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教案

合集下载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教案:《站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站起来》。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男孩丹尼在寒冷的冬天里,看到一只小鸟冻得直发抖,他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借给小鸟穿,最终小鸟得以温暖并站起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关爱他人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朗读课文的技巧和情感把握。

难点:1. 理解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寒冷的冬天,小鸟冻得直发抖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a.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b. 小男孩丹尼为什么要借衣服给小鸟?c. 小鸟穿上衣服后发生了什么?3.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解释词语的含义。

接着,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关爱他人的故事。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5. 课堂练习(5分钟)发放作业本,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站起来》寒冷的冬天小男孩丹尼小鸟冻得直发抖丹尼借衣服给小鸟小鸟得以温暖并站起来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站起来》,让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一、教学内容《站起来》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力的作用,探索不同方式使物体“站起来”,了解简单机械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物体“站起来”的不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探索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了解力的作用。

难点:理解简单机械原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小球、斜面、滑轮、绳子、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小球、斜面、滑轮、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倒地的积木,提问:“如何让这个积木站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教师讲解力的作用,引导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方法使积木“站起来”,如用手推、用小球滚动、用斜面等。

(3)幼儿分组操作,探索使积木“站起来”的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种方法(如用滑轮和绳子),讲解如何使积木“站起来”,并引导幼儿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尝试用所学的各种方法使积木“站起来”。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 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手推、小球滚动、斜面、滑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一个倒地的玩具“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力的作用,掌握了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力的作用,了解不同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站起来》。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鸟在风雨中坚持不懈,最终站起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课文中小鸟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小鸟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只受伤的小鸟,让学生观察并想象小鸟在风雨中挣扎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小鸟的关注和同情。

2. 自读课文(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读后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老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4. 精讲课文(10分钟)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鸟在风雨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5. 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小鸟坚持不懈精神的看法,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6.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课文《站起来》,旁边配以小鸟的形象,下方列出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 写一篇关于小鸟坚持不懈精神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一些坚持不懈的事物,如蚂蚁搬家、太阳升起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课文细节:关注小鸟在风雨中遭受的困境,以及它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站起来。

2. 生字词细节:重视本课的生字词教学,包括“受伤”、“坚持不懈”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站起来”的多重含义,包括身体上的站立和精神上的崛起。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深入思考“站起来”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站起来”在不同情境下的内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现真正的“站起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站起来”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阅读指导法、写作训练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一个人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站起来的故事。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人经历了什么?他是如何站起来的?”引发学生对“站起来”这一主题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0 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与“站起来”相关的文章,文章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

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以及文中哪些地方让他们感受到了“站起来”的力量。

(三)深入探讨(20 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站起来”的含义展开讨论。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过,以及是如何做到的。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站起来”的案例,如马云在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最终成功创建阿里巴巴的故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的“站起来”的精神和品质。

3、教师总结在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站起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站立,更是在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不气馁、不放弃,勇敢地迎接挑战,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重新崛起。

(四)拓展阅读(10 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站起来”主题相关的诗歌、名言警句等,让学生阅读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失败乃成功之母”等。

(五)写作训练(15 分钟)让学生以“站起来”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自己或身边人“站起来”的经历,或者表达自己对“站起来”的理解和感悟。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docx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同物体站立起来的方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不同物体站立起来的方式。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表述不同物体站立起来的方式。

2. 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积木、球、盒子等。

2. 记录表格和笔。

3. 实验操作场地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引导他们发现不同物体站立起来的方式。

2. 实验操作:发给幼儿各种物体,让他们尝试让这些物体站起来。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分享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不同物体站立起来的方式。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5. 延伸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个站立起来的物体,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不同物体站立起来的方式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在分享和讨论环节,幼儿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我也会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学习和成长。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如尝试让不同物体站起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一个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物体和工具,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实验。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找出使物体站起来的最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积木、纸杯、棉花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积木、纸杯、棉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小车,提问如何让小车站起来。

2. 讲解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讲解每个方法的原理。

3.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具中的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1. 使用积木2. 使用纸杯3. 使用棉花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使小车站起来。

作业答案:可以使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在分享交流环节,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更多的物体站立起来的例子,如人、动物、植物等,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具体细节如下:1.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小车,并提问如何让小车站起来,引发幼儿对物体站立起来的兴趣。

2. 实验方法:教师演示如何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讲解每个方法的原理。

3.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具中的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站起来》教案(最新6篇)

《站起来》教案(最新6篇)

《站起来》教案(最新6篇)《站起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双、梁、设、计、架、代”6个生字;理解:著名、桥梁专家、设计、架设、立志、争气、结实、美观等词语意思。

2、会用“著名、立志”练习说话3、体会“茅以升爷爷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难点:理解“著名、立志”等词的意思并会运用,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一分钟背诵好句子。

二、导语揭题: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些有名的桥吗?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造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27课也是介绍桥的,它又介绍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听录音:听准字间,并思考课文都讲了些什么?教师小结:课文告诉我们钱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志家茅以升爷爷在5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

那时,我们中国很贫穷、很落后,但茅升爷爷和造桥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我们的钱塘江上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的钱江大桥。

四、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生字词很多,不容易读通,读懂,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词,自由读。

②同桌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

③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即时评议。

2、指名分节读课文。

(把机会给中下生)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一段,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①结合插图理解“两用双层”。

②“第一座”说明以前从来没有过,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说一句话吗?理解“桥梁、专家、设计”④50多年前,能建造这么一座大桥,我觉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觉得呢?指导朗读这一节。

⑤自由读一遍,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

⑥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总结)六、学习课文第2段。

师:茅以升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造这样一座大桥的?1、男女分读这一段的两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结合插图理解“结实、美观、现代化”3、茅以升为什么要立下这么个伟大的志愿?4、读一读第一句,回答“那时候”指什么时候?5、师: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造桥技术高,而且具有一颗爱国这心,为中国人争气。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
活动目标:
1. 探索让纸站起来的多种方法,知道借助外力能让纸站起来。

2. 愿意分享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3.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 积木、夹子、橡皮泥、纸宝宝人手一张。

- 大记录表,记号笔,展板。

- 相机,多媒体设备,黑板,音乐《快乐舞会》。

活动过程:
1. 自由探索感知纸的特性。

-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宝宝,并自由探索与纸宝宝玩的游戏。

- 提问:刚才你和纸宝宝玩了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
2. 引题:纸宝宝闯关。

- 教师介绍闯关板,激发幼儿帮助纸宝宝站起来的欲望。

- 展示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测并记录夹子、橡皮泥、无材料能否让纸宝宝站起来。

3. 进行闯关游戏。

- 第一关:用夹子帮助纸宝宝站起来。

-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 分享交流,讨论夹子能否让纸宝宝站起来。

- 第二关:用橡皮泥帮助纸宝宝站起来。

-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 分享交流,讨论橡皮泥能否让纸宝宝站起来。

- 第三关:不借助辅助材料让纸宝宝站起来。

-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 分享交流,讨论无材料能否让纸宝宝站起来。

4. 参加快乐舞会,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让纸宝宝站得更稳。

-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纸进行探索,比较它们的站立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站起来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感受男孩的男子汉气概。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男孩在失败面前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重点:了解男孩找到男子汉气概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男孩在失败面前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由“站起来”你想到什么?指名答
师:是的,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摔倒了,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继续为国争光,枪林弹雨中,解放军叔叔被打倒了,他们依然能坚强地站起来继续保卫祖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一个16的少年如何倒下去又站起来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答(父亲为了让孩子有男子气概,请摔跤教练为他训练孩子)
四、学习第3、4段,感受男孩面对强大对手的毫无惧色。

1、三个月后,父亲终于可以看到孩子了,此时,他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儿子?指名答(强壮、威武、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人)
2、孩子到底表现如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
3、4段,看了孩子的表现,父亲是什么态度?(羞愧、失望、恨铁不成钢)
出示第4 段父亲的话,指名读,(用失望、羞愧的语气读)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小男孩的表现怎么样?
(勇敢、面对强大对手毫不退缩)师相机提问:小男孩面对的对手怎么样?指名答
放大“教练当场安排男孩和一个成人摔跤手比赛。

”“摔跤手一发力,孩子便倒在地上”
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一个16的中男孩,面对一个成人摔跤手,不管是从力量还是在专业技巧上,他都占不是对手。

书上哪个词概括地写出了小男孩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样子?(毫无惧色)
4、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结合插图中男孩形象,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毫无惧色”一词的意思?
(就是一点也不感到害怕,面对强大的对手还很慎定)
5、出示课文第三段
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小男孩与对手的搏斗?
出示句子“男孩毫无惧色地。

”“男孩站起来,猛吼一。


哪些字词最能体现出小男孩的勇敢、不害怕?指名说,将表示男孩动作的词放大。

怎样读,才能读出小男孩的勇敢?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5、6段,感受小男孩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勇敢,可是他的父亲却只看到他不经打,一摔就倒,父亲后来态度有变化吗?他是怎样想的?
1、出示第6段,齐读。

父亲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倒下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小男孩倒下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2、出示第5段。

自由读,哪句话最让你感动?
放大句子:“这时,男孩奇迹般站了起来,他。


指名说,哪里最让你感动。

(。

来来回回一共16次)
师:在这来来回回倒下去、又站起来的16次中,他可能会遇到什么什么困难?生:会摔得出血,会痛,会坚持不下去。

播放音乐
师:来来回回一共16次,意味着倒下去16次,站起来16次,意味着失败了16个来回,意味着16次的疼痛,意味着16次的汗水与泪水————可男孩是怎样面对这16次的失败,16次的被打倒的呢?
生:他勇敢地站起来。

师;是的,也许,在这16次的倒下去中,他摔出血了,太痛了,痛到骨头里,他会对自己说————站起来
也许,倒下后,他实在没有一点力气了,他太累了,但他仍然会皱紧眉头对自己说————站起来
也许,倒下后,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甚至想要放弃,可他依然咬紧牙关对自己大声说————站起来。

师:同学们,从小男孩这来来回回的16次倒下去,又16次站起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指导朗读
3、看到小男孩表现,一旁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反应?
出示句子,齐读
出示句子第6段,父亲也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对教练说————生读。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倒下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是真正的男子气概,你觉得还有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男子气概的人。

板书:
16站起来
勇气、毅力
| |
真正的男子气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