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练习】阿细跳月-音乐-小学-赵乾乾-3708320706
六下音乐《阿细跳月》评价量规

互评
师评
《阿细跳月》旋律创编
评价标准
能准确的按照编创规则创作旋律,乐谱书写规范,清晰,符合《阿细跳月》旋律特点。
能按照编创规则创作旋律,乐谱书写中节奏、旋律或节拍个别有错误,基本符合《阿细跳月》旋律特点。
能基本按照编创规则创作旋律,乐谱书写欠规范,错误多。
自评
互评
师评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阿细跳月》评价量规
班级
档
C档
《阿细跳月》主题旋律记忆
评价标准
能准确唱出主题旋律乐谱,并能听辨出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能哼唱主题旋律,能听辨出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能听辨出乐曲中主题旋律
自评
互评
辨别《阿细跳月》各乐段的主奏乐器
评价标准
聆听音乐片段,能准确说出乐器的分类,并模拟演奏
聆听音乐片段,能基本说出乐器的分类,并模拟演奏
聆听音乐片段,个别乐段能说出乐器的分类。
自评
互评
师评
对比聆听《阿细跳月》片段,辨别音乐要素的变化
评价标准
对比聆听音乐片段,能准确说出该片段音乐要素的变化种类。并通过律动表现出来。
对比聆听音乐片段,能基本说出音乐要素的变化种类。
对比聆听音乐片段,个别乐段说出该片段音乐要素的变化种类。
《第五单元 欣赏 阿细跳月 》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三年级上册

《欣赏阿细跳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阿细跳月这一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2. 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3. 提高学生聆听、分析音乐的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张以“阿细跳月”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能够生动表现出乐曲中的欢快气氛,色彩鲜明,线条流畅。
2. 录制一段自己的舞蹈视频,模仿阿细族舞蹈的风格和节奏,时长不超过3分钟。
需要展现出乐曲的旋律、节拍和情感表达。
3. 写一篇短文,介绍阿细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你对《阿细跳月》这首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作品需表现出乐曲的内涵和风格,舞蹈视频需真实反映乐曲的情感和节奏。
2. 短文需真实反映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3. 提交作业时需注明作业类型(绘画、舞蹈、短文),并拍照或扫描后以电子版形式提交。
4. 作业应在课后自行完成,并确保准确理解乐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准确、提交是否及时。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后,将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记录中,并针对每位同学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和指导。
3. 评价时间:作业评价将在下次上课时进行,以便同学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进行改进。
五、作业反馈:1.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会在点评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将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同学们也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阿细跳月》这首乐曲,提高聆听、分析音乐的能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绘画、舞蹈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阿细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当注意把握乐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确保提交的作业质量达标。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带你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带你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而音乐作为其中一种形式,更可以让我们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本文将带你了解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帮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并引导他们了解和与传统文化融合,让孩子们在欣赏和表演中体会到音乐中的异国情调。
教案设计目标:学生将通过学习《阿细跳月》歌曲,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领悟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构建音乐知识和身体感知的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案设计流程:一.前期准备1.了解歌曲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讲解歌曲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阿细这个人物,以及这首歌曲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牛郎织女,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节令信仰等等。
2.让学生尽可能真正地理解歌曲标题“阿细跳月”和歌词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我们需要让他们了解歌曲标题和歌词。
在这里可以选择几个学生自愿演示,模拟月亮、牛郎织女和阿细等,来表述出《阿细跳月》这个传统节庆的形态。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1.声音基础练习在音乐课上,首先教学老师应该教授声音基础练习。
唱响全篇音乐和表达情感,是必须的。
在长音节上、重音节上,关键强音滚动,音调清晰而饱满,弱音节呈现柔和体态。
2.教导孩子们学习乐器在教孩子们玩乐器和唱歌之前,需要教他们观察每个乐器的外观、定位和音调等。
然后请孩子们练习响应技巧,掌握乐器的姿势、手指和弹奏乐器的技巧和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细心、温馨的引导,以确保他们不感到孤独和失望。
学生通过练习乐器等方式,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三.声音表达和情感表达1.唱歌练习和唱感情在上肢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感知技能和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表达歌曲歌词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在孩子开始唱歌之前,教师可以询问一下孩子关于这首歌曲的印象,并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来启发他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表现。
《第五单元 欣赏 阿细跳月 》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欣赏阿细跳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阿细跳月》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彝族音乐的魅力。
2. 通过课堂讨论和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1. 听赏《阿细跳月》至少三次,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听后感。
* 第一次听赏,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特点。
* 第二次听赏,关注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变化。
* 第三次听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乐曲所传达的情绪和意境。
2. 小组合作,搜集有关彝族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分享。
* 分组进行,每组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音乐风格、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
* 小组内讨论,整合搜集到的资料,形成一份简短的报告,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3. 独立完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读后感,内容要包括对乐曲的赏析、自己的收获以及对音乐的思考。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提交听后感和读后感,请用电子邮件发送至教师邮箱。
2. 小组合作时,请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问题,可向老师咨询。
3. 读后感需结合自身感受和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4. 请按时完成作业,逾期未交者将影响课程成绩。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2. 结合小组报告和读后感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彝族音乐和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3. 作业评价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将纳入最终课程成绩。
五、作业反馈:1. 欢迎学生对作业内容和要求提出建议和意见,我们将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2. 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教师沟通,我们将尽力提供帮助。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深入了解彝族音乐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加深对音乐欣赏的理解,掌握音乐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本次作业,共同学习和成长!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阿细跳月》乐曲的欣赏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能够用身体语言表现乐曲;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共同演绎乐曲。
(听赏)阿细跳月-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阿细跳月-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所使用的教材为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
该教材是根据新版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听、说、唱、做”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本册教材共分为9个单元,涵盖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和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湘西文化中的阿细跳月。
•认识阿细跳月的基本乐器和音乐特点。
•学会阿细跳月的简单节奏和歌词。
•听赏阿细跳月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阿细跳月的基本乐器和音乐特点。
•学会阿细跳月的简单节奏和歌词。
•听赏阿细跳月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难点•学会阿细跳月的简单节奏和歌词。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能够代表湘西风情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导入新知让学生观看阿细跳月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阿细跳月的基本乐器和音乐特点。
3. 学习乐曲播放阿细跳月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并学习歌词。
4. 听赏乐曲让学生听赏阿细跳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创作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利用自己学过的节奏和歌词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6.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触。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听赏和创作方面的表现,从音乐创作、音乐表达、音乐鉴赏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师反思该节课通过听赏、学习、创作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了阿细跳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希望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二年级音乐上册《阿细跳月》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歌曲《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3.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步骤1.热身准备学生们来到音乐教室,教师发放乐器并演奏一段乐曲,让学生们跟着乐曲的节奏轻松摆动身体,同时唱响教室里的欢声笑语。
这样的动作和节奏感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们更加进入音乐活动的状态。
2.歌曲欣赏学生们认真听老师演唱歌曲《阿细跳月》,并鼓掌欢迎。
教师解释歌曲的含义,让学生们理解民间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和传统。
3.演唱训练教师带领学生们反复演唱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节奏感和音乐感觉的培养,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纯熟的演唱歌曲。
4.乐器演奏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教师将乐器分发给学生们,并指导学生们如何演奏乐器,如何掌握节奏和速度。
5.合唱排练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练习一段歌曲的演唱和乐器演奏,并逐步将所有的组合起来,让学生们一起演唱《阿细跳月》,积极配合和表现。
6.表演展示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和乐器的演奏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表演展示。
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向其他班级的同学展现自己的成果,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音乐成就。
三、教学策略1.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音乐是一种轻松、自由和美好的艺术形式,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没有任何压力地学习和享受音乐。
2.强调重复训练音乐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重复训练,让学生们逐步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感觉。
3.励互动合作音乐是需要团队协作的艺术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他们积极交流、合作和反馈,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互动体验。
四、帮助孩子培养音乐感觉和节奏感的重要性音乐是人类创造的美好艺术形式之一,能够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激情。
而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则可以提高孩子的细节观察力、语言和表达能力、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课标分析]阿细跳月-音乐-小学-赵乾乾-3708320706
![[课标分析]阿细跳月-音乐-小学-赵乾乾-3708320706](https://img.taocdn.com/s3/m/868f29c23186bceb19e8bb5a.png)
课标分析第一部分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第五单元 欣赏 阿细跳月 》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欣赏阿细跳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彝族传统音乐文化,感受阿细跳月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份音乐欣赏报告:选择一首彝族音乐作品(如《阿细跳月》或彝族其他传统音乐),通过聆听、分析、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一份音乐欣赏报告,描述该作品的风格、特点、情感表达等。
2. 制作音乐小视频:利用手机或摄像机等设备,记录一次彝族传统节日活动(如火把节),重点拍摄阿细跳月的场面,并制作成小视频。
在视频中加入自己的感想和评价,字数不少于100字。
3. 撰写一篇文化小论文:结合课本和网络资源,了解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特点、价值等,撰写一篇不超过500字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彝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小视频、文化小论文均需按时提交,提交格式符合教师要求;2. 作业报告需真实客观地反映所选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情感表达,分析合理;3. 制作的小视频要画面清晰、声音清楚,能较好地展现阿细跳月的场面;4. 文化小论文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符合学术规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作业报告的质量、小视频的表现和论文的观点、逻辑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音乐欣赏报告是否客观真实、分析是否合理、文字表达是否清晰;小视频是否能够较好地展现阿细跳月场面、是否具有创意;文化小论文是否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性强;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2. 学生可针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3. 学生对作业设计方案如有任何建议或疑问,可向教师提出,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