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生的哲学课
法国高考写哲学作文

蒋 子 龙 质 疑 作 协 主 席 网 上 打 擂
据 报 载 , 时值 盛 大 网 络 文 学公 司 举 办 的 “ 国 全
( 家讲坛) 百 ) 主讲人售书遭掌掴
蒋
子
3 0省作协主席小说竞赛 ” 在全国进行的如火如荼之 时,中国作协 副主席 ,著 名作 家蒋子龙在接受记者 采访 时 对 这 次活 动 表 示质
崇年进行探讨,但交流时间不是很多,于是狂热 拥阎派、学术探讨派、坚决反阎派由此形成,但
由于得 不到深层 次地沟通 交流 ,隔膜 和矛盾 也就
写作用了 2 0多分钟,但酝酿却用了 2 0多年。他 2 多岁离开内 0 地, 去了台 湾, O 4 多岁时,心情苦闷, 思乡之情难以表达。 ( 乡 愁> 赢得了两岸的共鸣, 他很感动。余光中说, 只要两岸文化有
据 报载 ,20 0 8年 ’ , “ 0月 乡愁诗 人 ”余光 中在南 京图书馆
以其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演讲风格, 了一场 < 做 当中文 遇见英
文>的主题讲演,赢得了满场 10 00多名听众的热烈掌声。在演 讲中,余光中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演讲方式,讲述了中英文的关系。 余光中说,外国人很难想像中国人会讲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 这 就是我们母语的伟大之处。面临外来语言 ,是有压力,好在我们 有古人留下的成语。 ”他认为, “ 对仗“与 “ 平仄”是我们的绝对 强势,留存于日常语言中。常用的成语如 “ 天长地久、千山万水、 万紫千红、红男绿女等”都是按照平仄之律,惟一不讲平仄的成 语是 “ 乱七八糟” “ 而它果然也就真是乱七八糟 ! 余先生的幽 默,惹得全场哄堂大笑。余光中说,中文受外来语影响不可避免, 但太快或太多将伤害其生态,用得好的自然有相辅相成之效。讲 演最后 ,余 光中回答 了听众 问他 当年写 ( 乡愁 )时的情形 ,他说 ,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说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的课文,属于哲理散文,此文选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在西方近代学术史上,有不少思想经典是以古老的语录体形式写成的,尽管显得零乱而散漫,但它们兼容了哲学与诗的特质,既有凝重、冷峻的沉思,又不乏炽烈的情感与飞腾的想象,既是对世界普遍本质的理性思辨,又是极个性化的人生体悟。
在阅读的时候,若是有心,一个意蕴深邃的句子就足以将读者打动,让读者与作者精神相通、意气相投。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就是这类经典中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本,《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精髓尽皆凝聚在一个令人难忘而又促人覃思的生动比喻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这篇文章较为艰深,理性很强,语言的跳跃性大,读了总有晦涩不畅之感。
鉴于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不足,在自主理解哲理上有难度。
因此,本设计避开直接引领学生悟哲理,而是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以品读语言为抓手,建立在关键词句的世界里让学生去感悟哲理,课堂教学中以理解‚能思想‛为解读文本感悟哲理的立足点,确立‚品读—感悟—评说‛的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世界里感悟艰深的哲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品味‚思想‛的内涵。
【教学目标】1、品读题目,酝酿“自豪、坚强”的情感;品读文中“只不过”、“最”、“但”等词语蕴涵的意义。
2、联系生活,感悟“能思想”,体会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
3、积累诗化般的哲理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镜头一:初读全文蕴蓄情感(学生互动:诵读,蕴情感)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师述:人是什么?(生纷纷说)。
人,是三闾大夫步履维艰的天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是贾阆仙清风明月下轻轻的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人,是罗丹匠心独运的画笔下如痴如醉的思想者——“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爱”。
事业单位联考真题职测C类

2018年湖北省5.26事业单位联考笔试试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下列矿物按照硬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金刚石②刚玉③石英④石膏A. ④③②①B. 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 ①④③②2.关于人造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苏联是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B.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位于赤道上方C.卫星运行轨道越低,绕地周期越短D.“东方红一号”是气象卫星3.下列事物与所涉及的光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A.全息照相——光的干涉B.显微镜——光的折射C.玻璃幕墙——光的色散D.胃镜——光的全反射4.关于我国著名湖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B.洞庭湖位于淮河流域C.青海湖是内陆湖泊D.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5.潮汐是指海水在①地球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古代称晚上的海水涨落为②“潮”,白天的称为③“汐”,潮汐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④内能。
上段文字中划线部分有几处错误?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6.2017年4月27日,天舟一号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下列关于该试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天舟一号搭载有宇航员B.推进剂补给利用了两个航天器贮箱的气压差C.推进剂是指燃料和氧化剂D.天舟一号是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的7.下列关于青藏铁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B.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C.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已经完成了无缝钢轨换铺工程8.下列有关血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静脉内呈暗红色B.可以用来准确检测血型C.使用离心机可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D.普通冰冻血浆的有效期是2年9. 下列关于金属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包装飞机快餐的金属箔材质主要是铝B.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铬C.手机SIM卡金属部分主要是铜和金D.钛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10.下列有关两栖动物说法正确的是:A.螃蟹属于两栖动物B.大多数为恒温动物C.大多数为卵生D.肺是唯一的呼吸器官11.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下列情形不属于工伤的是;A.小樊在上班时由于操作不符合规程,手指被机器绞伤老赵中午喝醉酒,下午上班操作机器时不小心将脚压伤12.下列法律思想与其出处对应错误的是:A.三权分立——《君主论》B.刑不上大夫——《礼记》C.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D.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13.关于黄河、长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河的上、中游分界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B.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位于黄河入海口C.姜夔创作《扬州慢》时,长江流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D.长江的源头所在省份有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14.以下填入“口”处的名称与图中标志对应正确的是:A.①绿色食品②保健食品③免检产品B.①免检产品②绿色食品③有机食品C.①保健食品②有机食品③免检产品D.①有机食品②绿色食品③保健食品15.关于风力发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疆达坂城建有我国规模较大的风能发电基地B.我国已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成大型海上风电站C.16世纪荷兰已经广泛建立风力发电系统D.风力发电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16.下列四种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胆汁B.唾液C.血液D.胃液17.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发动机常用的柴油机或汽油机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B.发动机外装有水套可有效帮助发动机散热,因为水的比热容小C.小汽车后窗玻璃板中嵌入电热丝,可以防止车内的雾气凝结D.空调车的车窗玻璃一般设计成双层玻璃,是为了减少热传导18.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幅十八世纪末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不可能出现:A.太平洋B.西班牙C.澳大利亚D.南极洲19.关于厄尔尼诺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发生在印度洋海域B.是指局部区域海水异常增温C.其发生有一定时间规律D.与其表现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20.下列现象与原理对应错误的是:A.多云的夜晚一般气温不会太低——大气逆辐射强,形成保温层B.晴朗的天空多是蔚蓝色——蓝色光最不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C.夏季海边经常吹海风——风从高气压的海洋地区吹向低气压的陆地地区D.青藏高原辐射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第二部分言语理解及表达21.虽然数字是年报中最()的部分,但年报其实远不止是()的数字堆砌,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以说,年报是一个舞合,合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
西方哲学史课程大纲

西方哲学史(上)教课纲要导论一. WHY ,为何要学习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理解世界的作用观点的演变,制度的理念,对于西方的认识,对现时代的理解。
2.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哲学系学生的基础作用理解哲学观点的基本流变,培育哲学的基本修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对于中国哲学的比对作用。
3.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现代中国人的作用五四此后,翻译所带来的文化转变;现时中国哲学观点的两重性;西方哲学不只是是一种西方传统。
4.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对于思想的训练思疑,发问,界线,批评。
5.何谓“哲学即哲学史”二. WHAT ,什么是“西方”“哲学”“史”?1.何谓“西方”地理观点,文化观点,与“外国哲学” ,“欧洲哲学”这两个观点的差别公元四世纪,东西罗马分裂,拉丁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的差别2.何谓“哲学”什么是 Philosophy ,从 Sophy 到 Philosophy什么是西方意义上的“学”,science和logic黑格尔的“绝对知识”哲学的批评意味3.何谓“史”“史”对西方和中国意味着什么西方历史的分段,1666 年开始,古代,中世纪,近代哲学史的发源,第欧根尼·拉尔修的《有名哲学家的平生,学说和格言》黑格尔式的哲学史,逻辑发展,观点间的联系,必定性,哲学史即哲学三. HOW ,怎样学习西方哲学史?1.背景原则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哲学与生活世界2.怜悯原则理解问题提出的缘故,解决的思路,遗存的问题3.语境原则在当时代哲学的语境中理解在哲学家个人的哲学语境中理解在文本的语境中理解4.批评原则内在逻辑的批评,系统间的批评,历史的批评四.本学期学习内容绪论第一单元一.前苏格拉底哲学二.苏格拉底期间哲学三.柏拉图四.亚里斯多德五.后亚里斯多德哲学(希腊化-罗马期间哲学)第二单元一.中世纪哲学导论二.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哲学三.经院哲学的出生四.经院哲学的兴隆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五.经院哲学的分裂第一单元:古希腊哲学一.前苏格拉底哲学(一)西方思想的摇篮:伊奥尼亚1.简要历史概略2.文化背景3.初期哲学的基本特色(二)初期伊奥尼亚哲学家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4.伊奥尼亚哲学的几个特色:3月 3日(三)毕达格拉斯1.毕达格拉斯其人及其社团2.毕达格拉斯学说的宗教性3.主要学说4.结论(三)赫拉克利特1.概论2.万物皆流3.多中的一4.火与逻各斯3月 10日(四)巴门尼德和芝诺1.塞诺芬尼的“神”2.巴门尼德的“一”3.芝诺的“辩证法”(五)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1.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2.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说(六)原子主义者和德谟克利特1.留基伯2.德谟克利特(七)总结1.一与多的问题2.生成与变化3.客体世界4.认知主体5.逻辑的发展6.对后代影响3月 17日二.苏格拉底期间(一)智者运动1.概论a.智者的问题b.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差别c.智者的历史作用2.智者的主要思想3.主要的智者a.普罗泰哥拉b.高尔吉尔3月 24日(二)苏格拉底1.平生2.苏格拉底的哲学改革3.主要学说a.哲学观点b.道德学说c.政治、宗教课说(三)小苏格拉底学派1.麦加拉派2.犬儒学派3.昔拉尼学派3月 31日-4月 7日三.柏拉图哲学1.平生、著作和哲学企图a.平生b.著作真伪问题时间问题大概分期c.柏拉图哲学的企图和系统特色2.理念(或相)的学说3.知识理论什么是真实的知识怎样认识“相”怎样获得知识4.心灵学说5.道德理论6.国家学说7.自然学说8.柏拉图和老学园派四.亚里斯多德哲学1.平生、著作及其哲学特色平生、著作、研究纲领、哲学特色2.逻辑学对于范围、对于证明3.形而上学第一哲学、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论、对于个别与一般、形式与质料、潜伏与现实、第一推进者4.物理学运动类型、运动根源、运动实质、运动原由、自然的必定性和目的、第一推进者5.心理学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灵魂的功能与类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动理智与被动理智6.伦理学幸福、德行与中道、自由、正义、友情、快乐、智慧7.政治学人是政治动物、对于财富、反对柏拉图的理想国、政制、对于国家的理想8.亚里斯多德的影响及逍遥派五.后亚里斯多德哲学(希腊化-罗马哲学)(一)导论时代背景、文化特色(二)斯多葛主义1.芝诺及其学派2.宇宙论3.伦理学4.中后期斯多亚学派(三)伊毕鸠鲁主义1.伊毕鸠鲁及其学派2.准则学3.社会、伦理思想(四)思疑主义1.皮浪及其学派2.基本学说(五)犹太-希腊哲学:斐洛1.斐洛其人及其学说的意义2.喻意解经法3.对神的认识(六)新柏拉图主义1.普罗提诺与新柏拉图主义2.三一说3.可感世界4.从可感世界回到太一世界六.古希腊哲学的衰败第二单元:中世纪哲学一.中世纪哲学导论1.中世纪哲学概观2.中世纪哲学议论3.中世纪历史简介4.中世纪哲学分期二.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哲学(一)教父哲学1.概论a.希腊教父b.拉丁教父2.教父与希腊哲学3.“三位一体”与中世纪的哲学识题(二)奥古斯丁1.平生易著作2.基督教课说3.光照说辩驳思疑主义、知识的标准与根源、光照说4.神学世界观自然的次序、种质论、时间说、人的天性5.伦理思想论恶、恩情与自由意志、对于爱、6.上帝之城三.经院哲学的出生(一)概论(二)安瑟伦1.平生与著作2.崇奉追求理性3.对上帝存在的证明a.对上帝的后天证明b.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4.自由意志论(三)阿伯拉尔1.平生与著作2.辩证神学3.理性伦理学(四)对于共相性质的争辩1.罗瑟林和安瑟伦的对峙2.阿伯拉尔的唯名论3.吉尔伯特的实在论4.索尔兹伯瑞的总结(五)亚里斯多德主义的流传1.阿拉伯哲学2.犹太哲学3.亚里斯多德著作的翻译4.大学的出生四.经院哲学的兴隆和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一)概论1.巴黎的经院哲学2.英国的经院哲学3.科隆的经院哲学4.小结(二)托马斯·阿奎那1.平生易著作2.哲学与神学3.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4.存在与实质存在、存在者、自有存在与共有存在、是这个与其所是、存在与实质5.形式与质料6.人与灵魂灵魂总论、认识论、行为论7.道德与政治五.经院哲学的分裂(一)概论法兰西斯修会――奥古斯丁主义传统――属灵派波纳文都主义激进的亚里斯多德主义77禁令(二)邓·司各特1.平生与著作2.形而上学与神学3.存在论形式与质料、共相理论、个性学说4.意志主义本体论、灵魂观、伦理观(三)威廉·奥康姆1.平生与著作2.唯名论立场3.认识论4.唯名论结果:神学与伦理学六.总结西方哲学史教课纲领(下)绪论一.何谓“近代”西方哲学从世界历史上讲,从文化上讲,从社会-政治上讲,从哲学史看“现代性(即近代性)问题”二.近代西方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差别性三.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区分1.近代哲学盛行1.经验主义2.理性主义3.启发运动4.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盛行一.文艺中兴1.概论2.马基雅维利3.彼特拉克4.托马斯·莫尔5.古典哲学中兴的整体偏向二.宗教改革1.概论2.基督教人文主义a.爱拉斯莫斯b.蒙田3.新教神学a.马丁·路德b.让·加尔文4.新教精神和近代哲学三.近代科学的出生1.概论2.哥白尼3.刻普勒4.伽利略5.哲学与近代科学近代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概论一.十七世纪哲学的系统性特色二.理性主义特色1.理性的定义2.天分观点3.多种实体观4.数学化偏向与演绎性系统三.经验主义特色1.初期经验主义特色2.英国古典经验主义的原则3.经验主义的思疑性和批评性弗兰西斯·培根一.培根的平生易著作二.科学的分类三.“四假相”说四.概括法勒内·笛卡尔一.笛卡尔的平生易著作二.哲学的目标三.哲学的方法1.笛卡尔的方法2.天分观点3.方法上的思疑五.我思1.“我思故我在”2.思和思想者3.真谛的标准六.上帝存在的证明1.上帝的存在2.错误的产生3.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七.外在世界的存在及身心关系1.物体的存在2.实体和属性3.身心关系七.笛卡尔对近代哲学的影响布莱斯·帕斯卡尔一.帕斯卡尔的平生、著作及其哲学的精神二.几何学方法的范围及其限制三.心灵说与护教课1.帕斯卡尔的心灵说2.护教课方法四.人与上帝1.人的不幸与伟大2.崇奉上帝的博弈证明托马斯·霍布斯一.霍布斯的平生易著作二.霍布斯的哲学观1.哲学的实质和目的2.哲学的分类3.哲学的方法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1.人的自然状态与自然法2.国家的产生和契约理论3.主权者的权益与臣民的自由4.议论巴鲁赫·斯宾诺莎一.斯宾诺莎的平生易著作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1.实体与属性2.无穷款式3.有限款式的产生4.精神与物体5.除去目的因果论三.斯宾诺莎的知识论1.知识的等级2.杂乱的经验、广泛的观点与错误3.科学的知识4.直观的知识四.斯宾诺莎的感情论1.斯宾诺莎阐述感情、行为的企图2.意动、快乐和难过3.派生的感情3.悲观与踊跃的感情4.人的奴役与自由5.对上帝理智的爱6.人类精神的永久性五.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约翰·洛克一.洛克的平生易著作二.洛克的基本哲学原则1.知识与中庸之道2.《人类理解研究》的目的3.反对天分观点4.经验主义原则三.洛克的观点理论1.简单观点与复杂观点2.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3.简单款式与混淆款式4.实体观点5.关系观点四.洛克的语言理论1.语言概论2.广泛观点3.实在实质与名义实质五.洛克的知识论1.知识的四种形式2.知识的等级3.知识的范围4.知识的实在性六.洛克的政府论哥特弗利德·威廉·莱布尼兹一.莱布尼兹的平生、著作二.莱布尼兹的基本哲学原则三.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1.纯真实体,或票据2.隐德来希与第一物质3.广延与物体4.前定和睦说四.莱布尼兹的认识论1.知觉、欲念与统觉2.天分观点五.神正论思想乔治·贝克莱一.贝克莱的平生易著作二.贝克莱的唯名论思想1.词与义2.抽象的广泛观点三.贝克莱的感知理论1.可感事物剖析2.可感事物的实在性3.物质实体的无心义性4.感知论四.有限精神与上帝1.有限精神的存在与实质2.上帝的存在与实质3.可感事物与有限精神及上帝的关系大卫·休谟一.休谟的平生易著作二.观点理论1.印象与观点2.对抽象观点的批评3.实体观点、复杂观点的剖析三.因果理论1.为何看重因果性问题2.因果性知识的剖析3.信念的实质四.思疑论和不行知论1.思疑论概括2.对古人思疑论的批评及自我定位3.不行知论五.宗教、伦理和政治思想1.否认传统对上帝的证明2.相关道德行质和道德议论的学说3.相关社会、国家的理论法国启发哲学(上)一.启发运动概说1.广义与狭义的启发观点2.宗教的批评3.政治的批评4.对道德社会生活的关注5.进步的观点6.宽容的原则二.皮埃尔·培尔三.孟德斯鸠及其法的研究四.狄德罗及其自然神论法国启发哲学(下)一.感觉主义者:孔狄亚克和爱尔维修二.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和达朗贝特三.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和霍尔巴哈让·雅克·卢梭一.卢梭的平生易著作二.否认文化的学说三.论人类不同等的发源1.人的自然状态2.从自然状态到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四.卢梭的感情哲学五.社会契约论1.社会契约与社会中的自由2.对于“主权”及公义理论3.对于立法者与政府的理论4.议论德国古典哲学概论一.作为哲学分水岭的康德哲学二.从主观唯物主义到客观唯物主义三.神学背景四.浪漫主义背景五.“绝对”与人的问题伊曼努尔·康德一.康德的平生、著作二.康德哲学发展的概略1.初期著作和牛顿物理学2.前批评期间的哲学著作3. 1770 年的教授任职论文4.批评哲学的观点三.纯粹理性批评中的基本问题1.形而上学的一般问题2.天生知识的问题3.天生知识的区分4.康德的哥白尼革命5.《纯粹理性批评》的构造及其在整个批评哲学中的意义四.科学的知识何以可能1.空间、时间及数学何以可能2.知性的纯范围与范围的先验演绎3.范围的图型和天生综合原理4.纯粹的自然科学怎样可能5.现象与本体五.形而上学能否可能1.形而上学的对象2.对思辩形而上学的批评3.形而上学的意义六.实践理性批评和判断力批评1.实践理性批评的目标与内容2.判断力批评的思路与内容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一.费希特的平生易著作二.哲学基根源则三.对于“自我”的学说四.对于意识的演绎五.议论弗里德利希·威廉·谢林一.平生著作及其思想的发展阶段二.自然哲学系统四.先验唯心论系统五.同一哲学乔治·威廉·弗里德利希·黑格尔一.黑格尔的平生易著作二.初期思想1.初期神学思想2.与费希特、谢林思想的关系四.精神现象学1.思辩与历史2.烦恼意识3.理性与天启五.哲学系统1.逻辑学2.哲学全书3.法哲学六.黑格尔学派与费尔巴哈1.老年黑格尔派2.青年黑格尔派3.费尔巴哈代结语:从西方哲学史到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一.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改革二.现代西方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改革---------------------------- 精选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精选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法国学生的哲学课

法国学生的哲学课作者:休·斯科菲尔德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5年第04期2013年6月的一个周四,约65万名法国高中生参加了一门期末考试,科目是哲学。
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在上大学前,法国学生必须有能力“进行哲学探讨”。
一年一度的哲学考试更是高考的开端,只有顺利通过,才能进入高等教育。
哲学在法国中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文科学生每周要学8小时,理科学生则要学2小时。
在令人心惊肉跳的哲学考试前夕,我一直站在17岁女儿露比的身后,用近乎钦佩的目光注视着她考前最后一次捧着厚厚的哲学课本复习,心中唯一的想法是:感谢上帝让我免于遭受这种痛苦。
当学生们坐下来应付“费劳”(这是大多数法国学生对哲学课的别称)考试时,必须绞尽脑汁。
这门课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科目,不仅是因为它是高考周的开始,更因为它是耗时最长的考试。
在令人精疲力竭的4小时里,每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国中学生都要以书面形式回答一个哲学问题。
今年6月的那个清晨,他们必须坐好,花4小时写出一篇详尽得当、前后呼应的议论文,标题是《真理高于和平吗》或是《权力可以不因暴力而存在吗》,也可能是《是否有罔顾事实的正确》。
这些题目都是从女儿的复习书里找到的。
露比选择了文学类高考,她也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更偏向科学的高考类别。
但所有考试类别中都包括哲学,只不过在文学类高考中,哲学是主科,在7门考试科目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换言之,在高考总分的计算中,哲学的分数最为紧要。
从露比的课本中摘录出来的哲学主题有——意识、艺术、存在与时间、物质与精神、社会、法律、职责、幸福……在众多作家中,她要了解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海德格尔、萨特。
法国为何如此重视哲学教育?一些专家认为,哲学教育是法国特色,旨在建立“哲学的文化和思考基础”,提高个人的反思能力。
“寻求个人反思”是法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之一,法国哲学教育的目的也不止在于让孩子们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更在于将其融入人类思想现实的洪流之中。
法国中学哲学课中的公民教育

固 目
J l > o ∞ H l 田 。 广 z 冈 圈 ∞ 隧驻缴
法 国中学哲学课 中的 公 民教育
。杨
凡
世 界上 绝大 多数 国家 , 无论 东方 的还 是西 方 的, 基 本都会 向未 成年公 民开设类 似 国民教育 的 课程 , 目的都是 使得学 生在 既有体 制下 成为 一个 合格的“ 公 民” 。 在很 多 国家 , 这 种 教育 是 贯 穿在 各相 关科 目中 的 , 如历 史 、 地理 、 哲学 , 而 有 些 国 家则 是把 它 单独 列 为一 门课 程 。 在法国, 承 担这
于现 代社 会 的认 识 。 不 可 避 免地 , 它 也体 现 了 一 定 的 价值取 向 。 这种 价值取 向核 心表 现在 对现 代 民主制 度 的维护 上 。 比如 , 笔 者 随便 翻 开一 本 比 较通 用 的哲学 教材 , 发 现其 中引用 最多 的是 那些
被 称 为现代 主 义哲 学 大师 的 学者 们 。 康德 、 黑 格
述 的 内在 逻辑 ; 也 会结 合 自己 的理 解对 这些 主题 进 行旁 征博 引的解 释 ; 还会 经常要 求学 生通 过作 业、 课 堂陈述 、 讨 论等 方式 谈一些 自己的看法 。 总之 , 在法 国, 中学 哲 学教 育 的任 务 更 多地 是教会 学生 如何 去 “ 哲学 地思考 ” , 而 不仅 仅是 哲
在“ 功利 主义 ” 以外 思考 自己的人生价值 。
法 国 中学哲 学 教 育 的 目的是 培 养 人 对 社会
问题进行 理性 思辨 的能力 , 同时 也是形 塑一 种对
这些 中心 概念涉 及面 很广 。 学生一 般第 ~个 接触 到的概 念是 “ 良知 ” , 其 后包 括 “ 他者 ” “ 语言”
法国 高中 哲学

法国高中哲学
在法国,学习高中哲学的学习课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哲学基础:主要涉及哲学的概念、历史及其理论,包括认识论、实证主义、伦理学、形
而上学、逻辑学等。
2. 文化哲学:包括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政治等间的关系,及社会现象如何影响哲学
思想。
3. 宗教哲学:主要涉及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以及宗教对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
4. 现代哲学:讨论现代哲学家们提出的哲学问题及相关的理论,如判断论、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等。
5. 世界哲学:涉及不同地区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包括中国、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哲
学思想。
第十二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法国哲学具有怀疑论的传统。早在16世纪,蒙田就运用怀疑论提 倡宗教宽容,笛卡儿也用方法论的怀疑主义证明传统知识不可靠。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培尔的哲学批判“使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 一切形而上学在理论上威信扫地”,“为在法国接受唯物主义和 合乎健全理智的哲学作了准备”。
二 、梅叶
让·梅叶(Jean Meslier,1664—1729)是 早期无神论思想的代表和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出生于一个纺织工人家庭,从宗教学校毕 业后在天主教会担任教职。他在晚年写成了 一部表达自己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的著作手 稿,并标明为《遗书》。
同时,在共和政体下,由于人民掌握着最高权力,存在着滥用权 力和极端民主的危险,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他认为理想的政 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他推崇英国议会制的君主制政体,认为它 是最理想、最优良的政治制度。
孟德斯鸠推崇英国的政体
专制集权的象征“束棒”(法西斯)
孟德斯鸠继承了洛克的思想,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立法、司法和行 政“三权分立”的学说。他说:“任何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 权,执行有关国际法事务之权,执行有关公民法事务之权。”这 三种权力应该彼此分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防止权力滥用, 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三权分立”学说表达了资产阶级反对封 建专制的立场,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历史也证明,三权 分立并非民主的唯一形式,即使资产阶级国家也都没有完全采取 三权分立的制度。
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之中,“自然法”就是人 类在自然状态下所遵从的规律。自然法仅仅源于生命的本质,是 人类还很软弱时用以保存自己生命的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学生的哲学课
作者:休·斯科菲尔德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4年第06期
哲学在法国中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文科学生每周要学8小时,理科学生则要学2小时。
在令人心惊肉跳的哲学考试前夕,我一直站在17岁女儿露比的身后,用近乎钦佩的目光注视着她考前最后一次捧着厚厚的哲学课本复习,心中唯一的想法是:感谢上帝让我免于遭受这种痛苦。
这门课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科目,不仅是因为它是高考周的开始,更因为它是耗时最长的考试。
在令人精疲力竭的4个小时里,每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国中学生都要以书面形式回答一个哲学问题。
今年6月的那个清晨,他们必须坐好,花4个小时写出一篇详细得当、前后呼应的议论文,标题是:真理高于和平吗?或是:权力可以不因暴力而存在吗?
这些题目都是从女儿的复习书里找到的。
露比选择了文学类高考,她也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更偏向科学的高考类别。
但所有考试类别中都包括哲学,只不过在文学类高考中,哲学是主科,在七门考试科目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换言之,在高考总分的计算中,哲学的分数最为紧要。
从露比的课本中摘录出来的哲学主题有——意识、他者、艺术、存在与时间、物质与精神、社会、法律、职责、幸福……在众多作家中,她需要了解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海德格尔、萨特。
法国为何如此重视哲学教育?一些专家认为,哲学教育是法国特色,旨在建立“哲学的文化和思考基础”,提高个人的反思能力。
“寻求个人反思”是法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之一,法国哲学教育的目的也不止在于让孩子们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更在于将其融入人类思想现实的洪流之中。
如果你曾经学过康德和斯宾诺莎的言论,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思想,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加以运用。
拿破仑于1808年启动了大学入学的毕业会考制度,在首次考试中,哲学就是考试科目之一。
拿破仑虽然自称皇帝,但他要培养的明显不是只知拥戴的百姓,而是模范公民。
法国作家、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曾说过: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在美德之上,美德包括个人行使自主判断的能力。
因此,法国哲学的教学目的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完成对青年男女的教育,让他们去思考。
拥有一种以思想为基础的社会愿景,让人们习惯于思考,信仰思考,然后慢慢觉得愿意为这些思想而奋斗,甚至为它而死。
比如,2013年7月,一个法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开枪自尽。
自杀者名叫多米尼克·文纳,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哲学家和散文家。
在最后一篇博文中,多米尼克引用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话,人生的最后时刻与之前所有经历过的时光同样意义重大。
他大概是太热爱自己的理念了,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在现代世界里,人们很难有兴趣阅读哲学书,潜心于哲学的变幻莫测中。
然而,迷惑不解的法国学生们乐得囫囵吞枣,只要伦理、理性、辩证能让他们通过高考。
哲学教会学生如何以清晰合理、深思熟虑的方式来分析、沟通。
有了这样深入的基础,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发展全面、思想成熟、善于思考、长于表达的人。
但如今法国人中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几百年前他们把哲学课程的学习当做明智之举,但时过境迁,也许现代教育不应过分强调哲学思辨。
话题转回到家里,自从女儿露比学习哲学以来,她的变化简直让我心生敬畏。
一年前,哲学课的生涩和抽象还令她整个人处于惊慌失措中,而如今,对于哲学课,她不仅学得轻松自如,而且兴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