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1节构成生命的元素》524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1节构成生命的元素》524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包头铁路一中邢美静一、课标要求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二、教学目标:1、结合学案内容,通过讨论分析实例,简述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结合细胞中元素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说出细胞中化合物。

3、根据材料给出的鉴定实验反应原理及已有知识,选出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所需试剂,简述出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课时:1课时五、落实目标的评价方案1、通过展示“问题探讨”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

引导学生分析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的饼状图,结合教材能容让学生说出元素的分类及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有哪些,并说出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完成目标1.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作用,提问为什么细胞鲜重中O 最多引导学生联想O可以构成化合物水,再提供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表,让学生说出细胞中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同时说出细胞中还有哪些化合物并分类,通过问题进行检验,完成目标2.3、将实验原理以资料的形势呈现,给出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让学生讨论分析完成表格并在全班展示,完成目标3 六、教学准备:BBC纪录片视频,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广告语、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表、实验现象图片七、教学设计:【课件投影】BBC纪录片视频导入新课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展示、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同时联系第一章所讲的与细胞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细胞内的物质产生学习兴趣。

【课件投影】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地壳中与细胞中相比元素种类是否有差异?那么生物体内的各种元素来源于哪里?说明了什么?2.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含量,地壳中与细胞中相比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异大吗?为什么?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异同点,并且总结,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解释。

《细胞的化学组成》 说课稿

《细胞的化学组成》 说课稿

《细胞的化学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化学组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细胞的化学组成》是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的重要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是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结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然后详细阐述了细胞中的重要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细胞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细胞的化学组成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如元素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等,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然而,细胞中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

(2)说出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的含量。

(3)举例说明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健康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

(2)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2节生命之源——水和无机盐二无机盐对...》503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2节生命之源——水和无机盐二无机盐对...》503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区分水的两种形式,并能够列举实例。

(3)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二)能力与技能目标(1)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生理现象相联系。

(2)能联系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情感价值观积极参加讨论,列举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建立自信,能够关注人类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作用难点:(1)水的存在形式(2)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区别(3)无机盐的作用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观看运动饮料广告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中“解体渴”这句广告词的科学含义。

大家请看课本问题探讨的这个表,其中,糖类物质是为了让运动员及时补充能量,而柠檬酸和柠檬香精主要是起到了调味的作用。

那么下面这几种都是属于无机盐,可以补充人体失掉的无机盐离子。

所以解口渴是指补充水分,而解体渴是指补充人体内的能源物质以及一些无机盐离子。

水和无机盐都是属于无机物。

也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讨论回答,解口渴是因为饮料里含有大量的水分。

解体渴是因为饮料里含有糖类和无机盐。

分析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细胞中的水分一、细胞中的水(PPT展示生命与水的例子,强调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回忆一下:细胞鲜重时,细胞中哪种化合物含量最高?细胞中水含量高达80%--95%,是所有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这是水含量的第一个特征。

(引出水在生物体中占很大比例)Ppt展示三个图表,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不同种类的生物,含水量不同。

水生>陆生。

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水含量不同。

幼年>老年不同的组织器官,含水量不同提问学生: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有几种?提出疑问:那在生物体中水也是以这三种形式存在吗?接着展示水在液态的血液和固态的心肌细胞中的含水量。

引导学生大胆做出假设:细胞中的水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教案(1)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教案(1)人教版 必修1

细胞的化学成分(1)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1)细胞学发展史。

(2)原生质概念及化学成份。

(3)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4)糖类和脂类的分类,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

(5)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6)核酸的元素组成、种类和分布。

(7)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2.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2)蛋白质的结构与重要生理作用。

(3)核酸的结构与生理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了解四种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训练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2.通过对蛋白质结构的学习理解,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细胞学说要点了解生物界基本结构的统一性,使学生初步建立唯物主义进化论意识。

2.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都是在无机自然界可以找到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通过本章小结说明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只有按一定方式有机组织,才能体现生命现象,使学生树立起全面认识事物的观点。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生命物质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体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对化学成份和结构的掌握,建立从微观认识生命本质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四种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横向比较,训练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构成细胞各种化合物的生物作用。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办法](1)强调构成细胞的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其重要生理作用,引起学生重视。

(2)利用多媒体显示氨基酸的通式及结构特点,并显示相应检测题反馈评价。

(3)利用多媒体显示肽链的动画形成过程。

(4)利用多媒体显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辅助讲解。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突破本节难点。

制作好蛋白质分子结构课件,备好画面的解说词,并用板书形式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强调教材内容。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教材P·9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一、学习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学习重点] 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书中的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⑵教师先演示实验,再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2、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学习难点] 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 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理解C元素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研究。

三、知识结构:组成细胞的元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用的顺利进行。

在缺少B时,萎缩,发育不良。

四、题例领悟:例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D、棕色绿色无色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因此,答案为A 例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C、双缩脲试剂、苏丹Ⅳ染液D、碘液、斐林试剂解析:白浆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黏稠物质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新课标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生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三节,主要详细讲解细胞中的无机物。

内容包括无机物的种类、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中无机物的种类,掌握其功能及相互关系。

2. 掌握细胞中无机物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其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细胞中无机物的种类、功能及相互关系。

难点:无机物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吸收无机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无机物在细胞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细胞中无机物的种类、功能,让学生了解无机物的重要性。

a. 无机盐的种类及功能b. 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c. 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中无机盐的分布。

a.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b.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c.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4.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无机物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细胞中无机物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细胞中的无机物a. 无机盐b. 水2. 无机物的功能a. 无机盐的功能b. 水的功能3. 无机物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择题:判断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物的说法是否正确。

b. 填空题:填入下列句子中的适当词语。

c. 简答题:简述无机物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无机物的种类、功能及作用。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无机物在生物体其他层次的研究,如组织、器官、生态系统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一必修1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一必修1生物教案

的同时,观察出 现的现象。
〔II〕教师〔或学生〕演示:
加热
(l) 还原性糖 (如葡萄糖等)+ 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染色 1~2min
(2) 脂肪(如食用植物油)+ 苏丹 III 染液
每组学生鉴定
橘黄色
一种组织。实验
2~3min
完成后,各小组
(3)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
代表汇报,实现
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 资源共享。
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当缺乏 B 时, 花药花丝萎缩, 使
受精作用无法进行, 因此缺 B 常导致植物“花而不实〞。〔2〕
微量元素 Zn:缺 Zn 植物体就不能合成生长素, 苹果缺 Zn
时往往会患“小叶病〞。〔3〕Mn2+是许多酶的活化剂, 例如,
能激活硝酸还原酶, 缺 Mn2+的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
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等。(3) 调节元素: 调节机体生命活

识。
动的元素。如 Na+、K+ 、 Ca2+、Mg2+等以离子形式参与调节生
命活动。
对该部分知识
学生只作为了
解。
3/9
过知新授教

word

学生活动情况 时 及主要启发点 间
4/9
word
3 种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1〕微量元素 B:能促进花粉
进行物质检测。 〔III〕分组实验:
7/9
目标问题:①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的是否一致? ②哪些材
word

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根据含量的多少,
又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但含

高中各细胞的组成元素教案

高中各细胞的组成元素教案

高中各细胞的组成元素教案正文:在探索生命的奥秘时,我们始终无法绕开一个基础且关键的概念——细胞。

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承载着无数生命活动的重要使命。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细胞的组成元素。

通过本篇教案,同学们将能够对细胞中的化学元素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细胞,这个生命之砖,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比例存在,共同构建了细胞的结构并参与其功能。

我们可以将这些元素大致分为宏观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观元素,顾名思义,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它们在细胞中的含量相对较高。

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硫(S)等。

这些元素不仅是细胞结构的基础,而且是许多重要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例如,碳元素,它是所有有机分子的核心元素,构成了细胞骨架;而氧元素则是细胞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反应物之一。

氮元素则主要存在于氨基酸中,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磷和硫则分别在DNA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接着,我们来关注那些虽然含量不多,但却同样重要的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包括铁(Fe)、锌(Zn)、铜(Cu)、锰(Mn)、钼(Mo)等。

尽管它们在细胞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但它们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比如铁元素,它是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之一,负责氧气的运输;锌元素则与多种酶的活性密切相关;铜元素在能量转换和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微量元素通常作为酶的辅因子或催化剂,参与到细胞的代谢活动中。

了解这些组成元素后,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细胞中的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形成化合物,相互结合,发挥作用。

例如,碳、氢、氧和氮可以组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磷和氮则是构成核酸的重要元素。

此外,细胞内元素的平衡也是极为关键的。

过多或过少的元素都会影响细胞功能,甚至导致疾病。

因此,维持细胞内外环境中元素的稳态,是生物体健康生存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细胞的化学组成教
学设计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济南中学宋学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细胞的化学组成,重点在于突破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深入研究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的各项功能提供必要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并根据探究的数据总结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设计实验,让学生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提高学生思考的缜密型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物界并不是孤立的,它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利用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作为依据)。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抽提出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课时安排
2(上课1和实验1)
五、教学方法:
讲授和实验演示教学第一节课主要是学习细胞化学组成的理论知识,重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与讨论,老师总结;第二节课是实验课,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得出结论,没有条件的学校老师要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六、教具准备
材料:质量浓度为0.01g/ml的葡萄糖溶液,食用植物油、蛋白质悬液、黄豆汁、马铃薯匀浆、苹果匀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蛋清。

试剂: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用具:试管、双面刀片、显微镜、吸管、酒精灯、烧杯、三角架、滴管、石棉网、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量筒、试管架、纱布、火柴、毛笔等。

七、教学过程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引入】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化学组成,比如:干冰(由C和O组成)、石头(由C、O和Ca组成)等,那么生物体作为物质的另一种
存在形式它的化学组成又是怎样的呢?以此引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只要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就能知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资料分析】
1.初中我们学习过在农田中农民要使用氮磷钾各种肥料这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2.很多偏远地区出现了大脖子病,病因是人体中缺少了碘元素。

不仅如此,如果人类在幼年时期缺钾还容易导致呆小症,缺锌容易导致侏儒症。

3.黄金搭档现在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那么何谓搭档,就是其产品里面含有对人体有意的多种元素。

4.我们输液要用%的NaCl溶液,人们称之为生理盐水。

通过以上资料同学分组进行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各组进行总结答案,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出,生物体内需要很多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题1】以“探究活动”再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通过探究中给出的数据让学生自己总结组成玉米和人类细胞的主要化学元素。

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学生不难得出,不管是玉米还是人类主要元素都包括C、H、O、N等元素。

【问题2】
1.对比课本给出的元素周期表,同学们探讨组成玉米与人类的元素在周期表中都能找到,这说明了什么?
由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回答,然后老师总结: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并不是全新的独立于自然界的,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这证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大体含量,通过对比组成玉米与人类的化学元素的含量,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出答案,虽然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在含量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化学元素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与差异性。

【问题3】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知道C、H、O、N等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再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有机物中碳的存在形式,总结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老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大量元素:C、H、O、N、P、S、K、、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主要元素:C、H、O、N、S、P
最基本元素:C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引入】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

【设问】
1.大家知道,刚刚成熟的小麦果实是比较饱满的,可是经过晾晒为什么变的皱缩而坚硬了呢?
这是常识性知识,学生知道肯定是通过晾晒小麦果实失去了水分,有利于保存,这也恰巧说明了水就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化合物。

通过我们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水在生物体内可以充当介质的作用,当然水在体内还有很多作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给大家讲解。

2.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生物体内存在很多种化学元素,但是化学元素在体内存在的形式却是不尽相同的。

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同学们尝试列举生物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

通过小组讨论,以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可以得出,元素可以以离子形式存在,例如钙和钠等,也可以以元素单质存在,例如碳可以形成碳架作为有机物的骨架。

老师总结:在生物体内确实有很多元素是以无机盐离子的形式存在,它们主要是用来调节生命活动的。

通过设问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发现在细胞内的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等
【常识问答【
1.小麦是我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可以做成很多可口的食物,大家知道小麦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2.花生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果实,现在市场上经常会看到花生油,那么花生中为什么会成为提取油脂的主要材料呢?
3.豆浆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营养物质,那么它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呢?
通过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并且加以总结。

通过常识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在细胞内的有机物主要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其实我们初中还学过DNA(核酸的一种),核酸本身也是细胞内有机物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详尽的介绍。

【板书】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主要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

三、实验
【实验】具体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具体讲解。

八、课堂总结略。

九、作业课后巩固提高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不但使学生体验直观真实,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周密性。

在课堂执行过程中,老师还是讲的过多,有些知识学生本来可以自己得出答案,老师没有必要再去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