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 我惊呆了!

合集下载

法国高考作文竟考“我是谁”

法国高考作文竟考“我是谁”

法国高考作文竟考“我是谁”作者:刘喜来源:《华声·观察》 2018年第8期高考刚刚结束,一年一度的作文题吐槽大会随之开始。

面对令人头皮发麻的中国作文题,总有人痛心疾首地搬出法国高考作文来对比:看看人家,博雅深邃,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例如,2017年法国的文科作文题是这样的:1、仅凭观察,是否足以认知?2、我有权利做的一切,是否都是正确的?3、就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选段,写一篇论文。

这些题目不仅有很强的思辨性,而且看上去相当的……难。

以许纪霖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每见此都难抑羡慕之情:这些题连不少国内哲学专业本科生都答不上来,“怪不得法国乃至欧洲是出思想家的地方,而中国的高考似乎更多的是在强调记忆”。

不过,法国高考作文真的这样高大上吗?法国高考又为什么要考这些深奥的哲学题?打分如“摇奖”的哲学八股高考考哲学,是法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很多国家都在高中开设哲学课程,但把哲学设为大部分学生必修、且分值比例如此巨大的科目,全世界仅法国一家。

法国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高中,其中以升学为目标的普通高中和提供职业教育的技术高中,会考都必考哲学。

文科生自然无需多说,连普通高中的理科生也无法幸免。

他们的哲学课分值高于所有的理科选修课。

每年高中毕业会考,数十万考生都要在四个小时里奋笔疾书,回答“劳动的价值”“权利和利益的关系”,甚至“我是谁”这种宏大而终极的哲学命题。

这种考试有多难?满分20的考试,19、20分几乎不可能拿到,达到12分的及格线就已算高分。

多数学生即便通过会考,考上大学,哲学考试的单科成绩仍是不及格。

但另一方面,其答题方法又非常老套,和GRE作文乃至古代八股文没什么两样:先要解释并深化命题,然后引用著名哲学家观点从正反两面加以阐述,结尾再拔高一个八度。

如此答题,难免套路丛生。

由于一定要批判著名哲学家,“什么都反对”的尼采成了争相引用的对象。

柏拉图的被引率也很高,或许仅仅是因为名字好拼。

法国中学生作文题堪比专业论文

法国中学生作文题堪比专业论文

法国中学生作文题堪比专业论文作者:金子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4年第12期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所谓“法国高考作文”其实并非人家的高考作文,因为法国和许多欧美国家一样,是没有高考的。

法国教育是“直通车式”的,从小学到大学自动升学,高中生毕业时要参加全国会考,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业士(简称Bac)文凭,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证。

获得业士文凭的高中毕业生可到一所大学注册学籍,继续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

我们所谓的“法国高考作文题目”,其实就是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作文题目。

法国2012年高中会考作文的主题是“国家”“真理”“劳动”和“欲望”。

文科作文题目是(在以下3个题目里选一个,下同):人在劳动时有何收获?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阐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

理科作文题目是: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我们有权探求真理吗?阐述卢梭《爱弥尔》中的一段。

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是:劳动,它仅仅是有用的吗?有天生的欲望吗?阐述柏克莱《论消极服从》中的一段。

对于法国的作文题目,中国学生是绝对做不来的。

例如经济社会学科的第一道题目:劳动,它仅仅是有用的吗?这个题目是个哲学问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哲学家对“劳动”的论述的理解,劳动不但是对人有益的,比如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养活自己及家人,可以通过劳动融入社会等,它同时也是一种“存在”,这讨论起来就深奥了。

这道题目尤其要看考生对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的论述的态度。

说明一下,法国高中会考作文时间是4个小时,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发挥。

这些作文题目都是开放型的,给考生发挥的空间。

但也确实有难度,必须阅读大量哲学原著,才能理解题目,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

与一些法国的大学教授和报社编辑讨论关于法国高中会考作文的问题,他们也普遍认为,作文题目涉及的领域宽泛,尤其是哲学和政治学题材的作文,恐怕连国内的博士生做起来都困难。

与往年的高中会考作文题目对比不难发现,法国的作文题目难度基本上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平。

“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法国高考作文题_高考作文

“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法国高考作文题_高考作文

“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法国高考作文

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寄来了法国的高考作文题,读后不禁唏嘘感叹。

所谓法国的“高考”是指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常在6月中旬。

法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

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concours。

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今年的作文考试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

“‘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

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

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
第1页共2页
含义。

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

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法国不愧是哲学家的摇篮,连高考都要测试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倘若这样的题目真的出现在我们的高考试卷上,恐怕不光是考生,连老师、家长都要汗颜。

第2页共2页。

法国高考作文题目难度甩中国好几条街

法国高考作文题目难度甩中国好几条街

法国高考作文题目难度甩中国好几条街高考刚结束,网上又迎来了新一波的高考作文大吐槽~近几年来,每年此时,都会有人把法国高考作文题目拿出来和国内对比一番,认为国内的题目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失败、中国学生思维僵化等等。

真的如此吗?不妨让我们先来回顾下2013-2015年中国和法国的高考题目吧!2013年:国内高考作文题目:全国卷:真诚与友善新课标卷:经验与勇气北京卷:爱迪生怎么看手机上海卷:更重要的事四川卷:过一个平衡的生活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福建卷:根据《忧天》写作文湖南卷:我愿意辽宁卷:沙子和珍珠广东卷:以“捐助”为题作文山东卷: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江西卷:学生有三怕在中学时代学生对奥数、英文、周树人有三怕,请你对此阐述自己的看法。

写一篇议论文。

安徽卷: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围绕一位哲人萧伯纳的一句话: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为什么不做这件事,体裁不限。

重庆卷:根据大豆写作文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天津卷:___而知之 (填入一个字,学字除外)为题,写一篇文章广西卷:捡到手机之后浙江卷:三句话看童心法国高考作文题目:Série L 文科卷- "Le langagen’est-ilqu’unoutil ?" 语言仅仅是个工具吗?- "La science se limite-t-elle à constaterlesfaits ?" 科学仅限于查找事实吗?- 解读笛卡尔写给伊丽莎白的信的选段SérieES社会经济卷- "Quedevons-nous à l’Etat ?"我们对国家负有哪些责任义务?- "Interprète-t-on à défaut de conna?tre ?"我们是否只有在缺乏认识的情况下才试图去阐释?- 评论意大利哲学家Saint-Anselme 安瑟伦的《De la concorde》(《论上帝的预知、预见、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谐》)选段SérieS 理科卷- "Peut-on agirmoralement sans s’intéresser à l apolitique ?"我们能否在不关政治的情况下合乎道德地行事?- "Le travail permet-il de prendre conscience desoi ?"工作是否使人认识自我?- 评论柏格森《思想与运动》节选2014年:国内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北京卷:老规矩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江苏卷:什么是不朽福建卷:空谷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哪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山东卷:开窗看问题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重庆卷:租房湖北卷:山顶的风景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广西卷:老王生病浙江卷:门与路法国高考作文题目:SérieL 文科卷- Les ?uvresd'artéduquent-ellesnotre perception ?艺术作品是否锻炼我们的感知? - Doit-on tout faire pour êtreheureux ?我们应否为了快乐而不顾一切- 解读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 (1972)选段SérieES 社会经济卷- Suffit-ild'avoir le choix pour êtrelibre ?只要有选择自由的权利就足够了吗? - Pourquoichercher à se conna?tresoi-même ?为何要认识自己?- 解读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人的境况》(1958)选段SérieS 理科卷- Vivons-nous pour êtreheureux ?我们是否为幸福快乐而活?- L'artisteest-ilma?tre de son ?uvre ?艺术家是否为其作品之主?- 解读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的《指导心灵的规则》(Règles pour ladirection de l’esprit)(1628)2015年:国内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全国一卷:女儿举报老爸(材料作文)新课标全国二卷:谁最有风采(材料作文)北京卷: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天津卷:范儿四川卷:老实与聪明湖南卷:有一棵大树(图)江苏卷:智慧重庆卷:等待湖北卷:喷泉与泉水山东卷:丝瓜藤和肉豆须福建卷:路浙江卷:文章和人品法国高考作文题目:SérieL 文科卷- Respecter tout être vivant, est-ce un devoir moral ?尊重一切众生,这是否是道德义务?- Suis-je cequemon passé a fait de moi ?当下的我是否是我的过去的塑造成果?- 解读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节选SérieS 理科卷- Une ?uvre d'art a-t-elletoujours un sens ?一件艺术品是否一定蕴含着某种意义?- La politiqueéchappe-t-elle à l'exigence de vérité ?政治能否从真理的约束中脱离?- 解读西塞罗《论神性》节选SérieES 社会经济卷- La conscience de l’individun’est-elleque le refletde la société à laquelleilappartient ?个人的意识是否单纯是他所属社会的反映?- L’artistedonne-t-ilquelque chose à comprendre ?艺术家是否给予一些需要我们去理解的东西?- 阐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段2016年中国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了,我们也来一起看看吧!全国卷I:奖惩之后全国卷II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全国卷III作文:小羽的创业故事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浙江卷:虚拟与现实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江苏卷高考作文:话长话短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至于2016年的“法国高考”,要6月15日才开考呢,到时候肯定有很多人会分享题目的~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我们的作文题目真的弱爆了吗? 我倒觉得有些题目也很好啊(题目好,并不是指好写)。

法国“高考作文题”更哲学

法国“高考作文题”更哲学

法国“高考作文题”更哲学作者:来源:《人生十六七》2016年第08期“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我们能否对真理漠不关心?”你以为这是我们中国的中高考作文题?错了,这是来自法国的中学毕业会考哲学题,和中国高考作文题相比,法国“高考作文题”似乎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思辨意识。

法国中学毕业会考为何如此重视哲学?这还要从它的历史渊源说起。

1808年3月17日,法兰西皇帝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创立了中学毕业会考制度。

在法语里,中学毕业会考来自中世纪拉丁语,这个词是由“见习骑士”和“戴上桂冠”两个单词组成,在中世纪本为大学颁布的文凭之一。

从词义和词源来看,中学毕业会考与其说是拿破仑的个人创造,不如说是他对法国传统制度的继承和改造。

早在中世纪,法国高等教育制度在欧洲获得领先地位,创立于12世纪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法国大学整体上来说实施宽进严出的政策,不存在统一的入学考试。

官员、神父和贵族子弟分别可以凭借官位、教会的推荐或血统获得录取资格。

由于旧制度时期的法国大学和教会联系紧密,在18世纪已经成为反启蒙的保守思想大本营,因此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这些大学都被关闭了。

由于从中世纪开始就主导教育事务的天主教会突然被驱逐,法国教育体系出现了混乱和分散的局面。

拿破仑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1799年,拿破仑借助雾月政变上台,他迎合了当时法国人对革命的厌倦和对秩序的向往,开始一系列旨在加强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拿破仑本人高度重视教育,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他要做共和派还是保王党、天主教徒还是无神论者,国将不国,国家会长期暴露在无序和变动的风险下”。

由此可见,拿破仑将教育视为有关政治和道德的大事,组织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巩固法国社会。

在此信念下,拿破仑建立起一整套由各级政府出资的公立教育体系,1802年,他下令各级政府出资兴办小学和中学。

法国的“高考作文”

法国的“高考作文”

法国的“高考作文”作者:向长河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2年第09期每年一到高考时候,语文的作文题必然成为热门话题,不乏有些好事者“手痒”下场自己写一篇。

不过,若是这些好事者拿到法国“高考”作文题,恐怕就不会贸然下笔了。

不信,先看一下法国“高考作文”题:“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工作,仅仅就是为了做个有用的人吗?”“评点卢梭《爱弥尔》中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

”这是2012年的,三个题目任选其一。

“我们的道德信念是否建立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欲望是否源于人们不受限制的天性?”“解读1964年汉娜·阿伦特发表的《真理与政治》一文。

”这是2016年的,还是三选一。

很明显,这些题目都没有方向性标准答案,学生需要有大量哲学方面的阅读与思考,否则无从下笔。

而且,这些题目极为“高冷”,似乎没有烟火气,考查的是学生对道德、理性等哲学命题的思辨能力。

考生需要在4个小时内就一个主题反复论证,写满至少4张纸,其论述论证必须能够“自圆其说”。

为了“应付”这样的作文题,学生抱着“作文模板”“滿分作文选”之类的东西死啃恐怕不大管用。

事实上,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语文作文题,而是法国“高考”哲学试题。

法国“高考”不设“语文”科目,学生在高二结束时参加法语语言会试,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

法国“高考”普考分为3科,经济社会、文学和科学,无论哪一科,哲学都是必考科目。

在法国,答不好哲学作文题,很难挤进精英行列。

每个社会都有精英教育。

现代社会,技术进步一日千里,许多国家都把实用的、技术类的经世之学当作精英教育的重点,但倔强的法国人依然我行我素,把哲学当作精英教育的核心。

中学生要学哲学,但法国人不照本宣科,不搞死记硬背名人名言,不搞标准答案。

通过哲学考题可看出,法国学校的哲学课程并非是单纯的哲学史学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哲学知识增强自主思考能力,使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具备足够的思辨能力。

依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哲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帮学生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

接地气的法国“高考作文”

接地气的法国“高考作文”

接地气的法国“高考作文”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27期王天定适用主题:教育;阅读思考与社会实践……在高考消息刷屏之后,法国“高考”作文题又引发很多人关注。

当然,所谓法国的“高考”,其实是高中会考,与中国高考并不完全类同。

但是,不管在哪种教育制度之下,考试都具有一种导向作用,法国高中会考作文题当然也不例外。

据媒体报道,6 月15 日,是法国高中会考第一天。

考试时间8:00-12:00,4 个小时写一篇作文。

题目是三选一:1. 观察是否足以了解?2. 我有权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对的?3. 请就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一段选写一篇论文。

这道刷屏的法国“高考作文题”,准确说是哲学课试题。

而法国高中会考中唯一的写作,就来自哲学课。

因此,哲学课试题类比中国高考作文,的确也不无道理。

哲学课当然有很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需要学生理解掌握,但哲学作为“思想的体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哲学学习后,写一篇思想清晰、语言生动的作文,当然比准确背诵一些基本概念,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当年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先生论国文试题时,曾提出一个好试题的标准:“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开卷定分之时,有所依据,庶几可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

阅卷者良心上不致受特别痛苦,而时间精力俱可节省。

”陈寅恪先生的标准概括起来,其实是两点,一是能够考核学生的能力,二是有利于教师公正评判而且省时省力地阅卷。

在我看来,法国哲学课这一考核形式与陈寅恪先生的标准庶几近之。

高考作文重要,古今中外皆然。

古代人才选拔,就很注重考作文。

苏轼在《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中就说:“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

”《金史·选举志一》:“初但试策,后增试论,所谓策论进士也。

”到了清朝,科举废除八股文后,“定试士不用八股时文,用策论制,分二场。

从法国高考哲学题说开来

从法国高考哲学题说开来

从法国高考哲学题说开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许纪霖看到法国“高考”哲学考题时的印象,我很震撼。

说实话,我们中国大学的哲学系研究生是否做得出来,我有点怀疑。

如果要我来做,我也得做些准备。

这些题目出得真好,非常有深度,有思想力,比如“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寻求真理是古希腊的传统,而法国今天也被后现代思潮冲击,这个题目可能是在古希腊传统与后现代交锋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若在中国,这可能是哲学专业博士生考试的题目。

“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这些都是很有深度的题目,简单明确,但后面的知识面很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再如“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关于劳动,马克思、亚当·斯密、阿伦特等哲人都有很多精彩论述。

如果你没有这种发散性思维,则可以选择解释卢梭的《爱弥尔》或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总的来说,这些题目既让你有发挥的空间,又让你有选择的空间。

当今中国要怎样成为一个人文大国?我想首先要从基础教育开始。

而当今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越来越强调所谓的客观题,然后设定标准答案。

实际上人文学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是开放的。

它可以有多种解释和理解,只要你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那就OK了。

但中国今天的高考,甚至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比如历史学在内的四门学科,都是全国统一考试,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学历史都像高中生一样,完全是死记硬背,抓知识点。

我想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反思:中国这么一个有智慧、有哲学头脑的民族,再这么折腾个几十年,大概会成为世界上最愚蠢的民族,只会赚钱,不再会思考。

(据2012年8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我惊呆了!
作文,是考验一个学生的思考水平的方式。

法国是一个善于启蒙的国度
产生过近代很多思想家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文题目吧!
2015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 Série L (littéraire)(三选一)
1. 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Respecter tout vivant
est-ce un devoir moral?)
2. 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Suis-je ce que mon passé a fait de moi ?)
3. 对法国政治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
的一段文本作出解读。

(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d'Alexis de Tocqueville)
“无论什么时代,或多或少总是存有着专断的信仰。

信仰产生的方式
不同,其形式和对象也会产生变化;但是完全没有信仰,就是说没有
人们不经争论、放心接受的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Les croyances dogmatiques sont plus ou moins nombreuses, suivant les temps. Elles naissent de différentes manières et peuvent changer de forme et d’objet ; mais on ne saurait
faire qu’il n’y ait pas de croyances dogmatiques, c’est-à-dire d’opinions que les hommes reoivent de confiance et sans les discuter……”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 Série ES (économique et social)(三选一)
1. 个人意识仅仅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La conscience de
l’individu n’est-elle que le reflet de la société à laquelle il appartient?)
2. 艺术家在作品中要给出什么东西让人理解吗?(L’artiste donne-t-il quelque chose à comprendre?)
3. 对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作出解读(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u "Traité théologico-politique" de Spinoza)
“在民主国家里,不用担心会有荒谬的命令,因为要在大会上使绝大部分人接受一个荒谬的意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Dans un état démocratique, des ordres absurdes ne sont
guère à craindre, car il est presque impossible que la majorité d’une grande assemblée se mette d’accord sur une seule et même absurdité……”
理科考生试题/ Série S (scientifique)(三选一)
1. 政治与真理无关?(La politique échappe-t-elle à
l’exigence de vérité ?)
2. 艺术品总包含着一定的意义?(Une uvre d’art a-t-elle toujours un sens?)
3. 对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论神性》的一段作出解读(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De la divination" de Ciceron)
“任何事件都有能说明其产生的原因或预示其发生的迹象,通过这些原因和迹象,我们就能够对一个事件作出预见。

那些通过计算研究天体的人,总是在日食和月食发生很多年前就作出了预告……”
“Comment peut-on prévoir un événement dépourvu de toute cause ou de tout indice qui explique qu'il se produira ? Les
éclipses du soleil et de la lune sont annoncées avec beaucoup d'années d'anticipation par ceux qui étudient à l'aide de calculs les mou vements des astres……”
2014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 Série L (littéraire)(三选一)
1. 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
2. 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
3. 阐释哲学家卡尔·波普尔1972年著作《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
研究》中的选段。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 Série ES (économique et social)(三选一)
1. 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
2. 为什么人需要寻求理解自己?
3. 阐释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1958年著作《人的境况》中的选段。

理科考生试题/ Série S (scientifique)(三选一)
1.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
2. 艺术家是否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
3. 阐释笛卡尔1628年著作《指导心智的规则》中的选段。

音乐舞蹈专科试题/ Série TMD (Techniques de la Musique et de la Danse)(三选一)
1. 文化的多样性是否会防碍全人类的团结?
2. 我们能否对真理漠不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