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的中西医诊断依据是什么
关于牛皮癣的医书

关于牛皮癣的医书
(最新版)
目录
1.牛皮癣的概述
2.牛皮癣的病因和症状
3.牛皮癣的诊断和治疗
4.牛皮癣的预防和护理
5.牛皮癣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正文
牛皮癣,又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牛皮癣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牛皮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上面覆盖着银白色的鳞屑。
牛皮癣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皮损表现和病史。
目前,牛皮癣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皮质类固醇、维生素 D3 类药物等。
此外,光疗和生物制剂治疗也在逐渐应用于牛皮癣的治疗。
牛皮癣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如创伤、感染等。
其次,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此外,牛皮癣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牛皮癣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包括:避免皮肤受到外界刺激,保持皮肤清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注意饮食,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总之,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症状典型。
牛皮癣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第1页共1页。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脸部疾病常识】 牛皮癣1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
中医古称之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
西医称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
男性多于女性。
牛皮癣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
另外,城市的野广告也被称之为“牛皮癣”。
使用牛皮癣一词来概括该病名称是十分不科学的,因为牛皮癣其实并不是癣,牛皮癣所谓癣医学上是指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一些皮肤病,例如头癣、股癣、体癣、手足癣、指甲癣等。
将这些癣局部的皮屑放在显微镜下常能发现真菌菌丝或真菌孢子,而牛皮癣则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医学上将其称为银屑病。
它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往往无效。
因此,不要望文生义,自己服用抗真菌药物或者乱用癣药外涂,以免浪费钱财,加重病情。
由于银屑病皮损上覆盖有银白色的鳞屑,很有特征性,故西医称其为银屑病,是十分适宜的。
出于对患者的尊重态度的,也应该提倡使用银屑病一词。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
牛皮癣虽不直接影响生命,但是对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
牛皮癣会传染吗牛皮癣是不传染,但是牛皮癣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尚未明确。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有关。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颈项多汗,硬领摩擦等所致;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血虚肝旺,情志不遂,郁闷不舒,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每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袭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
上述说法并未得到科学印证。
中医分析牛皮癣的病因

中医分析牛皮癣的病因你了解牛皮癣的病因吗?许多朋友对于这个问题都非常的关注.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中医分析牛皮癣的四大基本病因:牛皮癣基本病因之一:肝阴不足牛皮癣患者禀赋肝阴不足,肝藏血主疏泄,藏血为阴,疏泄为阳."阳为阴用,阳在外阴之使也."肝主疏泄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肝血的充沛.肝血足则气行有度,疏中有柔,畅而不刚.当肝血不足时,则气失血束而妄行无度,刚而不柔.肝气主疏泄气机和情志,疏泄不利,或情志郁而变火、或气机郁而生热,此火热皆为肝阴不足所成.牛皮癣基本病因之二:七情因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属于牛皮癣精神致病因素.牛皮癣患者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牛皮癣情志的异常变化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七情致病虽可及于五脏,但根据临床观察,主要以影响心、肝、脾为多见.牛皮癣基本病因之三:饮食劳逸牛皮癣饮食要有一定节制,劳逸要有合理的安排,否则也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或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使牛皮癣病情发展.牛皮癣患者因为饮食而致病,主要有三方面,即饮食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故饮食所伤,首先影响脾胃,然后累及其他脏腑或变生他病.牛皮癣患者如果劳累过度则耗气,劳心达过伤阴耗血,房劳过度易耗伤肾精,过度安逸,完全不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亦会使气血运动不畅、脾胃功能呆滞、机体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牛皮癣基本病因之四:痰饮瘀血牛皮癣患者的痰饮、淤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患者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引起疾病,故也是牛皮癣致病因素之一.。
中医论治银屑病概况

银屑 病 ,俗称 “ 皮 癣 ” 牛 ,是 一 种 常 见 并 易 复 发 的慢性 红 斑 鳞 屑 性 皮 肤 病Ⅲ 。祖 国 医 学 称 之 为 “ 白
疤” ,又称 “ 皮癣 ” “ 癣 ” 等 。西 医 对 其病 因 病 松 、 干
多 ,瘙痒 重 ,刮 去 鳞 屑 可 见 点 状 出血 ,常 伴有 心 烦 、
浙江 中医杂 志 21 年 9 01 月第 4 卷第 9 6 期
中 医论 治 银 屑病 概 况
金 瀛凯 余 土根
1 浙江 中医药大 学 浙江 杭 州 3 0 5 10 3
2 浙江省 中医院 浙江 杭 州 3 0 0 106
关 键 词 银 屑 病 中 医 药 疗 法 文 献 综 述
2g 0 ,白茅 根 3 g 0 ,知 母 1 g 0 ,丹 皮 、银 花 各 1 g 5 。每
用 乌蛇 消银 颗 粒 2号 治 疗 该 型银 屑 病 1 0例 。2号 方 2 组 成 :金银 花 3 ,桃 仁 、僵 蚕 、防风各 9g 当归 、 0g ,
机 的认 识 尚未 明确 ,治 疗上 缺 乏 有效 方 法 。而 传 统 的
中医学 运用 辨证 以及 其 特有 的治疗 方 法 ,在 临 床上 彰 显 出了独 特 的优 势 。现将 中医 药 治疗 银 屑病 的有关 文 献 资料 综述 如下 。
疗 ,药用 :生 槐 花 、生 地 、大 青 叶 、 板 蓝 根 各 3 g 0, 白茅 根 、赤 芍 、土茯苓 、鸡 血藤 、玄 参各 2 g 0 ,紫 草 、
归 、川 白芍 、丹参 、鸡 血藤 、桃仁 、威 灵仙 、生地黄 各
1g和 蜈 蚣 2条 ,治 疗 5 5 O例 ,有 效 率 占 9 。孙 元 2 亮 _用 活血化瘀之血府 逐瘀 汤 ( 8 当归 、桃 仁 、红花 、赤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一、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辩证是中医辩证最基本方法。
通过四诊获得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盈亏、病邪的盛衰、疾病的浅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种证候。
(一)表证证候特点:病位浅、病程短、起病急。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常见疾病:如风寒或风热所致的荨麻疹。
(二)里证特点:病位深达脏腑,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神昏、谵语、尿赤、便结、舌经苔黄、脉洪而数。
常见疾病:如皮肤疖、痈等化脓感染性皮肤病,未经及时治疗,热毒传入营血。
(三)寒证证候特点:是感受寒邪可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沉。
皮肤损害常表现为色淡白或青紫,温度偏低,或有疼痛,得暖则缓。
常见疾病:如冻疮、肢端动脉痉挛病。
(四)热证证候特点:是感受热邪或机体的功能亢盛,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冷饮,面红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皮肤损常表现为色鲜红,欣热,肿胀,或脓疱、瘀斑。
常见疾病:如丹毒、败血症出现的皮肤紫癜。
(五)虚证证候特点:是正气虚弱不足。
临床表现:由于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故表现各有特点。
一般常见的为精神萎靡,面色胱白,身倦无力,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舌面光滑无苔,脉细弱。
常见疾病:如瘰疬性皮肤结核、系统硬皮病,系统红斑性狼疮。
(六)实证证候特点:是邪气亢盛有余。
临床表现:包括气滞、血瘀、痰饮、虫积等,因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

湖南 南县第三 人 民医院皮肤科 ( 120 4 30 ) 21 1 1 00年 月 2日收稿
【】 I国家 中医管理局 . 医病 证诊 断 疗效标 准【 】 中 M. : 南京 南京 大学 出
版 社 . 9 .5 —151 6 1 414 5 .8 . 9
效、 病情 变化 、 服药情 况 , 个患 者治疗 前后 查肝 肾功 能 。 每
2 . 良反应 : 组 与 阿维 A组 中大部 分 出现 口干 、 2不 治疗 轻度脱 屑 、 皮肤干燥, 部分出现皮肤瘙痒 , 2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 有 均在停 药经治 疗 后恢 复正 常。
3 讨 论
黄 建 明
摘 要: 目的 : 探讨 消银 颗 粒联 合 阿维A 囊 治疗寻 常型银 屑 病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 胶 选择 20 年 1月 至20年 1月寻 常型银屑 病 患者 07 0 08 0 10 , 0 例 随机分 为三组 , 组3 例服 用 消银 颗 粒 , 组 3 例服 用 阿维A 囊 , 组4 例联 合 两种 药物治 疗 , 察 临床 效果 。 A 0 B 0 胶 C O 观 结果 : 与B 比无 A 相 明显 差别 。组 与A B C 、 组存在 显著 差异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比单 中药或西 药治疗 效果好 , 值得 临床 推广 应 用。 关键词 : 中西 医结合 ; 银屑 病 中图分 类号 :7 8 3 R 5.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6 07 (00 0— 02 0 10 —9 92 1 )6 02— 1
状态 , 能最大程 度 减少结 节 的复 发 , 才 取得 较好 的疗效 。 参 考文献 张某 , ,5 , 史 3 。双 下肢伸 侧见 2 余 个结 节 , 径 【 吴 志华. 性病 学. 东科 技 出版社 . 0. 女 3岁 病 年 0 直 1 ] 皮肤 广 2 6. 0 7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
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皮癣的中西医诊断依据是什么
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分不清牛皮癣的症状表现,常常与其他疾病搞混,实际上,诊断牛皮癣可以根据其独有特点进行。
为了能够很好的避免牛皮癣病情加重的隐患,和专家学习一下如何诊断牛皮癣吧。
牛皮癣的西医诊断依据
1、可有家族史。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
3、慢性经过,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常持续多年。
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牛皮癣的中西医诊断依据
4、有一定好发部位,依次为头皮、肘部、膝部、摩擦部位,也可泛发全身,包括粘膜部位及指(趾)甲。
5、基本皮损为炎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发亮薄膜及点状出血现象,基底浸润明显,可有同形反应。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四型。
各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脓疱型是在寻常型基础上出现多数无菌性小脓疱、脓湖;关节型除银屑病表现外,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变形;红皮病型是在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麸皮样脱屑及正常皮岛。
>>>相关推荐:牛皮癣治疗流程图
牛皮癣的西医诊断标准
1、寻常型:根据病程分三期。
(1)退行期或称恢复期:炎症基本消退,皮疹缩小变平,周围出现色晕,色晕扩大,皮疹消退。
(2)进行期:皮损浸润明显,鳞屑较厚,皮损周围红晕,受机械性剌激如针剌、搔抓或用剌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常在所剌激部引起新的皮损,称同形反应,亦称Koebher征。
(3)稳定期或称静止期:病情稳定,暂停止发展,炎症减轻,无新皮疹发生。
2、红皮病型:常由不适当治疗及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致,皮损呈弥漫性潮红、紫红,甚至肿张浸润,大量脱屑,常伴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3、脓疱型:以掌跖部多见,重者泛发全身,皮疹为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到粟米大小脓疱,或反复发作,常伴发热、关节痛等,疱液细菌培养呈阴性。
4、关节型:除有寻常型典型皮损外,伴关节痛,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可致骨质破坏,少数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原文链接:/npx/2013/0819/14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