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2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庄子见鲁哀公素材 语文版

小学语文 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庄子见鲁哀公素材 语文版

庄子见鲁哀公【原文】庄子见鲁哀公(1)。

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2)”。

庄子曰:“鲁少儒。

”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3),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4),知天时;履句屦者(5),知地形;缓佩玦者(6),事至而断。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公固以为不然(7),何不号于国中曰(8):‘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9)。

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10),可谓多乎?”【注释】①庄周(约公元前369—286年)与鲁哀公(约公元前494—476年在位) 并非同时代人,庄子也并未见过鲁哀公,这里乃是寓言。

②方:道、学说。

①举:全。

儒服:指穿着儒士的服装。

②圜(yuan):同“圆”。

冠圜冠:是说戴着圆媢。

③句:方。

屦(ju):麻鞋,这里泛指鞋子。

④缓:五色丝绳,用来穿系玉玦。

.玦(jue):—种环形玉器。

⑤固:必定、坚持。

⑥号:号令。

⑦丈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称呼。

11这句语意有所隐含,“以.鲁国”乃是说“以鲁国之大。

”○【译文】庄子拜见鲁哀公。

鲁哀公说:“鲁国多儒士,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学的人。

”庄子说:“鲁国很少儒士。

”鲁哀公说:“全鲁国的人都穿着儒士的服装,怎么说儒士很少呢?”庄子说:“我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晓天时;穿着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带用五色丝绳系着玉玦的,遇事能决断。

君子身怀那种学问和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不一定会具有那种学问和本事。

你如果认为一定不是这样,何不在国中号令:‘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定处以死罪!’”于是哀公号令五天,鲁国国中差不多没有敢再穿儒士服装的人,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士服装站立于朝门之外。

鲁哀公立即召他进来以国事征询他的意见,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能做出回答。

庄子说:“鲁国这么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么能说是很多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略(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3.写作特点(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4、问题探究①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②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答: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③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答: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

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④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答: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介绍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先读后感目的:培养学生对《庄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背景和主题。

2.教师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并进行讲解。

3.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4.学生在课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优点:1.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子》,理解其思想和哲学意义。

2.读后感可以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情景剧表演目的: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演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情节。

2.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出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在表演中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元素,例如:声音、道具、表情等等,以增加整个表演的情感表达。

4.完成表演后,每组学生进行评议,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优点:1.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更好地体验到其思想的深刻性。

2.情景剧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同学之间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

国学 庄子《齐物论》(2)

国学 庄子《齐物论》(2)

国学庄子《齐物论》(2)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象遮盖天空的云气。

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海。

那南海,就是个天然的大地。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

这本书上说:“鹏鸟飞往南海时,激溅起来的水花达三千里,翼拍旋风而直上九万里高空。

它飞了六个月才停歇下来。

”游气,尘埃,小生物,都是被风吹着在空气中游荡的呀!天气苍苍茫茫,这是它的真正本色吗?还是高远无穷,不能看到它的至极深处呢?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往下看地面的景象,也不过就是这样的情形。

水的聚积不深,那么它就没有力量浮载大船。

在屋里的洼地里倒一杯水,可以用小草当船,放在里面飘浮着;放上一个大杯子就要胶着在地上,这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

风的强度不大,那末它就没有力量承负巨大的翅膀。

所以,鹏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而无阻碍地飞往南海。

蝉和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们什么时候愿意飞就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就停落在上边;有时力气不够、飞不到,落到地上就是了。

何必要高飞九万里而到那遥远的南海呢?”去近郊旅行的,只带三餐饭,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作百里之远的旅行,就必须筹备三个月的粮食。

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小知”不知道“大知”,“小年”不知道“大年”。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天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小年”。

楚国的南边有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颗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大年”。

而只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却以长寿之名流传人间;大家都羡慕他,这岂不是太可怜了吗!商汤问棘也有这样的话:汤问:“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个极荒远的北极地方的北边,有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那是天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_庖丁解牛 《庄子》(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_庖丁解牛 《庄子》(第二课时)

【思考】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个
不是庖丁解牛技艺达到D出神入化境界的原因?
()
▪A.目标高远 B.懂得收敛 C.揣摩实践
D.解量析变:升A华.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 矣。B.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 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C.始臣之解牛之时,
庖丁解牛/
⑴庖丁为文庄惠子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 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明确:《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在该篇的开头 有一段话可视为全文的总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接下来就是几则寓言加以阐释,《庖丁解牛》 就是其中的第一则。从“总论”与“例证”的关系上看,总 纲的要义是“缘督以为经”,作为“例证”,当然《庖丁解 牛》的寓意应该表达顺应自然的思想。从本文中词句看,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即“不以有涯之生 随无涯之知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即“不为善与 恶,而只是缘督以为经”,所以即便年经十九,解牛数千, 刀刃若新,深合“养生之道——保身全性”。从本文全篇结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
感觉器官 精神活动
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
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
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
高一下—统编版—语文—第—单元

庄子哲学的智慧(2)

庄子哲学的智慧(2)

(二)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

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

可是,你珍重了,就会不死吗?爱情就会永恒吗?庄子说:“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

”生命是我们在这世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不可以滥用,我们迟早要将自己交还给冥冥中的那个神祗。

你和这躯壳所拥有的一切,最终都会象水一样蒸发,象河流一样远走,象梦一样无可追寻。

你珍惜或是挥霍,不足以改变这个结局。

窃钩者人诛,窃国者天诛,没有分别。

庄子在2400年前忧伤地沉思:那么,思考或者不思考,有区别吗?有我或者无我,在宇宙最高处的那尊神看来,有什么不同?当然庄子是无神论者,但我相信,当他面对浩浩长空,面对生死离散,他一定会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条鱼摇着尾巴游来,乞求庄子的爱情,庄子敲敲鱼的脑袋,告诉它:你拥有,就会失去。

你若没有生的快乐,就不会有死的痛苦。

所以拥有就是失去,存在本是虚无。

相濡以沫,最终还是要在光阴中彼此迷失。

我们为什么走那么多弯路呢?结局清清楚楚地摆在前面,它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抵达。

他告诉鱼:你还是回海里去吧,江长湖宽,生命只是一场体验。

老婆在他的臂弯中死了。

千千万万年,造化安排的这一次绝无仅有的相逢结束了。

在几个小时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读书,还在用树叶和红薯煮粥。

庄子看着她渐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国的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

“你怎么了?”有人问。

“哦,我的老婆死了。

”他说,继续歌唱。

庄子望向天空。

云朵在头上不停变幻,太阳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他看见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扩散,变成云,变成泥土,变成阳光,变成包围自己的空气。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然随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庄子喃喃地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我要为她庆贺。

数千年的光阴如飞鸟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他霎那间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着得到永生。

庄子故事两则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故事两则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 正方:庄子;反方: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正反双方是怎样反驳对方的论点?
正方: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反方: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 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 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 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为什么庄子要说鱼儿很快乐?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 • 水光山色与人亲。 (宋•李清照)
宁波市体育运动学校 蔡林洁
如果上网搜寻庄周的相关资料,下列选项 中,哪项关键词有误? A、战国时代/儒家 B、先秦诸子/顺应自然 C、秋水/梦蝶
《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 说:‚楚国郢yǐng人捏白垩è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 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 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 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国 国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 从惠子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你读到一个
庄子是一个善于敞开自我的人。尽管两千多 年过去了,可是,当你打开《庄子》一书,就会 觉得一个鲜活的血肉丰满的形象赫然站在眼前。 他的自画像是:“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 羁jī绊。”他把生活的必要削减到了最低的程度, 住在“穷闾l ǚ陋巷”之中,瘦成了“槁g ǎo项黄 馘gu ó”,穿着打了补钉的“大布之衣”,靠打 草鞋维持生计。但他在精神上却是万分富有,他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万物情趣化,生命艺术化。 他把身心的自由自在看得高于一切。 • (槁项黄馘: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 容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庄子》二则》教案(含教学反思) (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庄子》二则》教案(含教学反思) (2)

21《庄子》二则第1课时北冥有鱼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的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及《庄子》的艺术特色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1.重点字词梳理。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文言句子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这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 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 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 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 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 (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 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 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
(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 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拖着尾巴活 在烂泥里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拖着尾巴 活在烂泥里。”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拖着 尾巴活在烂泥里。”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 的鱼儿很
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 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 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 从逻辑上说,惠施占了上风,因 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 理呢?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 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庄子智 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 有欣赏的态度,心境旷达,追求快 乐自由。如果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 说:“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 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 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 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 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 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 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 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 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
匠石运斤
------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 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 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பைடு நூலகம்
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就 是那鼻子上沾了泥的郢都人相信 匠石,俩人之间有默契。匠石抡 斧子时,这里站着神色不变,就 给了运斤的那人以信心。为什么 宋元君听说这事再让匠石试试, 匠石不再做了呢?就是能让他用 斧子劈去鼻尖泥点的人已经死了。 宋元君显然不是他的对手了。
3、想想看庄子与神龟之间有什么内 在联系,可以结合道家学派的思想来 考虑。
因为神龟虽然死后风风光光, 但它宁愿选择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这与庄子的追求是一致的。 追求自然无为,不受别人的控制。
------
道家学派追求自然无为,庄子也 不例外,它鄙弃富贵权势,追求逍遥 无为,直白点就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 活,不受别人的控制。
【思考】
1、庄子是怎样回绝楚王的邀请?
用神龟的选择作比喻,从而拒绝楚王的
邀请 2、 他为什么用神龟选择作比喻这种婉拒的 方法? 因为对方是楚国的国君,如果马上回绝 他的邀请,就太不礼貌了,也太不给国君面 子了,而且弄不好会得罪国君,到时脑袋也 保不住了,所以庄子用神龟的选择作比,比 较委婉的推掉楚王的邀请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情,把匠石找 来对他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 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 鼻端白粉,虽然如此,但我的施技 之人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 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之人了! 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著名事列: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 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 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 “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 “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 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4、庄子拿神龟打比方,说明 他鄙弃什么?追求什么? 鄙弃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 和淡泊名利的人生。
【译文】
庄子为亲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 旁。回过头来对随从的人说:“郢人 在他的鼻端抹上一点白粉,象蝇子的 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头把鼻端 的白粉砍掉。匠石挥动斧头,漫不经 心地砍掉了它,白粉完全砍去而鼻子 却不受伤害。郢人站在那里一点也没 有失去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