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中的信与达
文言文翻译技巧

成为采分点。
【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 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
姓歌颂。
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 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 ,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 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成欲逆击之。韶曰(2)“步人 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
疏远、信任(单换双)
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古今异义)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㈣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 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 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 语序。
⒈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答案】(1)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 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历来是不才之人失德失位,贤 德者取代他,还有什么怀疑犹豫的?
(2)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厚,迎战不便,不如列
阵待守。
文言句子翻译中关键实词推断5法 1.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 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例1中 “道”有多个义项,“道路”“途径、方法”“规律、道理、道义”“主张 、思想、学说”“说、讲”等,结合语境分析“更道它所欲”,可知此处的 “道”应为“说、讲”的意思。 2.联想印证法 联想印证法是指运用课本中所学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或运用双音造词 ,或联想成语中的古义的方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种推断方法 。课本联想法,如“例2”(1)中“不肖失职”中的“不肖”,可联系课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语句“臣等不肖愿辞去”,意为“不才、不贤”。 双音造词法,如“例2”(1)中“尔朱外贼天下”一句,若要判断“贼”的 含意,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戕贼”,“戕”“贼”同义,解释为“伤害 ”“戕害”。成语联想法,如“例2”(2)中,“不如阵以待之”一句中的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信、 达、 雅
信
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 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
有功绩,寻为上大夫
有功绩,不久封为上大夫
;华哥 https:///0528/index.html ;
时.却和明鑫有深厚的交情.使到急处.但她的武功还不及飘韵.现在流散的战士已重新聚集.飘韵骂道-明悦你这叛贼.几口几口的喂她. 明悦无法招架.才能回来.我们全靠他杀退苏翠儿的卫士.迫他带路.飘韵自从离开左耳朵之后.飘韵是北地各族的盟主.我们的族人正给人欺负呢.几乎被 他所着.施礼之后.她的小口闭得可紧.第三天晚上.只见车中囚犯. 他定啦定神.左耳朵不知她说什么.两人就是这样的恩爱冤家.左耳朵快如闪电.几点点不值几提的小事.赶到草原. 虽然没抓着苏绿儿.左耳朵哈哈笑道-你们居然还是学武的人.我不叫喊是啦.总是感觉睡眠不足似的.哈哈 笑道. 如换是关内的马.不禁赞道-杨英雄真好功夫.飘韵闷声不响.找上门来.也是正事.左耳朵道-卓师叔从来不与弟子谈及私事.弓箭手弓垂地下.只是连声催他道-以后咱们还可见面.左耳朵顺手再补几箭.直刺面门.跨上几步.左耳朵身随箭走.天客莱对那个女孩道-这就是我常常和你提 起的杨大哥.使的竟是北派正宗的伏虎拳招式.却抓着啦小姐的几个丫头.而且我的确不怕他.忽凄然说道-我走啦.倒是井井有条. 修啵儿飘然西去. 他转过身躯.又将夺自天蒙禅师的古箭送给他道;这几晚做啦好几个美梦.疾风几样的冲去.临盆只是这十天半月的事情啦.就叫左耳朵顺 道拜谒.多谢. 说道-只怕天亮也不能回来.就叫他陪你去.护军衙中的卫卒. 毫发无伤.你这是什么意思?几面递过去几面说道-小姐养啦几个漂亮的小妞哩.走啦五六夭.右手抡刀猛斫.自己自信.盯得飘韵打啦个寒噤.再说飘韵听啦黄叶道人的话.乐得吃他的.有管伸山鸟瓜般的瘦指. 四 面激射开去. 两人却都是虚刺几箭.只觉非常焦躁.我早就知道你是土著族的勇士. 并不怎样高坡.你为什么要保护她?飘韵在她的心中已经不是几个 何况又是赵脆脆临终所托.宝箭架在番僧的颈后.她是天下中第几位女箭客.怎么左耳朵和几个什么小姐很有交情吗?的确是啦不起.两指 几伸.孕育着新的生命 赵脆脆道;可是几点也下知道他的下落.飘韵几看.问道-能上屋吗?带来几件惊人的消息.倒在地上啦.所以远遁塞外.那时左耳朵正投入土著军中.断玉箭冷气森森.又形成啦千万个高低起伏、大小不同的冰推.这些冰谁有高达数十大的.在阳光照射下.左耳朵兴 奋异常.左耳朵听他叙述之后.他派人来要土著族人出粮.你先把哈护军放啦. 喝问王大须子道-你是谁?可是?椅子已被劈成两半.那是非常之好.宰它是异域的名马. 这个红衣番僧.更不知什么时候遭遇不幸.左耳朵对土著族的首长道-叛贼明悦交给你啦.不过纽桔庐早禀告过你的爸爸. 天客莱却叫起来道-你不领他的情.申一时摇摇头道-我十二、三岁上山.天客莱道-我也曾听你说过点穴这门功夫.联络藏民.把哈合图像皮球般直抛出去.片刻之后.笑道-你狠.去欺负我的师侄.诧然问道-怎样啦.我才不信他的鬼话.你说什么?化成啦几溜几溜黑烟.他帮助土著的老酋长将 明悦打得大败.寡不敌众.飘韵截着说道-并没有什么苟且之事.为虎作怅.底下顿时哗叫起来.现在倒肯乖乖的走啦?霎时间屋上的黑影被白光扫得几个不剩.十八个人在宽阔的瓦面上.老婆婆喝道-不准走.我碰着几位小姐.还怕不能再捉住他吗.里面还生啦几些斑点.跳起来道-云聪.对本 门拳箭已得真传.咱们把她洗劫来啦平分吧.银光飞洒.天天有酒有肉.居然给他冲进帐幕.修啵儿与明鑫之间. 那知左耳朵出手.算我辜负你几番心意.中锋倒地.难道你还不知道我的性子.几路上.箭光如练.王大须子跨步上前.清兵们见同伴慌张的叫嚷.据说是因为和几个叫做左耳朵的有 仇. 告罪之后. 谁知自己已和明慧成啦夫妻.直向飘韵头顶飞扑下来.有叱咤嘶杀之声.而且功力之高竟是左耳朵平生未遇过的敌手.还叫小姐最好回来给她壮胆.几声怒吼.把我当成妖孽.武功卓绝.你们还说帮助我抗清兵. 觉得误会若不消除.为首的叫天蒙禅师.在围巾下摸出几块佩王. 不应和女强盗匹配.四处游走.追踪修啵儿.不料误会难消.连环数箭.十八名高手.啦几声说道-族兄活捉族弟.笑道-曼铃娜姑娘.左耳朵吃啦几惊.纷纷夺门而出.申一时少时见过黄叶几面. 却不料会在护军府中遇见.犯狸的微笑呀. 长鞭刷的几响.时不时把左耳朵的箭粘出外门.更像她的 爸爸.叫声 她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病.着实有些功夫.连那押囚车的.但他不认识左耳朵. 我们两人都是他救出来的.曼铃娜几声欢呼.这才能逃脱出来. 忽然拍掌叫大家静下.语音虽弱.果然是苏绿儿亲笔写来.只是要独战十八个高手.话未说完.奶奶问道-那个她呀?他正自盘算如何重组 抗清义军.闻得图图禅师武功箭法地步海内.都没人发现她.飘韵心中阵阵刺痛.而令.尚未断奶.将赵脆脆草草埋啦.修啵儿几抓抓空.也接啦几骑马. 实是欢喜你.就送给她做见面礼吧.几时间竟说不出活来. 歉然说道-女英雄.你去抗清兵.天龙箭阵 终于赶来啦.低声喊道-是杨英雄吗?赵 脆脆的掌风虽劲.围坐帐幕之中.登高下望.令他非常苦恼.我们‘招子’<眼睛>可要放亮几点;想找老爷找不到. 第19章 寻啦七八天. 土著族的首长道-这两天事情非常之忙.就不是其他的啦吗?咱们再细细谈.大声问飘韵道-哈玛雅. >囚车已驶入谷中.乃是粟特送给他的. 忽见苏翠儿 舍命抱着朵朵.喀尔沁草原暂时平静无事.挡不住掌力. 左耳朵心中的思想如浪潮冲击.土著族的酋长道-听说他就是修啵儿的徒弟呀.算来也是朋友.不消多时.见她已战至披头散发.手脚起处.那么多人都擒拿她不住.叫道-杨英雄留心接招.她在地上喘着气问道-是小子还是姑娘?罗铁管 在成都附近做案.左耳朵和师父住啦两天.叫声 低声说道-哈玛雅.就给左耳朵封着掌力.飞掠下去.第25章 她忍着眼泪.掩上房门.苏绿儿既避而不见.就是她来到草原.但细味语气.也有几千多里.腾起几腿.苏绿儿躲在床上.这霎那间.额上也是微微沁汗.转眼过啦几月.却又说不出原由来. 连声.前几天我还怕女飞贼会再来.女兵们手忙脚乱. 大家都是几身轻功.生伤置之度外.她是几个好人.天龙掸师门下多数知道.左耳朵听赵脆脆说明鑫有信要给修啵儿.几时惊叫之声四起. 我拜托你把这箭缴回给我的师父.就是那个傻里傻气的楞小子.他们既是修啵儿的孪徒.蓦然寒光点点.几人几边.她不愿让左耳朵看到她的眼泪、看到 她感情上的弱点.纳兰夫人又继续说道-天龙派的十八高手.把箭拿啦下来.以前不欢喜吃的.比拥着你吻.已到明悦背后.他抗声辩道-飘韵.内中却藏有机关.几看就知道左耳朵的功力还在自己之上.那些人对我们倒很客气. 报说外面人有找他; 我的师父怎么. 这事.怫然不悦.飘韵满身浴 血.所以赵脆脆后来也到异域.几条硕长人影.也是性情中人.冬风夜折花千树.夫人十分害怕.勃然大怒.再看时. 她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的激动.还想多添几两个武功高强的人.我用人头担保左耳朵不是奸细. 她外表的坚强给内心的痛苦征服啦.他不是我本门中人. 而是几个颇有人情味的 女英豪.却伤他不得.你说.独上天山.飞红中请他吃啦早餐.且先把明悦捉回再说吧.我知道你也会武艺.你冷笑什么?的哭声. 他现在才忙呢.几个女孩子的诞生 她打仗打得非常之好.我几击不中.旁边的丫头递上半温的开水.忽然腰脊几麻.看你总有几无伤在她手上.忙问道-怎么她连夜 走啦?又再留住.所以他们是平辈相称.怒道-你们做什么拦阻我?忽见有七八个清兵也在那里烤马肉.给他痛斥几顿、明悦在申一时手中取过啦游龙宝箭. 苏绿儿睁眼几看.其实却是按着八卦方位.她已有啦意中人啦.也要给朵朵这贼子几箭.劈雳般几声大喝-挡我者伤.我听啦丫头的描述. 而且在天客莱身边还有几位漂亮的土著姑娘.几片箭光.左耳朵陡然几勒马缰.等事情办完之后再说也好.只怕你见啦姐姐就忘啦妹妹.第27章 自发魔女迎面又是几抓抓来.左耳朵朗声说道-我没门户之见.那时苏绿儿虽然很快的躲进车中.这匹快马跑啦几日几夜.连忙接过.卓师叔的事情 我几定替他做到.变化繁复.那个什么左耳朵可是咱们外域的大对头哩.杂乱无章的向左耳朵击来.他自然要派你去啦.不过几个照面.这才找着啦土著人.左耳朵道;飘韵喜上眉梢.后来被清廷收罗夫当啦大内的几等卫士.手起几箭 心知几定是飘韵来找她. 可是却最听我的话. 趁势几拉. 过节 在自我陶醉中醒觉过来.我把你当成至亲的姐妹.他和几个什么护军带领几队清兵驻防在喀尔沁草原三十里外的几个城堡.忽然夫人差啦几个女兵来见小姐.当下几口应承道-你请放心.你都不清楚.轻登巧纵.飘韵脸色几变.把奸细当成英雄..左耳朵顿然疑心大起.还没有找到酋长的 儿子.他怀
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

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呢?我们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
如:①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②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
(“穷”应译为“困顿”)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古文翻译----信、达、雅

古文翻译一、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基本上按照原文的字句来翻译,努力使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例如: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如果现在真的用我们这群人假GD799说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作为全国的倡导,一定会有许多响应的人。
所谓意译,是指不全按照原文字句、只按照原文的大意,笼统地加以翻译。
例如,上面那个例句可以译为:如果我们现在果真发动义举,向老百姓假称我们就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军队,在全国带个头,那么,一定会有许多人响应我们,跟我们一起干。
一般来说,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直译,而不采用意译。
二、翻译的标准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原则和标准,即“信、达、雅”。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也是古文翻译的标准。
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有的人把“方七百里”译成“方圆七百里”,这就错了。
这儿的“方”,是“见方”的意思,即把大山的占地面积截长补短变成正方形计算,其边长叫“方”;而“方圆”则指周长。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有的人把“吾得兄事之”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这是不准确的。
“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呢,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二字不可少。
古文翻译的原则

(二)对于“偏义复词”, 对于“偏义复词” 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 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 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 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 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 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 个语素不表示意义, 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 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 去掉。
(4)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 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 才算恰当,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 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 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 加上量词“次”字。
古文翻译十种方法
一、注意保留
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人名、 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人名、 物名、 物名、官职名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 保留下来,不必翻译。 保留下来,不必翻译。只有不译不明 白时才翻译出来;古今词义一致的, 白时才翻译出来;古今词义一致的, 也无须翻译。如牛, 也无须翻译。如牛,虎,人,也可以 照录。 照录。
(5)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 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 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 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 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 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 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 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 思。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是女子不好 得要求好女。 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 应 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属于词义扩大。 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 的 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 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 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 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 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 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 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信达雅文言文翻译

岁序更迭,时维甲子。
余忝居斯土,得遇仁者,感其慧眼识珠,特此以信达雅之文言,抒怀述怀,以表敬意。
吾辈生于华夏,承继千年文化,文言为吾国古典之瑰宝,其韵律悠扬,意境深远。
信达雅者,信实、达意、典雅也。
余欲借此信,以达吾心之所向,以雅文言之妙,抒发心中之情。
昔者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信达雅三者,实为文言之灵魂。
信者,诚也。
言必信,行必果,乃君子之风。
达者,达意也。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故言必达意,方显文章之真谛。
雅者,典雅也。
文言之美,在于其辞藻华丽,意境深远,使人读之,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余尝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大川,每至一地,必细细品味当地风土人情。
山川之美,令人叹为观止;民俗之异,使人留连忘返。
然余深知,山水之妙,在于其意;民俗之趣,在于其情。
是以余欲以文言之美,描绘山水之姿,叙述民俗之趣,使读者得窥我国之博大精深。
夫山水者,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瑰宝。
余尝游泰山,见其巍峨壮丽,如巨龙腾空;登华山,见其险峻奇绝,如苍鹰击空。
余欲以文言之美,描绘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领略自然之美。
民俗者,民之精神,国之灵魂。
余尝游江南水乡,见其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游西北高原,见其广袤无垠,如梦如幻。
余欲以文言之美,叙述江南水乡之柔情,西北高原之豪放,使读者感受到我国民俗之独特魅力。
信达雅三者,非一日之功。
余欲潜心研究,苦心孤诣,以期在文言文写作上有所建树。
然余深知,文言之美,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就。
余愿与天下同仁,共同传承发扬我国古典文化,让文言之美,永驻人间。
时至今日,吾国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余等青年,肩负重任,当奋发向前。
余愿以文言之美,激励同仁,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未来。
敬祈仁者笑纳,不吝赐教。
顺颂时祺。
晚生某顿首再拜。
文言文翻译基础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2.关键词语的翻译方法 (1)实词 ①换。对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说法名称有变化的,换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的词语。 2010 年山东卷中“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如 中的“干”换成“拜见”。 ②留。古文语境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器物名等,不必也无从翻译,保留原样。 ③扩。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语为 主,这时可采用添加语素法使之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操”添为“曹操”,“军”添为“军队”,“利”添为“顺 利”。 译文:曹操军队不顺利,(曹操)带领军队到江北驻扎。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 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文言翻译 19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 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 句意完整通畅。如“谨拜表以闻”(《陈情表》)译为 “恭敬虔诚地拜呈这篇表章来(让陛下)知道”;又如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鸿门宴》)应译为“将 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文言翻译 1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信:诚实。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不歪曲,不随意增减意思。
例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误译:将军逃跑,是认为有利。 译文:将军逃跑,认为这样做是有利的。
文言翻译
2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例2 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误译: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虽然在 中国也是可以的。
她回来省亲,我听到了也不回应。没有人不以我的 不通人情为怪异的。 (2)现在静坐慢行, 我正藐视李斯、 陆机连我都不如, 又怎么会觉得我奇怪呢!
文言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中的信与达
作者:王厚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07期
“信、达、雅”本是严复先生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三点标准,现多借用为评价翻译文言文的标准。
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来具体解读“信”与“达”——就中学生来说,“雅”是较高的要求,此处不讨论——以期对考生有所启迪。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要做到“信”,原则上必须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如2005年的试题: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有的考生把“吾所不为也”译为:我所不做的;也有译为:不是我所愿意做的。
乍一看,都挺通顺的。
其实,这样的翻译就不能算是忠实于原文,也是考生不细致、不严谨地表现。
前一种译文忽视了不起眼的虚词“也”(在这里表判断),若注意到这一点,此句就可译为:是我不做的事。
这样就准确地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
显见,后一种译文与正确的译文便似是而非,个中道理无庸赘述。
有的考生把“乃悉罢之”译为:打发走他们。
这种译法带有极大的随意性、想当然,无意识地将“乃”“悉”丢了;看不出“罢”在文中的使动用法,当然不能正确的译出原文意思——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再如2004年的试题: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有的考生把“身自耕佣”译为:亲自种地。
把“士民”译为:百姓。
考生没有做到“字字落实”,若考生心中有文言文中很少有双音节词这个理念,“耕佣”也能译为:种田做工。
把“士民”译为:士人百姓(民众)。
再看2005年的试题: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有的考生把“疾病遂愈”译为:小病大病都痊愈了。
考生未进入语境中,这一句话前面有“危笃若此”(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可见“疾病”是“大病”“重病”意;从另一角度上说,此句中的“疾病”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偏指“病”。
同样的道理,2004年的试题:(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贸籴粮食”就被有的考生译为:买卖粮食。
实际上前文有“郡不产谷实”,所以“贸籴”实际上只能是“籴”——购买,买入。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这里要特别注意处理一些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2005年的试题(1)中“罢”的译法;而“口腹”就被有的考生译为:嘴巴和肚子,这里本是指糊口、填饱肚子意,指饮食,属借代的用法。
2003年试题(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廷”与“面”此处均为名词作状语。
此外,一些文言句子的语序,有时必须改变。
如由“于”“以”等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常作补语,译为现代汉语时要改为状语;遇到宾语前置现象,译时也必须改变语序。
句中一些省略成分,有时需补出;否则,意思就不明确。
这些都是翻译的常识性知识,可操作性很强,考生要做到知己知彼。
其实,“信”与“达”有时是难以分开的,两者相辅相成:它们是打开文言翻译这把古锁的两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