫分子式。
(化学式包括分子式,分子式是化学式中的一种,不能把所有化学式都叫做分子式)。
例:氧气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分子式为O2。
再有水(H2O),氮气(N2),二氧化碳(CO2)……(2)含义:例:CO2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碳由C、O两种元素组成。
表示组成二氧化碳分子的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质量比1×12:2×16=3:8)练习:H2O的含义。
(3)写法及读法。
①单质单质中涉及到5类写法。
液态非金属单质,很少且初中遇不到,所以共分4种。
4种中有3种(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用元素符号表示组成(原因结构复杂,习惯上这样表示),对于一些气态非金属单质的组成,则需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慢慢接触了解,不能胡乱写,要从实际出发。
不过,初中所接触的几乎都是双原子如O2,N2,H2。
②化合物读法:以上所讲化合物均为两种元素组成的。
读做“某化某”,必要时读出化学式里原子个数,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到底什么时候读出来,在没学“化合价”时同学们不明白,所以按老师要求做。
例:CO2二氧化碳Fe3O4 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SO2二氧化硫练习:给化学式说读法(名称),给名称写化学式。
CuO,NaCl,MnO2,三氯化铝,三氧化二铁,一氧化碳。
(答案:氧化铜,氯化钠,二氧化锰,AlCl3 ,Fe2O3,CO)(4)数字的意义:<1> 元素符号右下角小数字。
例1. O2中2的含义。
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
例2. CO2中数字含义。
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2> 元素符号前数字。
例1. 2O中2的含义。
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不能论个,所以2O表示2个氧原子。
例2. 2O2中两个2的含义各是什么?前面的2:O2表示氧气,也表示1个氧分子,所以2O2表示2个氧分子。
右下角的小2:此2表示的是物质的组成,是化学式中的一部分,与左端(前面)的2 没关系。
含义是“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3. 化合价从氯化钠、氯化氢形成的例子,我们看出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时,其原子个数比都有确定的数值。
(1)化合价定义: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2)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最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3)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也叫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4)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① 在化合物里,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为负价。
② 氧和氢在它们各自的化合物里,氧通常为–2价,氢通常为+1价。
③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 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⑤ 注意有些元素有多种价态。
如Fe 元素有0、+2、+3价,Cl 元素有–1、0、+1、+3、+5、+7价。
⑥ 原子团也有一定的化合价。
如OH 1-,31NO -,32CO -,42SO -,41NH +,43PO -,41MnO -(高锰酸根),42MnO -(锰酸根)⑦ 注意区分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表示方法的不同。
a. 若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为n ,则: 化合价 离子所带电荷n=1时 ±n ± n ≥2时 ±n n ±b. 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离子所带电荷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
如: 化合价 离子所带电荷 元素化合价 离子符号 +1 + 1+Na Na +–1 –1-Cl Cl–+2 2+2+Ca Ca2+–2 2–2-S S2–[例1] 某化合物化学式为K2R2O7,R的化合价是_____注意:一般先标常见价如H、O,再标可变价;注意计算时化合价要带正负;系数应与化合价相乘。
解:设R化合价为x则有(+1)⨯2+(x)⨯2+(–2)⨯7=0解出x=+6[例2] 写出氯化钙的化学式[例3] 下列化学式是否正确MgO2、H3SO4、FeCl3、BaOH[例4] 标出下列各物质中标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H2O、CO2、CO、BaSO4、HCl、NH3、N2O5、HClO4、KClO3、NH4NO3[例5] 标出下列各物质中原子团的化合价KClO3、KMnO4、K2MnO4、Cu(OH)2、H2SO4、NaNO3、Ca3(PO4)2【模拟试题】1. 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是+1,+4,–2价,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A4BC3B. A4BC2C. A2BC3D. A3BC22. 在Al2(SO4)3、H2S、Na2SO3、S四种物质中,硫素的化合价()A. 1种B. 2种C. 3种D. 4种3. 非金属R与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 m R,金属元素M的硝酸盐的化学式为M (NO3)n,则R与M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M2RB. M m R nC. R n M mD. M n R m4. 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下列化学式肯定错误的是()A. Cl2O7B. N2O5C. NH4H2PO4D. Cu2O35. A、B两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2:1,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A、B元素的质量比为2:3,且其中B的化合价为–n,则此化合物中A的化合价是()A. +2nB. +3nC.n32+D.n346. 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 m+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A. a+m+nB. a–m–nC. m+n–aD. m–n–a7.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8. 在核电荷数为5、8、12、17的几种元素中,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按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A. 17、12、8、5B. 12、5、8、17C. 17、8、5、12D. 5、8、12、179. 已知甲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乙元素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丙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写出这三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2)指出甲、丙两种元素间可形成________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3)画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甲________ 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_10. 金属R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 m O n,则R的化合价是______,在R的硝酸盐中R离子可表示为_______,R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
【试题答案】1. C2. D3. B4. D5. B6. B7. BC8. C9.(1)碳C ;硫S ;氧O (2)两;CO ,CO 2(3)10. +m n 2; mnR 2;m :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