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反应中的热效应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详解课件

答
案
:
(1)
1 2
H2SO4(aq)
+
NaOH(aq)===
1 2
Na2SO4(aq)
+
H2O(l)
ΔH=-57.3 kJ·mol-1
(2)①4.0 ②-53.5 kJ·mol-1
[核心考点·层级突破]
1.(1)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
[高考载体·巧妙利用] (1)放热反应 2 mol H2 和 1 mol O2 的总能量大于 2 mol H2O(g) 的能量 (2)221 kJ (3)不是,氢的燃烧热为 ΔH=-285.8 kJ/mol (4)2CO(s)+O2(g)===2CO2(s)ΔH=-566 kJ·mol-1 C 的燃烧热为 ΔH=-393.5 kJ·mol-1 (5)C(s)+H2O(g)===CO(g)+H2(g)ΔH=+131.3 kJ·mol-1 (6)ΔH1>ΔH2
•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 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 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 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 什么。
• 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 的钱包中,很费劲地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 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 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 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 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 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 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明考纲要求理主干脉络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一、焓变反应热1.定义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
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内能差,ΔH=H(生成物)-H(反应物)。
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能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表示在25℃、101 kPa条件下,2_mol气态H2和1_mol气态O2反应生成2_mol液态H2O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_kJ。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四、盖斯定律及应用1.含义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它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2.应用间接计算某些反应(反应热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
如,则有ΔH=ΔH1+ΔH2。
两个关系:①⎭⎬⎫A ――→ΔH 11aBaA ――→ΔH 2B ΔH 2=a·ΔH 1②AΔH 1ΔH 2B ,ΔH 1=-ΔH 2。
五、能源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2)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 ) (3)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H 2SO 4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
反应中的热效应

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 吸收热量的化学 学反应 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 反应物具有的总 总能量大于生 能量小于生成物 成物具有的总 具有的总能量 能量 ΔH<0 ΔH>0
Hale Waihona Puke 形成原因表示方法图示
与化学键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 强弱的关 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 系 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 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释放的总能量小于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 吸收的总能量
可能是1 mol,也可能 是0.5 mol
H2O是 1 mol 稀溶液 中强酸跟强碱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 1
不 同 点
反应热 的含义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 量;不同反应物的中 和热大致相同,均约 为 57.3
考点精讲
考点一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
类型
比较
定义
放热反应
答案 (1)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 (2)ΔH1+3ΔH2+18ΔH3
规律方法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 (各反应物)
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 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 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时巩固 3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① ΔH1=-25 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② ΔH2=-47 kJ/mol Fe3O4(s)+CO(g)===3FeO(s)+CO2(g)③ ΔH3=19 kJ/mol 计算反应:FeO(s)+CO(g)===Fe(s)+CO2(g)的反应热 ΔH=___________ -11 kJ/mol 。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第17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考纲要求1.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变化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
3.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
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ΔH。
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3)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2.反应热的本质图示a、b、c 表示的意义微观宏观a表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b表示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3.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s)、液态(l)、水溶液(aq)、气态(g)。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以及能量变化的规律,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课前预习区】一、.焓变和反应热1.焓变和反应热叫焓变;叫反应热。
用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3.能源的重复利用(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3)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意义:不仅表明了,也表明了3、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①要标出反应物和产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也可以是,因为该化学计量数表示的物质的,不表示物质的③△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④反应热△H预测定条件(温度、压强)有关,因此要注明△H的测定条件。
若是在通常状况下,可不注明条件;与反应条件无关。
⑤△H与反应完成的的物质的量有关,因此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若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三、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不管化学过程是完成还是完成,这个总过程的总是。
2、盖斯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的仅与反应物的及生成物的有关,而与其步骤无关。
3、利用盖斯定律可以求一些难以确定的反应的。
第19讲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堂互动区】一.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典型例题1】(关于反应热的图像)1.图中A 、B 分别表示什么?2.右图表示放热过程还是吸热过程?3.在图中表示出△H4.△H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有怎样的关系?【规律总结1】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1)放热反应,△H < 0 反应物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能量总和(2)吸热反应,△H > 0 反应物能量总和低于生成物能量总和【变式训练1】参照反应Br+H 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B .Br 与H 2的能量总和一定低于HBr 与H 的总能量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H=-75 kJ ·mol -1【典例2】(关于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2012·大纲版)9. 反应 A+B →C (△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 →X (△H >0)② X →C (△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规律总结]化学反应的热效应△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易错点:(1)具体反应热△H 下的化学计量数(2)破坏或生成1mol 物质的共价键数【变式练习2】(2012·重庆)12. 肼(22NNH H )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12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N N 为942、O=O 为500、N-N 为154,则断裂1molN-H 键所需的能量(KJ )是 ( )A.194B.391C.516D.658二、热方程式的含义【例题3】发射火箭时以肼(N2H4)为燃料,二氧化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4g N2H4(g)在上述反应放出71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规律总结2】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同一物质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2013版高考化学复习方略课件:6.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不管反应是可逆反应还是不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 热效应都是指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 (3)在298 K,101 kPa进行的反应,可不标明温度和压强,不 在此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需要标明温度和压强。 3.反应焓变(Δ H) (1)单位:kJ·mol-1。 (2)符号: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从能量高低角度表示。
能 量 反应物
能
量
生成物
△H<0 放热反应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
反应物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2)从化学键角度表示。
放热 吸热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一、一、三” 1.一种仪器——量热计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温度均匀 保温作用 反应容器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C.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该反 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 H= +285.8 kJ·mol-1 D.4 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222.5 kJ的 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1/4CH4(g)+ 1/2O2(g)====1/4CO2(g)+1/2H2O(l) Δ H=-222.5 kJ·mol-1
_2__m_o_l__H_2_(_g_)_和__1__m_o_l__O_2_(_g_)_完__全__反__应__生__成__2__m_o_l__H_2O_(_l_)_时__释___
_放__5_7_1_._6__k_模块
四、盖斯定律——“只看结果,不管过程”
1.内容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训练试题带答案

2013届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训练试题(带答案)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化石燃料、核能为不可再生能源,从而排除A、B、D。
【答案】C2.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的反应热H为()A.-1780B.-1220C.-450D.+430【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热。
由题意知1molS(s)和3mol形成S原子和F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280kJ=760kJ,而生成1mol时需形成6molS—F键,共放出kJ=1980kJ,因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1980kJ-760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选项B正确。
【答案】B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0,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57.3若将含0.5mol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在101kPa时,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解析】由于硫蒸气比硫固体的能量高,故前者燃烧时放热多,A项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为吸热反应,即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则金刚石不稳定,故B项错;C项浓硫酸溶于水本身就放热,故放出的热量肯定高于57.3kJ,正确;2g 为1mol,而D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是2mol对应的H应为-(285.故D项错。
【答案】C4.已知-72蒸发1mo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H=(436+30+aa=200,D项正确。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是指反应过程中产生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热效应的正负值可以判断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同时也可以揭示反应的能量转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热效应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一、热效应的概念热效应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释放或者吸收的热量变化。
当一种化学物质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物质时,会伴随着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能量的吸收或者释放。
这种能量转化的结果通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热效应。
热效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其周围环境放出热量,即反应产生的热量为负值。
吸热反应则相反,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反应产生的热量为正值。
二、热效应的计算方法1. 反应焓变(ΔH)反应焓变(ΔH)是描述反应热效应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反应焓变可以由热量变化计算得到,其单位常用焦耳(J)或者千焦(kJ)。
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为:ΔH = H(产物) - H(反应物)其中ΔH为反应焓变,H(产物)为产物的焓值,H(反应物)为反应物的焓值。
2. 反应热(q)反应热(q)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者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为反应焓变与反应物质的摩尔量之间的关系:q = ΔH × n其中q为反应热,ΔH为反应焓变,n为反应物质的摩尔量。
三、热效应与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热效应的性质来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
1. 利用热效应判断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热的正负值,可以判断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意味着反应释放能量,反应物质的化学键被释放出来的能量远大于产生的化学键,这种反应往往是自发进行的。
吸热反应的反应热为正值,意味着反应需要吸收能量,反应物质的化学键被产生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远大于释放的能量,这种反应往往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才能进行。
2. 热效应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热效应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放热反应会释放能量,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从而加快反应速率;而吸热反应则冷却反应体系,降低反应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反应中的热效应1.[2012·江门调研]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90.3kJ·mol -1B .含20.0g 的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 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 3COOH(aq)=CH 3COONa(aq)+H 2O(l) △H =-57.4 kJ·mol -1D .已知:2Zn(s)+O 2(g)=2ZnO(s) ΔH =-701.0kJ/mol2Hg(l)+O 2(g)=2HgO(s) ΔH =-181.6kJ/mol则Zn(s)+HgO(s)=ZnO(s)+Hg(l) ΔH =-259.7 kJ·mol -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101Kpa 时,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 )+O 2(g)=2H 2O(l) ΔH=+285.8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H =2×283.0kJ/molC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 H 2O(l) △H =-57.2 kJ/mol 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 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2 kJD .己知2H 2(g )+O 2(g )2H 2O (l ) △H 1 ,2H 2(g )+O 2(g )2H 2O (g ) △H 2 , 则 △H 1 > △H 2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c (石墨,s )=c (金刚石,s ) △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已知I 2(g )+H 2(g )=2HI (g ) △H 1;I 2(s )+H 2(g )=2HI (g ) △H 2;则△H 1<△H 2C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 ,则H 2SO 4和Ba (OH )2反应的中和热△H =2×(-57.3)kJ/molD .已知H 2(g )+F 2(g )=2HF (g ) △H =-270kJ/mol ,则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氢气和1L 氟气吸收270kJ 热量4.已知某温度下:)(3)(22g H g N +)(23g NH △H=14.92-⋅-mol kJ ,恒温、恒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A 、B ,A 中通入1molN 2、3 molH 2,B 中通入0.5 molN 2、1.5 mol H 2,反应一段时间后,A 、B 中均达到平衡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中放热kJ 4.92B 、B 中放热kJ 2.46C 、A 中热量变化值大于B 中2倍D 、A 中热量变化值等于B 中的2倍6.“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晚在捆绑式火箭助推器作用下圆满发射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国航天水平的雄厚实力。
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 2H 4) 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
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 2H 4(g)+O 2(g)=N 2(g)+2H 2O(g) ΔH 1=-533.23 kJ·mol -1H 2O(g)=H 2O (l) ΔH 2=–44 kJ·mol -1 2H 2O 2(l)=2H 2O(l)+O 2(g) ΔH 3=–196.4kJ·mol -1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来源:]A .N 2H 4(g)+2H 2O 2(l)= N 2(g)+4H 2O(l) ΔH =-817.63 kJ·mol -1B .N 2H 4(g)+2H 2O 2(l)= N 2(g)+4H 2O(g) ΔH =-817.63 kJ·mol -1C .N 2H 4(g)+2H 2O 2(l)= N 2(g)+4H 2O(l) ΔH =-641.63 kJ·mol -1D .N 2H 4(g)+2H 2O 2(l)= N 2(g)+4H 2O(g) ΔH =-641.63 kJ·mol -1 7.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22225C H (g)O (g)2CO (g)H O(l)2+=+;△H =-1300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10N 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B .有1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C .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D .有4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8.已知: CH 3CH 2CH 2CH 3(g)+6.5O 2(g) == 4CO 2(g)+5H 2O(l) ΔH =-2 878 kJ·mol -1(CH 3)2CHCH 3(g)+6.5O 2(g) == 4CO 2(g)+5H 2O(l) ΔH =-2 869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9.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Ⅰ) H2(g)+I 2(g) 2HI(g) H=-9.48 kJ ▪ mol -1 (Ⅱ) H 2(g)+I 2(s) 2HI(g) H=+26.48 kJ ▪ mol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54 g I 2(g)中通入2 g H 2(g)反应放热9.48 kJB.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10.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 C 2H 2(g)+O 2=2CO 2(g)+H 2O(l) △H =-1300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10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 的能量B .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C .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D .有8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11.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 + 1/2O 2(g) = H 2O(l) △H =-285.8 kJ/mol CO(g) + 1/2O 2(g) = CO 2(g) △H =-283.0 kJ/mol C 8H 18(l) + 25/2O 2(g) = 8CO 2(g) + 9 H 2O(l) △H = -5518.0 kJ/molCH 4(g) + 2O 2(g) = CO 2(g) + 2 H 2O(l) △H =-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CO(g)B .H 2(g)C .C 8H 18(l)D .CH 4(g)1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 2O(l) △H =-57.3 kJ·mol -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 的热量B .已知2H 2(g)+O 2(g)=2H 2O(g) △H =-483.6 kJ·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C.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D.已知P (白磷,s)=P (红磷,s) △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1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2H2(g)+ 5O2(g)=4CO2(g)+ 2H2O(l)△H =-4b KJ/molB. C2H2(g)+ 5/2O2(g)=2CO2(g)+ H2O(l)△H =2b KJ/molC. 2C2H2(g)+ 5O2(g)=4CO2(g)+ 2H2O(l)△H =-2b KJ/molD. 2C2H2(g)+ 5O2(g)=4CO2(g)+ 2H2O(l)△H =b KJ/mol14.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同,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能量,生成1mol放出942KJ能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分子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C.N4比N2稳定D.1molN4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的能量1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57.3KJ·mol-1。
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C.△H1<△H2=△H3D.△H1=△H2<△H316.(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
已知:Cu(s)+2H+(aq)=Cu2+(aq)+H2(g)ΔH=+64.39kJ/mol2H2O2(l)=2H2O(l)+O2(g)ΔH=-196.46kJ/molH2(g)+1/2 O2(g)=H2O(l)ΔH=-285.84kJ/mol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298K下,C、Al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
又知一定条件下,Al能将C从CO2置换出来,写出此置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25℃,1.01×105Pa下,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9.36kJ热量,写出表示硫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17.(16分)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