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五下《不用搀扶》教案

合集下载

不用搀扶教案

不用搀扶教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不用搀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临武三完小黄芳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重点:感悟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难点:体会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探讨、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1、出示一则名人名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爱迪生)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不用搀扶》。

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则名言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复习旧知,温故知新通过前面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如:搀扶的意思;课文的主人公帕尔曼;课文的条理......)三、浏览课文,找中心段,了解文章中心。

1、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段。

2、交流文章的中心段。

(1)、生汇报找到的中心段。

(课件出示: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2)、齐读中心段,问: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帕尔曼的杰出与动人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琴声;二是人格魅力,特别是“不用搀扶”的人格魅力受到观众的欢迎、赞叹。

)四、精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情感。

1、分清叙述内容。

(课件出示:课文哪里写了帕尔曼的琴声?用“——”标记。

哪里写了帕尔曼的人格魅力?用“﹋”标记,在印象深刻的地方间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习了解琴声。

(1)、学生汇报:“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

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2)、读后概括特点:“无与伦比”,生简要作出解释。

(3)、欣赏帕尔曼的琴声。

(出示课件:琴声音频)3、学习体会帕尔曼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汇报交流中,随机出示课件,引导朗读、体会:(1)“他拄着双拐,艰难而又自信地走上了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不用搀扶》精品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不用搀扶》精品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不用搀扶》精品备课教案《不用搀扶》本文通过理解表现帕尔曼"人格魅力"的句子及联系生活实际来了解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并深层次理解"不用搀扶"的含义。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不用搀扶》精品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不用搀扶》精品备课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三、教学活动( 一) 课前游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阶梯教室上课,同学们热情很高,那么,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高兴吗?请先听好游戏规则,单脚站立一分钟,大家自己可以计时。

准备,开始,时间到,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是啊,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一只脚上,是多么不容易啊。

第二个游戏,双手撑在桌子上,看谁也能坚持一分钟。

听清楚了吗?准备开始。

时间到,请谈谈你的感受。

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手上时,也是不容易的。

由此可想,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

可是,他们并没有因身体的残缺而成为家人和社会的包袱,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活得比正常人还精彩,帕尔曼就是这类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感悟帕尔曼非凡的人生。

(二)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

帕尔曼联袂拄着磁铁怦然心动魅力搀扶歉意1、开火车读一读2、你能用上这些新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自己练习说一说。

小结:对,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世界的小提琴家吧。

这就是帕尔曼,同学们,仔细看看,帕尔曼留给你怎么样的印象?(自信、乐观)是啊,这位无可争辩的世界小提琴演奏家,就是凭着他的非凡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性,震憾着亿万观众的心,因此,帕尔曼一出场就吸引了作者目光,请同学们快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帕尔曼出场的句子。

《不用搀扶》教案.doc

《不用搀扶》教案.doc

10、不用搀扶(第二课时)花垣小学兰智慧一、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点重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四、教具准备:CAT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提问,导入课题。

1、生上台板书:搀扶师:谁来说说“搀扶”是什么意思?(用手轻轻架着对方的胳膊或手)师:它是个表示动作的词,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别人来搀扶呢?(幼时学走路、生病体力不支时、年老体衰吋、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吋……)师:当你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你内心一定非常渴望什么?(渴望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得到他人的帮助、搀扶)可是有这样一个人,当别人伸岀手帮助他的吋候, 他却告诉帮助他的人:不用搀扶!教师补充板书:不用搀扶。

(生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在场的所有老师,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是谁?(生答师板书:帕尔曼)想目睹一下帕尔曼的风采吗?3、课件出示帕尔曼的简介资料(在优美的小提琴声中,教师深情讲述):请看,这位就是以色列著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

他自幼酷爱音乐,从三岁半的吋候,开始拉小提琴。

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

但是,帕尔曼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以顽强的毅力学习小提琴。

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演出的小提琴大师,他不仅用自己的激情与音乐感染着人们,而且,他也在用自己不平凡的命运和生命的力量感动着这个世界。

这节课,讣我们一起通过几个令人难忘的镜头,走进这位令人尊敬的轮椅上的小提琴大师,去细细品味他绽放的人格魅力。

二、品读课文,感悟帕尔曼的人格魅力(一)、镜头一:演出前1、师:听了前面的介绍,你一定对帕尔曼充满了好奇吧?刚巧,在1994年,帕尔曼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率领的以色列爱乐乐团首次来到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万名听众的热烈欢迎。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用搀扶》教案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用搀扶》教案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用搀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不用搀扶》。

2.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丁玲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3.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借鉴文章中的优秀句子,丰富自己的写作。

教学重点1.文章阅读理解。

2.优秀句型的学习与运用。

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较为抽象的描述进行理解和运用。

2.运用优秀句型进行自己的写作。

教学准备1.课文《不用搀扶》。

2.PPT课件。

3.学生课前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丁玲是谁,她对文学的贡献等等,以便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

2. 学生课前阅读笔记分享让学生交流归纳近期的课前阅读笔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对文章的理解。

3. 阅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几个段落,让学生朗读并回答问题,以此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为什么不要搀扶别人”,“小说描写了怎样的感人场景”等等,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观点。

5. PPT展示教师可以设计PPT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场景图画以及相关的人物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

6. 运用优秀句型让学生举出文章中的优秀句子,解释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7. 作文拓展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作文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题目和优秀句子进行写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评价1.逐次评价:在整个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反馈,以及对于答题的评价来进行课程的评估和反思,及时改进课程教案的不足之处。

2.系统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评价,以综合评估课程效果和对于课程的整体反馈。

课后作业1.记一下今天的课堂收获和感悟,并收集文学知识和优秀句子素材。

2.准备好下一次课的阅读资料和笔记,以便更好地应对下堂课的教学。

参考资料1.丁玲,《不用搀扶》。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不用搀扶》教案

《不用搀扶》教案

不用搀扶》教案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不用搀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临武三完小黄芳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重点:感悟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难点:体会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探讨、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1、出示一则名人名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爱迪生)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不用搀扶》。

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则名言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复习旧知,温故知新通过前面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如:搀扶的意思;课文的主人公帕尔曼;课文的条理)不用搀扶》教案三、浏览课文,找中心段,了解文章中心。

1、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段。

2、交流文章的中心段。

(1)、生汇报找到的中心段。

(课件出示: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2)、齐读中心段,问: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帕尔曼的杰出与动人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琴声;二是人格魅力,特别是“不用搀扶”的人格魅力受到观众的欢迎、赞叹。

)四、精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情感。

1、分清叙述内容。

(课件出示:课文哪里写了帕尔曼的琴声?用“ -- ”标记。

哪里写了帕尔曼的人格魅力?用“―”标记,在印象深刻的地方间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习了解琴声。

(1)、学生汇报:“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

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2)、读后概括特点:“无与伦比” ,生简要作出解释。

(3)、欣赏帕尔曼的琴声。

(出示课件:琴声音频)3、学习体会帕尔曼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汇报交流中,随机出示课件,引导朗读、体会:(1)“他拄着双拐,艰难而又自信地走上了台。

《不用搀扶》教案

《不用搀扶》教案

《不用搀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ˉ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ˉˉ深入体会,感悟情感ˉ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帕尔曼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难点:体会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2、出示帕尔曼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谁能说一说他演奏过哪些曲子吗3、教师补充介绍帕尔曼,欣赏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

(1)认读生字:帕曼袂怦拄磁魅搀(2)认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段落。

2、齐读这一段,在关键词下面做标记。

(琴声、人格魅力)3、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具体体现在哪件事上这部分的前后各写了哪些内容4、以此为据,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帕尔曼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指挥家和世界顶级乐团联袂演出。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帕尔曼艰难而又自信地上台演奏,琴声无与伦比。

第三部分(第4-10自然段):写帕尔曼不用搀扶,经历三次失败后终于站起来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指出人们为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鼓掌。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以及读书时作批注的习惯。

)四、小组交流自学成果1、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世界杰出小提琴家帕尔曼在精彩演出结束后不用搀扶,经历三次失败终于站起来的经过。

2、读了课文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各小组长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有些问题学生之间能解决的就由学生交流解决,有些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2021年语文《不用搀扶》教案

2021年语文《不用搀扶》教案

2021年语文《不用搀扶》教案2021年语文《不用搀扶》教案1一、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

三、教学活动(一)课前游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阶梯教室上课,同学们热情很高,那么,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高兴吗?请先听好游戏规则,单脚站立一分钟,大家自己可以计时。

准备,开始,时间到,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是啊,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一只脚上,是多么不容易啊。

第二个游戏,双手撑在桌子上,看谁也能坚持一分钟。

听清楚了吗?准备开始。

时间到,请谈谈你的感受。

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手上时,也是不容易的。

由此可想,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

可是,他们并没有因身体的残缺而成为家人和社会的包袱,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活得比正常人还精彩,帕尔曼就是这类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感悟帕尔曼非凡的人生。

(二)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

帕尔曼、袂、拄着、磁铁、怦然心动、魅力、搀扶、歉意1、开火车读一读2、你能用上这些新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自己练习说一说。

小结:对,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世界的小提琴家吧。

这就是帕尔曼,同学们,仔细看看,帕尔曼留给你怎么样的印象?(自信、乐观)是啊,这位无可争辩的世界小提琴演奏家,就是凭着他的非凡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性,震憾着亿万观众的心,因此,帕尔曼一出场就吸引了作者目光,请同学们快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帕尔曼出场的句子。

齐读,你从这个句子中读懂了什么?是什么如此吸引作者的目光呢?(独特形象)更令作者怦然心动的是(引读)———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用搀扶》教案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用搀扶》教案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用搀扶》教案设计篇一知识与能力: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的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表现帕尔曼“人格魅力”的句子及联系生活实际来了解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并深层次理解“不用搀扶”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深刻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帕尔曼产生敬佩之情。

2、充分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关键语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的赞叹之情。

教法与学法:读中领悟、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直接板书课题,理解课题再次看到这个课题,你能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吗?2、播放音乐会现场视频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敬一丹一起了解了杰出的小提琴家帕尔曼,相信你们对他肯定充满了神往。

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他的音乐会现场去听听,好吗?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这是你们的感受,那我们的作者敬一丹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帕尔曼,去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吧!二、品读句子,感悟魅力导语:我们都知道帕尔曼4岁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靠拄着拐杖艰难行走,他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终成一代音乐大师。

在我们去感受帕尔曼的人格魅力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1、游戏体验残疾人站起来的艰难请同学们起立,单脚站立一分钟,大家自己可以计时。

准备开始,时间到,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脚上时,是多么不容易的。

由此可想,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的行走是多么艰难啊。

然而,我们的帕尔曼就上演了一场让人意外而感动的一刻,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那意外而感动一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1)个人学习:个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帕尔曼终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人物。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练习写排比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
CAI课件
[设计理念]
以文本为桥梁,让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相关语句,在“层层剥笋”中破译重点和难点。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感悟重点句子。

感悟“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领略帕尔曼的人格魅力。

巧妙渗透排比句的句型练习,为习作打好基础。

拓展到身残志坚的中外名人,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挫折和失败。

[设计思路]
从阅读文本入手,然后欣赏视频,感受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感悟“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以及帕尔曼的人格魅力。

最后拓展到身残志坚的中外名人,升华情感。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排比句的句型练习,为习作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有哪些人搀扶着我们一路走来?蹒跚学步我们离不开父母的搀扶,攀登书山我们离不开老师的搀扶……渐渐的,我们把搀扶当成了理所当然。

可你注意过我们的身边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么?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用满腔激情谱写了一曲曲“不用搀扶”的赞歌。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用搀扶》。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直奔本课时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谁不用搀扶?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课文主要写在人民大会堂世界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一曲终了时,经过四次努力,终于自己站起向观众致谢的感人故事。

2、交流资料,出示资料。

他就是以色列轮椅上的小提琴家——帕尔曼,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却酷爱音乐,每天坚持练习3小时。

他10岁登台演出,18岁举行个人独奏会。

他演技娴熟,被世人誉为“轮椅上的激情大师”“轮椅上的音乐王子”。

3、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令人尊敬的轮椅上的小提琴大师,去细细品味他绽放的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是学生会归纳主要内容,能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物帕尔曼,整体感知人物。

]
二、品读句子,感悟人格
(一)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打上波浪线,并齐读。

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通过几组令人难忘的特写镜头,欣赏艺术大师帕尔曼的风采!
(二)镜头一:上台1、出示课文片段:
他拄着双拐,艰难而又自信地走上了台。

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视线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2、从课文中找出这一段,划上横线,然后齐读,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帕尔曼上台的过程。

3、看到这样的上场情景,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把你的感受写在这一段旁边的空白处。

(十分艰难和无比自信)
(三)镜头二:演奏只有琴声,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那是一种怎样的琴声呢?
1、出示视频,欣赏乐曲。

师:这就是小提琴演奏家艺术大师帕尔曼。

2、在琴声中老师深情诵读第三自然段。

3、听,他演奏的乐曲多么美妙动听!你们能用一些精彩的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一下帕尔曼大师演奏的琴声所表现的意境吗?
排比句练习:
琴声时而像();时而像();
时而像()…….真是()!
4、大家说得多好啊!真是无与伦比的琴声,这天籁之音已陶醉了所有的听众。

(四)镜头三:致谢
过渡: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让我们透过这最震撼人心的镜头去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吧。

请同学们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1、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帕尔曼终于艰难站起的语句,用“”括出具体描写观众反映的句子?
2、交流后出示课文片段:
(1)一曲终了,他用拐杖支撑自己试图站起来。

(2)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3)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

(4)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3、有感情朗读。

朗读指导:破折号前面的高昂、缓慢,破折号后面的低沉、快速。

男生读,女生读,齐声读。

4、说说自己的感受。

(坚持不懈,十分自信,决不放弃,屡败屡战……)
5、讨论交流:作为残疾人,作为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帕尔曼完全有理由让人搀扶着轻松在站起来向观众致意,可帕尔曼却一次次坚持自己站起来。

从这件小事里,你领悟到了什么?(人格魅力:自强自信,顽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


6、创设情境,引读句子:
帕尔曼明知道自己站起来那么艰难,可他为什么还要一次一次努力自己站起来,不用搀扶呢?是啊,他不止是一次——不用搀扶,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他的日常生活和演出生涯中还有很多很多次这样的——不用搀扶。

那么你认为生活中的帕尔曼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7、排比句练习:
这是()的音乐大师——帕尔曼;
这是()的生活强者——帕尔曼;
这是()的乐坛英雄——帕尔曼。

8、让我们饱含敬佩之情,再次深情朗读。

过渡: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爱心。

但不用搀扶,何尝不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此时此刻,帕尔曼的“不用搀扶”激起台下观众怎样的反应?
9、小提琴大师——帕尔曼不仅用自己的激情与音乐感染着人们,而且,他也在用自己不平凡的命运和顽强的精神感动着世界。

10、帕尔曼向我们致谢,“我”也要向他致谢。

你是怎样理解:“为这个,让我这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课,需要内心的感动,需要思维的碰撞,需要心灵的震撼。

这皆源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帕尔曼艰难自信的上台、无与伦比的琴声、坚持不懈的四次站立致谢,充分领略他的风采,充分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并适时进行排比句的练习。

听、说、读、写巧妙融合在一起。

]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过渡:帕尔曼不但给我们带来音乐的盛宴,还给我们带来精神的财富。

回响耳畔的是那无与伦比的琴声,让人铭记的是那永不言败的四次站起。

1、假如你有幸参加了这场音乐会,你想对帕尔曼大师说些什么?
2、教师出示记者采访帕尔曼的回答:
帕尔曼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成功来源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只要你想做。

3、学了课文后老师想起了爱迪生的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4.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名人?
轮椅上的“中国保尔”张海迪: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她却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成为著名的作家。

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他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双耳失聪的爱迪生: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发明2000多项。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

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5、用精炼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收获。

常言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窗,便会为你开启另一道门!帕尔曼的“不用搀扶”,让我们明白:一个人身体上的缺陷并不可怕,只要拥有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能化缺陷为动力,自信自强地展现强者的雄姿,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设计意图:课堂是拓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平台。

从感受课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上升到自身的行为指导。

名人名言,老师的诗文、名人事迹、写感受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自然巧妙地进行思想熏陶,做到了文道结合。

] 板书设计:
10、不用搀扶
琴声:无与伦比
人格魅力:身残志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