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吨位基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合集下载

技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大全

技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大全

2023至2023年度地基基础检测选择入围单位项目技术标目录1.检测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试验规定及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检测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或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静载荷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低应变法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锚杆基本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锚杆验收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水安静载试验静载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应变法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质量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技术

大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技术
墩基础、在试验桩桩帽钢筋组内放置过渡件、支墩梁架于钢 质支墩基础上,千斤顶架于支墩梁上,千斤顶上部放置过渡梁, 再在过渡梁上架设主梁,顶部固定采用专用螺母与螺杆,螺 杆与过渡件连接通过螺母固定。
由表 1 可得知,按照以上比例,前期桩顶位移和线性阶 段抗拔力不断增加,拔量稳定时间不长 ;如果增大桩土位 移, 就 会 提 升 上 拔 位 移 量 的 速 率, 而 拔 量 稳 定 时 间 显 得 较 长 ;在提升后期桩的位移量时,其上升速度较快。最大加载 量为 16 900 kN ;最大位移量为 55.74 mm ;最大回弹量为 14.66 mm ;回弹率为 26.3%。 5 结束语
[关键词]灌注桩 ;大吨位单桩 ;竖向抗拔 ;静载试验 ;专用锚具 [中图分类号]TU 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3X(2021)12–0124–02
Test Technology of Vertical Uplift Static Load Resistance of Large Tonnage Single Pile
(1)在试验桩制作时,应将其桩顶浇灌至地面标高 0.500 m, 桩 帽 底 部 标 高 处 应 沿 桩 侧 浇 捣 比 桩 帽 规 格 大 200 mm、 厚 100 mm 的素混凝土垫层,避免桩帽浇捣过程中漏浆。桩帽规 格为 1 600 mm×1 660 mm×1 000 mm。
(2) 在 桩 帽 混 凝 土 浇 筑 时, 应 将 原 桩 身 上 部 浮 浆 清 除, 确保其平整性,同时,要确保桩帽与桩身轴心相互重合,主
Yao Hao
[Abstract]Taking the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as an example,the deep exploration of the vertical uplift static load test technology of large tonnage single pile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engineering test,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has guaranteed quality,safety and reliability,and can save cost effectively,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future projects.

大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技术

大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技术

大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技术发布时间:2023-02-01T05:34:35.931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8期作者:刘发科[导读]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水平,刘发科41282719820201****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水平,超高层建筑在大吨位单桩施工作业中要积极落实更加规范的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操作流程,整合相关内容的同时,按照规范管理标准打造质量更可靠、应用更稳定、资源结构更集约化的施工作业模式。

本文简要分析了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技术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对试验技术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

关键词:大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要求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管理对建筑结构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为更好地落实相关工艺技术处理规范,要积极践行规范化内容,确保试验分析处理环节的可控性和规范性。

一、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要求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作业环节中,要借助慢速维持荷载处理机制,配合多循环加载卸载控制流程,有效打造完整的试验分析控制体系。

(一)加载和卸载等级为确保相应参数的稳定性,一般是借助逐级加载和卸载的处理方式。

加载过程: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最大的加载量一般是极限承载力的10%,第一级加载量是分级荷载的2倍左右,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按照逐级加载一直到破坏或者是达到试验要求为止。

卸载过程:当加载终止后开始卸载,依旧是按照逐级卸载的流程落实具体工作,每级卸载量是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左右,加载和卸载都能维持荷载传递过程的均匀性、连续性,最关键的是,每级荷载维持过程中变量幅度要可控且可推演,一般是在分级荷载10%以内[1]。

(二)桩顶上拔量测定在加载过程中,每级荷载施加对应荷载量后,要按照第5min、第15min、第30min、第45min以及第60min予以桩顶上拔量的测定分析,之后则是按照30min为间隔进行数据的读取。

而在卸载过程中,每级荷载的基础参数要维持1个小时,然后按照第15min、第30min、第60min的间隔要求进行桩顶下沉回弹量的测试,卸载到零后进行桩顶残余上拔量的读取,维持的时间是3个小时,之后按照30min为一个间隔予以数据的测定。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一、适用范围及检测目的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2.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二、检测工程量1.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①.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2.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①.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④.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检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检数在50根以内则不应少于2根。

三、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四、检测人员(拟)五、检测装置、仪器及设备1.反力装置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有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等,主要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该种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①.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②.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③.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2.荷载、沉降测试装置①.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

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大吨位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工程应用

大吨位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工程应用
载 试 验 工 程 应 用
李向辉

张晓玉
要: 对桩 的静 载试 验进 行 了介绍 , 合 具体 工 程 实例 , 行 了桩 径 15 0it, 计单 桩 竖 向抗 压 极 限承 载 力 为 结 进 0 n 设 o
1 0 N 的基桩单桩竖 向抗压静载试验 , 出了试验桩 的单桩 竖向抗 压极限承载力均大干 1 0 N 的结论 。 30 0k 得 30 0k 关键词 : 慢速 维持荷 载法, 静载荷试验 , 限承载力 , 极 沉降 中图分类号 : U4 3 1 T 7 .
治, 才能取得 良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献 :
西安 : 西安科技 大学 ,0 3 20 .
原因和机理应首先 弄清楚 , 合弱 化减 冲理论 思想 , 结 实现综 合 防 [ ] 窦林名 , 赵从 国, 思光 . 杨 煤矿 开采 冲击矿 压 灾害防 治[ . D] 3 徐州: 中国矿 业大学 ,0 6 20 . [ ] 隋豪杰 , 4 高旭 东, 小兵 . 击矿压 影响 因素 与发 生条件 分 徐 冲 析[] 煤矿开采 ,0 6 1 ( ) 6 —2 J. 2 0 ,2 1 : 16 .
在各试桩 进行静载试 验前 对试 桩 和两侧 的锚 桩进行 了低 应 变反 射波法检测 , 各受检 桩均为一类完整桩 。检测结果见表 2 。
2。 检 测 2 2. . 试验采用慢速维 持荷 载法 21 试验 最大加载 1 0 N。 30 0k 2. . 反力方式 22
Ⅱ级钢筋 1 0t槽身预应力钢绞线 2 。渡槽基 础采用冲孔灌注 7 , 9t 桩( 设计为端承桩 )桩径 1 5m, , . 混凝 土强度 等级 C 5 桩 端进入 2,
第3 4卷 第 3 5期
20 0 8年 1 2月

基桩抗压静荷载检测方案(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

基桩抗压静荷载检测方案(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市轨道交通调度中心施工01标段一期综合办公楼工程,位于,建筑面积64934.9平方米,总建筑高度119.7米。

主体建筑地上二十五层,裙房五层,地下两层: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7176.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758.2平方米。

主楼为框剪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裂度为7度,防火类别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火等级为Ⅱ级。

【基础】本工程主楼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底部满堂布桩,裙楼及地下车库采用桩基承台加防水板基础,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

主楼采用桩径800mm的复式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28m;裙楼采用桩径600mm的复式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27m;纯地下车库采用桩径600mm的非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7m。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中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对本工程检测方法、检测数量、试验过程及资料整理如下:1、检测目的:检测该工程地基采用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桩身完整性;2、检测方法: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利用单桩竖向抗压试验检测桩的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采用反射波法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

3、检测数量:由甲方确定二、现场工作步骤堆载平台安装示意图(一)、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1.桩头处理:凿除桩顶浮浆,对出露的主筋截除,利用高标号混凝土补平桩头;桩顶采用钢箍围护。

2.荷载准备: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250kN、2950K N、1100KN,按二倍荷载施加。

3.加载及观测:试验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加载按试验最大加荷分10级施加;卸荷分5级。

加载及观测稳定标准:试验过程中,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 各测读一次沉降量,此后每隔15min读一次沉降,累计1小时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1、试验目的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适用范围(1)对于本项目,本检测适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柱锤冲扩桩等;(2)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3)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2、检测评定依据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2)《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J256-2014);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TB10414-2003);5)《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程》(TB 10402-2007/J269-2007);3、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3)承压板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且有足够的刚度。

(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4)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

浅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浅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浅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一个工程的重要且隐蔽项目,桩基检测不可或缺。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现场检测试验相对于动力检测,更为直接可靠,更接近于建筑物实际工况。

基于其可行性与可靠性,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目前的桩基检测工作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单桩静载试验检测在桩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相关问题;分析1引言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在实际的建筑当中,上层建筑则由桩基础来决定着。

无论是低应变、声波透射还是钻芯法等完整性检测方法,它们的完整性类别的判定都离不开桩身结构的承载性能,也就是说承载能力。

桩基承载力检测现阶段运用的方法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及高应变,相对于高应变需要拟合各种动态曲线,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就更加直观可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可用于验证高应变的承载力结果。

基于其可行性与可靠性,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目前的桩基检测工作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属于原位测试试验,是指将竖向荷载均匀地传至基桩上,通过实测的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曲线及s-lg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极限承载力等参数。

绝大多数静载试验是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也能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或者用于验证高应变的检测结果。

试验方法分为慢速维持荷载法和快速维持荷载法两种,无论哪种试验方法都由加载反力装置、荷载测量装置、变形测量装置三部分组成,反力装置包含锚桩横梁、压重平台及锚桩压重联合三种。

由于需要搭设平台和堆载,所以对场地空间及吊车等设备要求比较大,也很耗时间,堆载重物一般用砂袋、混凝土块等,试验采集观测时间也相对较长,对仪器精度也有严格要求。

无论哪个装置出现问题,都无法得到准确的试验结果。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分析3.1压重平台出现偏心情况目前堆载法常用堆载物为砂袋、混凝土试块,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对于准确把握压重平台的中心具有一定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特大吨位基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喻永军 ,喻永明(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江西 南昌 300001)摘 要:由于近年来高承载力的大直径灌注桩在设计应用中的日趋广泛,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特大吨位基桩静载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的测桩进行介绍,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特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2890(2019)06-0023-03Vertical Compressive Static Load Test of Single Pile of Extra-large Tonnage Foundation PileYu Yongjun, Yu Yongming(Jiangxi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sign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Nanchang ,Jiangxi 300001)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arge-diameter cast-in-place piles with high bearing capacit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ile measurement of the anti-force device of the platform with large tonnage foundation pile under static load and pressure through engineering exampl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Vertical compressive static load test of single pile of extra-large tonnage foundation pile Key words: Extra-large tonnage; Pile foundation; Static load test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公认的检测基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最直观、最可靠的传统方法。

而对于软土场地超过10000kN 的特大吨位堆载,为减少由吨位增大带来的沉降测量等影响,对于方法、步骤则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以南昌市某工程的某试验桩为例介绍如下:1 工程概况该工程拟建40~46F 住宅建筑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形式,主要持力层为⑧-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本次静载试验目的为辅助设计提供依据,桩号为S1,设计预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12000kN,桩径为1100mm,本次试验最大加载值预计为26400kN,为保证安全,JGJ106—2014规定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针对本工程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31680kN。

依据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层情况及承载力特征值详见表1。

2 静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岩层土层厚度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最薄(m)最厚(m)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杂填土0.40 6.002525//素填土0.00 5.002625//淤泥质粉质粘土0.00 3.002022//粉质粘土0.00 4.907070//中砂 1.009.005060//砾砂 1.009.0080120/6000圆砾0.80 3.00140185/7500强风化泥质粉砂岩0.30 1.40140180//7000中风化泥质粉砂岩0.407.40320/3200/中分化泥岩0.10 2.50320/3300/中分化泥岩0.20 2.70400/6000/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209.6040/6000/表1 地质勘探基本情况作者简介:喻永军(1979-),男,江西南昌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检测。

·24·2.1 工程资料的收集试验前应对静载试验检测委托书、 试验桩施工记录、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桩桩位确认单、基桩平面布置图、 桩基础设计说明等资料进行收集,确认试验桩的吨位、桩位,桩基的施工情况,制定后续试验方案。

2.2 堆重平台支撑底座的布置堆重平台支撑底座由1m×1m×2m 的混凝土构件组成, 每边两层摆放,第一层:每边三列,每列7个, 第二层:每边一列, 每列14个,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每边的受力面积为3m×14m。

图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2.3 堆载场地地基承载力计算堆重平台支撑底座的面积:S=3m×14m×2=84m2打底混凝土块的重量为:G=(3×7+1×14)×2×50kN=3500kN堆重平台处土层所承受的压应力为:f=(31680+3500)kN /84m2=418.81kPa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该静载试验压重平台所在土层为地表的杂填土和素填土,由于地勘报告未提供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所以前往实地检测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f 远大于1.5fak,不满足堆载要求,必须在试验前对场地进行硬化。

2.4 场地硬化方案(1)处理面积不小于14X14m(以试桩为中心);(2)硬化层与桩身保持4.4m 左右的距离,不可与桩身胶接在一起;(3)桩周土层内如有打桩时留下的泥浆,须进行换填;(4)硬化混凝土标号建议不低于C30;(5)硬化层厚度不低于20cm。

2.5 桩帽的制作(1)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桩帽,应配置必要的桩帽承压钢筋网;(2)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砼强度一级,达到强度9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3)桩帽中心应在原柱的中心线上,顶面抹平,标明中心十字线;(4)桩帽顶部比支承墩基础面低于300mm。

3 试验场地的处理及压重平台的吊运、堆载现场应提供的试验场地道路(60t 吊车及40t 平板车可进行作业),运输道路应平整无坑洞,试桩周围泥浆池应换填建筑垃圾并夯实,保证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70kPa。

静载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平台采用箱型钢梁组合而成,重量由钢梁和混凝土块共同承担。

反力平台设备配备说明:根据委托的最大试验荷载, 选用12根12m 的平台梁和4根12m 的主梁,桩帽上部放置厚钢板。

该反力装置可承受26400 kN 的均布反力。

试桩、压重平台支墩边、 基准桩三者之间的距离均应满足≥4D,且>2m。

4 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4.1 试验过程本次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进行,具体检测步骤不再一一赘述。

4.2 试验结果具体试验结果见表2及图2。

表2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序 号荷 载(kN)历 时 (min)沉 降 (mm)本 级累 计本 级累 计00000.000.0014800120120 1.84 1.8427200120240 1.71 3.5539600150390 2.10 5.65412000150540 2.147.79514400150690 2.2110.00616800210900 2.4512.457192002401140 2.4614.918216001801320 2.4517.369240002701590 2.6620.0210264001801770 2.7322.751121600601830-2.5420.211216*********-3.5916.621312*********-3.8412.78147200602010-3.908.88152400602070-3.71 5.17161802250-1.743.43图2桩号S1 Q-s 曲线5 结语通过该工程特大吨位静载试验的检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般静载试验与特大吨位静载试验有以下主要区别:(1)试验吨位:依据江西地区经验以及JGJ106-2014规范条文说明可得,软土场地静载试验吨位超过10000kN,即可认为是特大吨位静载试验。

(下转第26页)机制;②落实施工图设计中未明确事项;③推动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④梳理深化设计图各方提资条件;⑤加速未定部品供应商和专业分包的确定。

构件厂此阶段需关注模具工装、生产脱模、运输堆放是否方便,吊点设计与生产、运输、施工安装方案是否匹配;根据构件生产要求对施工图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3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管控要点接收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后,构件厂应与施工单位协调构件需求计划进行排产,制定构件生产方案,确定模具数量[2]。

深化图纸达到模具设计条件后,构件厂可以穿插进行模具设计。

第一批模具应控制生产数量,在首批构件验收时检验模具设计合理性并进行优化。

构件厂首批构件试生产后,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总包单位报验,并参与配合构件首件首件验收,提供相应验收界面和条件。

同时根据验收情况编写书面验收报告,并在后续生产中落实整改,首件验收报告经项目部、监理单位等签字确认后方可大批量生产。

构件生产一部分后,项目部需组织参建各方到构件厂进行首件验收,检查构件是否按照深化图纸进行加工,检查构件的外观质量、外形尺寸精度、预留预埋等情况,检查原材料检验报告、构配件型式检验报告,产品性能检验及隐蔽工程资料等,同时与构件厂确认生产计划是否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4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现场施工管控要点4.1 施工样板间搭建、装配式培训项目需建立样板先行制度,在大批量构件进场前,对于首次做装配式的项目,有条件的建议选择代表性单元先完成装配式实验楼,提升项目示范意义;样板间用以展示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工艺要求,向班组进行可视化交代,班组工人可以在样板间实践钢筋绑扎、模板的安装固定等;也可通过样板间梳理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装配式项目施工人员如吊装人员、灌浆人员等均应培训上岗。

4.2 施工技术交底项目需组织参建各方召开装配式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强调装配式楼栋现场施工的进度要求,工期要求,明确重点工序及隐蔽工程验收要求,工艺质量和安全施工要求。

设计单位需向总包、各专业分包交代建筑物的功能特点、预制构件布置等事项,重点说明预制与现浇部位的连接方式,钢筋绑扎要求、水平缝和竖向缝的防渗处理。

总包单位需向各施工班组交代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明确各工序施工时间、施工技术要求、各工序穿插要求、各工种塔吊配合作业时间,交代各工种之间的配合与矛盾,如吊装、钢筋绑扎、精细化管线排布、模板防漏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