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新行为主义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热点话题。

新行为主义教育强调行为的可观察性和测量性,注重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强调重复、练习和奖励。

本文将针对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首先,新行为主义教育注重行为的可观察性和测量性,这使得教学进程变得更加科学和精准。

通过测量和记录学生的行为,可以更好地评估学习成效和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外,这种教育方法注重练习和重复,让学生可以经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奖励也是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一大特色。

适时、有效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然而,新行为主义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重视行为可观察性和测量性会忽略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表达。

学生不仅仅是行为的展现者,更是情感的体验者。

将学生视作行为单元,忽略了内在的学习动机和个性化需求。

另外,对于学习成效的评估过于注重表象和成果,而忽略了学生思考和创意的过程。

如果教育只是为了应试和评级,那么教育的本质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教育者需要理性对待新行为主义教育,并注重将其与其他教育方法融合。

使用新行为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育需要多元化,追求个性化,才能有效地教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新行为主义教育方法的优缺点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看到它的优点同时改善它的缺点,让它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1950年前后,由于托尔曼的理论过于简略,过于纲领化而无法继承;赫尔则因致力于其深奥莫测的理论术语的数量化而陷入困境中。

导致了赫尔、托尔曼理论体系影响的衰落,使行为主义心理学失去了信念的基础,行为主义出现了“范式”的危机。

同时,新行为主义信奉的理论及方法基础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态度也出现了转变,于是危机发生。

阵营内部出现两种观点:一种以斯金纳为代表,发展了行为分析原理,倡导激进的行为主义,取代赫尔派而在行为主义阵营中获得支配地位。

另一部分行为主义者以罗推尔、班图拉、米契尔等人为代表,主张采用更“温和”的态度,大胆引入刚刚兴起的认知术语来说明人的行为,试图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信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行为主义的禁区,去寻找新的出路。

在这两种观点中,产生了新的新行为主义。

那么,它是从哪一种观点发展形成的呢,美国心理学史家库克认为:“温和的新行为主义几乎全然丧失了其可鉴别的特点。

的确,观点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值得在其名称前面再加上一个新的…新?字。

”这样,行为主义的第三代??继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之后,新的新行为主义便产生了。

第一节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一)行为主义的危机;(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三)认知革命的影响。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班杜拉:加拿大,心理学专业,博士。

斯坦福心理学系主任,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2004年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杰出终身贡献奖。

主要著作《行为矫正原理》;《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社会学习理论》等。

(二)罗特、米契尔、斯塔茨罗特:犹太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著书《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将社会学习概念应用于人格和临床领域。

美国心理学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主席,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

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

米契尔:奥地利人,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

与班杜拉一起研究满足延宕及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略论_董秀红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略论_董秀红

,
,
物身 上 归纳总 结 出来的学 习 行 为 规律 到 底 在 多大 程

种科学 哲学的原则和 方法 主 张 科学 的概 念必 须 以 可
收 稿 日 期 : 19 哭〕 n 月 1 日 0 年
,
度上 适 用于 对 人类 自身 的解 释 这 是值 得 怀 疑 实际 上
,
ZJ X )
年第
1


,
闽江 职 业大 学学 报
闽江 职 业 大 学学 报
2 仪叉 年 第 l )

新 行为主义 教育思想略论
董 秀红
提要 关 键词
通 过 对 新行 为 主 义 教 育 忍 怒 几 个 重 要 代 表人 物 的 学 习 和 教 学理 论 的 对 比 分 析 匀 勒 新行 为
, ,
主 义 教 育思 怒 的 发 展 脉络 肯 定 其对 推 动 教 育理 论 和 实 践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时 有些新行为主义 者还 直接 将其理 论 应 用于 教 育领
域 对 教育 教学 理 论 和 实践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 、
的 反过来 凡 用操 作定义 表达 有 机体 内部 因 素的研 究都是可 以 接受 的 新行为 主 义 者 多 少 都 受 到 了这


,


,
一观 点的影响 斯 金纳 的立 场更 为 鲜 明 斯 金 纳的心


(二 ) 在教育领域 较有代表 性 的新 行为 主 义 者 有斯 金
纳 加涅 和布 卢姆等 斯金 纳 是 操 作 主义 的 新 行 为 主
义 者 加涅 的研 究立 场经历 了从 行 为主 义 到 信 息认知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可归结为三点:第一,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意识是不能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的,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

第二,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人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

第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种获得的。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原则,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班杜拉的生平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ru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

像斯金纳(Skinner)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他就读的中学只有20个学生。

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於受赫尔的学生史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後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 Miller)、多拉德(J. dollard)和西尔斯(R.R. 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应用於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此後,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施良方,民90)由於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

四.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行为主义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但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进步性
1.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定步调 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自定步调,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自定步调 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3.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4.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减少错误; 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 减少错误; 5.程序的编制和研究,促进了学科教学心理的研究等。 程序的编制和研究, 程序的编制和研究 促进了学科教学心理的研究等。 6.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 6.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对人 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类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也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考价值。 7.提出强化理论,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提出强化理论, 提出强化理论 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并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实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并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实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8.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大大提 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 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 高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高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班杜拉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可归结为三点:第一,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意识是不能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的,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

第二,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人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

第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种获得的。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原则,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班杜拉的生平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ru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

像斯金纳(Skinner)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他就读的中学只有20个学生。

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於受赫尔的学生史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後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 Miller)、多拉德(J. dollard)和西尔斯(R.R. 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应用於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此後,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施良方,民90)由於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 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 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 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 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 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 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因此 他曾选修过生物学、胚胎学和猫体解剖等学科。在生物学教师的指导下他阅读了洛布的《脑生理学和比较心理 学》、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等科学著作,还阅读了罗素的《哲学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这些著作对 他日后的学术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 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在他看来,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 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斯金纳激烈 抨击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 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
1926年斯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张极严 格的日程表,从早晨6点至晚上9点的分分秒秒几乎都用来钻研心理学和生理学。他不看电影不看戏,谢绝一切约 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斯金纳于1930年获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又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该校 研究院任研究员。1937~1945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 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从事行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第三讲_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简版2

第三讲_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简版2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但新行为主义教 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主要贡献
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定步调,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减少错误; 程序的编制和研究,促进了学科教学心理的研究等。 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对人类 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也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提出强化理论,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分析的理论与技术,并 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实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大大提高 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一)学习理论 2、强化理论
强化与强化物:强化物是指能够增加反应可能性的刺 激。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就叫做强化。 强化物的种类:(1)原发性强化物。包括食物、饮 料及其他实物等。 (2)继发性强化物。指通过学习得来的强化物:① 活动性强化物,如玩球、看画册、绘画、游戏、过生 日等;②社会性强化物,如赞扬、拥抱、微笑、抚摸 等;③一般性强化物,如钱、代币(五角星、红花、 小红旗)分数、等级等。 教学中如何运用?
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行为(behavior)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 响下产生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1.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 2.行为具有多种测量尺度 3.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 述和记录 4.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5.行为具有可塑性 6.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二)程序教学理论
1、课堂教学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它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思想流派。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

(一)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

在行为主义阵营内部也就出现了一批改造和发展早期行为主义的人物,他们先后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求摆脱这种困境。

例如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等。

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操作主义以探讨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和精确性为宗旨,强调“操作分析”的方法,认为由于测量操作的方式不同,同一客观概念并不总是具有同一的意义。

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记录、运算等操作的结果。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倾向性及受教育的特征,托尔曼指出,“行为所固有的目的和认知,按其定义来说,是完全客观的东西”。

托尔曼认为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行为的心理分析,就是要推断出介于实验变量与行为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由此提出了“中介变量(S-O-R)”——认知地图。

赫尔的行为原理,他反对华生的S-R公式和托尔曼的行为的目的性与认知性,同意托尔曼的中介变量和整体行为,重视需要和驱力,构建了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他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
1、教育就是行为塑造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
基于刺激型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
基于操作型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
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2、程序教学
一切有机体的学习过程都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属性。

采用两种方法去控制学生的行为:
●安排好强化列联义塑造学生的行为。

●提供强化,使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强度水平上。

基本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3、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和足够数量的强化,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最有效的控制应该得到工具的帮助,提供积极地强化条件。

即使用依据程序教学理论设计的机械装置—教学机器。

4、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①.观察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关系,选择和判断教法的有效性
②教育目的行为化后,从学生的行为的改变程度判断教学的效果
(三)对新行为主义教育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由于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以及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机械刻板的特征而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