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
闲情偶寄——从造物观看李渔的美学思想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Masterof Engineering ArtsFrom Creation Research Li Yu’s AestheticIdeologyCandidate: Li SuyuSupervisor: Prof.Chen JiangfengMajor: Design Art studyingSchool of art design institute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 P.R.ChinaMay 2012摘要处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是一位集小说、戏曲、美学等领域丰硕成果于一身的生活艺术大师,其理论著作《闲情偶寄》一书记录了其涉及的众多创作领域。
他笔下的美学以日常造物为基础,充满生活智慧。
可以说,李渔的生活就是一部造物美学史。
本文从分析《闲情偶寄》入手,对李渔的整个生活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李渔戏曲美学、园林美学、居室美学和服饰美学等。
绪论部分梳理了《闲情偶寄》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肯定前人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笔者的研究思路。
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论文第一部分着重研究了李渔所处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这是形成李渔丰富而独特的造物美学思想的原因。
同时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闲情偶寄》的创作背景与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论文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研究李渔造物美学的具体内容。
在这一部分,本文依次阐述了李渔在实践中积累的戏曲创作理论,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的园林设计,人居和谐、俭朴实用的居室美学,形式功能并重的家具造物,文化内涵丰富的服饰美学,情趣艺术的饮食美学、高层次生活态度的养生美学。
论文第三部分对李渔的三座著名造园活动———伊园、芥子园、层园,进行具体分析。
人人可以审美——李渔生活审美之审美主体观

在古典美学 中,审美 能力往往被看成是神秘莫测的 ,很 多 的心态 , 也是非物质功利的 、 审美的心态;“ 慧眼” 是指辨别事物
人 都曾经谈到文学创作时 的感受 ,如陆机 文赋》 中的描述 : 的能力 , 在此是指辨 别美丑事物 的能力 , 也就是 审美能力。审美
闲情 ”与 “ 若夫应感之会 ,通塞之纪 ,来不可遏 ,去 不可止 。藏若景 灭 , 现象的发生 、审美主体的形成需要审美主体 同时具备 “ 行 犹响起 ……” ;刘勰 文心雕龙 ・ 神思》中也说 :“ 文之思也 ,
子, 还是老妪、白叟;不论是婴儿群戏还是牛羊并牧、 鸡犬交哗, 他任何审美发生 的心 理基础与能力基础 ,后文之 “ 人可 以行 贵
、“ 贫 只要观者具有了 “ 闲情”与 “ 眼” 所见情景都可以成为名人画 乐” 富人可以行乐 ”及 “ 贱之 人可 以行乐”都是在此 基础 慧 , 图词客诗文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此 “ 闲情”是指悠闲 上展开 的,都是 此理论 之具体运用。
底是一种怎样的能 力, 种能力是 怎么产生的?古希腊 的柏拉 杂因素 , 这 但李渔并不像传统美学那样把审美能力看得神秘莫测 ,
图更是因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而把 它归结 为 “ 神”的作用。他 而 是认 为人人可为 。 人 谓变俗为雅 , “ 犹之点铁成金 , 惟具 山林 认 为艺术家和 诗人的创 作 ,并不是艺术家 和诗人本人 在创作 , 经济者 能此 , 乌可责之一切?” 李渔却说:“ 垒雪成狮 , 伐竹为 三尺童子 皆优为之 , 岂童子亦 抱经济乎 ?有耳 目即有聪明 , 而是神灵凭附在艺术家和诗 人身上 , 艺术家和诗人是 代替 神灵 马 , 但苦 自画为愚 , 未尝竭思 穷虑 以试 之耳。 『 "】 垒 在说话。既然艺术家和诗 人是 替神灵在说话 ,他们本 身 自然也 有心思即有智巧 , 像 神灵一样是神秘 、高不可攀的。而在 李渔 看来 ,这种审 美能 雪成狮 ,伐竹为 马 ,小孩都能做得很好 ,小孩都具备的审美能 力并非如此神秘莫测 ,他认 为每个 人都可 以进 行生活审美 。
李渔的居室美学

李渔的居室美学来源:美学研究作者:杨岚安居乐业是百姓生活理想的集中表达。
居室乃安身之所,也是用心之地。
常人往往一生心血倾尽于此,传之后世,便是自己的生平事业和得意作品了,而文艺家李渔“生平有两绝技,自不能用,而人亦不能用之,殊可惜也。
----一则辨省音乐,一则制造园亭。
”(P269,李渔《闲情偶寄》,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以下引文除特别注明外均出此书,只标页码,不再注明)事实上,这两技一难用文字描摹一难筹资金实施,致使难以传承,好在李渔用文字将其外化,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他的音乐才能在其戏曲艺术和戏剧美学理论中尚可见一斑,而他的园林建筑才能在《闲情偶寄》和芥子园遗踪中也有吉光片羽。
李渔是当时有名的居室设计专家,他家也有类似样板间的功能,连不少家庭主妇也知其大名,他自我评价其居室设计布置别开生面,因地制宜,不拘成见,别出心裁。
“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笠翁之书,虽乏高才,颇饶别致,岂非圣明之世,文物之邦,一点缀太平之具哉?”(P269)他的居室美学集中体现在卷四居室部中,房舍贵与人相称,开窗妙在借景,途径便于捷妙于迂,墙壁坚而家始坚,联匾各出心裁,竹石可疗俗。
器玩制作竭思穷虑,变俗为雅,布置务在纵横得当,忌排偶贵活变。
其中又细陈床要生花嗅香,着裙保洁。
帐要有骨服帖,还要加锁蔽风隔蚊。
各类家具巧纳多用,务求美观新奇。
古董珍玩只宜富家,炉瓶屏轴妙在点铁成金善变诗意。
茶具中砂壶锡瓶为上,酒具中玉能显色犀能助香,而瓷杯雅素当首重。
碗碟花纹不必太繁,取其笔法生动颜色鲜艳而已,最忌用字装饰。
灯烛辉煌助宴兴,笺简独创为神交之助,作者都不厌其详不惜笔墨,可见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欲望之强烈。
李渔的居室设计突出了文人风格,平民意识、普通价格,高文化附加值,在今天的家装市场依然是中式风格的主流风尚。
而本文的重心放在他居室设计中体现的安身安心观念,体现出他无奈独善其身的生涯中隐约闪现的济世安邦的渴望和儒家美学观念。
美学视域下李渔的家居生活:以茶、酒为研究对象

107㊀赵洪涛美学视域下李渔的家居生活︓以茶︑酒为研究对象收稿日期:2018-06-30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 清初江南文人基于西湖生活的文艺反思 (XSP17YBZZ043)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晚明清初江南文人生活美学的嬗变研究 (17YBA189)㊁湖南科技学院文艺学重点学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ꎮ作者简介:赵洪涛(1974 )ꎬ男ꎬ湖南永州人ꎬ文学博士ꎬ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ꎬ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与文化研究ꎮ美学视域下李渔的家居生活:以茶㊁酒为研究对象赵洪涛(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ꎬ湖南永州425199)摘㊀要: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是一位生活艺术家ꎬ这表现在他以审美的眼光来审视并创造生活之美ꎬ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ꎬ经他发挥ꎬ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美学价值ꎮ即便是饮茶㊁喝酒这样普通的事情ꎬ在李渔笔下也不同流俗ꎬ充满审美的艺术气息ꎮ在对饮茶㊁喝酒的审美现象进行描摹之后ꎬ我们可以挖掘出李渔生活美学的本体ꎬ即追求生活中的闲适之趣ꎬ 闲适 是李渔生活美学的本体论ꎬ正因为重视生活中的 闲适 ꎬ李渔才可以心无旁骛ꎬ有心情与时间去打量和营造生活之美ꎮ关键词:茶ꎻ酒ꎻ生活美学ꎻ闲适中图分类号:B834.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0012(2019)01-0107-07㊀㊀李渔在生活艺术方面有独到一面ꎬ他用艺术的视角审视生活ꎬ由此而形成的生活美学文章令人叹为观止ꎮ一部«李渔全集»洋洋数万言ꎬ淋漓尽致地将李渔审美化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ꎬ妙语连篇ꎬ给人不少启发ꎮ他身边的一桌一椅㊁一山一石㊁一草一花ꎬ经其安置ꎬ便呈现出另外一种特色来ꎮ日常生活中的饮茶㊁喝酒在李渔道来趣味盎然ꎬ充满审美气息ꎮ一㊁ 旋烹佳茗供佳客 饮茶茶与文人的胸襟㊁品行之间具有某种关联ꎬ李渔在«吴兴郡司马于胜斯公祖二联»中道: 待客常烹顾渚茶ꎬ自昔至今ꎬ挥尘只谈千古事ꎻ闻公但饮苕溪水ꎬ由清得暇ꎬ垂帘竟读十年书ꎮ [1]290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ꎬ饮茶是作为品行的某种衬托而出现的ꎮ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一个传统ꎮ因此ꎬ饮茶的讲究就不能懈怠ꎬ须亲力亲为ꎬ谨小慎微ꎬ 酒可沿途卖ꎬ茶须手自烹 ꎮ[2]296就烹茶之水而言ꎬ也非可将就的ꎬ有许多考究ꎮ在«伊园十便»中ꎬ李渔曰: 飞瀑山厨止隔墙ꎬ竹梢一片引流长ꎮ旋烹佳茗供佳客ꎬ犹带源头石髓香ꎮ [2]311这里烹茶的水来自山中ꎬ带着大自然的气息ꎮ要想保持水的自然气息ꎬ须即刻烹茶ꎮ而且这样的茶不是人人可享受的ꎬ只有 佳客 才能享受ꎮ品茶是一个色香味俱涉及的过程ꎬ不能畸轻畸重于某一方面而妄下结论ꎬ在«与梁石渠»一文中ꎬ李渔曰: 茶味极佳ꎬ而台翰黜之以为最劣ꎬ或止观色相ꎬ而未尝其味邪?岂不 以貌取人ꎬ失之子羽 ? [1]177梁石渠以茶的外貌为依据ꎬ简单否定茶的品质ꎬ引起李渔的不满ꎬ他劝梁要试过味道才能做结论ꎬ不然就失之于浅陋ꎮ茶的香气能悦情悦性ꎬ 茶在铛中香在鼎ꎬ尽可陶情 ꎮ(«美人倚床图»)[2]446茶香能增加生活的情趣ꎮ除与友人围绕茶谈天论地ꎬ臧否人物外ꎬ饮茶使生活充满生气ꎮ李渔举出一个例子: 未共鸳帏还是客ꎬ何事窃杯尝口泽?残茶往往被伊偷ꎬ吸干不使留馀滴ꎮ谁知郎计谲ꎬ空杯又取斟来吃ꎮ问其中有何气息ꎬ直恁贪如蜜?但解钻营都是贼ꎬ但效殷勤都是术ꎮ只愁蜂蝶为花忙ꎬ近花便觉花无色ꎮ念他可怜极ꎬ再倾杯ꎬ剩些馀汁ꎬ只当施残粒ꎮ («窃茶»)[2]486-487这首词中108㊀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㊀㊀Vol.10No.1Jan.2019美育学刊2019㊀年第1期㊀第10卷㊀总第50期除却劝诫人心㊁矫世励俗的意义外ꎬ我们还可从中解读出生活的情趣ꎮ由于茶香诱人ꎬ小妾禁不住茶香的诱惑偷喝了主人的喝剩下的茶ꎬ李渔对此生出世道人心的感喟ꎬ但又欲擒故纵ꎬ暗地允许她去偷喝残茶ꎮ这一擒一纵的 较量 ꎬ客观上使生活变得饶有生气ꎮ有好茶叶ꎬ还需茶具桴鼓相应ꎮ茶叶的储藏之器ꎬ应以锡瓶为宜ꎬ 但以锡作瓶者ꎬ取其气味不泄 ꎬ锡瓶不能有孔ꎬ 漏即无所用之矣 ꎮ李渔认为茶壶以砂壶为佳ꎬ 茗注莫妙于砂壶ꎬ砂壶之精者ꎬ又莫过于阳羡 ꎮ壶嘴宜直不宜曲ꎬ 一曲便可忧ꎬ 茶则有体之物也ꎬ星星之叶ꎬ入水即成大片ꎬ斟泻之时ꎬ纤毫入嘴ꎬ则塞而不流ꎮ啜茗快事ꎬ斟之不出ꎬ大觉闷人 ꎮ[3]221李渔饮茶之道表明ꎬ生活可以是一种环环相扣的艺术ꎬ任何部分都不可忽视ꎬ它显现着江南文人的审美品味ꎬ这是一种基于文化㊁经验㊁感觉与身份的感知与认知能力ꎮ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艺术强调与改造ꎬ李渔等江南文人将自己的才艺展现出来ꎬ文人的价值在政治之外得到了一次重塑ꎬ如贺志朴所言: 李渔的生活美学是晚明以来强调日常生活的人情物理㊁高扬感性的思潮的美学呈现 这朵绚烂之花从生活出发ꎬ从人性立论ꎬ对鲜活的生活样态进行提炼ꎬ让宋代以来的文化转型中的新领域得到了一个体系性的总结ꎮ [4]二㊁ 敌寒不惜酒频赊 饮酒饮酒有助于肢体活络ꎬ祛御寒气ꎬ李渔在«赠杜翁»中云: 饮此一杯酒ꎬ冲和被四肢ꎮ [2]11也有 敌寒不惜酒频赊 之句ꎮ(«拉张十九过寓看梅»)[2]362但更多关于饮酒的文字ꎬ李渔并不是从生理层面来阐述的ꎬ而偏向于审美心理㊁文化等方面ꎮ饮酒并非简单的口腹之欲的满足ꎬ它对环境㊁饮者都有要求ꎮ李渔道: 宴集之事ꎬ其可贵者有五:饮量无论宽窄ꎬ贵在能好ꎻ饮伴无论多寡ꎬ贵在善谈ꎻ饮具无论丰啬ꎬ贵在可继ꎻ饮政无论宽猛ꎬ贵在可行ꎻ饮候无论短长ꎬ贵在能止ꎮ备此五贵ꎬ始可与言饮酒之乐ꎮ («饮»)[3]326-327李渔对一次酒会印象很不好ꎬ原因在于: 曲不成曲ꎬ席不成席ꎬ而使佳客一夜无眠ꎬ欠伸万状ꎬ是不得杯酒之娱ꎬ反受声音之厄矣ꎮ («复尤展成先后五礼之二»)[1]190环境太喧嚣ꎬ大概饮者不乏粗鄙之人ꎬ所以令李渔等人颇为扫兴ꎮ米歇尔 德 塞托指出: 礼仪的概念运用在消费记录中特别恰当ꎬ就如在吃饭和消费各种服务时构成的日常关系在消费中显得恰当一样ꎮ在这种关系中ꎬ象征资本的堆积起到了重要作用ꎬ而使用者将会从象征资本中得到预期的利益ꎮ [5]这种象征资本对于文人而言就是素养与文化ꎮ李渔所向往的饮酒之事是这样的: 昨与二三同调ꎬ联袂朱门ꎬ飞觞绮席ꎬ聆清歌㊁观妙舞ꎬ固闲中一适也ꎮ («答同席诸子»)[1]198又云: 一树梨花半轮月ꎬ今日是花明日雪ꎮ与君执盏傲东风ꎬ风能造愁我造悦ꎮ («饮梨花下»)[2]485在梨花下饮酒ꎬ就算有风雨ꎬ也阻碍不了喜悦之情ꎬ缘在胜景迷人ꎮ与诗书满腹者同聚一堂ꎬ不拘行迹ꎬ融融泄泄ꎬ 开筵集群彦 衣冠去桎梏ꎬ豪饮容疏狂ꎮ谈笑及歌咏ꎬ无一非文章ꎮ 君能共此乐ꎬ所至安可量ꎮ一会足千古ꎬ胜事谁能忘ꎮ («金台高会ꎬ诗作公宴体ꎬ李湘北太史席上作»)[2]24因为与会者志同道合ꎬ虽来自不同地方ꎬ故能相见甚欢ꎬ让李渔念念不忘ꎮ文人在饮酒中有意无意的身份意识ꎬ保罗 福赛尔的一个论点可以作为某种参照ꎬ他说: 从显示社会地位的角度讲ꎬ几乎没有哪一个场合比 鸡尾酒时间 表现得更充分ꎬ因为无论喝什么酒ꎬ喝多少ꎬ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ꎮ 如果你是一个中年人ꎬ要了一杯白葡萄酒(顺便说一句ꎬ酒会上提供的白葡萄酒越甜ꎬ说明主人的社会地位越低)ꎬ那么同时你已经发出了一个特别的信号:你是一个上层或中上层社会的人士ꎮ [6]李渔将交友与饮酒相提并论ꎬ一人独饮无趣ꎬ呼朋引类共饮才不负酒杯ꎬ云: 独酌易生叹ꎬ 君来破我幽ꎬ且慢出诗篇ꎮ同去豆棚闲坐ꎬ再向花间小饮ꎬ口耳莫教闲ꎮ我听君谈鬼ꎬ君听我谈天ꎮ 酒得友而更美ꎬ友得酒而愈乐ꎬ无事即神仙ꎮ («喜友至»)[2]473 饮酒须饮醇ꎬ结交须结具ꎮ («交友箴»)[2]5又云: 酒杯容易干知己 ꎮ(«舟次彭城 相留度岁»)[2]171 人来恰好ꎬ厨下黄鱼正炒ꎬ只添杯ꎬ狂饮愁无伴ꎬ孤吟正想陪ꎮ («客至»)[2]401在«山中留客»中ꎬ李渔略带诙谐地写自己的待客之道: 山中何物可留君ꎬ醉甲糟鳞几夜醺ꎮ [2]303酒桌是中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地方ꎬ它可以移樽就教彰显礼仪ꎬ还可以109㊀赵洪涛美学视域下李渔的家居生活︓以茶︑酒为研究对象折冲樽俎剑拔弩张ꎬ当然我们更多把它视为择朋交友的地方ꎬ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说过这样一件事ꎬ他有个朋友从美国来台湾ꎬ一些不相干的人请他吃饭ꎬ之后就请他带东西去美国ꎬ柏杨不无揶揄地说: 因为吃过一顿饭之后ꎬ就变成朋友了ꎮ [7]这话我们可以从正面来理解而不是柏杨设定的讽刺语境ꎮ对李渔而言ꎬ酒与吟诗作对ꎬ谈古论今等活动密不可分ꎬ在酒桌上李渔 常援古喻今 ꎮ李渔云: 一席拥多贤ꎬ诗赋翩翩ꎮ歌停舞罢始分笺ꎬ不为衡才妨乐事ꎬ酒在诗先ꎮ狂兴发当筵ꎬ漏尽无眠ꎮ不神仙也是神仙ꎮ («佟梅岑席上分题»)[2]434在«蒲州贾水部园亭»中说 诗肠因酒肠顿活 ꎬ在酒的作用下ꎬ作者思路盘活ꎬ 觅句杯从曲水来 ꎮ[1]240饮酒赋诗度日在李渔看来是一种名士风度ꎬ 饮酒赋诗多睱日ꎬ依然名士风流ꎮ («嘉禾司马季辟山公祖»)[1]296在«萧文子二尹»中云: 长才不受簿书忙ꎬ羡饮酒读«骚»ꎬ依旧是当年名士ꎮ [1]276在«酒徒篇为燕中褚山人作»中ꎬ李渔描绘了一个狂放不羁的酒徒:有客从来燕之都ꎬ自言我是高阳徒ꎮ杖头行李无多物ꎬ几串青钱一酒壶ꎮ谋生耻用陶朱术ꎬ不种桑麻惟种秫ꎮ一年止醉十二场ꎬ一醉却须三十日ꎮ垂帘卖卜长安陌ꎬ得钱但向垆边掷ꎮ醒时青眼醉时白ꎬ醉时金刚醒时佛ꎮ七贵五侯遭面叱ꎬ双阙九重排闼入ꎮ奋臂叫呼中贵吓ꎬ醉人天子不加责ꎮ有时蓬跣游狭邪ꎬ寒夜偏呼酒当茶ꎮ美人不敌粗豪势ꎬ急脱缠头向酒家ꎮ酒酣耳热神情变ꎬ夺将脂粉自匀面ꎮ翠凤云翘插满头ꎬ自舞自歌还自羡ꎮ饮中三昧君得之ꎬ君腹居然一酒池ꎮ中山一醉仅千日ꎬ君醒直须长夜时ꎮ嗟余力不胜杯醑ꎬ莫识醉乡在何许ꎮ但能领略醉翁情ꎬ喜与八仙为伴侣ꎮ[2]40诗中描写的高阳酒徒ꎬ酒量惊人ꎬ身无长物ꎬ也不从商谋利ꎬ显得洒脱豪迈ꎬ他漠视权贵ꎬ我行我素ꎬ游戏人生ꎮ在李渔眼里ꎬ这是一个值得标榜的人物ꎬ并以能与他交往而乐在其中ꎮ饮酒寄寓着李渔对理想人格与生活方式的认同ꎮ又如在«担灯行赠程子穆倩»中写了嗜酒多才的 程子 : 赋诗饮酒无虚日 才缤纷ꎮ出言吐词近淳朴ꎬ挥毫落笔无纤尘ꎬ未技犹能工篆刻ꎬ三寸精钢为不律ꎮ信手能追仓颉文 如其果死埋道旁ꎬ道旁谁与奠壶觞?酒是何物可与别 ꎮ[2]63这首诗里如果没有酒ꎬ程穆倩的人格魅力似乎大打折扣ꎮ寻常人饮酒不过口腹之足ꎬ显得单调乏味ꎬ比如李渔在湖上见到饮酒之后酣睡的渔夫ꎬ窃笑其 鼾眠负酒瓢 ꎮ(«夜泊汉口ꎬ次日示邻舫诸客»)[2]124饮食与人品息息相关ꎬ李渔在«无声戏»第八回 鬼输钱活人还赌债 中写一群赌徒ꎬ不看其它ꎬ单从吃相就能判断出其品格如何ꎬ书中这样写道: 二人也只得坐下ꎬ用了一两杯酒ꎬ就讨饭吃ꎮ把各样菜蔬都尝一尝ꎬ竟不知是怎样烹调ꎬ这般有味ꎮ竺生平常吃的ꎬ不过是白水煮的肉ꎬ豆油煎的鱼ꎬ饭锅上蒸的鸭蛋ꎬ莫说口中不曾尝过这样的味ꎬ就是鼻子也不曾闻过这样的香ꎮ正吃到好处ꎬ不想被那些客人狼餐虎食ꎬ却似风卷残云ꎬ一霎时剩下一桌空碗ꎮ吃完了ꎬ也不等茶漱口ꎬ把筷子乱丢ꎬ一齐都跑去了ꎮ [8]154-155李渔并不善于饮酒 予系茗客而非酒人 («不载果食茶酒说»)[3]258ꎬ 不饮偏思酿酒 ꎮ(«酿酒»)[2]300由于饮酒带有某种理想人格的色彩ꎬ所以不善饮酒的李渔在生活中也常常显出好酒的姿态ꎬ在«中秋看月歌»中云: 中秋月色不平铺ꎬ邻家有月侬家无ꎬ携酒邻家借月看 明宵明月照谁家ꎬ酩酊莫辞今夜酒ꎮ [2]41又云: 搔首狂歌凭酒力 («镇江舟中看雪歌»)[2]42ꎬ 不倾百斗莫言归 ꎮ(«端午后七日 即席和之»其五)[2]349由于世事变迁ꎬ人生苦短: 只为为欢无几岁 («重过婺城ꎬ别金孟英老友»)ꎬ 名媛色衰名士老 («赠施匪莪司城»)ꎮ[2]60 百年迅速移如晷 ꎬ故应 满酌大斗我不辞 («柯岸初给谏以长歌送行 依韵和之»)[2]60ꎬ 骊歌又唱酒旗边 («重过婺城ꎬ别金孟英老友»)[2]184ꎮ酒使人忘却世事ꎬ神与物游: 醉乡即是真桃源ꎬ欲从老子分余地ꎮ («担灯行赠程子穆倩») 欲把酡颜相映取ꎬ时时携酒坐斜阳ꎮ («红树»)[2]159 醉听池蛙以洗酰 («次韵和张壶阳观察题层园十首其三»)ꎬ[2]247 还童妙药无过酒ꎬ醉后人人似少年ꎮ («题酒家壁»)[2]329 无穷乐境出壶天ꎬ不是群仙也类仙ꎮ («端阳后七日 即席和之»)[2]348 饮即是参禅 («春游»)ꎮ[2]381一杯在手ꎬ暂且忘却了生计困顿之忧ꎬ 且酹一尊花下酒ꎬ莫启一声杯外口 («友人子向予贷钱ꎬ兼索诗ꎬ口占以答»)ꎮ[2]486当代作家苏叔阳谈酒ꎬ与李渔的想法不谋而合ꎬ他说: 倘或烈酒会使人的情感燃烧ꎬ以至于超越礼貌的国界ꎬ那么柔和的啤110㊀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㊀㊀Vol.10No.1Jan.2019美育学刊2019㊀年第1期㊀第10卷㊀总第50期酒ꎬ既可以温暖人们的心ꎬ活跃人们的舌头ꎬ又可以让情谊在使人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交流ꎮ [9]醇酒还需好酒具:酒具用金银ꎬ犹妆奁之用珠翠ꎬ皆不得已而为之ꎬ非宴集时所应有也ꎮ富贵之家ꎬ犀则不妨常设ꎬ以其在珍宝之列ꎬ而无炫耀之形ꎬ犹仕宦之不饰观瞻者ꎮ象与犀同类ꎬ则有光芒太露之嫌矣ꎮ且美酒入犀杯ꎬ另是一种香气ꎮ唐句云: 玉碗盛来琥珀光ꎮ 玉能显色ꎬ犀能助香ꎬ二物之于酒ꎬ皆功臣也ꎮ至尚雅素之风ꎬ则磁杯当首重已ꎮ旧磁可爱ꎬ人尽知之ꎬ无如价值之昂ꎬ日甚一日ꎬ尽为大力者所有ꎬ吾侪贫士ꎬ欲见为难ꎮ然即有此物ꎬ但可作古董收藏ꎬ难充饮器ꎮ何也?酒后擎杯ꎬ不能保无坠落ꎬ十损其一ꎬ则如雁行中断ꎬ不复成群ꎮ备而不用ꎬ与不备同ꎮ(«酒具»)[2]223这段话涉及酒具的美感与功能ꎬ李渔指出ꎬ盛酒之具应朴实无华ꎬ不可显山露水炫耀ꎬ故金银不合适ꎬ玉能增加酒的色彩之美ꎬ又不浮奢ꎬ适合盛酒ꎮ犀也无炫丽外观ꎬ且有助于酒气散发ꎬ故犀与玉二者李渔颇为推重ꎮ贵重之物如旧磁杯ꎬ不适合盛酒ꎬ因难保酒宴上饮者万无一失ꎬ一旦损毁纤毫ꎬ影响其价值ꎮ于此可见ꎬ酒具如果用得适当ꎬ既可以彰显主人的品行ꎬ又能使饮者色香味俱能享受ꎬ表面看区区器具无甚可观ꎬ细究下去颇有文章ꎮ这种敏锐的审美感知使饮食升华为一种艺术ꎬ让饮者在口腹之欲满足的同时得到审美的熏陶ꎮ这是中国文人生活艺术极为重要的环节ꎬ它不将世俗与艺术泾渭分别ꎬ而是使两者互相渗透ꎬ进而提升世俗层面生活内容的价值ꎬ使原本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具有现实的内容ꎮ成中英在谈美感时指出: 美感是深入对生命与变化考察引发的睿智㊁慧见与灼见 有如晨钟与暮鼓ꎬ也有如临济禅中的狮子吼ꎬ动人心弦ꎬ成为超越生死的悟觉ꎮ [10]饮酒体现出文人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与生活价值的发现ꎮ在«浇古墓»中ꎬ李渔云: 古墓无人扫ꎬ来浇酒一杯ꎮ焉知千载上ꎬ不与共金罍ꎮ («浇古墓»)[2]286以酒为媒介ꎬ作者与未知的死者展开心灵上的对话ꎬ期望在未来的时空中相遇ꎬ把酒言欢ꎮ生与死之间的界限消失了ꎬ二者在酒中融为一体ꎬ此时此刻更多的是作者对生的意义的思考ꎬ而非对死的畏惧ꎮ尼采在论及酒神精神时指出ꎬ酒神打破了日神建构的外观与适度的艺术原则ꎬ日神构成对人的限制ꎬ酒神则是突破这种 适度 ꎬ 个人带着他的全部界限和适度ꎬ进入酒神的陶然忘我之境ꎬ忘掉了日神的清规戒律 ꎮ[11]三㊁ 闲人到晓忙 李渔生活美学本体论:闲适㊀㊀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ꎬ关键在于有闲情逸致ꎬ假如没有这样一种情致ꎬ纵然生活中有千姿百态之美也熟视无睹ꎬ置若罔闻ꎮ李渔写的书大都是提倡闲适生活之道的ꎬ他认为要想生活变得有趣ꎬ需心有闲情ꎬ放弃蜗角虚名ꎬ云: 竹下常安卧榻ꎬ花前喜置鸣琴ꎮ不弹不睡也清心ꎮ俗缘随境化ꎬ道味入林深ꎮ往事茎茎白发ꎬ来时寸寸黄金ꎮ瓶中无酒贳来斟ꎮ当时名利客ꎬ几个到如今? («偶兴二首»)[2]442云淡风轻之间道出为人处世之道ꎮ在«某参军»一诗中ꎬ李渔这样劝解参军: 年少即耽怀ꎬ不待此时方阮籍ꎻ官闲惟种菊ꎬ何须他日始陶潜ꎮ [1]275意思是ꎬ寻找生活闲趣无须特定的时间ꎬ随时都可以ꎮ年少时正是学习阮籍之时ꎬ工作闲暇之时就可以养花种草ꎬ何必等到辞官退隐之日?关键在于是否放得下功名ꎮ闲 并非远离世俗的生活状态ꎬ它其实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发现ꎬ李渔通过写山人来表达这一思想ꎬ道: 家住万山曲ꎬ常来市廛间ꎮ不阅世情冗ꎬ焉知道味闲ꎮ («赠山中人»)[2]262因此ꎬ什么职业ꎬ何种身份并不影响对闲适生活的追求ꎮ李渔写的几位仕途中人ꎬ是这样安排生活的: 长才不受簿书忙ꎬ羡饮酒读«离骚»ꎬ依旧当年名士 («萧文子二尹»)[1]276ꎻ 才奇而肝胆俱奇ꎬ惯以热肠加冷士ꎻ官左而襟怀未左ꎬ偏于忙处理闲情ꎮ («李石庵参军二联»)[1]274ꎮ人未显功名时候可以有闲情ꎬ功成名就后仍然可以有逸趣ꎬ在 其二 中ꎬ李渔道: 交胜友ꎬ读奇书ꎬ乘此际功名未显ꎻ蹑仙踪ꎬ登道岸ꎬ待他年事业垂成ꎮ [1]274李渔写«何明府»: 政有余闲ꎬ不住棋声敲夜月ꎻ案无留牍ꎬ时听鹤语唳春风ꎮ [1]294李渔认为懂得闲适生活趣味的人其精神境界不一般ꎮ在«赠李申玉广文»里ꎬ李渔道: 门多桃李ꎬ案少簿书ꎬ别宦恐无此乐ꎮ 李渔所写的111㊀赵洪涛美学视域下李渔的家居生活︓以茶︑酒为研究对象是一位朋友ꎬ此人虽然为官ꎬ但没有因为仕途经济放弃闲逸的生活追求ꎬ他张弛有度ꎬ这点颇令李渔欣赏ꎬ云: 前列生徒ꎬ后承丝竹ꎬ今时复有其人ꎮ [1]236他写佟方伯: 炼闲身以磊石栽花ꎬ也当陶公之运甓ꎻ销暇日于楸枰纸局ꎬ且同谢傅之围棋ꎮ («佟寿民方伯»)[1]281ꎮ李渔将懂得追求闲趣的佟方伯与谢傅㊁陶渊明相提并论ꎮ他写另一位做官者: 著书读律少停时ꎬ虽作闲官ꎬ亦自有儒臣事业ꎻ饮酒赋诗多逸兴ꎬ便居冗地ꎬ也不失名士风流ꎮ 这位官员虽然是闲职ꎬ但并非无所作为ꎬ他挥毫著书ꎬ吟诵文章ꎬ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生活ꎬ即便在烦杂之地ꎬ也不改吟诗作对的雅兴ꎬ俨然名士韵致ꎮ在«衙署杂联»的 内署三联 中ꎬ李渔指出: 能与山水为缘ꎬ俗吏便成仙吏ꎻ不受簿书束缚ꎬ忙人便是闲人ꎮ [1]246闲适的心态使李渔在家居生活中无处不发现趣味ꎬ在«立秋夜»中ꎬ李渔说 闲人到晓忙 ꎬ忙什么?在诗里ꎬ他忙着去赏月㊁戏水㊁看流萤乱舞㊁闻桂花与荷花交织一起的香气㊁在梧桐的落叶下感受季节变化ꎬ忙得不亦乐乎ꎮ这是一种审美的忙ꎬ不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累的忙ꎬ它使李渔心情愉快ꎬ超然物外ꎮ又云: 雨观瀑布晴观月ꎬ朝听鸣琴夜听歌ꎮ («书室»)[1]242又云: 有月即登台ꎬ无论春夏秋冬ꎻ是风皆入座ꎬ不分南北西东ꎮ («月榭»)[1]243 枕上闻啼鸟ꎬ花间鸣素琴 ꎮ(«安贫述二首»其二)[2]8闲暇之时为友人题画ꎬ李渔自得其趣ꎬ云: 千曲流泉万仞山ꎬ白云散去鸟飞还ꎮ天将无数秋容好ꎬ绘出幽人一字闲ꎮ («题陈松野所画山水二绝»其二)[2]337悠闲自在对李渔而言是人生的快乐ꎮ他钓鱼归来ꎬ靠在树边吟诵诗歌ꎬ其乐无穷ꎬ云: 钓罢归来倚树吟ꎬ一双和客是双禽ꎮ扁舟也喜无人借ꎬ分得余闲泊柳阴ꎮ («舟中题王安节画册八首»其三)[2]352云: 日来无可乐ꎬ乐在少人逢ꎮ李杜遇诗外ꎬ羲皇来卧中ꎮ病除闲有力ꎬ愁破酒无功ꎮ才悟希夷宅ꎬ蓬莱第一宫ꎮ («闲»)[2]131诗中ꎬ李渔表达的意思是ꎬ无人打搅的日子可以领略李白㊁杜甫诗歌中才有的意境ꎬ睡个懒觉ꎬ闲暇的生活使人精神爽朗ꎬ 闲 到愁除ꎮ这时候才体会到希夷宫ꎬ那真是人间仙境ꎮ甚至从蝼蚁跳蚤等虫子那里ꎬ李渔也能感受到一种自嘲之乐: 人身一虫穴 生前虮虱蚤ꎮ更有蚊与蝇ꎬ昼夜将身搅ꎮ居以我为宅ꎬ食以我为粮ꎮ暂离为游览ꎬ随入恣徉狂ꎮ倦或思假寐ꎬ仍以我为床ꎮ诸虫尽势利ꎬ畏乐喜憔悴ꎮ贫贱肆欺凌ꎬ富贵辄回避ꎮ不若死后虫ꎬ啮不论穷通ꎮ千金置一棺ꎬ奉为死者宫ꎮ焉知含殓后ꎬ不与贱者同ꎮ此厄均不免ꎬ公道惟此公ꎮ蚊蚤虮虱辈ꎬ允宜拜下风ꎮ («捕蚤二首»其二)[2]30闲暇之时ꎬ李渔可以与跳蚤蚊子展开一场追捕的 斗争 ꎬ全诗插科打诨ꎬ别有趣味ꎬ云: 摩挲不成寐ꎬ焚膏坐更阑ꎮ裈中扪虱易ꎬ床头捕蚤难ꎮ虱居有定所ꎬ蚤跃无停时ꎮ凝眸将此获ꎬ举手即他之ꎮ狡兔仅三窟ꎬ黠蚤路千岐ꎮ蚊虻虽有翼ꎬ较走觉飞迟ꎮ诛蚊利火攻ꎬ殛蚤宜水战ꎮ盆盎注清流ꎬ跳跃从其便ꎮ入水能不濡ꎬ才服汝强健ꎮ蚤谢吾不能ꎬ沦胥付长叹ꎮ死矣快人心ꎬ才获终斯案ꎮ安得湘江波ꎬ织作湘纹簟ꎮ终夕眠其上ꎬ不驱而自远ꎮ («捕蚤二首»其一)[2]29-30这种家居生活之 闲 带有一种淡淡的禅意ꎬ也就是说这种闲适的心态能使人从普通的生活中发现超脱尘嚣的意境ꎬ如 爱坐清凉石ꎬ尝教绿荫遮ꎮ夜深明月底ꎬ一啸落松花ꎮ («夏日杂咏»其三) 月爱中庭好ꎬ留人伴草虫ꎮ夜深千籁寂ꎬ一塔自鸣风ꎮ («夜起独坐闻塔上铃声»)[2]276闲 是参透人生之后的一种淡泊与不为物所拘的自由ꎬ李渔在«中秋看月歌»中写道: 中秋月色不平铺ꎬ邻家有月侬家无ꎮ携酒邻家借月看ꎬ月光又照侬家院ꎮ月来月去非离群ꎬ只因天际多浮云ꎮ一年能得几今夕ꎬ东蒙西翳何纷纷ꎮ浮云不独天边有ꎬ人事违心常八九ꎮ明宵明月照谁家ꎬ酩酊莫辞今夜酒ꎮ [2]41-42从月色想到人间的诸多不平与人生的坎坷ꎬ进而有了一种看淡一切的心态ꎬ今朝有酒今朝醉ꎮ 月 在李渔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ꎬ赏月使他发思古之幽情ꎬ看人生百态ꎬ意味无穷ꎬ如他以拟人的手法写月: 月ꎬ汝来ꎬ听说ꎮ爱伊盈ꎬ愁尔缺ꎮ盈倩谁添ꎬ缺遭谁割ꎮ昭昭世所憎ꎬ混混人争悦ꎮ夜何时兮尚明ꎬ不汝夺兮谁夺ꎮ一岁难容十二番ꎬ好凭风雨深藏拙ꎮ («月»)[2]435杜马泽德认为: 所谓闲暇ꎬ就是当个人从工作岗位㊁家庭㊁社会所赋予的义务中解放出来的时候ꎬ为了休息ꎬ为了散心ꎬ或者为了培养并无利害关系的知识和能力ꎬ自发地投身社会ꎬ发挥自由的创造能力而完全随意进行的活动的总体ꎮ [12]但作为原子存在的个体ꎬ在现代工业文明体系中有太多规则束缚ꎬ要想置身事外从心而行并非简单之事ꎮ物质诱惑切断了我们对于自。
闲情偶寄读书笔记

闲情偶寄读书笔记
闲情偶寄》是明代文学家李渔的一部名著,分为《梨花梦》、《风月谱》、《楼台阁》、《花草虫》等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的闲情逸致和生活美学。
整体来说,我对《闲情偶寄》的读书感受是非常好的。
李渔通过细腻的笔触,把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描述得非常生动,让我感到非常温馨和舒适。
同时,我也深深地被李渔的生活态度所感染,他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能够从生活中的细节中发现美,这种态度让我非常敬佩。
在读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李渔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他对于植物、动物、音乐、美食等方面的描写,都非常生动、细腻,让人感到非常真实。
同时,他的生活态度也非常值得我学习,他能够从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美,并且善于用美的眼光去欣赏生活,这种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当然,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李渔对于一些古代礼仪的描述,我并不是很清楚,这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识。
但是,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非常易于理解的,而且也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启示。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闲情偶寄》这本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美学,也让我更加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和美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我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李渔:精致的“闲”生活

李渔:精致的“闲”生活【摘要】李渔是中国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以精致的“闲”生活而闻名。
在他看来,人生应当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李渔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倡导了一种偏向自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如《闲情偶寄》、《陶庵梦忆》等,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渔的精神追求体现在他追求心灵的宁静和乐趣,通过文学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思考。
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至今仍然具有现代意义,对当代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启示。
李渔的文化价值在于他对文学、思想、生活等领域的独特贡献,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留下的影响力、当代意义和历史地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李渔,精致的“闲”生活,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作品与影响,精神追求,文化价值,影响力,当代意义,历史地位。
1. 引言1.1 李渔:精致的“闲”生活李渔(1611-1680),字伯安,号东篱,晚号闲耕居士,江苏靖江人。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
李渔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精致的“闲”生活方式而闻名于世。
李渔生平秉持着一种超然于世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自由。
他追求的不是世俗的权势和名利,而是诗酒书画、山水田园中的宁静与闲适。
在他看来,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并非源于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李渔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对精致“闲”生活的追求。
他喜欢在自家小楼中品茗弹琴,与知己好友畅谈文学艺术;闲暇时漫步于山水间,悠然自得;在田间农舍中耕种,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这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他作品灵感的源泉,也让他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李渔通过他的精致“闲”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学作品,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当时文坛,也深深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
李渔所倡导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也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谈谈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日常生活美学

谈谈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日常生活美学作者简介:涂靖章,女,1988,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涂红艳,女,1969,垫江县城北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摘要:李渔的《闲情偶寄》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与现代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生活美学等有相通之处。
全书八部,其《词曲部》和《演习部》历来是大家研究重点,但其中丰富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往往让人忽略,本文主要是对《闲情偶寄》中与日常生活审美思想想通的生活美学思想做一些阐述,以便丰富其文本的全面研究价值,为现代社会所用。
关键词:《闲情偶寄》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活美学一:西方现代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中国文本《闲情偶寄》日常生活审美,顾名思义就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当中作审美的观照,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一是审美化的日常生活。
它导致的结果就是,正如费舍斯通在《消费社会和后现代主义》中所说的“如果我们来检讨后现代主义的定义,我们就会发现,它强调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界限的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之间明确分界的消失、总体性的风格混杂及戏谑式的符码混合”①那样,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与生活已经界限模糊。
现代社会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日常生活越来越符号化、形式化和艺术化。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美学研究的领域,橱窗或者衣着的研究,美学的研究范围不再局限在艺术哲学的范围,美学得到了新的生长。
中国文本中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思想,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出现了,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将生活情趣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现代消费文化下的日常生活审美相同的是都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进行审美观照,不同的是在李渔更集中体现在生活情趣体验上,包括起居、饮食和器玩等的审美体验中,文笔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喜好,对其中的日常审美篇章进行研究以便服务于我们的现代生活。
二:《闲情偶寄》中的日常生活美学任何时代,人都要生活,想生活得好就需要生活美学作支撑,可以说李渔的《闲情偶寄》方方面面都是日常生活的美化学说,本文以《闲情偶寄·饮馔篇》为契机,通过对生活美学观念的分析,来谈谈李渔作品中的日常生活美学思想。
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

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李渔是明代文学家、评论家,著名著作《陶庵梦忆》是中国文坛的经典之作,他生前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美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如今,随着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也在不断演变,成为人们实现丰富多彩生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指导方针。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意义。
一、情趣自然李渔生活美学强调的是情趣自然,即人类的情趣表现自然、不做作。
他认为,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情味,人的情趣也应该体现自然。
当代人们在生活中也在追求情趣自然,尤其是在饮食、穿着、居住等方面。
饮食方面,人们注重健康、营养、口感,追求天然、无污染的食材,尊重食材的原味和本身的风味,反对添加剂、人工色素等化学物质。
穿着方面,人们追求舒适、自然、时尚的穿着方式,采用环保、天然的面料,注重外在和内在的和谐意味。
居住方面,人们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追求自然、原始、生态、安逸的居住环境,反对高楼、钢筋、水泥等所引发的文化境遇的污染。
二、精神宁静在李渔看来,精神宁静是生活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宁静的心境,才能真正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人类在生活中也在追求精神宁静,尤其是在对待压力、快节奏生活和信息泛滥等方面。
在节奏上,人们注重放慢步伐、减少时间压力,拒绝生活和工作的琐碎和疲劳;在思考上,人们注重深入思考、理性判断、追求尊严和自由;在关注上,人们注重把握社会动态、不失去人文关怀、提高个体素质、破除蒙昧、拒绝垃圾信息。
三、雅趣高逸李渔生活美学主张雅趣高逸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生活中应该追求高雅的趣味和品位,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当代人们在生活中也在追求雅趣高逸,尤其是在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等方面。
人们评价一部影片、一首歌曲、一幅画、一篇文章的首要维度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学艺术性和表现意蕴,而更加关注震撼人心的情感和含义。
当代人们在生活中注重情感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从而能获得对美的更为深刻的体验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儒一 样 是 背 离 儒 学 传 统 、 在 特 定 历史 时 期 有卓 越 影 响 的学 者 。李 渔在 评 价 唐太 宗 时 说 : “ 若 太宗 之言 , 皆《 诗》 《 书》 所不 载, 闻见所未经 , 字 字 从 性 灵 中发 出 , 不 但不 与世 俗 雷 同 , 亦 且 耻 与《 诗》 《 书》 附合 , 真帝王 中间出之 才也 。  ̄ [ 3 1 4 4 2 李 渔认 为唐 太宗 立论 合 乎 至理 、 顺 乎 人情 , 是“ 性 灵” 的 产物 。李 渔 强 调性 灵 , 显 示 他 和 晚 明 的 异 端 思 想 是 相 通 的。 同时 , 李 渔一 生放 荡 不羁 , 年 近花 甲还 “ 寻花 觅 柳 , 儿女 事 犹然 自觉 情 长 。  ̄ , E 5 1 7 他生活拮据 , 有 时靠 举 债度 日, 在书信 中常有 生 活 艰难 的告 白 , 但他 在 衣 食住 行方 面却 非 常讲 究 。李 渔 带着 家 庭 戏班 周 游 各地 , “ 混 迹公 卿 大夫 间 , 日食 王侯 之鲭 , 夜 宴三 公 之府 。长者 车辙 , 充 塞溢 门。 ” [ 3 这都 表 明他在 晚 明思 想解 放 的背景 下对 个体感 性 的追求 。 从社 会环 境来 说 , 在 明代 , 伴 随 着 商业 活 动 的 发达 、 市 民社 会 的形 成 , 更 加 贴 近 日常生 活 、 描 写 世俗 人情 、 用来 娱悦 感 性 的小 说 和戏 曲发 达起 来 , 成为 一种 新 的文艺形 式 。这种 新文 艺形式 的受众
美意象的建构。
关键词 : 李渔 ; 生活美学 ; 理 论 归属
中 图分 类 号 : B 8 3 4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6 3 7 8 ( 2 0 1 3 ) 0 5 —0 0 3 7 —0 5
李 渔 的《 闲情 偶 寄 》 是 戏 剧 美 学 的名 著 , 李 渔 还 导演 、 编剧 , 带 领 戏 班 走 了半 个 中 国 。 因此 , 李 渔是 戏 剧美 学理 论 家 , 也 是戏 剧 美 学 的 实践 者 , 这 在学 术 界 早 有 定 论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来 看 , 李 渔 的 美学 是 以生 活 为 基 础 的 , 他 的 戏 剧 以生 活 中 的娱 乐效 果 为最 高追 求 , 他 还 建 立 了 自己的 生 活美 学 。 李 渔 的生活美 学 表现 在《 闲情偶 寄 》 中除《 词 曲部 》 《 演 习部 》 之 外 的 其 他 篇 目中 , 也 表 现 在 他 的创 作 理念 中 。李 渔 说 : “ 惟 我填词不卖愁 , 一 夫 不 笑 是 吾忧 。 , , [ 1 1 2 o 3 他把 “ 笑” 作 为戏剧 艺术 创作 的 目的 , 使 之服 务 于生 活 , 给生 活带来 乐趣 。 李 渔 的生 活 美 学 和 他 生 活 的 时 代 背 景 相 契 合, 它 以个 体 的 日常 生活 为 着力 点 , 用“ 行乐 ” 贯穿 其中, 包 含 了衣 、 食、 住、 颐 养 等 方 面 的 审美 设 计 , 从 美 学角 度对 它进 行辨 析是 有 意义 的 。
一
李渔 于 明万历 三 十九 年 ( 1 6 1 1 ) 至 清康 熙 十 九 年( 1 6 8 0 ) 在世 , 其 前 学术 界 之声 名 显 赫 者 有 李 贽 ( 1 5 2 7 ~1 6 0 2 ) 、 陈继 儒 ( 1 5 5 8 ~1 6 3 9 ) 。李 贽 以 日 常生 活为本 位 , 肯定 感 官享 乐 的合理 性 , 是 封 建 伦 常 的“ 异端” ; 陈继 儒在 而 立之 年 焚儒 衣 冠 , 隐居 于 小 昆山之 南 , 绝 意科 举 进仕 , 也表 现 了和封 建 价 值 观念 的疏 离 。光 绪 年 间 《 兰溪县志 》 评价李渔 为: “ 最著 者词 曲 , 其 意 中亦 无 所 谓 高则 诚 、 王 实 甫也 。 有《 十 种 曲》 盛 行 于 世 。 当 时李 卓 吾 、 陈 仲醇 名 最 噪, 得 笠翁 为三 矣 。 , , E 2 1 3 这就把 李渔 看 作 和李 贽 、 陈
、
突 出个 体 感 性 , 关 切 世 俗 生 活
李渔 生活 美 学 的 背 景 , 有 学 术 和 社 会 环 境 两 个 方 面 。从 学 术 方 面 说 , 它 承 接 的是 明代 以来 的 “ 心学 ” 一 脉 。和 程 朱 理 学 强 调 客 观 的 “ 理” 相 分 立, 阳明 心 学 以 “ 心” 作 为道 德形 而上学 的基 础。 相 对 于“ 天理” 而言 , “ 心” 是可感受 、 可验证 的, 它
感性的认识论价值而是追求去掉天理遮蔽之从社会环境来说在明代伴随着商业活动的后的童心为融合了个体感性的生命基本需求发达市民社会的形成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描写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开辟了传统学术贴近日常生世俗人情用来娱悦感性的小说和戏曲发达起来活的新路向
2 0 1 3年 9月 第3 8卷 第 5 期
S e p. 2 01 3
更 贴 近个体 感性 。心学 的发 展 不 是 深度 探 索 个 体 感 性 的认识 论 价 值 , 而是追求去 掉“ 天理 ” 遮 蔽 之 后 的“ 童心 ” , 为 融 合 了个 体 感 性 的生 命 基 本 需 求 的合法性 进 行 论 证 , 开 辟 了传 统 学 术 贴 近 日常 生 活 的新 路 向 。
Vo 1 . 3 8 NO . 5
李 渔 的 生活 美学 思 想
贺 志 朴
( 河北 大学 艺术学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2 )
摘 要 : 李渔 的 生 活 美 学 有 两 个 重 要 的 背 景 , 一 是 晚 明 时 期 追 求 个 体感 性 的 思 潮 对 封 建 的反 叛 ; 一 是 戏 曲 这 种 新 的 文 艺 现 象 的繁 荣 、 发达 , 它 们 都 指 向社 会 大众 的世 俗 生 活 。 李 渔 的 生 活 美 学 包括 衣 、 食、 住、 行、 娱 乐、 养 生 等 多 方 面 的 内容 , 他提 出 了审 美 设 计 的 方 法 、 要 求, 在 其 中贯 穿 了“ 行 乐” 的理 念 。 李 渔 美学 中的 “ 行 乐” 以感性愉悦为基础 , 融 合 了理 性 原 则 , 他 以 个 体 的灵智和慧心构筑生活的 审美意象, 从 而和 现 当代 大 众 文 化 中“ 日常 生 活 的 审 美呈 现 ” 有 根 本 不 同 。 李 渔 的 生 活 美 学 可 以 归入 社 会 美 、 建 筑 园林 艺 术 美 的 范 畴 , 但 在 社 会 美 部 分 伴 随 着 生 活 中的 经 历 和 体 验 , 建 筑 园林 美 学 则 导 向 现 实 生 活 中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