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迅春末闲谈课文补充版本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第六单元 春末闲谈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
第六单元春末闲谈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
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老鼠在佛塔里享有的特权以及自恃的高贵,是由其所占的位置决定的。
老鼠所处的地位并不能代表它的能力和水平,它只是蹲在佛的头顶上,它的本性永远是鼠辈!人们仰视的是佛,而不是它一个鼠辈。
它享受佛前的贡品和香气,只是一时的,因为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认清它的本来鼠性。
老鼠在自恃高贵,兴风作浪,讥笑善男信女们的时候,还不知道危险已经慢慢地来临啦!因为它的天敌已经悄悄地接近了它,
并已经做好了猎杀的准备。
人也不过如此
,
有时也跳不出这个怪圈,往往在腾达时,估计不准自己的重量,做出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的行为,最终败下阵来。
一、字音识记
窠.中(kē) 麻痹.(bì)嘉猷.(yóu)。
【语文版】高中必修五::第7课《春末闲谈》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7课 春末闲谈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衔.( ) ②蜾蠃..( ) ③螟.蛉( ) ④窠.( ) ⑤瞥.( ) ⑥解剖.( ) ⑦螫.( ) ⑧麻痹.( ) ⑨棘.手( ) ⑩奏.效( ) ⑪猷.( ) ⑫苍颉.( ) ⑬轶.( ) (2)给多音字注音①辟⎩⎪⎨⎪⎧ 唯辟.作福( )精辟.( ) ②曲⎩⎪⎨⎪⎧ 曲.目( )曲.笔( ) ③壳⎩⎪⎨⎪⎧ 金蝉脱壳.( )金蛋壳.( ) ④抢⎩⎪⎨⎪⎧呼天抢.地( )抢.劫( ) 2.辨形组词①⎩⎪⎨⎪⎧ 蠃( )赢( ) ②⎩⎪⎨⎪⎧ 螯( )螫( ) ③⎩⎪⎨⎪⎧ 猷( )蝤( ) ④⎩⎪⎨⎪⎧ 枢( )怄( )伛( )3.词语释义①礼失而求诸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朴归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龙御上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覆宗绝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棘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麻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突然 · 忽然 · 猛然 · 骤然“突然”“忽然”“猛然”和“骤然”都含有“突如其来、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
区别在于:突然:指突如其来,又指发生在短促时间里。
《春末闲谈》完整

课文分析 2、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
为什么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
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 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 天地间的美谈起见。 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揭示 真相做铺垫。
3、作者从细腰蜂捕捉螟蛉这一生物竞争现象入手,在科学认 识的基础上又揭示了怎样的本质?作者是怎样的描述细腰蜂的? 她是被写成怎样的形象?
杂文的四个特点:
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整体感知
• 第一部分(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作继子 的趣事,以及细腰蜂毒针的神奇的麻痹功能。 • 第二部分(4-6)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 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 败。 • 第三部分(7-8)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
• 明确:表明刑天无头仍有反抗的猛志,歌 颂被统治者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 也说明统治阶级麻痹术注定要失败。
鲁迅为何此时此刻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 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 • 联系一九二五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课 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鲁迅的骨头是 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 泽东语)。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 使鲁迅无法缄口。“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 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 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对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 目的所采用的愚民政策和手 段的揭露与辛辣的讽刺,对 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反 抗的极大期待与赞颂。
本文主旨
鲁迅从细腰蜂捕获青虫这样一个 自然界极其平常的小事入笔,由细腰 蜂神奇毒针对青虫的麻痹作用闲谈开 去,抽茧剥笋,对过今中外统治者奴 役人民,想尽一切办法禁锢和麻痹人 民的行径,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 的嘲讽。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7课 春末闲谈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春末闲谈本课话题——团结合作一、从课本中积累“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鲁迅先生用形象的比方告知我们,人民大众只要思想能够统一,团结全都,众志成城,就会打破统治阶层的堡垒,摆脱统治者的精神把握,获得思想的解放和自由。
二、从自然中积累蜜蜂由于实行了集体生活、共同工作,它们的个体力气、平安系数都增加了若干倍。
鹦鹉是极其合群的鸟,它们相互依恋,患难与共,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敌人,很少有猛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它。
草原狼经常二三十只结成一群去追赶间或离群的野牛,成群结队的野狗能够战胜熊和老虎,一匹马只要不离群,无论熊、虎或狮子都不能损害它。
互助团结的合群生活,能使动物由弱变强,由愚变智,有利于抵挡强敌和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
三、从历史中积累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宏大的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
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也是一对伴侣。
歌德在谈到他们的友情时说:“像席勒和我这样的两个伴侣,多年结合在一起,爱好相投,朝夕晤谈,相互切磋,相互影响,两人犹如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
有很多两行诗是我们俩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指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状况正好相反,有时他作头一句,我作其次句……”合作与竞争并不冲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正是两个人的友好竞争和团结合作,使两人同时成为了最宏大的诗人。
四、从名言中积累1.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易经》2.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国语·周语》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4.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孙权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古今贤文》6.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气的。
合群永久是一切和善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一、作者简介民族的斗士、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高中语文:3.9《春末闲谈》课件1(语文版必修5)

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
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
贵贱的区别。
仿词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 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
E君的幼稚无知与“我”的老谋深算两相 对照,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
且反对而况于官?
类比讽刺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 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 反语
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 “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 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第二十页,共30页。
思考3:历代统治阶级失败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陶潜退 隐田园尚有“金刚怒目”似的诗歌 抒发心志,不甘忍受统治阶级精神 奴役和政治压迫的百姓,即使“无 头也会仍有猛志”,可见,“扫荡 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 厨房”,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页,共30页。
鲁迅杂文的发展和演变 可以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三页,共30页。
一、鲁迅杂文的形成期 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
批判了“节” “烈” “孝” 等封建伦理观念,揭露了封建 复古派的本质,体现了“五四” 时期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时代 精神。杂文集《热风》和 《坟》。
第四页,共30页。
二、鲁迅杂文的发展期
对治人者“精神文明”的控诉和 鞭挞。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幽默
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
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
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诙谐幽默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 学究口吻
高中语文 3.7 春末闲谈课件 语文版必修5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 苦闷。 2.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示例一:“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把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满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形象具体地抒 写了迁谪的冷落凄凉之感。示例二:后两句诗人借联想(或想象)手法,由 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联想(或想象)到满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 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示例三:后两句诗人化无形之声为有形之象,把 《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满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 之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 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 《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集》 《花边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而已集》等。
第三单元 对存在进行深思
单元标题是“对存在进行深思”,截取的是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所写 的《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的话。昆德拉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 他把小说的使命确定为“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揭示存 在的不为人知的方面”。本单元编选了 3 篇理性散文,借用“对存在进行 深思”,意在提示本单元课文的内容重点。 《春末闲谈》一文,鲁迅由细腰蜂的毒针闲谈开去,抽茧剥笋,揭露旧时 统治者所谓的“精神文明”不过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各种麻痹术”,其 结局必然是“覆宗绝祀”的。《汉家寨》用苍凉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调勾 勒出一幅汉家寨人在粗犷、荒凉、孤独无援的“绝地”中顽强“坚守”生 活的画卷,展示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毅力。它启示我们,民族要发展,也需 要“坚守”我们正确的方向,从内心深处生长人性的高洁与坚韧。《古瓷 器》由一件小摆设感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随时间而改变,指出我们 应该珍惜每一刻人生美妙的时光。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六专题 第16课 春末闲谈 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春末闲谈一、字音辨读1.果蠃.(lu ǒ) 2.螟蛉..(m ín ɡ l ín ɡ) 3.窠.里(k ē)4.麻痹.(b ì) 5.螫.针(sh ì) 6.嘉猷.(y óu ) 7.牟.牟(m óu ) 8.苍颉.(ji é) 9.绝祀.(s ì)二、字形辨识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三、词语辨析麻痹·麻木辨析⎩⎪⎨⎪⎧麻痹:指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
麻木:指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或丧失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不灵敏。
例句⎩⎪⎨⎪⎧①县防汛指挥部领导在我县分会场讲话时要求各地克服麻痹思想,全面落实各项抗灾救灾措施。
②吃了海鲜,如果出现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是吃了织纹螺食物引发的中毒,应立即就医。
四、熟语释义1.不识好歹:不知好坏。
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2.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3.返朴归真:即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其本来的质朴状态。
4.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一、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文学作品有三部小说集,其中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1923年,14篇)、《彷徨》(1926年,11篇);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8篇);三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二、相关背景《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的北京。
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读经”,出现了一群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师用书:06春末闲谈 Word版含答案

春末闲谈本课话题——关注社会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没有永远分清“治者”与“被治者”;二恨其不给治者生一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三恨其不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而还能动作——服役。
三者得一,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
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点评:语段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也表现出了他对统治者的嘲弄和讽刺。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近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发布创意公益广告。
这一次,基金将目光投向唇腭裂女童、山区贫困学生及自闭症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
为拼图补上缺失一角的设计创意视角新颖、以更具表现力的形式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也将玫琳凯的公益理念传递得更远。
2014年5月,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成立。
如今,基金已然成为了玫琳凯人共同创造价值、传承感恩文化的爱心平台。
据悉,除了玫琳凯公司投入的100万初始款项,后续员工与独立销售队伍的捐款已经超过1 300万元。
其中,有超过5万人次的独立销售队伍参与捐款。
不仅如此,销售队伍还自愿担当志愿者以支持公益项目在当地社区的开展。
基金直接受益人群超过8 000人。
为唇腭裂女童提供免费修复手术、给山区孩子送去标准化课桌椅以及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是基金的重点项目,也是本次创意公益广告的核心形象。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3.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4.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果蠃.(luǒ) 螟.蛉(mínɡ) 螫.针(shì) 绝祀.(sì) 嘉猷.(yóu) 窠.里(kē) 孵.化(fū) 棘.手(jí) 麻痹.(bì) 二、多音字禁⎩⎪⎨⎪⎧ 禁止弱不禁风 绰⎩⎪⎨⎪⎧ 绰约绰棍子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流弊遮蔽⎩⎪⎨⎪⎧ 大鳌 累赘⎩⎪⎨⎪⎧ 果蠃输yínɡ赢 ⎩⎪⎨⎪⎧ 皱眉胡诌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改良·改进两者均为动词,都有“改得好一点”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提示]《春末闲谈》写 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 二日,北京春末,正是 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 恐怖政策,所谓“特殊 知识阶级”,鼓吹“特 别国情”之时,鲁迅此 时“闲谈”,从何处 “开口”?
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 蜂捕捉青虫的“闲趣”, 在“闲谈”中有何作用?
形时 描 蠃 神 发 闲 手 的 用 鲁 象统 述 这 奇 思 谈 拈 形 具 迅 比治 , 种 的 考 絮 来 象 体 善 喻阶 也 寄 毒 的 语 , 加 平 于 。级 是 生 针 导 之 似 以 凡 将 精对蜂”线笔乎表的深 神下独,。,漫达事刻 麻文特既“实不,物的 痹揭功是细质经看和思 术露能对腰是心似生想 的旧的蜾蜂触,信动借
行文思路
细腰蜂 捉青虫
E君的 发愁
历代统治 者的“治 术
外国防 民之法
无头仍 有猛志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此及彼,借 题发挥。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常用方法。
比较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行文思路
创作思路
残暴镇压,联想 古今中外 类比 细腰蜂 愚民言论 愚民办法 捉青虫
行文思路 E君的 细腰蜂 发愁 捉青虫
外国防 无头仍 历代统治 民之法 有猛志 者的“治 术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此及彼,借 题发挥。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常用方法。
春末闲谈
鲁 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 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 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 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 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 题材作品集:《呐喊》(1923年 14 篇)、《彷徨》(1926年 11篇); 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1936年 8篇);3部散文集:《野 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NO.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 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 NO.2鲁迅时在北京, 话题?
NO.3鲁迅“闲谈”有实质 吗,请你谈谈。
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 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 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 谈”?能否缄口不读? 文中每一处“闲谈”, 与当时现实社会有何联 系?
友情提示
细读课文,找找发生在文章写作时代的事 件,说说是哪些因素促使鲁迅写作该文的。
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 觉得棘手。 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 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 级” 的留学生 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 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 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 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 乱子了 的走 游 军 论狗 行 阀 说, , 政 。常 反 府 发动残 表文酷 一人镇 些甘压 愚当民 化他众 民们集 众的会
讨论
文中所谓“我国的圣君, 贤臣,圣贤,圣贤之徒, 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 界的理想了”,这里“黄 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 封建礼教和迷惑人民 的精神控制术。
细腰蜂
神奇的毒针
黄金世界的理想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 者食于人”
讨论
“闲谈”的范围近而扩大到历史和 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娓娓 谈开,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识阶 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 度。 这样写有什么特点?
思想是无法禁止的
鲁迅的文笔一向以辛辣尖锐著称,他曾说过他至死对一切黑暗势力“一 个都不饶恕”。本文虽冠名以“闲话”,其实在洒脱从容的娓娓而谈之 中,处处使人感到鲁迅思想的深邃和对治人者“精神文明”的控诉和鞭 挞。正如作者在七天之后所写的《灯下漫笔》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所谓 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春末闲 谈》一文中所列举的“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 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还有 “特殊知识阶级”的“特别发见”,其实就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繁琐的 条款。鲁迅由细腰蜂的毒针闲谈开去,抽茧剥笋,揭露旧时统治者所谓 的“精神文明”,不过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各种麻痹术”,其结局 必然是“覆宗绝祀”的。鲁迅的讽刺才能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鲁迅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旧时统治阶级迷惑人民的“各种麻痹术”和 “不准集会,不准开会”等禁锢镇压百姓的权术,“实在比细腰蜂所做 的要难得多”,是“不能十分奏效的”。 历代统治阶级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陶潜退隐田园 尚有“金刚怒目”似的诗歌抒发心志,不甘忍受统治阶级精神奴役和政 治压迫的百姓,即使“无头也会仍有猛志”,可见,“扫荡这些食人者, 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历史的必然!
精神文明——精神麻痹术——历史 唾弃
范例“细腰蜂的神奇毒针” 封建统治阶级迷惑民众的精 神控制术终难奏效!百姓不是“小青虫”!
步入正题
大家来分段
一、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 蜂毒针的神奇功能。(①②③) 二、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 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 败。(④⑤⑥) 三、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 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⑦ ⑧)
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 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 笔。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 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 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 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 破。”这里所谓的“精神文明”, 正是“闲明
联系一九二五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课文提供的信息, 可以看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 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 东语)。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 “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 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捉青虫的“闲趣”铺开,闲谈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联想 到“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尽力施行的“各种麻痹 术”,再联系现实中“治人者”的“治之之道”,对旧时统 治者精神控制术的手段及其失败,于闲话漫笔之中,作了辛 辣的讽刺。“闲话”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的载体,直面“社 会或人性的黑暗面”,鲁迅不作“寸鉄杀人,一刀见血”的 激烈的抨击,而是“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任心闲谈”,首先是作家主观心态的闲适与从容。用鲁迅 自己的话说“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 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这也正是文章的意趣 所在。
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 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 E君的幼稚无知与“我”的老谋深算两 相对照,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 且反对而况于官? 类比 讽 刺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 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 反语
笔墨趣味在“闲话”
文章开篇交代了一个特定的时空,“正是北京(一九二五年) 春末”。作者由故乡盛夏细腰蜂捕
不作“人肉宴席上”的“醉虾”
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如何认识鲁迅, 如何理解鲁迅杂文的战斗力和“匕首投枪”似的艺 术风格,如何通过阅读鲁迅磨砺透视现实的眼光, 丰富人生的见识,滋润平和沉稳的心态,防止孳生 偏激浮躁的情绪,是教学的难点。 读鲁迅,收获 一份沉静,还是引发一腔激愤,属于截然不同的审 美境界。 鲁迅在一九二七年九月《答有恒先生》 一文中,沉痛地自责“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 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我就 是做这醉虾的帮手……”。认真理解鲁迅的这些思 想,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层次,对 于鲁迅作品的教学,可以提供新的视角。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幽默
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 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 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诙谐幽默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 学究口吻 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 封建遗老一般无可奈何
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 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 民,上下,贵贱的区别。 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