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民族团结》练习02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练习题课件 (共18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练习题课件 (共18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2:44:2602:44:2602:449/6/2021 2:44: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602:44:2602:44Sep-216-Sep-21
A.5个 B. 6个 C.7个 D.8个
8.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
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广西 C.西藏 D.新疆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不包括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B.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C.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 D.实行民族独立的政策
12.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 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 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
建设和谐社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3.下列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是( )
A .《江格尔》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上午2时44分26秒02:44:26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上午2时44分21.9.602:44September 6, 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时44分26秒02:44:266 September 2021

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单元练习卷: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单元练习卷: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比较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关于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比较中,正确的一项是()A.这三个区域都是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而设置的B.这三个区域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拥有自治权C.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域只在于经济方面D.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社会制度2.“一国两制”构想中最重要的前提是()A.武力统一B.统一为社会主义制度C.一个国家D.两种社会制度并存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一国两制”构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2016年以来第4个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的“友邦”,以上史实说明了()A.台湾地区经济逐年下滑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C.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D.一个中国的原则深入世界各国人民人心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团结B.国防建设C.祖国统一D.经济建设6.55 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的代表比例都超过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的比例。

这体现了()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7.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西部地区B.西南和中部C.东部和中部D.东部地区8.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小杂居,大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C.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D.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10.“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八年级历史民族团结 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民族团结 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

民族团结同步练习(2)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A.焦裕禄B.雷锋6.据右面的材料判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思维拓展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①促进民族团结②缩小东西差距③各民族共同发展④政府依法行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具体表现在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9.1994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开卷探究11.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2)新时期党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12.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和地图,研究回答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2001年国家共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生态环境建设(2)共建铁路新线1327公里,复线975公里,电气化铁路440公里(3)新建和改扩建机场22个(1)退耕还林:到2001年底,1867.3万亩,今年1~7月,2460万亩(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到2001年底,1635.1万亩,今年1~7月,2291万亩(1)了解西部地区所属的12个省、市、自治区。

并按序号填出五个自治区的名称。

③_____,④_____,⑩_____,_____,_____。

(2)据上面的材料,你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重大意义?(3)请你为西部大开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1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历史上各民族间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同为一家”的佳话。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历史坐标】一、选择题1.“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D)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下列是小明准备的板报素材,由此可知,他准备的这期板报主题应该是(B)A.朋友遍天下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科教兴国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3.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

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C)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4.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摆脱了400多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B)A.英国B.葡萄牙C.法国D.西班牙5.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反映了(A)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C.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6.“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这段材料评述的是(A)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一国两制”构想7.“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B)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8.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五十六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A)A.汉族B.藏族C.回族D.蒙古族2.“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

援建西藏有利于(C)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B.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3.下图是我国发行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和壮族文字。

这体现了(D)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制度是(B)A.县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郡县制D.行省制度5.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这些做法(B)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6.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依然保留着原始时代生活方式的民族为(B)A.彝族B.佤族C.藏族D.汉族7.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一过程反映出(C)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8.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有利于(D)①民族团结②各民族共同发展③缩小东西部差距④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习题(含答案)

《民族大团结》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包括()①民族团结②民族平等③民族区域自治④各民族共同发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2.见下图中的西藏农奴,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以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

这种状况得到彻底的改变是在()A. 新中国成立初期B.西藏和平解放时C. 20世纪60年代初期D.改革开放后3.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

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A. 政治协商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社会保障制度4.有一个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

他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是()A. 王大珩B. 杨利伟C. 邓稼先D. 孔繁森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A. 山西B. 甘肃C. 新疆D. 辽宁◆能力题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迅速打开了民族工作的局面,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 共同发展B. 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平等D. 民族团结2.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A. 朋友遍天下B.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 科教兴国D.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3.阅读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②西部大开发的实施③改革开放的推动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选择题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少数民族当家做主C.民族平等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A.10个B.5个C.6个D.8个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A.广西B.香港C.甘肃D.福建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①有利于祖国统一②有利于民族平等③有利于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地区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武汉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西藏的重视。

下列措施对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实施西部大开发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6.为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进行了()A.可持续发展战略B.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政策D.搞活经济政策8.“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材料中“神奇的天路”的修通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B.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D.彻底消除了西藏和东部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2004年中央对西藏地区财政补助投入累计达968.72亿元;对口支援西藏的中央部委、省市区企业先后派出援藏干部2892人,支援建设项目1698个,投入资金64亿多元。

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试题

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试题

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试题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57B.56C.55D.5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第一子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的内容中:“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据此可知,故选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实行的原因、内容、意义。

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D.共同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第一子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的内容中:“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

”据此可知,故选C。

ABD 选项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实行的原因、内容、意义。

3.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A.科教兴国B.西部大开发C.人才强国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第二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容中:“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据此可知,故选B。

AC选项是我国实施的基本国策。

D选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的战略。

【考点】各民族共同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各民族地区发展的情况。

4.为了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的杰出代表是()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孔繁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同步训练
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侵害的部分。

材料二:5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

在本届“两会”上,5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大代表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1%;政协委员
262名,占11.71%。

各民族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
商国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中的哪项制度?上述规定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从关键字如“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多党合作”“各民族代表”等来分
析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马背民族圆了火车梦
请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题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
材料题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材料二反映了5 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

说明少数民族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

2、思路解析:阅读材料获取最大有效信息,要以所学知识为主,材料信息为辅,针对问题要求进行解答。

本题要求回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反映党和国家对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材料二用图片形式形象再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日常生活、交通状况方面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题第二问要求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注意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列举说明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党和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具体史实。

解答要注意从时间的先后、政治经济等方面内容进行列举,史实要完整、准确。

简答题
变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面貌、生活水平、交通状况。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工业从无到有,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原因: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