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人口聚集场所和家庭的感染控制策略
医院感染聚集性感染的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聚集性感染的防控策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院感染却是一个常见且令人担忧的问题。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内、院内或院内外感染的疾病。
感染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政策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政策,并落实相关制度和规定。
这包括:1. 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制定医院感染控制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确保执行有效。
2. 人员培训和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水平,规范操作行为。
3.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4. 环境消毒:制定严格的环境消毒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设备和病房的清洁与消毒。
5. 建立感染控制专家团队:组建专业的感染控制专家团队,定期对医院进行感染控制的评估和指导。
二、强化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手卫生是感染控制的基础,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 使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医务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 着装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交叉感染。
3. 提供患者教育:告知患者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三、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对于防止感染传播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策略:1. 医疗废物分类:医院应制定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标准,确保按照规定对不同类别的废物进行正确处理。
2. 废物处置设施:建立合适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包括垃圾桶、污物桶、医疗废物箱等。
3. 建立废物管理制度: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监督机制,确保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理。
四、加强病房内感染控制医院病房是感染传播的高危区域,以下是一些措施可以控制病房内的感染:1. 空气清洁:定期进行病房内部的通风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31号——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办法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31号——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24•【字号】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31号•【施行日期】2015.07.24•【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办法第31号《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办法》已于2015年6月19日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州长:罗凉清2015年6月24日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保障公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凉山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凉山州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分类指导、扩大覆盖、提高质量。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州、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群团组织组成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辖区内艾滋病防治工作规划的实施、管理、协调和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村委会应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实行网格化管理。
确定具体责任人,组织协调本辖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的各项措施。
第五条各有关部门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纳入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建立考核制度,确定具体责任人,切实履行其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发挥企业事业单位、社区、村民委员会、民间组织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预防、控制艾滋病发生与流行中的作用。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护与控制策略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护与控制策略
一、概述
医疗机构作为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染病的高风险区域。
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传染病防护与控制策略,是保障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公众健康的关键。
二、防护策略
2.1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并定期进行防护知识的研究和培训。
2.2 环境防护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接触面。
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空气传播病原体的可能。
三、控制策略
3.1 早期筛查
医疗机构应设立传染病筛查点,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3.2 患者管理
对于确诊或疑似的传染病患者,应实施隔离治疗,并对其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3.3 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确保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护措施。
四、后期处理
成功控制传染病后,医疗机构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并对此次事件进行总结,以提高未来应对类似情况的能力。
五、结语
传染病防护与控制是医疗机构不可忽视的任务。
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维护医疗机构的安全,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控措施规范

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控措施规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阻止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
为此,各行业都制定了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以确保在传染病暴发和传播的时候能够尽快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逐一论述各行业在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控方面的规范。
一、医疗行业防控规范医疗行业是面对病原体最密切接触的行业之一,因此在这个行业,严格的防控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程序,确保医疗废物的妥善处置,避免病原体通过废物传播。
其次,医院应具备完善的感染控制体系,包括对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感染控制。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健全的疫苗和抗生素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疫苗的接种工作。
二、餐饮行业防控规程餐饮行业是公共场所之一,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是餐饮行业防疫工作的重点。
餐饮行业应制定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原材料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追溯体系。
此外,餐馆要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确保厨房、餐厅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得到妥善执行。
餐饮行业还应加强员工健康管理,不合格人员禁止在就餐环节从事工作,防止疫情的传播。
三、交通行业防控标准交通行业是人员和物资流动的重要环节,防控传染病对交通保障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交通行业应建立严格的运营管理规定,包括对车辆和车站的卫生清洁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管。
特别是对于长途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等,应该加强对旅客健康码的查验,对疑似病例及时提供医疗援助,并加强卫生防疫宣传工作,提醒旅客关注个人卫生,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四、教育行业防疫措施规范教育行业防控措施的规范主要包括学校和幼儿园的疫情管控,以及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健康管理。
在学校,要定期检查学生、教师的体温,强制佩戴口罩,并做好室内通风工作,提高教室的卫生环境。
对于疫情高发地区的学生,应主动向学校汇报,并做好诊断和隔离工作,及时报告卫生部门。
五、娱乐行业防控要求娱乐行业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场所,但也是传播疾病的高风险场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1.31•【文号】国卫基层运行便函〔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1.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运行便函〔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基层处:根据《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14号)、《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民发〔2020〕9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相关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下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20〕72号)等文件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疾控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积极配合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做好城市社区、乡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疫情防控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等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规范,科学开展宣传教育,扎实做好社区防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做好配合,对辖区居民实行“网格化”健康管理,发挥好家庭医生的作用,同时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强化对返乡(城)人员和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的“网底”。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近年来,医疗机构感染成为了全球卫生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机构感染的风险也日益增大。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了解医疗机构感染的危害与原因在掌握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医疗机构感染的危害与原因。
医疗机构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甚至死亡。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医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以及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污染等。
二、加强手卫生管理有效的手卫生措施是预防医疗机构感染的基础。
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处理感染性物质后、进食前以及上厕所后。
合理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此外,医院还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三、规范器械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医疗机构感染的重要环节。
适当的消毒和灭菌可以有效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防止其传播给患者和医务人员。
医院应按照相关标准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与灭菌,确保其安全可靠。
此外,定期维护和更换老化、损坏的器械,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必要措施之一。
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尤其是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易积聚细菌的区域。
使用安全有效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环境的卫生。
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医院内感染情况。
通过监测并分析感染的类型、发生率和传播途径,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感染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通报和处理感染事件,避免疫情蔓延。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规范直接影响医疗机构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预防的培训和教育。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概念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概念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和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含义、目标、策略以及工作流程等内容。
一、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含义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方法,旨在减少或消除疾病传播的风险。
它涉及到整个卫生系统,包括医院、公共卫生部门以及个体行为等多个方面。
其核心目标是保护人们免受疾病侵害,并减少社会、经济成本。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目标1. 预防感染: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降低病原体在环境中传播和扩散的风险。
2. 控制感染:监测并有效应对已经发生感染事件,限制其蔓延范围,防止暴发和流行。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策略1. 个人卫生:加强个人洗手、咳嗽礼仪等基本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保持适当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也是重要的策略。
2. 环境卫生:保持清洁的环境有助于消除或减少潜在致病菌的存在。
对于有关医疗机构、餐厅以及公共场所等地方,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尤为必要。
3. 医疗措施:采取合理的感染预防措施是医疗机构中防控感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如正确使用防护装备、执行手卫生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隔离措施等。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1. 监测和检测:全面监测和检测患者身体状态和环境中潜在风险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第一步。
通过健康检查、实验室检验和病原体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感染源和感染事件。
2. 评估和把控:根据监测结果,对感染事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把控传播范围。
其中包括确定感染源、制定隔离策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等。
3. 教育和培训:开展相关教育与培训活动可提高人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增加他们遵循预防与控制指南的意愿和能力。
这方面的工作既可以从专业医护人员入手,也要关注普通大众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国家卫健委第九版防控方案原文

国家卫健委第九版防控方案原文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根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经验,在前八版防控方案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现有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
三、公共措施(一)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品等传统媒体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疫情期间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保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身体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目前患者发 现水平的估算数 (在新患者中)
Retreatment
全球估算数(耐 多药结核病报告)
New Sm+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2009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 告(更新版),耐多药结 核病患者估算数来源于世 界卫生组织2010年耐多药 /严重耐药结核病监测及应 对全球报告。
西太区7个高负担国家
0
50
100
150
几乎50%的全球耐多药结核病负担在中国和印度
80
60 MDR-TB cases 40 20 0 -20 -40 0 10 100 1000 10000 500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截止到2009年底,至少有一个确诊的 XDR-TB病例的国家
西太区的耐多药 结核病负担
中国
菲律宾
越南
许多结核病患者尚未被诊断而继续在人群中 传播
• 在绝大多数国家,结核病患者发 现停滞不前 • 新的挑战 – 流动人口 – 城市贫困人群 – 与结核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老龄、吸烟、糖尿病等等 – 不断增加的私营医疗机构, 改变着患者的就医行为 – 带有轻微症状的传染性结核 病患者并不寻求医疗服务
加强倡导、沟通和社会动员 促进社区参与结核病关怀、预防和健康促进 促进《结核病关怀患者宪章》的使用 开展基于规划的实施性研究,并应用新工具 倡导并参与到新诊断工具、新抗结核药和新疫苗的研发工作中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动员结核病患者和社区
6.
确保和促进科学研究
a. b.
平均估算值(以普通人群为参照)
(与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相比)
4.2 – 11.6 3.9 – 36.6 14.6 – 99.0 26.6 – 31.9 78.9
应更加关注具有以下情形的场所
• • • • 耐药结核病(耐多药,广泛耐药) 拥挤(大量人群暴露) 未能识别结核病可疑者 暴露时间较长(长时间滞留于医疗机构,诊 断延迟) • 缺乏感染控制措施 • 暴露者感染后易患病
研究人群
医务人员
研究结果
结核菌感染 结核菌感染
地点
低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研究的 个数
9 40
风险比
5.77* 10.06
结核病患病
结核病患病 聚集人群 (监狱犯人)
低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37
15
5.71
1.99
结核菌感染
结核病患病
高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5
18 7 15
2.74*
21.41* 1.73* 3.19
何谓组织管理活动?
规划管理者所采取的行动,旨在支持和促进 结核病感染控制措施在国家级、省级及医 疗机构 • 实施 • 运行、维护 和 • 评估
国家级和省级的组织管理活动
1. 明确或加强负责感染控制的协调机构 2. 确保医疗机构在设计、建造和使用上都适当 3. 在医务工作者中开展结核病患病监测,对医 疗机构和人群聚集场所进行结核病感染风险 评估 4. 鼓励社会参与,开展倡导、沟通和社会动员 5. 对结核病感染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 6. 为研究创造条件,并开展实施性研究
《全球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 核病应对计划》,2007
加强基本的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 扩展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 加强实验室服务 扩展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监测 制定并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加强宣传、沟通和社会动员 尽可能动员更多的资源 促进新工具的研发
《遏制结核策略》–2009更新
– 哪些地方做得好,应该进一步加强,并推广到其他地方? –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 不同规划之间的合作
28
感染控制指标举例
• 有识别并隔离咳嗽病人的书面操作程序的门诊的 数量及比例
• 在一定时间内,患结核病的医疗人员数和比例
29
6. 实施性研究
• 可以帮助评估具体的感染控制措施或各类措施组 合的效果 • 可以评估有关措施的效果 • 能够确定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领域 • 需要在全国计划的框架下进行规划、按优先顺序 排序并制定预算
一些国家的耐多药结核病估算数
非洲6.9万, 16%
东地中海 2.4万, 5%
美洲0.82 万,2%
欧洲8.1万, 19%
西太区 12万, 28%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耐多药/严重耐药结 核病监测及应对全球报告
东南亚 13万, 30%
基于目前患者发 现水平的估算数 (在复治患者中)
Global estimate
2.
应对TB/HIV双重感染、MDR-TB,以及贫困和弱势人群的特殊需求所带来的挑战
a. b. c.
3.
在初级医疗卫生保健基础上,为卫生系统加强作出贡献
a. b. c. d.
4. 5.
接合所有医疗服务提供者
a. b.
a. b. c.
通过公立-私立合作(PPM)的方式,将所有公立机构、志愿机构、法人机构和私营机构都纳入进来 促进《结核病关怀国际标准》的使用
2000 1000 0
结 核 病 患 病 人 数
当地居民的结核病登记率
感染控制?
~1980 洗手(细菌感染)? 1980~ 血源性感染(乙肝病毒, 艾滋病病毒) 通常的预防措施 标准的预防措施 2000~ 空气传染 (非典-SARS) 隔离 2009~ 流感大流行(禽流感,甲流-H1N1) 分诊 洗手 工程控制 结核病的感染控制…?
30
医疗机构
• 医疗机构层面的管理活动
– 行政控制 – 环境控制 – 个人防护用品
感染控制措施的应用
控制措施 为什么?
所有医疗机构均应开展组织管理活动 1 管理控制 环境控制 医用防护口罩
预防飞沫核的产生和人群的暴露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因无法完全避免暴 露于致病菌的情况发生 仅仅保护医务人员,未能保护其 他患者或探访者
涂阳结核病患者发现率
全球 西太区
TB among migrants and local residents, Shanghai, 1998 - 2007 流动人口及当地居民的结核病
患病情况,上海,1998-2007
50
5000 Number of TB cases 4000 3000
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患病人数
• 资源有限地区在卫生医疗 机构预防结核病指南 – 1999 (世界卫生组织)
– 行政管理措施 – 环境工程措施 – 个人防护措施
• 艾滋病关怀与治疗扩展 地区的结核病感染控制 – 2007(世卫,美国 CDC,国际肺部联盟)
– 1999年预防指南的补充
TB/HIV防治联合行动暂行策略 - 200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在医疗卫生机构、 人口聚集场所和家庭的感染控制策略
提纲
• 流行病学
• 制定结核病感染控制策略的背景 • 结核病感染控制策略 • 结论
全球结核病疫情估计 - 2009年
估算发病 人数
各种类型结核病 亚洲的发病人数最多 非洲的发病率最高 耐多药结核病 (MDR-TB) 广泛耐药结核病 (XDR-TB)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32
2
3
结核病感染控制措施的应用
• 基于结核病感染控制评估 • 当地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气候特点及社会经济 状况等 • 针对患病率较高的地区,以及耐多药和广泛耐药 结核提出特殊建议 • 按风险大小来组织各种措施的实施:最有效且费 用最低的干预措施最优先考虑
3. 对医务工作者的结核病患病监测,对医疗机构和 人群聚集场所的风险评估
4. 倡导、沟通和社会动员 5. 监测与评估 6. 实施性研究
•
管理控制措施
• • • • • 分诊 咳嗽礼仪 尽量缩短在医疗机构停留时间 通风系统 紫外线照射杀菌 医用防护口罩
• 环境控制措施
• • 个人防护措施
•
卫生医疗机构,人群聚集场所和患者家庭
*包含异常值
家庭成员
结核菌感染 和结核病患病 结核菌感染 和结核病患病
LMICs: 中低收入国家(世界银行排序) HICs: 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排序)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感染控制政策,2009
• 组织管理活动 – 国家/省级 – 医疗机构
1. 建立协调小组,计划,预算,人力资源 2. 医疗机构的设计/建造/改造
估算死亡 人数 170万
(26/10万)
940万
(137/10万)
44万 2.5万? 110万 (12%)
~15万 ?
40万
估算的发病人数中,81%在22个高负担国家
80
60 log10Inc 40 20 0 -20 -40 0.5 1.0 1.5 2.0 2.5 3.0
-150
-100
-50
98人暴露
对应
9 +
9 = 18人暴露
21
3. 结核病传播的风险评估
• 结核病流行病学评估
结核病患病率 耐药结核的情况 TB/HIV双重感染的情况
• 在哪些地方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可能会使他人面临感染风 险? 医疗机构 其他人群聚集场所:流浪汉收容所、监狱、难民营、 宿舍、军营 • 确定高风险场所
TB Case Notification (per 100000)
口结 )核 病 登 记 率 ( /10 万 人
40 30 20 10 0
Number of TB cases among internal migrants TB notification rate among local residents
2. 医疗机构的设计、建造、翻修及使用
• 确定容易造成结核病传播的地方
– 拥挤的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病房 – 通风较差的封闭式门诊候诊区 – 较高风险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区域(留痰室、支气管 镜检室、尸体解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