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沉积岩各论部分
《沉积岩石学各论》PPT课件

砂岩和粉砂岩
四、砂岩的观察与描述实验 1、手标本观察 2、显微镜认识与晶体光学简介 3、砂岩的镜下鉴定
砾岩
砾岩
含砾粗砂岩
粗砂岩
灰色泥岩
红色泥岩
2.粘土岩(泥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成分 第三节 构造和构造 第四节 分类
第一节 概述
粘土岩:粘土矿物含量大于50%的岩石。 泥质岩 :粒度小于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组分
陆源碎屑物质 结构组分 填隙物质
孔隙
岩石碎屑 矿物碎屑 机械填隙物 杂基 化学沉淀物 胶结物 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杂基: 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的细粒 碎屑物质〔<0. 0625mm〕,主要为粘土矿物〔剩余物 质〕。 胶结物: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化学沉淀物质。
1、基底式胶结:颗粒互不接触; 2、孔隙式胶结:点接 触 ,胶结物分布于孔
隙中; 3、接触式胶结:点-线接触,胶结物分布
于接触处; 4、镶嵌胶结:线接触-凹接触。
胶结类型
基孔 底隙 式式
接镶 触嵌 式式
1.碎屑岩(陆源碎屑岩)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组分 第二节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三节 碎屑岩的构造 第四节 碎屑岩的构造 第五节 碎屑岩的孔隙 第六节 碎屑岩的分类
2、含量>10、25%的组分分别冠以“含× ×〞和“× ×质〞,如:泥质粉砂岩、砂质砾 岩、含粉砂泥岩等。
粗碎屑岩-砾岩
砾级颗粒的含量大于50%的碎屑岩。福克 〔1954〕定义的含量下限为30%。
砂岩和粉砂岩
一、一般特征 1、概念:主要由砂和粉砂〔0.052mm颗粒>50%〕组成的碎屑岩。 2、成分: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 种岩屑,有时含云母。 3、构造:由碎屑、填隙物〔基质和胶 结物〕及孔隙三局部组成; 碎屑的构造、填隙物〔杂基和胶结物〕 的构造和孔隙构造。
岩石学(沉积岩部分)

第二篇沉积岩第一章总论1.1概述1.1.1)沉积岩的定义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常温常压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深部来源物质、有机物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分布最广的是泥质岩、砂岩和碳酸盐岩。
1.2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分为几个阶段:沉积物质的来源-沉积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沉积物质的同生、成岩作用和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1.2.1)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阶段1)母岩风化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陆源碎屑物及粘土物质2)生物成因的沉积物-生物残骸及有机质3)深部来源的沉积物-火山碎屑物、深部来的卤水、温泉水、喷气物质等4)宇宙来源的沉积物-陨石及宇宙尘埃以下以1)介绍:1.2.1.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水、空气、太阳能以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
分为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
1.2.2)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母岩风化的产物有碎屑物质、粘土物质和溶解物质三类。
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
沉积的分异作用: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沉积而分化为比较简单的沉积物类型的作用。
1.2.3)沉积期后的变化和作用1.2.3.1)阶段划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后生阶段、退后阶段。
同生阶段:指沉积物沉积于水底,它与水体的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的总过程。
成岩阶段:指沉积物上面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后,所遭受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并使松散的沉积物转变成固结岩石的过程。
后生阶段:指沉积物固结成岩石之后,至变质作用发生前一切作用。
退后阶段:埋藏较深的岩层,被抬升到潜水面以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的时期。
1.2.3.2)主要的沉积期后的变化:。
压溶作用、压实作用、胶体的陈化及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结核的形成、自生矿物的形成、胶结作用1.3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1.3.1)化学成分特征由于沉积岩的原始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故其平均化学成分与岩浆岩的总平均化学成分很相似。
沉积岩 第二章 沉积岩各论

混基或颗粒支撑 通常颗粒支撑 复成分 通常复成分
砾岩
/fundamentals/10f.html
角砾岩
Mosaic Canyon,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复成分砾岩示例
4. 砾岩、角砾岩的地质意义
(3)基质(又称杂基或粘土杂基)
细粒的机械混入物,也起胶结作用,但不是化学 成因的物质
包括:<0.03 mm的细粉砂 泥质物质
基质 化学胶结物
总称为填隙物或称为广 义的胶结物
一、一般特征 1. 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2.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A) 陆源碎屑结构 结 碎屑颗粒 胶结物或基质
结构取决于颗粒结构、胶结物结构及二者之关系
D. 表面形态——磨光度,有无特殊的刻蚀痕,如冰川搬运-擦痕
n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mm 分类值 2颗粒大小划分表,指数法 0.00390625 <0.004 2n n 0.00390625 0.004 2 n 0.0078125 2 0.015625 2n n 0.03125 2 n 0.0625 0.063 2 0.125 2n n 0.25 2 n 0.5 2 1 2n n 2 2 2 n 4 2
(3) 按成因分类
A. 滨海砾岩——滨海地区,河流搬运或海岸破坏 波浪潮汐,分选好、圆度好、成分单一,石英质多 B. 冲积扇砾岩——山区洪水 流速骤减扇状堆积,分选不好, 圆度差,成分复杂,厚度大,常呈透镜状 C. 河流砾岩—— 河床沉积的底部,特点介于上述A和B之间 D. 冰川角砾岩——分选差,是各个粒级之混合沉积 E. 岩溶角砾岩(喀斯特角砾岩)——主要为石灰岩,溶洞顶或洞壁 垮塌堆积,填隙物常为碳酸盐和泥质物 F. 盐溶角砾岩——石膏、盐类等蒸发岩层,塑性变形和风化溶解, 其中的碳酸盐岩、泥质岩夹层或围岩破碎崩塌的堆积。棱 角状、分选差,成分为白云岩、石灰岩或泥质岩。向下可 能找到原生的石膏、硬石膏等岩层。
篇沉积岩-第二章-沉积岩各论-沉积岩分类

• Cement itself to some extent is the source of weakness in the sedimentary rocks • Because cementing material and the clastic sediments are usually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leading to heterogeneity in the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1) clastic material
(1)Detrital Mineral Grain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 minerals may occur in sands and in sandstone. the most common detrital mineral Grains are quartz, feldspar, mica, heavy mineral and miscellaneous mineral.
第二章 沉积岩各论
邵龙义 讲授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北 京 100083) ShaoL@
Petrography ?
• Classification ? • Major sub-classes?
2.1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2.21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1、Compositional Maturity
A Compositional Maturity reflects the weathering processes in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碎屑岩是沉积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砾岩、砂岩、黏土岩都属于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与岩浆岩和变质岩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的矿物颗粒之间是连续接触的;而在碎屑岩中,颗粒之间以点接触,颗粒之间有孔隙,这些孔隙被胶结物或者细粒填隙物质充填。
因此,具有孔隙是碎屑岩重要的结构特征。
层积岩的不同结构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或胶结物的结构以及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诸多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是指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和颗粒的表面特征。
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1-1000mm为砾级,0.1-1mm为砂级,0.01-0.1为粉砂级,< 0.01为黏土级;球度用于衡量一个颗粒近乎于球体的程度,等轴状矿物球度高,片状、柱状矿物球度低;形状用大家熟悉的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和长扁球体来表示;圆度是指原始的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用比较形象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划分出四个级别;颗粒表面特征是看碎屑颗粒的表面的磨光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刻蚀的痕迹。
填隙物结构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是和粗大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属于机械沉积,杂基粒度一般< 0.03mm;而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一般含量小于50%,填隙在孔隙之间。
胶结物有非晶质和显晶质等结构类型。
碎屑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也称胶结类型。
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基底胶结的填隙物为杂基且含量多,碎屑颗粒呈星点状分布;孔隙胶结则不然,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之间的孔隙中;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类似,但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颗粒之间接触的地方;镶嵌结构的特点是颗粒之间呈凹凸线状接触,似乎没有胶结物。
层积岩的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
沿垂直方向观察这种层状构造可以发现,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根据纹层排列的特点,层理可以继续细分。
比如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称为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总方向平行于层面,称为波状层理;纹层斜交层面,斜层系呈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组合方式,称为交错层理或斜层理等等。
沉积岩分的类及主要类型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受到温度变化、水、氧气和生物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逐渐发生分解和破坏,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
侵蚀作用
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碎屑物质受到水、冰、风等外力的搬运作用,从 原地点移至新的沉积地点。
搬运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会受到流速、流量和重力的影响,逐渐沉积下 来。
粘土岩的硬度较低,容易破碎和风化。
粘土岩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红、黄、 绿等色。
粘土岩广泛用于陶瓷、玻璃、耐火材 料等领域。
04
结论
沉积岩的重要性
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
沉积岩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 的演变历史、气候变化、板块运动等 信息。
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沉积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未来可以将沉积 岩的研究拓展到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领域。
提高技术手段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高分辨率显微镜、地球 化学分析等,可以更深入地揭示沉积岩的微观结 构和成分特征,为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沉积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对人类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沉积岩的未来研究展望
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沉 积岩形成机制、演化过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的沉积岩研究具有相互关联性,未来 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沉积岩研究的进步。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石灰岩的硬度较高,不 易被风化和侵蚀。
2.3.2 沉积岩

(2)根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可分为: 尖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等四种 (3)胶结物及胶结方式
2.3.2.3 沉积岩的结构
(3)胶结物及胶结方式 常见的胶结物: 硅质胶结,SiO2,色浅,岩性坚硬,抗水性和风化强 铁质胶结,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红色或棕色, 强度次于硅质胶结 钙质胶结,Ca和Mg的碳酸盐,呈白灰、青灰色。岩 石叫坚固,性脆,与盐酸起泡 泥质胶结,粘土,黄褐色,松软易破碎 石膏质胶结,CaSO4,硬度小,胶结不严密
完
2.3.2.4 沉积岩的构造
(四)生物成因构造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特征,而在沉积物 中形成的构造。 化石:某些生物遗体和遗迹,被沉积物所 掩埋,原来的有机物被矿物质所交代、充 填或留下印模或铸型。这些古生物遗体或 遗迹称为化石。
2.3.2.5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沉积岩的特征
(一)碎屑岩类 由粗粒的碎屑和细粒的胶结物两部分组成。先 区分碎屑的粒径大小,是砾岩、砂岩还是粉砂岩; 再分析胶结物的性质和碎屑物质的主要矿物。 (见下页) (二)粘土岩类 是粒径小于0.005m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三)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d.透镜体和尖灭层
2.3.2.4 沉积岩的构造
(二)层面特征 波痕:由于风力、流水或波浪作用,岩层 表面上形成波浪状起伏现象。 泥裂:沉积物未固结漏出水面,经暴晒后 成张开裂缝,后砂、粉砂和其它物质填充。
2.3.2.4 沉积岩的构造
(三)结核 成分、结构、构造及颜色与周围沉积岩 不同的、规模不大的块体。如石灰石中的 燧石结核(SiO2以胶体凝聚)、黄土中的 钙质结核(CaCO3的沉淀)
2.3.2
沉积岩
2.3.2
沉积岩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 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 分,大都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而形成的一 类岩石。 “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 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 沉积岩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沉积 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7.9%,在地表分布最广,占地 表表面积的75%。
沉积岩总论

•风的搬运——介质:风 搬运能力:较弱,但搬运距离远 碎屑粒度:粒度细、磨蚀强烈 搬运方式:滚动、跳跃、悬浮搬运
•冰川搬运——介质:冰的移动 搬运能力:强 碎屑粒度:大小混杂 搬运方式:悬浮搬运
2、化学搬运作用
---溶解物质的搬运作用
•真溶液搬运——取决于溶解度,溶解度大、水流量大, 则搬运量大 •胶体溶液搬运——取决于介质的理化性质,如PH值等
气候——高温、潮湿热带地区发育
地形——高差大则以物理风化为主,平原地区以化学风 化为主
2、风化作用的产物
风化作用的总趋势是使被改造的母岩发生物理的和
化学的变化,使母岩解体并产生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
新的物质成分。风化产物按性质可分三类: 碎屑物质 溶解物质 不溶残余物质。
3、常见造岩矿物在风化中的稳定性
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并形成新矿物,在沉 积岩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新生矿物称为自生矿物。
化学风化作用最常见的是石灰岩地区, 其结果形成溶洞、喀斯特地形。
③生物风化作用——由生 物不同造成的岩石风化, 即有机械破碎,又有化学 分解,其中生物化学风化 是主要的。
根 劈 现 象
风化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常见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
•重结晶作用——沉积物的矿物成分由于溶解或局部溶
解、固颗粒加大。
•交代作用——沉积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通过矿物间
化学反应,已存在的矿物被另外的矿物
所取代的作用。
•成岩矿物的形成——在成岩作用过程中,还可以形成
一些新的矿物,称之为自生矿 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
三 沉积岩的构造
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沉积岩最主要要 的构造特征,也是区别于岩浆岩、变质岩的主要标志 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粉砂岩按粒度分为:粗粉砂岩(0.0625~ 0.0312mm)和细粉砂岩(0.0312~ 0.0039mm);
• 按混入物成分分为:泥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 钙质粉砂岩等。
• 按碎屑成分划分为石英粉砂岩、长石粉砂岩、岩 屑粉砂岩(少见)和它们间的过渡类型。
• (一)类型划分 • 1. 根据碎屑的圆度: • 砾岩:圆及次圆状砾石含量>50%岩石。 • 角砾岩:棱角和次棱角状砾石>50%的岩石。 • 2. 根据砾石的大小 • 巨砾岩:砾石直经 >256mm。 • 粗砾岩:砾石直经为64—256mm。 • 中砾岩:砾石直经为4—64mm。 • 细砾岩:砾石直经为2—4mm。
3. 胶结类型
(1)支撑结构: 碎屑结构的支撑类型可划分为两类,即杂基支撑结构和 颗粒支撑结构。 杂基支撑结构: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它代表了一种快速堆积的产物,未遭受多少水流或波浪的 改造作用,细小的基质未被簸扬掉。如冰川堆积、冲积扇 沉积以及浊流沉积常见这种结构类型。 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彼此相互接触。它是水流(波 浪)持续作用的结果,细小的基质已大部分被水冲走。如 沿岸砂坝、砂滩和风成沉积常见此种结构类型。
• 3.杂砂岩:杂基含量>15%,分选不好,泥砂混 杂的砂岩。
• 其进一步分类命名原则同净砂岩。
• 杂砂岩中一般含石英较少,有不同比例的长石和 岩屑,常含少量云母。
• 富含杂基是杂砂岩的基本特征:杂砂岩常呈暗灰 色、黑色,分选性、磨圆度均不好,多见于浊积 岩和其它重力流沉积物中。常见递变层理和底部 印模构造。
便于作粒度分析图件。
• (2)圆度
• 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一般分 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 (3)球度
• 指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 圆度和球度有所不同,但一般对同一种矿物而言, 随着搬运距离的加长,其圆度和球度增高,故它 们是度量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的标准之一。
• 填隙物的结构:包括杂基的结构和胶结物的结构
• 作为胶结物的化学沉淀物常见的有硅质、碳酸盐质、 铁质、磷酸盐类矿物等。
• 硅质胶结物:硅质胶结物的SiO2可呈各种变体出现, 从非晶质的蛋白石、纤维状玉髓、微晶质石英到自形 的次生加大石英,其中石英最常见。
3. 杂基
• 基质或碎屑杂基:它们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 细粒的机械混入物,它们不是化学成因的矿物, 故叫杂基。
• 2.按碎屑成分分类 • 首先根椐杂基含量划分为两类: • 净砂岩:杂基<15% • 杂砂岩:杂基>15% • 然后根据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进一步划分 : • 当长石<25%,岩屑 <25%时,称为石英砂岩类; • 当长石>25%,且长石>岩屑时,称为长石砂岩
类; • 当岩屑>25%,且岩屑>长石时,称为岩屑砂岩
在碎屑岩中常见的是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
由于长石是不稳定矿物,故它们若在砂岩中大量出 现,则多半是在干旱气候和快速堆积条件下形成, 成分成熟低。
• 云母:多是稳定的白云母,常集中在细砂、粉砂 岩的层面上。
• 重矿物:少见。但可确定其源岩。
• (2)岩石碎屑(岩屑) • 是母岩直接破碎的产物,故岩屑可用来推断母岩。 • 岩屑反映气候干旱,母岩风化不彻底,搬运近,
• 胶结类型指碎屑物与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杂基) 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 基底式胶结:颗粒不接触,杂基支撑。
• 孔隙式胶结:多为点接触,也可有线接触,颗粒 支撑。
• 接触式胶结:多为线接触或凹凸接触,颗粒支撑
– 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
• 镶嵌胶结: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 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状接触。
• 根据胶结物成分划分为粘土质粉砂岩、铁质粉砂 岩、钙质粉砂岩和白云质粉砂岩。
• 黄土也是一种疏松的或半固结的粉砂质沉积物。
• 粉砂岩多形成于河漫滩、三角洲、潟湖和海洋的较深 水部位。
• 粉砂岩的颜色多种多样,随混入物的成分不同而变。
三、中碎屑岩——砂岩
• 碎屑中2—0.0625mm粒级的颗粒在50%以上的 岩石。
• 砂岩的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各自 含量反映成分成熟度。
• 砂岩中的填隙物除粘土杂基外,还常有钙质、硅 质、铁质等胶结物。
• (一)砂岩分类 • 1.按粒度大小分 : • 砾砂岩: 粒径2—1mm。 • 粗粒砂岩:粒径2—0.5mm。 • 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 • 细粒砂岩:粒径0.25—0.125mm。 • 微粒砂岩:粒径0.125mm— 0.0625
• 典型的杂砂岩常堆积在急速沉降的地槽中,常见 于浊积岩或复理式建造中。
四、细碎屑岩—粉砂岩
• 粉砂岩:由粒径为0.0625~0.0039mm的粉砂 的含量占50%的细碎屑沉积岩。
• 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较简单,以石英为主, 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除粉砂 以外其它由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组成。
• 3. 根据砾石成分:单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 • 单成分砾岩:砾岩成分单一,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
以上,多为稳定的岩屑和矿物(石英岩、燧石、石英等), 代表改造比较彻底的产物。有时也由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屑 组成(如灰岩、粘土岩),是快速堆积的产物。 • 复成分砾岩:砾岩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均不超 过50%,其中大部分砾石的抗风化能力不强,分选不好、 圆度不高。是快速堆积的产物。
•
1—0.1mm
砂
• 0.1—0.01mm
粉砂
•
<0.01mm
泥
• 自然粒级标准 :是根据颗粒大小及颗粒的 水力学行为的内在联系,来确定粒级的界 限。
•
>2mm
砾
• 2—0.05mm
砂
• 0.05—0.005mm 粉砂
• <0.005mm
泥
• φ值粒级标准 :φ=-log2d
• 以φ值为标准的粒级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它
• 4. 根据砾岩在地层中的位置
• 底砾岩:由常见于海侵层位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 沉积间断。
其特征:位于侵蚀面上,由下伏基岩风化剥蚀的砾石形成 的砾石;砾石成分简单,成分以稳定岩屑为主,多为单成 分砾岩;磨圆度、分选性好;厚度不大,但分布的层位稳 定。
• 层间砾岩:位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内部。在沉积过程中,由 于沉积环境局部变化(如水流的作用)及地壳的微弱升降 等原因形成的砾岩。其上下地层之间并无间断沉积。其特 点是: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中,在剖面上向下可找到该 砾岩中砾石的基岩,砾石磨圆度差。如中国华北寒武系中 的竹叶状灰岩即属层间砾岩。
2.3.1 碎屑岩
• 母岩机械破碎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及压 实胶结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 一.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主要由碎屑物质、化学物质和
杂基三部分组成。 • 1、碎屑物质(陆源碎屑) • 它是母岩机械破碎产物,可分为矿物碎屑和岩石
碎屑。
• (1)矿物碎屑:又可分为轻矿物(密度<2.86) 和重矿物(密度>2.86)。
• 外貌与花岗岩相似。
• 3.岩屑砂岩:又称硬砂岩、杂砂岩、瓦克岩。是 指岩屑含量>25%,长石<10%,石英<75%的 砂岩。
• 岩屑砂岩中岩屑成分右多种多样,随母岩而异, 但以细晶及隐晶的岩石为主。
• 碎屑的分选、磨圆度不好,粘土杂基较多,也可 有碳酸盐等成分胶结物。多为基底胶结。
• 岩屑砂岩多形成于供给区附近,是一种不成熟的 快速堆积物,是构造变动强烈地区的产物,常在 山前冲积扇、山间盆地及河流相中产出。
(二)砾岩、角砾岩的类型
• 1. 滨海砾岩; 2. 河成砾岩;
• 3. 冲积扇砾岩; 4. 冰川角砾岩
• 5. 岩溶角砾岩:又称溶洞角砾岩、喀斯特角砾岩,是一种发 育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溶洞崩塌或岩溶水搬运堆积而成的角砾 岩。它的特点是分布局限,角砾成分单一,属原地来源;角 砾的粒度分选极差,圆度也较差,充填在角砾中的基质为富 含泥质的碳酸盐。
• 2. 长石砂岩:长石含量>25%,石英<75%,岩屑 <10%。
当长石>75%时称富长石砂岩。
• 其中的长石多为正长石、微科长石、酸性斜长石,而 中—基性斜长石少见。
• 岩屑较少,石英可多可少。砂粒间的填隙物为钙质、 铁质及粘土质。胶结类型多为孔隙式、接触式,有时 为基底式。
• 多数情况,长石砂岩岩层较大,由很好至极差,常含较多的杂基。
• 杂基的结构 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 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小于0.03mm,它们是 机械沉积产物,对碎屑也起胶结作用。
但这里指出的杂基粒度界限主要适用于砂岩;而对 于更粗的碎屑岩,如在砾岩中,杂基也相对变粗, 除泥以外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
• 胶结物的结构 胶结物是指颗粒和杂基以外的化学 沉淀物,常常是结晶质和胶体物质,在碎屑岩中 的含量少于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 为坚硬的岩石。
沉积快的特征。 • 故碎屑岩中岩屑多说明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岩屑
多分布在>0.1mm粒级的砂岩和砾岩中。
2. 化学物质
• 是从溶液中(沉积、成岩阶段)呈化学沉淀的物质。 这类物质在陆源碎屑岩中多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但 也可有少量不呈胶结物而孤立存在的矿物,称自生矿 物;或以交代碎屑或其它物质的形式存在。自生矿物 共同特点是:成分一般较单一、结晶颗粒较小,清洁 透明、晶形完好。
• 6. 盐溶角砾岩:是一种产于膏盐系中的碳酸盐岩角砾岩。碳 酸盐岩中的石盐、硬石膏、石膏等夹层,由于进入地下潜水 带,被淡水溶解,于是碳酸盐岩在上覆岩层的重荷压力下, 被压碎崩塌,其角砾呈尖棱角状,杂乱堆积,随后被粘土、 方解石或白云石充填固结起来,便形成盐溶角砾岩。此种岩 石层位稳定,但不成层,底面较平整,而顶面不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