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文化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修改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辅导员提升学生文化活动水平载体的调查研究——

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科技经济导刊 2016.30期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辅导员提升学生文化活动水平载体的调查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刘培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为把我院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高职毕业生,我院自建院以来,除了十分重视学生的第一课堂教育,也极其关注学生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社团在学生文化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我院自上而下均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工作。
如我院最古老的社团石竹文学社成立于1986年,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
社团由院长亲自命名,足见我院领导对大学生社团的关爱与殷垂。
在我院还是中专院校是,结合学院的专业就设有“花之友”协会、营养协会、剪纸协会和苏农“校园之声”广播台等多个学生社团。
在我院于2001年升格成高等职业院校后,特别是2006年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之后,结合学院专业设置、时代发展趋势和学生兴趣,在原有的多个学生社团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基础上,又涌现出多个社团。
目前我院共有大学生社团34个,它们分别是石竹文学社、大学生记者团、苍穹书法社、心理协会、疯狂英语协会、火山潜能英语社、耕读辩论社、旅游文化协会、国防社、青蓝农艺社、“花之友”协会、茶道社、营养协会、动感网络社、祈晴手工社、食尚社、剪纸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歌舞社、Loops街舞社、江枫话剧社、Amber 动漫社、A.S.D.曳步舞社、礼仪社、苏农“校园之声”广播台、活力羽毛球社、兵乓球社、跆拳道协会、龙影武术协会、网球社、足球社、雏月篮球社、单车社、健美操社。
在学院团委的统一指导和社团联合会管理协调下,进一步丰富了我校学生课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更多锻炼机会的第二课堂。
1 我院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我院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学生社团多偏向娱乐型,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忽略价值导向。
我校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仅仅注重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忽视对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的审核,忽略活动的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的问题。
农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江 苏畜牧 兽 医职 业技 术 学 院 史先娟
[ 建设和谐校 园不可或缺 的部 分 , 校 它是校 园建设的灵魂 和导向 , 更是 大学 生人 才培养 中的重要 影响 因素之 本文基 于对江苏畜牧 兽医职业技 术学院、 泰州职业技 术学院和扬州大学农学院这三所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的调 查情 况 , 概述农 将 业职 业院校校 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 通过对比学 习, 出农 业职业 院校校 园文化建设的优势与欠缺 , 找 并提 出相应的提升途径。 [ 关键词 ] 农业职业院校 校 园文化 建设 提升途径
。
校 园文 化 的基 本 内涵 校 园文化是 以学生 为主体 , 以校 园为主要 空间 , 以育人 为主要 导 向, 以精神文化 、 环境 文化 和制度 文化建设等为 主要 内容 , 以校园精 神、 文 明为主要特征 的一种 群体文化 。校 园文化主要包括 三个部分 : 首先 是看得见 、 摸得着 的物质文化 , 主要指构成校 园文化物质条件 的各种 教 学、 科研 、 生活设施 、 建筑等 , 它是 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 ; 其次是精神 文 化, 即学校 的人文 、 学术 、 为等思想精神与心理氛 围等 , 行 主要是指师生 的世界 观 、 人生观 、 观和审美观等 , 价值 精神文化是校 园文化的深层 内 涵, 是校 园文化 的核心 和建设重点 ; 再者是制度文化 , 即学校 的组织 、 部 门和机构 以及学校 的规定 、 章程 和制度等 , 它是高校各项 活动有效运行 的保证 。 二、 目前农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建设现状和原 因分析 随着 时代的发 展和进 步, 业职业 院校校 园文 化建设方 面取得 了 农 些进 步和成效 , 但是与其他 高校相 比, 在很多方 面仍然存在 不足 , 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农业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 内涵认识不足 、 俗话说 , 万丈高楼平地起 。在校 园文化建设 中, 对校 园文化 内涵 的 认识是不 可或缺 的理论基 础 , 只有深刻认识 和理解校 园文化 建设的 内 涵, 意识到 自身发展 的特色与不足 , 才能提 出有效 的校 园文化建设提升 途径 。而从我们对泰州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畜牧兽 医职业技术学 院、 扬 州大学农学 院的调查 问卷 数据统计结果来看 , 所高校 都不 同程度 的 存在着对校 园文化认识不 足 、 理解片 面、 以偏 概全 的现象 , 些校园人 有 对校园文化的概念很模糊 , 中也不乏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 , 的甚至 其 有 卣接将“ 娱乐型学生活动 ” 简单地等 同于校 园文化 。农业职业 院校加强 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更是亟不可待 。 2 农业 职 业 校 同 文化 建设 中实 践 不 足 之 处 、 对 _所高 校校园文化建设 的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 , 二 在校 园文化建设 巾, 农业职业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已经做 了很大改进 , 与其他综合 性大学相 比虽 然仍有差距 , 但是农业职业 院校的校园人对 于物质文化 建设的满意 度已逐步提升 。比如江苏畜牧兽 医职业技术学 院 , 新老校 区各具特色 , 红墙绿瓦 , 水蓝天 , 碧 湖水清澈 , 绿树成荫 , 教学设 施鳞次 栉比, 榭点缀, 齐有序, 潴宁静, 身其间, 情舒畅, 师生提供 r 亭 整 和 置 心 给 良好 的 育 人 环 境 。 当然 我 们 也 要 意 识 到 在 农 业 职 业院 校 校 园 物 质 文 化 建设 良好的基础上 , 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 制度文化建设 方 面也 略需 改 进 。 主要 反 映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 文气 息 不够 浓 厚 I人 学 生宿舍是体 现校园文化建设 的一个窗 口, 学生 的宿舍 文化建 从 设来看 , 业职业院校的“ 特色并未得到体现 , 农 农” 学生宿舍内张贴的多 为偶 像明星 画 、 有的舍 内布置 的如幼儿园 , 的干脆就空 白一片 , 有 更有 甚者 墙壁上还 留存 着不知哪年届 毕业生 的涂鸦杰作 , 严重影 响着舍风 建设 。对 三所高校 的 6 0 问卷 调查结果 显示 , 业职业 院校有 2 % 0份 农 9 的同学认为宿舍 文化 艺术界活 动的开展毫无意 义 , 只是影响 了他们 的 学 习和生活 , 浪费精力与财力 , 而高等农业 高校 比例仅为 8 %。课后 去 图书馆 、 电子 览室等查阅学 习资料 的也很少 , 文化 氛围不浓 。此 外 , 宦传橱 窗, 墙报黑板 , 名言警句 、 为规范 、 行 职业道德 、 教风学风 等也 是 个学校文化氛 同的显现途径 , 应该得到合理重视。 ( )三 风 ” 躁 , 利 化 思 想 严 重 2“ 浮 功 学风、 教风 和校 风这“ 风 ” 校园精神文化 的直接体现 。但是 目 是 前农业 职业 院校 内这“ 三风” 的建设情 况不容乐 观。学风不正 , 教风 浮 躁, 校风 不纯的现象仍有 显现。一则是农业类 院校普 遍受 到社会 的“ 偏 见” 不重视 ” 再者职业类 院校的学生生源质 量不 高 , 和“ , 学生学 习兴 趣 不足, 学习风气 不浓 ; 教师教学任 务繁重 , 兼顾科研 , 鲜有时 间育人 ; 而 专职 学生管理人员 , 事务更是繁杂 多样 , 整天忙 于大大小小 的事情 , 学 习进修机会少 , 晋升空间窄 , 无法安 下心来 做工作 , 长此以往 , 学术氛围 日趋冷淡 , 浮躁风气蔓延 , 严重影响整所院校的校 园精神文化建设 。 () 3 学生文体活动具有局限性献 乏农业 特色 农业职业 院校学 生文体 活动应该体现农业特 色 , 彰显 个性 , 而实则 院校 盲 目模仿娱 乐界开展校 园文 体活动, 一味追求 活动数量而忽视 学 生需求 和学校 现实的情况却 普遍存 在。校 园文化 活动局限在花哨的形 式、 取悦 大众的效果上, 而这些 活动的本身却很难带给参 与者深层 次的 感悟和思考 , 更别提从活动中体味农 , 爱农 , 学农 , 敬农 。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优化探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农业高职院校学生‘三农’情怀培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981)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明珠(1982-),男,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王明珠(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十大”育人体系的构建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基本路径。
文章基于农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并从以丰富育人内容为关键点、以拓宽育人载体为着力点、以创新育人路径和方法为切入点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0-0004-03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十大”育人体系是一种立体工作格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之一。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切实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农业高职院校特点的“十大”育人体系,着力破解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难题已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价值和功能1.深挖各个子体系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挖掘和细化各类岗位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和拓展党、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纽带作用和引领功能。
苏农办学思路

苏农办学思路苏农的办学思路是“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该办学思路,明确了打造“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探路者、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五张名片的特色发展路径。
除了上述提到的“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打造特色专业: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专业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学院在全国首开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并增设并升级了多个适应产业需求和发展的专业,重点打造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两大专业集群。
推进教育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对接”:学院推进“专业设置集群化、体制机制集优化、优质资源集聚化、科研服务集成化、专业管理集约化”,深入实施教育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对接”。
同时,学院将企业需求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创新推出“众筹班”职业教育新模式,组建“长三角乡村产业学院”,形成“万企建院共育人才,产教融合振兴乡村”的新模式。
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
学院通过组建企业冠名班、举办活动等方式,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学院组建了多个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同时,学院还举办了多项活动,如“龙头企业进苏农,产教融合共行动”活动和“众筹班”职业教育新模式等,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深化了产教融合。
综上所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这些方面不仅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也反映了学院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根据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院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的教学资源条件和现有专业的特点,在00级开始进行学分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修订本实施方案。
第一款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第一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课程分两大类:必修课和选修课。
各类课程中采用课程模块,组合成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知识结构。
1.必修课:指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包括基础课程、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一些必修教学环节。
2.选修课:指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所开设的反映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也是为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体现不同学科交叉和渗透所开设的课程。
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选课)。
(1)专业选修课:指学生在学院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按规定要求选修一定学分,以明确专业方向或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2)公共选修课:指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和潜能的课程。
全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发展状况自由选修。
第二条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学分比暂定为60-70%、15-25%和10-15%。
今后学院应根据教学资源条件和专业特点,适当增加选修课的开出,提高选修课比例。
第三条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按课程的内在关系在各学期进行科学、均衡设置。
公共选修课原则上统一安排在星期二和星期四的第5-12节课开出。
校企合作拓空间产教融合向深走——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拓空间产教融合向深走——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必须加快其自身转型升级,通过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校企合作的方式与途径,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文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策略,如何实现产教融合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政行校企;教育改革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苏三维园艺有限公司、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沃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为3家企业授予了“教授工作站”、“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铜牌。
学校与协会的战略合作吹响了更深层次产教融合的号角、拉开了更宽领域校企合作的帷幕。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着114年的办学历史,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的发祥地,先后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作为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地中唯一的一所农业高职院校,该校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秉承“以服务赢得信任、以信任开展合作、以合作实现共赢”的理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共建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先后牵头成立江苏现代农校企(园区)合作联盟、中国智慧农业教学联盟,整合政行校企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截止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发展到556家,江苏农垦集团、京东集团、阿里云计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方天途等行业龙头企业陆续加入联盟。
广泛开展校际、校企、国际等多层次合作,加强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订单培养、技能大赛等多维度服务,促进了联盟内资金、技术、资源、文化等要素的多方向流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迎接关工委常态化工作考核材料整理指南迎接省教育关工委常态化工作考核,材料整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客观、准确、完整、及时地收集与整理好有关材料,充分展示我院关工委常态化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成果,学院关工委遵照院党委苏农院党[2011(34)] 号文的精神及要求,进一步确定了迎接考评任务分解细表,并就材料整理具体情况作了规范,形成了本指南。
一、材料任务分解原则1、对应性:属于该部门的本职工作或该部门有对口职能的科室。
2、相关性:任务虽然没有对口科室,但材料与该部门有相关性,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3、平衡性:任务虽然没有对应性与相关性,但考虑到关工委迎评促建也是我院的大事,人人有责,必须兼顾工作量适当平衡。
二、材料任务分解细表(一)关工委秘书处1、关工委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及负责人、专兼职人员配备情况(09年以来我院关工委成员调整的相关文件、关工委办事机构在正常办公时间内处理关工委日常事务的人员名单、职务、办公室电话、手机号码)。
2、成立关工委工作小组、明确关工委工作小组工作职责的文件,院党委关于学习贯彻【2010】51号文件的通知和实施意见、我院关工委文件收发、活动组织登记和建档制度等材料。
3、关工委向党委提交的请示以及按照请示落实工作的资料。
4、关工委办公场所、办公条件证明材料;邀请信电系教师指导关工委骨干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材料。
5、各二级关工委成立的文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关工委工作条例。
6、近三年关工委工作计划和总结。
7、近三年学院关工委上报的有关信息材料(2009年以来江苏省高等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年度统计表)。
8、近三年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数与参与率统计。
9、近三年学院关工委参加省教育关工委培训及参加苏州市高校关工委活动材料。
10、学院关工委下发的文件及规章制度。
11、院关工委根据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研报告(3份以上)。
12、省农委关工委对青年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材料。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研究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l a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p a y i n g mu c h a t t e n t i o n t o mo d e n r a g r i c u l t u r l a b a s i c i n f r st a r u c t u r e nd a b u i l d i n g a n e w s o c i li a s t
St udi e s o n t h e Mo de o f Se r v i ng ” Ag r i c u l ur t e ,Co u nt r y s i de a nd Fa r me r s ”i n S u z h o u Po l yt e c h ni c I ns t i ut t e o f Ag r i c u l t ur e
第3 3卷 第 1 期 2 0 1 4 年 2 月
农 业科 技管 理
Ma n a g e me n t o f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V O l _ 3 3. No . 1 Fe b, 2 01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文化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文化育人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更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
2014年学院将文化育人工程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文化育人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根据学院“十二五”期间的《素质教育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大力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求,积极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大力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科学文化与素质教育,全面融入学院办学的行业特色、地域特色、专业特色、历史特色与职业特色,着力构建经纬并行、双向交互、多元融合的立体化、综合性校园大文化育人格局,培育具有苏农特色的大文化育人体系和实施机制,打造特色鲜明、魅力突出的苏农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品味,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养成与综合素质,巩固与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师生、推动发展的作用,增强我院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兴校、文化强校。
二、组织机构
成立学院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负责规划和审定学院文化育人工作的方案,领导和组织全院文化育人工作。
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在学院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结合学院整体教改的推进,加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
1、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徐向明
副组长:李振陆朱伟方
成员:何金生方蕾解鹏华景清吴春花
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学院宣传部。
2、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
主任:朱伟方
副主任:方蕾华景清解鹏
成员:高卫群耿晓东吴春花王菊秋黄蕊
3、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机构设置与工作职责
(1)机构设置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是在学院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一个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基础部、体育部、思政部三个独立教学单位的教学、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
主任:华景清
副主任:方蕾高卫群吴春花
(2)工作职责
负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组织协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其它相关工作。
三、工作原则
1、育人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师生在文化育人工程的建设中提高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
2、整体原则:文化育人工程的实施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使校园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以发挥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3、特色原则:全面融入学院办学的行业特色、地域特色、专业特色、历史特色与职业特色,创新文化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文化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用融合的手段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扬弃原则:文化育人要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将具有苏农特色的文化品牌做优做精,彰显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工作内容
1、德行苏农计划
主要目标: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紧扣苏农学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
际出发,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苏农精神,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校园之星,创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正能量;积极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大力开展与创新“道德讲堂”、“劳模精神进校园”、“传统美德大家谈”、“三月文明行”、“三爱教育”、“三争教育”等文明单位创建和道德践行活动,营造良好的道德养成环境氛围。
2、苏苑论坛计划
主要目标:打造“苏苑论坛”文化品牌,将宣传部、纪委、工会、团委、学工和系部等开展的各类人文、社科类论坛统一在“苏苑论坛”的平台上运作,规范人文、社科类论坛的管理,提升我院各类论坛的内涵和品位。
具体要求:继续举办优秀班主任、辅导员论坛,资助育人论坛,苏农青年文化论坛,开设苏农校友论坛、企业家论坛、吴文化论坛等,发挥论坛的育人作用和感召作用。
3、素质提升计划
主要目标:通过机制改革、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导师配备、基地建设等途径,统筹素质教育类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提升素质教育工作相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抓好素质教育的载体和师资队伍建设。
具体要求:成立素质教育中心,编写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育人校本教材1-2本,开设《中国农耕文化史》等相关文化教育选修课程2-3门;调整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机构设置,挂靠学工处(团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专职辅导员与管理岗双线融通机制;通过抓早操、抓晚自习、抓出勤率、抓教学质量,做好校风教风学风常态化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优秀毕业设计(团队)评选、校内技能大赛及其他等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培育学生动手能力与学术精神;创新开展大学生创业类活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与孵化;选配院内外优秀教师作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导师,建设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
4、品牌传承计划
主要目标:以具有特色、体现精神、张扬个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文化活动品牌为主要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扩大活动范围,增加活动的参与率与普及率,提升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具体要求:继续完善“一系一品一特”品牌活动,进一步凝练与提升特色;组建苏农大学生艺术团,集中力量打造1-2个特色文化品牌;继续办好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读书节活动,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首届国防教育月。
强化各类活动的正面宣传,构建涵盖学院网站、新闻网、部门网站、微博、微信相结合的网络宣传阵地,做好校内外舆论宣传,打造文化精品。
5、精神家园计划
主要目标:要充分利用学院百年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加快校区整体景观改造与提升,丰富校园环境的育人文化蕴涵,构建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良好育人环境,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增强对学院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自觉将苏农作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苏农放飞梦想与希望。
具体要求
尽快完成校本部整体景观改造提升,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心理咨询室等文化育人场所建设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三教楼、信机楼等公共区域的文化氛围营造,渗透与融入区域、行业、专业、企业文化,对西园路主校区的路名、楼名进行征集和命名,选择主校区适当围栏构建中国农史文化和园林文化墙,在园林技术馆内兴建园林展示馆,在东山和相城校区开辟专门区域,作为农业劳动体验区或参观区;加强校园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制定并执行《学院视觉识别系统VIS手册》,规范学院各类办公用品、宣传用品、标识、旗帜、牌匾的规格与设计;积极开展教师回报社会、工会建小家、班团支部建设、校史校情教育、校庆文化月等活动,加强艺术教育专网、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专网等专网建设,为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持。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文化育人工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大师生要提高对文化育人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文化育人工
作中来。
2、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为保证文化育人工程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将文化育人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监督到岗。
3、全院动员,全员参与。
师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不但是文化育人工程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传播者、弘扬者。
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文化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务求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建立机制,保障条件。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在各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方案,按部就班,扎实推进。
要在经费、场所、人员、政策等方面提供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5、强化督查,定期通报。
要根据工作方案,扎实有效推进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指导、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上报通报,确保重点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