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工艺学》单元13 中西饮食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饮食差异 PPT

中西方饮食差异 PPT
Christmas Recipe: apple cider, Champagne, hot buttered rum, hot chocolate Christmas cookies, fruitcake, gingerbread, pudding, pie, tea
cakes mashed potato oyster stew roast turkey Smithfield ham, often served on a biscuit or a roll
About 西餐
西餐这个词就是由于它特定得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西欧各国。“餐”就是饮食 菜肴。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餐不仅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 同时还包括东欧各国,也包括美洲、大洋洲、中东、中亚、 南亚次大陆以及非洲等国的饮食。 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 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
西餐原料得处理:整体、块、片、泥等几种形状。
中餐加工方法:
烧、烧、烩、焖:Braise 炖、煨:Stew 煎、炸、酥:Deep - fry 爆、炒、熘、滑:Stir - fry、Quick - fry 干炒、干煸、焙:Sauté 煮、汆、涮、白灼:Boil 烧、烤、烘:Roast 、Barbecue、Broil 、Bake
菜肴上菜顺序----西餐
• 一餐内容齐全得西菜一般有七八道,主要由这样几部分构 成:
• 第一,饮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称开胃菜,目的就是 增进食欲。
• 第二,汤类(也即头菜)。需用汤匙,此时一般上有黄油、 面包。
• 第三,蔬菜、冷菜或鱼(也称副菜)。可使用垫盘两侧相 应的刀叉。
• 第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主菜一般配有熟蔬菜, 此时要用刀叉分切后放餐盘内取食。如有色拉,需要色拉 匙、色拉叉等餐具。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课件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课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中西餐融合是一个发展趋势。 这种融合得益于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流与物流的发展, 过去我们如果想用西餐的原材料,没有发达的物流体系作保证,那简直就是奢谈 而完全开放的市场使融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作为我们厨师就要认识到这种趋势,更要认识到它的必然性, 这样我们才能提早去进行学习,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与别人进行融合交流, 首先我们得了解人家,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取长补短。
Part 2
中西养生的差异
1、中式养生:中医理论、调养、 保养、补养
中医养生还注重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 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 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2、西方养生:运动,营养
现代养生学主要集中在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种维
生素等等物质给人体带来的好处。
中西方的理念
中西方饮食文化 比较.
目录
0 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0 2
中西方医学保健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美味vs营养 蔬菜vs肉类 共食vs分食
炒炸焖爆煎……vs烧煎烤炸等原料很少集合烹 调
中餐与西餐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西餐主要菜系:意大利菜,法国菜,英国菜,美国菜,俄罗斯菜,德国菜
中西餐餐具
中国的筷子。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 进食用具,使用筷子需 要很多肌肉和关节,这 叫做“健身活动”。
西餐餐具数量众多,西 餐餐具中无论是刀子、 叉子、汤匙还是盘子, 都是手的延伸
异差健保学医方西中
中医的整体观念,西医的局部观 念
Part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给予辩 证施治,西医通过各种常规的医 疗器械来诊断。

中西餐饮文化对比

中西餐饮文化对比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As we all know,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efferent culture.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progra mming of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members of one category of people from ano ther.”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impact on business.For example,when a company is having meeting,the word “table” they mention in American English means to put something on the agenda,but in British English it means to pu something off the a genda.This example indicated how the culture affects the business.There are four cultura l dimensions that were defined in Hofstede’s research :power distance,uncertainty avoida nce,individualism and masculinity.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cultural difference is t he power distance.“It would condition the extent to which employees accept that their bo ss has more power that hav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ccept that their boss’s opinio ns and decisions are right because he or she is the boss.”Among most oriental corporate cultures,there is hierachism reasons, great centralization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中西饮食习俗差异(整理版)

中西饮食习俗差异(整理版)

中西饮食习俗差异(整理版)中西饮食俗差异 (整理版)介绍本文旨在比较中西方饮食俗的差异。

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增进跨文化的理解,拓宽视野。

饮食方式- 中餐通常采用餐具,如碗、筷子、勺子等,而西餐则使用刀、叉、盘子等餐具。

- 中餐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西餐以面包和土豆为主食。

- 中餐倾向于每餐都有主食和几种配菜,而西餐通常是单一主菜搭配若干配菜。

餐点组成- 中餐一般分菜式和盖饭两种形式,通过多种菜品的搭配来满足口味需求。

- 西餐常见的餐点组成包括主菜、主食和配菜,构成了一份完整的餐点。

食物配料- 中餐常用的配料有大蒜、姜、辣椒等,以增加菜肴的风味和香气。

- 西餐的配料多样化,如黄油、奶酪、鲜奶油等,强调食材的原味。

烹饪方式- 中餐通常采用炒、煮、炸等传统烹饪方式,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

- 西餐烹饪方式多样,如烤、煮、炖等,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外观。

用餐礼仪- 中餐用餐时通常使用筷子,有一定的用餐礼仪,如不吹箫、不叉饭等。

- 西餐用餐时使用刀、叉、餐巾等,注重正确的用餐姿势和礼仪。

餐后惯- 中餐后通常会喝些茶水,如绿茶或花茶,以助消化。

- 西餐后常会享用甜品,如蛋糕或冰淇淋,作为餐后的甜点。

结论中西方饮食俗存在明显的差异,从餐具、食物配料、烹饪方式以及用餐礼仪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通过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不同的饮食文化,并增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以上为中西饮食俗差异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备注:本文参考了一些可靠的来源和个人理解,如有任何不准确之处,请以学术和专业的资料为准。

中西餐对比

中西餐对比

中西餐烹调方法的对比杨生荣烹调方法是将已经加工的原料。

通过加热和调味制成菜肴的方法。

烹调方法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烹饪技术核心,菜肴的色、香、味、形、质,是通过运用各种烹调方法体现出来的。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漫长的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烹调方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在烹调方法的实施过程中。

中餐主要凭借操作者的经验。

而西餐则更多地借助于各种烹调工具。

中餐在实施每种烹调方法时,主要使用的烹调工具是半球型的铁锅。

无论是炒爆熘炸煎贴。

还是焖煨涮煮烩烧炖汆卤,都可以在同一个铁锅中完成。

烹调工具的单一,使得操作者在实施烹调方法时难以准确把握火候。

因为不同的烹调方法有不同的火候要求;即使是同一种烹调方法,在不同的加热阶段。

也有不同的火候要求。

中餐将火候分为大火、中火、小火、微火。

对这些不同火候的掌握,全凭操作者的经验。

只有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厨师,才能把握火候的微妙变化。

准确判断火候的大小以及不同的火候对菜肴影响。

在使用以油为主要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时。

操作者就更加依赖其具备的经验。

因为油脂的温度范围比较大,虽然中餐根据油温的高低,以“成”将油温分为l0个等级,即l—l0成油温,但要准确判断不同的油温。

没有经验是绝对不行的。

因此,中餐烹调工具种类的单一,火候掌握的不易,使其操作者更多地依赖个人的经验去把握不同烹调方法的关键,烹调出符合标准的菜肴。

与中餐相反,西餐在实施其烹调方法时。

更多地依赖种类繁多的烹调工具来完成。

比如炸法,中西餐都有。

并且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在大量的热油中将原料烹调成熟的方法。

但在具体操作时,中西餐却显示.了不同的特征。

中餐使用可以同时进行炒、爆、溜的半球形的铁锅,而西餐则使用一种叫做“深油炸灶”的专用炸锅。

这种炸灶,有控制温度的旋钮。

操作者在深油炸灶接通能源后,将旋扭转到需要的温度,当炸锅升温至设定温度时便自动停止升温并保持设定温度。

这时,指示灯就会显示,提醒操作者可以进行烹调了。

中西对比

中西对比

2
餐桌饮食文化差异
CONTENTS 目录
PART ONE 观念差异
PART TWO 餐桌饮食文化
在古代中国,使用筷 子的人们因为没有刺、 。 戳的不文雅行为而显 得比较优雅、有教养, 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 也显得文雅、温和。 筷子不像刀叉被用来 。 切、刺或戳食物,因 此食物不再是人类暴 力下的牺牲品而变成 了人们通过筷子和谐 传递的物质,它 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 和谐的关系
西 方 进 食 礼 仪
中国文 化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国文 化
中西方饮食 文化差异
PRESENTED BY GROUP2
CONTENTS 目录
PART ONE 观念
PART TWO 餐桌礼仪
Hale Waihona Puke CONTENTS 目录PART ONE 第一部分 观念差异 PART TWO 第二部分 餐桌礼仪差异
1
观念差异
Gastronomy as a Fine Art
西方人则好静,强调效率和实用主 义价值观 ,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 要。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 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余为最佳。 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 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 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 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 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中 国 进 食 礼 仪 不宜吃得响声大作,电闪雷鸣 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 上,您也得用手扶着碗沿 不宜乱吐废物,唾液飞溅,不宜 张口剔牙,捅来捅去 不宜挑三拣四,挑肥炼搜,盛饭 只需8分满,金鸡三点头 衣着讲究,再昂贵的休闲服 也 不随意穿着入餐厅 餐巾的用法 由椅子左侧入座,吃饭时喜 静
餐具用法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首先,在食材方面,中餐注重使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食材,例如,中餐重视禽畜,蔬菜和海鲜的搭配,以及不同味道和口感的搭配。

而西餐则更注重尽量保留原材料的自然风味,注重简单且纯粹的烹饪方式。

西餐在食材的选取上更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通常使用牛肉、羊肉、鸡肉、鱼等肉类食材,配以各种蔬菜和水果。

此外,中西餐在调味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餐注重调以豆酱、花椒、姜蒜等调料,而西餐则更注重使用盐、胡椒和各种香草。

其次,在烹饪方法上,中餐注重多种不同的烹饪技巧,如煎、炒、炸、蒸、煮、烧、炖等,以呈现出不同菜品的不同口味和风味。

与之相比,西餐则更注重烘焙和烤制等烹饪方法,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此外,中餐的烹饪时间较短,注重食材的保持鲜嫩和色香味的统一,而西餐则更注重在煮制食材时均匀加热,以达到理想的口感和风味。

餐桌礼仪也是中西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中餐文化中,家人和朋友之间通常共享一些菜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共享的盘子中夹取食物。

餐桌上往往有很多菜,以展现主人的热情。

而在西餐文化中,每个人通常有自己的盘子,个人独自享受盘中的食物。

西餐注重用餐顺序,通常从前菜、主菜到甜点,每道菜品之间会有明确的间隔。

此外,西餐还注重使用各种刀叉和勺子等餐具,遵守严格的餐桌礼仪。

最后,在用餐习惯上,中餐注重家人和朋友一起共进餐食,强调团圆和亲情。

而西餐注重个人的用餐方式,通常是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在自己的盘子里享用。

此外,西餐的用餐时间相对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自由选择用餐时间,而中餐有明确的用餐时间,通常是中午和晚上。

综上所述,中西饮食文化在食材、烹饪方法、餐桌礼仪和用餐习惯上有较大的差异。

中餐注重地方特色食材的搭配和多样化的烹饪方式,强调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团圆和亲情;而西餐则更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注重个人用餐方式和灵活的用餐时间。

这些差异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西饮食营养比较》word版

《中西饮食营养比较》word版

中西饮食营养比较一、西餐概述1、世界三大菜系之一.2、流派众多,各有特色.3、流行的观念:自然烹调法、素食、无明油等.4、西式快餐与慢餐.二、西方的饮食与营养特点〔一〕、就餐形式——分餐制1、减少交叉感染,降低病从口入的危险性.2、根据需要点菜,营养摄入能够针对不同个体.3、不足:服务麻烦,需要的工具设备多.中高级餐厅可以选择.〔二〕、原料选择1、以牛肉、鸡肉、鱼肉、奶制品〔牛奶、奶酪、奶油、黄油等〕为主,注重原料品质,选择原料精而严.(1)牛肉的营养特点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这使它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在进行训练的头几秒里,肌氨酸是肌肉的燃料之源,他可以补充三磷酸腺苷,从而使训练能坚持得更久.牛肉含维生素B6:蛋白质需求量越大,饮食中所应该增加的维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6, 可帮你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的恢复.牛肉含肉毒碱:牛肉的含量很高.肉毒碱主要用于支持脂肪的新陈代谢,产生支链氨基酸,是对健美运动员增长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氨基酸.牛肉含锌、镁:锌是另外一种有助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生长的抗氧化剂.锌与谷氨酸盐维生素B6共同作用,能增强免疫系统.锌则支持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岛素合成代谢的效率.牛肉中含丙氨酸:丙氨酸的作用是从饮食的蛋白质中产生糖分.如果你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不足,丙氨酸能够供给肌肉所需的能量以缓解不足,从而使你能够继续进行训练.这种氨基酸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把肌肉从供给能量这一重负下解放出来.牛肉含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对细胞的产生至关重要,而红细胞的作用是将氧带给肌肉组织.维生素B12能促进支链氨基酸的新陈代谢,从而供给身体进行高强度训练所需的能量.(2)奶制品的营养特点2、原料选择以营养为主,以味道为先,高档原料的选择尤其明显.3、在烹调中,使用的油脂以黄油、人造黄油、橄榄油为主.4、蔬菜常常制作成沙拉,以摄取全面的营养素.〔三〕烹饪技术1、调味以本味为主,味道较淡.2、牛肉、鸡蛋等原料特别讲究火候.有些是全生食:例如牡蛎.3、菜肴分开制作:主料、配料、少司分开制作,在盘子中再组合.4、使用各种烹调工具与设备,菜肴制作与营养标准容易统一.5、常用的烹调方法:(1)煮:意大利面条(2)烤:甜点、烤火鸡(3)油炸〔吸油〕:薯条(4)铁扒:牛肉三、中西膳食结构差异1、西方的膳食结构:第一类: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1)欧美等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北欧等国家.(2)膳食构成以动物原料为主,属于营养过剩性膳食.(3)食物摄入特点: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4)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西方人三大死亡原因,尤其是心脏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类:地中海膳食结构(1)居住在地中海地区居民,如意大利、希腊等国家.(2)膳食富含植物性原料,如水果、蔬菜等.(3)食物加工程度底,新鲜度高.以当地、当季产的原料为主. (4)橄榄油是主要食用油脂. (5)脂肪中饱和脂肪比例比较低. (6)大部分成年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7)有食用面食的习惯.(8)饱和脂肪摄入量低,蔬菜、水果摄入量高,碳水化合物充足. (9)地中海成为世界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肿、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较低的地区.2、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住的膳食结构(1)膳食构成以植物原料为主,动物原料为辅.(2)基本满足人体需要,但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低.来自动物食物的铁、钙、维生素A摄入不足.(3)营养缺乏是主要问题,人体体质弱、健康不良,劳动生产率低.(4)膳食纤维充足,动物脂肪少,有利于冠心病和高血脂的预防.(5)2000多年前的总结:中国传统的"养助益充"饮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6)传统中国饮食的营养不足:牛奶和奶制品的摄入不足.缺乏瘦肉等蛋白质.盐的用量过多.白酒用量过多.3、居民营养膳食与营养现状——肚子吃饱了身子吃差了我国首次发布居民营养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报告,以1989年至2002年的一系列营养、健康调查为基础,再经过3年的数据研究才最终公布.1〕、膳食状况进入慢性疾病期美国学者Popkin提出了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的阶段,共三个阶段.分别是:(1)饥饿减少(2)慢性疾病(3)行为改变目前我国正处于膳食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即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进入慢性疾病阶段.其特点是脂肪、能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其结果会增加膳食相关慢性病的发生.2〕、膳食变迁发生四大改变〔1〕食物越来越荤:城市居民日常所吃的肉为人体所提供的能量比率,由1992年的15.2%增加到2002年的19.2%.近40年来,我国居民所吃的猪肉、牛肉、羊肉等动物性食物增加了10倍.< 2 >蔬菜越来越少:目前,市上水果、蔬菜的种类、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居民吃的水果和蔬菜却在不断的减少.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水果消费量由1992年的80克下降到2002年的69克,蔬菜由319克下降为251克,低于"膳食营养金字塔"建议的每人每天应吃100克—200克水果和400克---500克蔬菜的水平.<3>甜品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甜食的选择越来越多,蛋糕、果汁、冰淇淋等甜品种类不断增加,人们可供选择的甜品种类越来越多,并渐渐把这些甜品当成了日常食物.<2>口味越来越淡:居民的口味有所淡化,每人每日食盐的平均摄入量由1992年的14克降为2002年的12克,这说明人们健康观念有所提高,更多的人认识到盐吃多了会引发高血压.3〕分析:1.少吃猪肉:目前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动物性食物与脂肪摄入量迅速增加,谷类食物摄入下降,这种膳食结构很不平衡.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与相关慢性病.〔可以减少吃猪肉的比例,增加禽肉的摄入量〕2.少放盐:摄入过量的钠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居民的口味虽有所淡化,1992年我国居民每日平均摄入量降为12克,但仍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3.多做运动:家用点器、汽车等的出现,使人们日常的体力活动强度有所下降,相应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患病率也显著增加.〔每日应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四、西餐菜肴的分类与制作1、开胃菜西餐最开始的一道菜肴,主要用于开胃、促进食欲.品种繁多,根据原料不同,提供不同的营养素,例如主要提供蛋白质的蜗牛、冷肉、鹅肝酱,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的意大利面等.法式焗蜗牛原料:主料:蜗牛200克辅料:蒜茸50 克,黄油200克调味料:干白葡萄酒100克,香叶2片,百里香3克,番芫荽碎30克,黑胡椒粉10克,盐适量,洋葱50克,胡萝卜30克,西芹30克操作:1.洋葱、胡萝卜、西芹洗净切块备用. 2.蜗牛用盐反复搓洗去掉黏液,冲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洋葱、胡萝卜、西芹、水烧开后转小火将蜗牛煮至熟软.3.取150克黄油,放不锈钢盆中,反复搅拌至松软,加入部分蒜茸、番芫荽碎、盐搅拌均匀,制作成填馅黄油.4.少司锅中放入适量黄油加热,加入洋葱碎与其余蒜茸炒香,放入煮熟的蜗牛反复煸炒,放入干白葡萄酒与香叶、百里香慢慢将蜗牛炒入味.5.取蜗牛壳,每个壳里面放入一只蜗牛,用填馅黄油将蜗牛壳封严.6.取一瓷盘,先放适量土豆泥,将蜗牛逐个摆在盘中土豆泥上,放入焗炉中〔180—200℃〕烤至蜗牛表面黄油融化出香上色即成.2、沙拉英文SALAD的音义,也可以翻译成色拉.一般指凉拌菜,特别是蔬菜制作的凉拌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法式土豆沙拉原料:主料:土豆800g,四季豆250g碗豆200g少司:沙拉酱操作初加工:土豆去皮、切成2.5cm大的块,放入冷的盐水中,煮熟后取出.四季豆煮熟、漂冷后,切成3cm的段.碗豆煮熟,沥水备用. 装饰料:生菜洗净,沥干水分.蕃茄去蒂、去皮,切成三角形备用.装盘:先将主料①和沙拉酱〔马乃司少司〕拌匀.生菜叶放于盘中垫底,装入拌匀的主料,用蕃茄角点缀即成.可在此基础上加入熟的大虾、熟鸡肉、熟火腿或是菠萝等原料,变化成多种各种不同的风味沙拉,如大虾沙拉、菠萝鸡沙拉、火腿沙拉等等.附:沙拉酱的制作:原料:新鲜鸡蛋黄2个,精盐2克,沙拉油500克,白醋15毫升,芥末酱、盐少许,柠檬汁15毫升.制法:〔1〕、将鸡蛋黄放进干净的盆中,一边搅拌,一边滴入沙拉油,开始一滴一滴地放入蛋黄内,然后,逐渐加快,使蛋黄变成较稠的蛋黄溶液.〔2〕、待感觉搅拌阻力很大时,慢慢加醋和柠檬汁稀释,再加入其余油搅打,直到用完500克油脂,最后加入精盐和芥末酱调味.3、汤是西餐中营养丰富的菜品,许多菜肴色泽美观,容易消化和吸收.奶油蘑菇汤原料:黄油80克,洋葱80克,面粉50克,鲜蘑菇200克,白色牛基础汤或者鸡基础汤1升,奶油150克,牛奶1升,盐和白胡椒粉少许.步骤:1、初加工:将鲜蘑菇和洋葱切碎备用,另取少许蘑菇切丁备用.2、烹调:(1)将黄油放入厚底锅中用微火使其融化.(2)将鲜蘑菇碎和洋葱碎放入黄油中,用微火煸炒片刻,使其水分散发香味溢出.(3)将面粉放入锅中和蘑菇碎、洋葱碎混合在一起,用微火将其煸炒数分钟,直到颜色变为浅黄色后移入汤锅中. (4)将白色牛基础汤或鸡基础汤逐渐倒入汤锅,并使用汤勺不断的搅拌,使其与面粉、蘑菇、洋葱充分的混合.小火煮制数分钟,直到汤变稠.(5)撇去浮沫.将汤放入电研磨机中研磨,然后过滤.(6)将牛奶加入到过滤后的汤中,放入盐和白胡椒粉调味,煮开后保持汤的温度.(7)将汤倒入汤盘内,淋上奶油再放上少许蘑菇丁装饰.4、主菜西餐中含蛋白质丰富的一类菜肴,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胡椒牛扒原料:主料:牛柳4块〔150克/块〕辅料:黄油煎薯片和时鲜蔬菜适量调料:黄油20克,洋葱碎20克,粗胡椒碎40克,白兰地20 毫升, 白葡萄酒50毫升,布朗基础汤200毫升,淡奶油50毫升,盐和胡椒粉适量制作:1、初加工:将牛柳拍松,粘匀胡椒碎备用.2、主料烹制:煎锅中加黄油烧化.牛柳撒盐后,放入油中,煎香、上色,取出保温备用.3、少司制作:去除锅内多余的油脂,加洋葱碎、胡椒碎炒香,倒入白兰地酒点燃,烧出酒香味,加白葡萄酒浓缩.酒汁煮干后,倒入褐色少司〔汁〕煮沸,加淡奶油再次浓缩.用盐和胡椒粉调味,离火加黄油搅化,成胡椒汁,保温备用.4、黄油煎薯片:将土豆去皮,切平两端,旋削成直径5厘米的圆筒形,再切成3毫米厚的圆片,洗净后放入150o C的油中,炸成浅黄色备用.上菜前用黄油炒香,至金黄色时,加盐和胡椒粉调味,撒上番香叶芹碎即成..5、装盘:在热菜盘中淋上胡椒汁,放入牛柳,配黄油煎薯片和时鲜蔬菜即成.5、甜点西餐的最后一道菜肴,一般由面粉、鸡蛋、糖、奶油等制作而成,提供比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哈密瓜布丁原料:哈密瓜450克,鲜奶油350毫升,蛋白1个,哈密瓜果冻粉适量操作:1、哈密瓜分成2份,1/2份切成小颗粒,其余放在搅拌机中打成茸汁,冷冻.2、蛋白充分打发.3、果冻粉与水一同放在锅中混合均匀,再将锅放在热水上,不断搅拌直至溶化.凉冷后,加入鲜奶油、哈密瓜茸汁、蛋白拌匀,放在冰箱至开始凝固.4、取出,用力打发至奶油状.加入哈密瓜粒,防在布丁模具中,放入冰箱中直到凝固. 取出,装盘,用哈密瓜丸点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在分类上,沙司和调味汁各有不同
分类
中餐的调味汁比较独立,味型与味型之间,关联较少,派生较少。 沙司与之不同。它虽然有上百种之多,但许多沙司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许多西餐中的沙司,可以归于一些基础沙司之下。每个基础沙 司都是一个沙司体系的源头,居于领导和统治的地位。
基础沙司的每个变化,无论有多少个性,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源头。 将风格迥异的鞑靼沙司、千岛汁、绿色沙司、俄罗斯沙司等放在一 起,谁也想不到他们之间有多少联系,
从主要作用来看,沙司相当于味型
一、从制作过程看,西餐沙司和调味汁各不相同
制作
中国调味汁与菜肴主辅原料多同时烹制,比如鱼香肉丝,辅料莴苣 丝和鱼香调料同时在锅中加热,并且在成熟后同时装入盘中。而西 餐沙司则多与菜肴的主料分开制作,装盘时,再将制作好的沙司淋 到盘中的主料上。以酸奶油芦笋的制作过程为例,第一步,芦笋在 锅中煮熟,同时,酸奶油沙司在沙司锅中调好。第二步,芦笋放在 盘中,淋上酸奶油沙司。
一、中西饮食营养观念的比较
饮食营养
1)西方营养观念:着重从微光上,看待饮食中的营养问题 西方研究饮食中的营养问题,主要着重从微观方面,也就是在原因 上,对饮食原料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索。 2)中国饮食的营养观念:着重从宏观上,看待饮食中的营养问题 对饮食中的营养问题,从古至今,中国也在一直进行探索。不同的 是,中国着重从宏观上研究饮食,提出了饮食原料的4个基本作用: “养、助、益、充”。即由《皇帝内经》总结的:“五谷为养,五 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尽管在研究饮食与营养上,中国与西方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 是,他们研究的目标一致的,探索的都是饮食与营养的关系,而且 在饮食与营养的核心上,两者的观念是相同的,即平衡膳食。
单元13 中西饮食比较 任务 3 中国烹饪对西方烹饪的借鉴
对西方烹饪的借鉴,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既可 以是某种具体原料,技法,也可以是某种思想 和观念。
学习现代西方烹饪的理念,即注重菜肴中,人 的技术和思维的含量
一、西餐原料的引进
原料
中国,人们会用地大物博来形容;谈到中国菜,人们会用用料广泛 来赞美它。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量 的外来原料涌向中国。 西方的农业和畜牧业科技十分发达,对动植物培育和开发上,有其 先进之处。因此,就其烹饪原料的品种而言,与我们是可以互补的。 常以之造型,或平面或立体,在美化菜肴的同时,自身也可以食用, 一举两得。 西餐厨师在调制时,多以保持其原味为主。不选用香料增香,求精 不求滥,决不能压制主味,这样才能使顾客充分享受到至美本味。
三、西方营养观念对中餐的影响
影响
1)西方营养观念的进入,使得中国烹饪更加注重饮食中的养生问 题 就烹调而言,中餐考虑比较多的是烹调的技术,特别是调味的技术。 而西餐考虑的重点与中餐有差异,他们着重于烹调的目的。 西方的营养观念在中国广泛传播后,中国烹饪逐渐注重其中的营养 问题,并将菜肴的营养价值和搭配,作为评判菜肴质量的标准之一。 2)烹饪大赛的评判、厨师等级考试,也都加入了厨师对营养知识 掌握考核 在营养观念逐渐普及的情况下,近些年,中国的烹饪大赛,特别是 全球性的中国烹饪大赛,菜肴提供的营养素,是必须表明在其中的。
总的来讲,尽管西餐的沙司和中餐的调味汁有很大差异,但两者 之间的共性仍是主要的。这是因为,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沙司和 调味汁担当着的是同样的任务——为菜肴调味,而他们的差异,则 是存在于这一共同目标之下的。
单元13 中西饮食比较 任务 2 中西饮食营养比较
中西饮食营养观念的比较 中西烹调中的营养比较 西方营养观念对中餐的影响
二、在构成元素上,沙司和调味汁各有不同
构成
中餐的调味汁,通常是以各种调味料为主体。 沙司则以各种液态原料为主体。 西餐沙司的主体原料一般有三种:基础汤、牛奶或油脂。 基础汤,也叫底汤 牛奶也是构成沙司的主要原料 油脂也是制作沙司的主体原料之一 有了主体料、增稠料,沙司就基本成型了。不过,这时的沙司, 只有基本的味道。构成沙司第三个部分是调味料。西餐的调味料品 种十分繁多,仅用于调味的酒就有几十种之多。因此,西餐沙司的 种类和味道都非常丰富。
西餐工艺学
单元13 中西饮食比较
【知识目标】 1.了解西餐沙司与中国调味汁的差异;饪对西方烹饪的借鉴方法。
单元13 中西饮食比较 任务 1 西餐沙司与中国调味汁
从定义上讲,西餐的沙司和中国的调味汁,都 是用于促进和增加菜肴和点心的味道
二、中西烹调中的营养比较
烹调营养
1)原料选择 (1)西方饮食以动物原料为主,选料精 (2)中国传统饮食以植物原料为主,选料广泛 2)调味与烹调 (1)西方饮食追求原料的“本味”、“淡味”,营养的组合常在 烹调之后 (2)中国饮食追求原料的“调味”,营养的组合常在烹调前进行 3)就餐形式上 ①西餐实行的是分餐制 ②中餐以聚餐形式为主
三、在主料配合上,沙司和调味汁呈现不同的倾向性
主料
中国调味汁偏重于为主辅原料调味,而西餐的沙司偏重于与主辅原 料全面的配合。沙司是一种具有各种味道、颜色、光泽、浓稠度和 光滑度的调味汁,如何使用不同风格的沙司与主料在味道、颜色、 光泽等各个方面和谐搭配,是西餐主要考虑的问题。主料“炸饺” 配的是稀薄的柠檬沙司。选择柠檬沙沙,是因为“炸饺”口感比较 油腻,用微酸的柠檬汁与之配合,可以降低油腻感。而沙司稠度较 稀薄,也基于减腻的原因。又将于沙司调成浅黄色,可以更加衬托 炸饺色彩的美丽。中餐在运用味型时,则将考虑重点放在如何与辅 料在味道方面的搭配。搭配偏重于味,是中餐味型的重要特点。因 此,中餐在味道上比西餐更加诱人。
二、西餐味型的借鉴
味型
中国各个菜系之间味型的借鉴较为常见。直接借鉴西餐味型似乎 并不普遍。西方在物产、风俗、习惯、喜好等人文地理方面与中国 的差异实在太大。尤其是人们对菜肴口味的偏好也各不相同。
需要深入研究西餐,从中获取本质的东西,进而学习和利用。无 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是东方或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是想通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