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历史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
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达标检测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达标检测(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 )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答案】D 【解析】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是人民在民主革命中斗争的见证,新生国家政权通过仪式把这些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合法化、神圣化,意在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强化民众对于人民政权的认同,故选D项。
2.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反映出(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答案】D 【解析】图中没有西欧国家,也没有美洲、非洲国家,所以当时中国没有得到欧洲的普遍认可,也没有全方位外交,故A、B两项错误;图片只能反映许多亚洲国家和中国建交,并不能反映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故C项错误;图中显示和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3.“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
”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抗美援朝的胜利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中共八大的召开【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除了西藏外,新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有了接受教育的条件,故B 项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且与教育无关,排除A项;“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是1953年,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排除D项。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检测九对应学生用书P14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新中国某某政治建设”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5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封面B.中华人民某某国开国大典C.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内容片段D.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50年代“新中国某某政治建设”的图片是1954年宪法,即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内容片段,故C项正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某某国开国大典是在1949年10月1日,故B项错误;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但这不是“新中国某某政治建设”,故D项错误。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某某曾依据米、面、油等货物价格实行工人报酬同步波动的“折实工资制度”,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
这些措施(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B.打击了囤积物资的行为C.确立起新型的经济体制D.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购买力的稳定及储蓄保值,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故选A项。
B、C、D三项与这些措施均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3.1951年,著名某某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
”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
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
”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C.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答案 C解析材料中梁漱溟肯定了土地改革的意义,但是认为土改有过火现象,而认为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C项正确。
4.(2017·某某高考)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答案 C解析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推断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综合检测九(第九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自治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符合材料对统一战线的要求,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属于统一战线组织,排除C项;基层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处理基层管理问题上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属于统一战线组织,排除D项。
答案:B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战线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 )A.土地改革问题B.生产改革问题C.稳定物价问题D.统一财经问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价上涨。
物价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妨碍国民经济的恢复,而且影响到人民政权的巩固。
所以,稳定物价,安定民心,是当时经济战线上最急迫的问题。
答案:C3.下表为我国改革开放前工农业建设投资分配表,下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建设投资( )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及比重时期绝对数/亿元比重/以投资总额为100%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41.53 37.47 212.79 7.1 6.4 36.2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135.71 76.59 651.71 11.3 6.4 54.0 划时期第三个五年计104.27 42.62 498.89 10.7 4.4 51.1 划时期第四个五年计173.08 103.03 874.94 9.8 5.8 49.6 划时期A.受到了外交环境变化的影响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C.出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考虑D.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工业相对于农业和轻工业而言,在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无论是在绝对数还是比重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反映了我国的建设投资出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考虑,故选C项;表中建设投资主要指向的是国民经济,与外交环境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在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农、轻、重比例长期失调,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排除B项;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而材料中是此种不协调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D项。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九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B.确立了社会主义某某政治的基本内容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A项正确;1949年,中国还是新某某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全国人大是1954年召开的,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任务,故D项错误。
2.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中华人民某某国新生的风雨历程。
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庆典仪式上礼炮当鸣( )A.27响B.28响C.29响D.30响1921年建党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领导人民走过28年的风雨历程,故B项正确。
3.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某某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A项正确。
4.从1953年开始,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可见发展的重点是( )A.农业B.手工业C.轻工业D.重工业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由材料信息“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可知“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故D项符合题意。
5.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又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
基于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礼尚往来D.和平共处项是指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故排除;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因此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礼尚往来的特征,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质量检测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甘肃张掖)在新中国成立的筹备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建政工作多有调整。
其间一个重要的变化是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就政协改名为“人民政协”反映了( A )A.参加会议代表更具广泛性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D.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筹备建立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明确新政协是中国人民的政协,反映出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更具广泛性,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1949年10月之后,排除C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安徽黄山)1949年6月,投机者通过银元投机,使得人民币兑银元比例从100∶1飙升到2000∶1,造成人民币币值大幅缩水,严重冲击金融市场,引起物价飞涨。
人民政府断然采取了强有力巩固人民币的措施。
此措施有利于( A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探索社会主义改造道路C.推动土地改革法的实施D.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投机者在有些地区倒卖银元冲击了人民币地位的情况,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人民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通过“银元之战”巩固了人民政权,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1949年6月,此时新中国还未成立,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排除B项;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是1950年,题干时间是1949年6月,排除C项;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涉及的事件应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的时间是1957年,不符史实,排除D项。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第九单元水平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如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
这一统计图能够说明( )A.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得以确立答案 C解析统计图显示代表来自党派、区域军队等各个社会群体,体现了1949年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不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排除A、B两项;仅从新政协的代表来源无法体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得以确立,排除D项。
2.1949年11月,某某一担米价格为40万元,为7月的5倍多。
有些资本家甚至狂妄地宣称:共产党是军事100分、政治80分、财政0分。
他们扬言,共产党管政治,资产阶级管经济。
这说明( )A.民族资产阶级对计划经济体制不满B.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形势严峻C.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重道远D.官僚资本仍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答案 B解析材料“某某一担米价格为40万元,为7月的5倍多”反映的是物价飞涨的现象;材料“有些资本家甚至狂妄地宣称:共产党是军事100分、政治80分、财政0分。
他们扬言,共产党管政治,资产阶级管经济”说明不法资本家认为中共没有能力解决财政、金融危机。
由此可知,材料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形势严峻,故B项正确。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实行是在“一五”计划时期,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C项;材料中的不法资本家不是官僚资本家,排除D项。
3.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
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求同存异”D.“另起炉灶”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另起炉灶”内涵相符,故选D项。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检测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1.“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
我国外交政策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A.“一边倒”的政策B.“另起炉灶”的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联美遏苏”的方针2.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3.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国土地法大纲》4.美国将军克拉克在签字前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是( )A.美西战争B.朝鲜战争C.南北战争D.美国独立战争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C.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一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6.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普遍推行基层自治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下列科技成就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南优2号”杂交水稻首次培育成功8.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
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9.1960—1963年,黑龙江省西部展开了“大庆石油会战”,其中涌现出王进喜等一批劳动楷模,最终建成大庆油田。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九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然后将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
这说明《共同纲领》的通过(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B. 听取了不同阶级与阶层的诸多建议C. 见证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D. 经历了新中国空前规模的普选过程2.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农村通过集体化改造进行公共资金积累。
这些资金除用来购买新式农具、化肥等衣资外,还用来防备自然灾害;一些地区还用公共资金开办托儿所,开展“病有所医”的互助医疗,开办社队企业。
这些措施( )A.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普及C.赢得了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拥护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3.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
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
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4.50年代中期,供销合作社工作重心转向农村,除国家统购统销的粮食、棉花外,供销合作社几乎垄断了全部农业产出和地方小土产的收购任务,使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的物资,保证了国家需要。
供销合作社工作重心转移起到的作用是( )A.推动了国家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B.为国家工业化进程提供稳定支撑C.有利于教育转变落后地区的农民D.促进了农业“三大改造”的完成5.我国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制定。
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委员长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意见。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增加以网络的方式征求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
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
全国各地方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
”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2.“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
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B.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
3.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的那样,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没有展示中国当时所流行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导向”。
之所以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
B.成为规范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
C.在产生时充满理想化的成分
D.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
4.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
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
1953 328.8 177.9 69.5 70.4 11.0
1954 356.1 197.3 71.6 74.2 13.0
1955 364.0 202.6 71.9 75.4 14.1
1956 424.0 219.3 94.1 91.8 18.8
1957 416 241 82.6 99.6 18.4
A.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发展
B.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同步进行
C.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
D.民用消费品生产得到优先发展
5.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
据此可得出()
项目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人数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6.下图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其画上题字是“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
物华。
五谷丰登蔬果熟,枣如瓜与瓜如车。
辛丑春节,子恺画并题”,该画从侧面反映出( )
A.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明显
B.中国的温饱问题已解决
C.农民生产积极性被调动
D.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
7.王蒙回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
那时候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
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
”“我自己也是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创作了《组织部新
来的年轻人》。
”这反映了“双百”方针()
A. 造成新旧理念冲突
B. 推动了文艺的繁荣
C. 使学术问题政治化
D. 增强人民自主意识
8.下图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一幅宣传画,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对“三线建设”的
理解, 正确的是(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C.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
D.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9.尼克松曾表示,中美两国人民可以来往,并批准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此,中美人民重新开始了往来;小球是毛主席打过去的,门打开了。
这反映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显著特点是() A.民间往来推动了官方的交往 B.地缘关系变动推动中美两国走近
C.经贸往来推动中美坚冰融化
D.毛泽东打开中美外交关系的大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但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摘自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摘自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摘自《邓小平文选》(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的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中提到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难度中等。
依据“1949年”时间限定,即可排除A、C两项;194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项说法材料也没有体现,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题干认为新中国的土改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变革,更是农村社会秩序、社会管理上的深
刻变革。
传统农村社会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宗族式的管理方式,而民主和自由社会关系的建立必然会打破这种传统的宗族管理体系,故本题选D项。
题干未涉及城市,故排除A 项。
B项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与题意无关。
C项指的是“一五”计划的影响。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4.答案:B
解析:通过表格所涉及的项目可知,“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都属于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并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据此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重工业,同时也比较注重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即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同步进行,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故选D;人大代表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排除C。
6.答案:D
解析:漫画中的南瓜比人还高大,这明显属于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故选D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排除B 项;浮夸风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
那时候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新旧理念冲突,排除A;左倾错误才使学术问题政治化,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8.答案:C
解析:中西部地区交通、市场等条件相对较差,在这些地区建立工业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项错误;“三线建设”主要是从国防建设方面考虑,未能实现东西部经济乎衡发展,故B项错误:恨据“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并结合所学20世纪60年代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的知识可知“三线建设”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故C项正确;“三线建设”重在国防军事,与八字方针无关,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信息可知其特点为民间往来推动官方交往,故A项正确。
10.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已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一五计划’”等信息概括背景。
(2)任务和意义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具体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的一些措施入手,注意结合影响回答原因可从国情或者总路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