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下鲁教版第2课(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优教课件1田间简介

田间简介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羊山乡人。
著名诗人。
田间(1916--1985)从一开始作诗就注意诗的战斗性。
他的《未名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都表现了农村的苦难。
1937年12月,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
这部诗的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诗跌宕有致。
新中国建立后,田间诗作题材广泛,大体可分为表现朝鲜战争和海防前线、国际友谊、少数民族生活、农村生活等四类。
先后出版有《抗战诗抄》、《一杆红旗》、《誓辞》、《田间短诗选》、《非洲游记》等。
长篇叙事诗《赶车传》是田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通过贫农石不烂寻找乐园的过程,描绘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
这部诗的艺术特点是,结构灵活,除第一、七部外,其余五部皆以五个人名为题,每一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独立成章,这样便于对每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刻画。
句法采用六言和七言三拍的格式,明快严谨,朗朗上口。
在叙事主人公之外,诗人还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让他在每部诗中或咏怀,或议论,或谴责,以增强叙事诗的抒情效果。
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
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上课用)2

写法: .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仗 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种
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的 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手段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爆炸着生命的热与力。” ——闻一多
检查预习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刺刀( ì )
ɡǔ 骨头(
)
ú ì 奴隶(
)
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 .解释下列词语。 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奴隶:
整体感知——朗读训练 .从诗下面所标示的“年作”,你联想到了什 么?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深入探究——诗歌语言
胡昭《军帽底下的眼睛》这首诗刻画了战士和女性救
护人员的形象,歌颂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结构上
的突出特点是:叙事在前,是基础;抒情在后,是在 叙事基础上的发展和升华。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 ——海·约翰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 的你!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 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有时候,我们活得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2、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3、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种毫无顾虑的勇气,才变成现在所谓成熟稳重的样子。 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13、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课件1

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一首街头诗。 (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 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 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 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
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课外收集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选择其中一首朗 读并点评。
退出
课文小结
目前,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正显出复活的苗头,
一小撮反华分子“晋拜”靖国神社,企图否认历史,否
认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血腥罪行,田间的这首小诗难 道不正是他们恶行滔天的如山铁证?只有建设我们的祖 国, 使他日益强大起来,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无 论当时, 还是现在,田间的这首小诗如战斗的鼓点,警 醒我们,催人进取!
3.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首诗歌的感受。
研读课文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 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
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
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 是对人精神的侮辱。
3.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
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
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 不战斗的严重后果。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
2.着重体味“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
在整体练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加上动作和表 情。 (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言来读,以 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写法: 1、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 仗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2、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 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 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 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 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 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 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 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 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 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 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 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 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58秒下午9时54分21:54:58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

《给战斗者》
我们 人性的 复仇的
枪, 呼吸,
不能停止;
血肉的 行列,
不能扭断;
因为 我们
不能拆散;
不能屈辱地活着
也不能屈辱地死去呀……
《义勇军》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 中国的高粱,
正在血里生长。
大风沙里
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
自由,向我们来了-悲哀的种族, 我们必需战争呵!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诗歌刻画了战士和战地救护人员的光辉形象。战地 救护人员以女性形象出现,在可敬的勇敢中蕴涵着 女性的温柔与细腻,对前线战士无限的关爱一览无 余;诗中的“我”是一个英勇无畏,有着强烈的责 任感、使命感,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战士形象。
诗人为什么会不由地想到妹妹的眼睛和妈 妈的眼睛?
诗人幼年丧父,家乡解放不久又失去了母亲, 成了孤儿。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 对于他从未得到的手足之情和过早失去的母爱 是十分渴望的,这也许是诗人不自觉地写到妹 妹和妈妈眼睛的一个内在原因。
《军帽底下的眼睛》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 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 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 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 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 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 作战。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 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联合国军”总司令克 拉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 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诗两首》教案 鲁教版

(一)走近胡昭
这是缅怀诗人胡昭的一首诗,胡昭,满族正白旗人。祖籍河北宝坻县,祖上是旗兵。生于吉林省舒兰县暖泉岗村。从1955年开始,诗集《光荣的星云》、《草原夜景》、《小白桦树》相继出版;其中短诗《军帽底下的眼睛》为诗坛所瞩目。2002年获首届吉林省文学创作奖。去世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第六届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第一届理事。2004年2月15日下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1岁。
(三)朗读练习
1.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
2.着重体味“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明确: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气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
(四)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首诗歌的感受。
(五)内容探讨
1.诗歌的标题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请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重点
难点
1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集体备课
个性设计
(一)走近诗人
田间(1916年—1985年),安徽省无为县人,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抗战诗抄》等。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作于1938年,是田间抗战诗歌的代表作。田间的抗战诗篇大多属于鼓动诗,善于用精短有力的诗句来表现战斗激情,又常用诗句的前后重复来渲染豪迈的声势,在节奏上形成一种急促感,增强了鼓动性,闻一多因此而把田间称作“时代的鼓手”。
(五)内容研讨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2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ppt课件2

《给战斗者》
我们 人性的 复仇的
枪, 呼吸,
不能停止;
血肉的 行列,
不能扭断;
因为 我们
不能拆散;
不能屈辱地活着
也不能屈辱地死去呀……
《义勇军》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 中国的高粱,
正在血里生长。
大风沙里
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
自由,向我们来了-悲哀的种族, 我们必需战争呵!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战地卫生员:
细心认真 技术精湛 温柔体贴 充满爱心 有责任心
2 、
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烟弥漫、炮火 纷飞的战斗场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 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3.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表达作 用?
内容上:表达了“我”保家卫国的决心; 结构上:收束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意蕴和哲理
诗歌的“三步”阅读法:
一 二
读 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读创作背景。 品 品读诗歌(情感,道理和表现手法)
三
诵
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 顿挫。
一读
1.读题目:《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巧用设问句,设置悬念,启发思考。
2.读作者:
田间 (1916—1985)著名诗人。 形式:多样,信天游、自由体都有尝试 特色:明快质朴
名 称南京大屠杀
地 点中国南京
时 间1937年(丁丑年) 12月13日
伤亡情况日军屠杀中 国军民达30万以上
时间:6周
二品
语言上:刺刀 骨头 形式上:
反面假设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课件1-优质公开课-鲁教七下精品

著名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省
无为县人。 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
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
翼作家联盟。1938年8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
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
“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学习目标
1、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
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是奴隶主)任意驱使的人。
阅读思考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 样的结果?请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拓展练习
你还读过其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
词吗?选一首你喜欢的推荐给大家。
层次分析
第一层:第1句;
第二层:第2-3句; 第三层:第4-6句。
层次大意
第一层:提出“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 个警醒人心的问题。
2、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领会诗歌的
内容含义。 3、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了解抗美援朝 的历史,理解这时的战斗就是保卫亲人、保 卫祖国。
基础知识
1.字音学习
假使 刺刀
ji2 c#
打仗 zh3ng 奴隶 n% l#
基础知识
2.词语解释
假使:指提出一种假设,相当于“如果”、他人(通常
地写出了敌人的凶残,不仅是用刺刀杀死,还
要辱及尸骨,从而巧妙地回答了标题的设问。
中心思想
这首诗使人们在假想而又现实 的淋漓鲜血面前,明白了这样一个 道理 : 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 就 必须起来战斗,反抗侵略者野蛮而
惨无人道的暴力。
谢谢观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
一首街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 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 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 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 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 不战斗的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一下鲁教版第2课(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2、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一首街头诗。
〔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依照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
也称传单诗、墙头诗。
〕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依旧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不战斗的严峻后果。
【二】朗读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
〔教师适当点拨〕
2、着重体会“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么样读。
在整体练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一名同学,加上动作和表情。
〔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
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言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
〕【三】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首诗歌的感受。
【四】内容探讨: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什么原因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什么原因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
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
3、这首诗特别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特别能起鼓动作用,这是什么原因?
作者先从反面假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引起人们认真地、严肃地思考。
接着写出这一假设将产生的可怕的结果:“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最后,作者又用漫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敌人凶恶的嘴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特别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五】小结
目前,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正显出复活的苗头,一小撮反华分子“晋拜”靖国神社,企图否认历史,否认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血腥罪行,田间的这首小诗难道不正是他们恶行滔天的如山铁证?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使他日益强大起来,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不管当时,依旧现在,田间的这首小诗如战斗的鼓点,警醒我们,催人进取!
《军帽底下的眼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探究诗歌的内含
学习方式
1、以朗读为主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步骤
【一】背景介绍: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
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
【三】理清写作思路
由救护人员的眼睛到妹妹、妈妈的眼睛,从前线到后方,从朝鲜战场到整个祖国,从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到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切期待,联系紧密,构思精巧。
【四】内容研讨: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么样的特点?
诗歌刻画了战士和战地救护人员的光辉形象。
战地救护人员以女性形象出现,在可敬的勇敢中蕴涵着女性的温柔与细腻,对前线战士无限的关爱一览无余;诗中的“我”是一个英勇无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战士形象。
3、诗人什么原因会不由地想到妹妹的眼睛和妈妈的眼睛?
诗人幼年丧父,家乡解放不久又失去了母亲,成了孤儿。
从这首诗里,我们能够看到,诗人关于他从未得到的手足之情和过早失去的母爱是十分渴望的,这也许是诗人不自觉地写到妹妹和妈妈眼睛的一个内在缘故。
自然,诗人有权利向往那些从未得到的和过早失去的一切,更有权利捍卫全国人民差不多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一切。
4、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表达作用?
内容上,表达了“我”保家卫国的决心;结构上,收束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五】配乐朗读课文,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一节,最后一节集体朗读。
六、小结
这首诗着重展示了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叙事在前,是基础;抒情在后,是在叙事基础上的进展和升华。
七、作业
课外收集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选择其中一首朗读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