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测试2.5外国诗二首一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2.5 外国诗二首(二) Word版含解析.doc

5外国诗二首(二)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弄.堂(lòng)清澄.(chéng)汹.涌(xiōng)桅.杆(wéi)B.逃避.(bì)轧.账(zhá)祈.求(qí)风暴.(bào)C.寻.思(xún)笨拙.(zhuō)羞惭.(cán)仿佛.(fó)D.呼啸.(xiào)跛.脚(pǒ)闪耀.(yào)步履.(lǚ)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拼读能力。
其中有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其中B项“轧”应读“gá”,C项“佛”应读“fú”,D项“跛”应读“bǒ”。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汇总引荐瞻养B.泄漏热忱迁徙忧郁C.安详嬉戏潦倒糜萎D.切磋笨绌步履祈求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词语主要出自课文。
其中A项“瞻养”的“瞻”应写成“赡”,C项“糜萎”的“糜”应写成“靡”,D项“笨绌”的“绌”应写成“拙”。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信天翁》这首诗了诗人波德莱尔的内心世界。
(2)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反映祈求祛除B.反应祈求驱除C.反映乞求驱除D.反应乞求祛除解析: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
“祈求”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的意思。
“乞求”是请求给予的意思。
二者都含有“求”的意思,但是它们在感情色彩上是不一样的,“乞求”是低三下四地要求,含有贬义。
祛除:除去(疾病、邪魔)。
驱除:赶走,除掉。
答案:A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清代文人龚自珍性格傲慢,对一般人都侧目而视....,遭到当时很多人的嫉恨。
B.在母亲的用心栽培下,他三岁识字,五岁入学,八岁便能作文,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5 外国诗二首二 同步测试

2.5 外国诗二首同步测试(二)语文版必修5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桅.杆(wéi)幸福.(fú)轧.轧(yà) 清澄.(chéng)B.碧波.(bō) 祈.求(qǐ) 仿佛.(fú) 丑陋.(lòu)C.笨拙.(zhuó) 靡.萎(mí) 跛.脚(bǒ) 嘘.声(xū)D.步履.(lǚ) 出没.(mò) 而.今(ěr) 落.地(lào)【解析】B项,祈,读qí。
C项,拙,读zhuō;靡,读mǐ。
D项,而,读ér;落,读luò。
【答案】 A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安详赔伴羽翼弓腰B.艰难闪耀残废抱复C.苦涩和霭呼啸灿烂D.遥远寻求异地羞惭【解析】A项,陪伴。
B项,抱负或报复。
C项,和蔼。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一些高考竞争不激烈地区,容易引发“高考移民”现象的泛滥,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探索高考与户籍脱钩的进程依然步履维艰....。
B.当被问到一旦建业队明年降级,会不会继续带领球队征战中甲时,沈祥福当机立断....回答:“我既然接受,就是冲着好的结果而来,没有向坏的方面想。
”C.作为专案组的一员,他力排众议,自出机杼....,认为开发商胡某存在挪用资金的嫌疑,从而使该案的侦查工作很快走出了误区。
D.传统产品的盛行往往有其历史原因,正如当年白衬衫昙花一现....是因为国内印染工艺落后一样,导致家电市场白色开关千篇一律的背后也存在艰巨的工艺问题。
【解析】A项,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B项,当机立断:当机,抓住时机。
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改为“斩钉截铁”。
C项,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
对象误用,改为“独出己见”。
D项,昙花一现: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
2.5外国诗二首二同步测控含解析必修5试题

外国诗二首〔二〕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帆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得意的故土?……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吼叫,/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阅读全诗,你觉得“帆〞在远方寻求什么?把什么遗弃在故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寻求自由,追逐理想。
把懦弱和平庸遗弃在故土。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吼叫,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淡蓝色的大海中,有一片孤帆在游移。
它闪着刺眼的白光。
这白色的帆似乎在承受着极大的折磨。
它在遥远的异地漂泊,波涛汹涌,夹杂着吼叫的海风。
它们要打翻这精灵,要让这孤独的反叛者葬身在自己威猛的打击中。
而帆,在狂风暴雨中顽强前行,向着理想和光明,与风暴作斗争。
诗歌中“故土〞“作响〞后面的略号分别略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故土〞后略了在故土停泊时的场景,“作响〞后略了与风暴搏斗的详细画面。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优化练习:4外国诗二首(一)+Word版含答案

外国诗二首(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香橙.凳.子澄.碧瞪.眼马镫.B.宽敞.徜.徉淌.水绱.鞋几趟.C.漫.游蔓.延帷幔.谩.骂鳗.鱼D.恍.惚膀胱.幌.子咣.当摇晃.解析:A项,chénɡ/dènɡ/chénɡ/dènɡ/dènɡ;B项,chǎnɡ/chánɡ/tǎnɡ/shànɡ/tànɡ;C项,màn/màn/màn/màn/mán;D项,huǎnɡ/ɡuānɡ/huǎnɡ/ɡuānɡ/huànɡ。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如今,村子四周,的小土坡遍插种植火龙果的攀爬架,希望的田野上建起了第一批80多亩蔬菜大棚,一条条白色的滴灌管道从山脚蜿蜒而上,为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输送水源与生机。
(2)看问题必须抓住本质,如果只强调那些非本质的东西,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她经常帮班主任做些班务工作,可就此招来了,说她“拍马屁”,想当班长。
A.连绵不断舍本逐末流言蜚语B.络绎不绝本末倒置风言风语C.连绵不断本末倒置风言风语D.络绎不绝舍本逐末流言蜚语解析:“连绵不断”“络绎不绝”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
“连绵不断”用于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不能用于人。
“络绎不绝”用于形容人或马、车、船等交通工具。
语境中指的是“小土坡”,应用“连绵不断”。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但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节日前夕我市各大公园积极美化、创意布置园区,盛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5《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1

《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疲倦.缱绻.票券.蜷.曲B.强韧.发轫.缝纫.千仞.C.藤蔓.蔓.延蔓.菁蔓.草D.撩.起瞭.望潦.草燎.原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柔软掠过铁栏宇宙B.旅行旋转仿佛围绕C.昏炫静寂浸入迅疾D.皮鞭高昂游动藤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海东分行励精图治....,从内部管理和业务发展两方面入手,在短短一年时间,取得了转变多年亏损、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经营成效。
B.近段时间以来,教育系统内接连出现“耳光老师”“虐童事件”等,我们真的担心辛辛苦苦的教育投入,到头来化为乌有....。
C.今日,龙脊古壮寨欢庆传统火把节,他们把插在龙脊梯田上的火把一一点燃,举行拜火把、点火把、跳火把等活动,最后大家闭门酣歌....,祈求来年的幸福。
D.有些腐败分子十分精明,大家喊声大一点,他也随声附和,藏头露尾....,暂时收敛回避一点,但风声一过,马上故态复萌,甚至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中所有的选手都有着一个复杂、曲折的奋斗史,观众对此有赞同的也有批评的,媒体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B.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公众舆论场所,本身难免存在群体极化效应,对于被曝光的腐化事件,人们容易在众议中发表激进甚至极端言论。
C.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D.“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大多源于宗教或受宗教的影响,并且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
②纵观这些节日的形成和活动内容,与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有很大不同。
③而我国的民族节日的产生与演变,跟远古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联。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5一、语言文字专练(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B.这些青天之王,既笨拙又羞惭,/就可怜地落下..了雪白的翅膀,/仿佛两只桨拖在它们的身边。
C.在《信天翁》这首诗中,对信天翁与水手的关系的揭露..,特别是在将其展示为一幕戏剧场景时,诗人的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D.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朴..的趣味。
解析:选A B项“落下”应为“垂下”。
C项“揭露”应为“揭示”。
D项“纯朴”应为“纯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琼瑶提出的侵权桥段,于正律师称这些都属于特定场景、公有素材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强调于正的《宫锁连城》是独立创作。
B.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C.编剧赵冬苓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强调,相信任何关于情操和道德的命题,都植根于人之常情的出发点,编剧的挑战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那根“线”,将之通过故事表现出来。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可将“为目标”中的“为”改为“的”。
C项,成分残缺,缺动词,在“植根于”前面加“有”。
D项,搭配不当,“减弱”与“风险系数”不搭配,可将“减弱”改为“降低”。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波德莱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对中国现代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5课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测 语文版必修5

5 外国诗二首(二)同步练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庇.护(pì) 桅.杆(wéi) 清澄.(chénɡ) 恬.淡(tián)B.饿殍.(fú) 祈.求(qí) 苦涩.(sè) 独处(chǔ)C.跛.脚(bǒ) 笨拙.(zhuō) 搜.罗(shōu) 主角.(jué)D.卷轴.(zhóu) 拮据.(jū) 侥.幸(jiǎo) 笃.厚(d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孤帆逃避深渊悲观厌世B.波涛清澄翅膀步履艰难C.汹涌祈求丑陋推崇辈至D.桅杆苦涩戏弄争天拒俗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份报告详实地列举了我国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平铺直叙....,毫不夸饰,读来令人叹服。
B.今天表彰大会上,主持人请一位劳动模范介绍自己的事迹,这位劳模却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其实很多同事干得比我更好。
”C.在文学创作中,很多已经形成共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是不可随意逾越、颠覆的,墨守成规....和突破创新相结合才是正确的创作态度。
D.淅沥的秋雨湿透了他的衣服,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中国奶业屡陷信任危机,但在越来越多消费者重视奶制品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仍旧呈现扩大趋势。
B.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C.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D.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
午后,太阳露出了几丝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的叫声。
二、课堂练习阅读《信天翁》,回答问题。
5.诗的第一节第二句说“捉住信天翁”,为什么还要补上一句“这些海上的飞禽”?6.诗的第三节前两句用了感叹号,作者叹什么?7.“诗人啊就好像这位云中之君”,点出诗人与信天翁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点,作者对这些相似点是从哪个角度来概括的?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2.5《外国诗二首(一)》(语文版必修5)

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柠檬.(méng)一瞥.(bì)和煦.(xù)翩.然(piān)B.恍惚.(hū)连绵.(mián)骡.子(luó)香橙.(chén)C.龟兹.(cí)瀑.布(pù)悄.然(qiǎo)绿荫.(yīn)D.频频.(píng)高耸.(sǒng)宽敞.(chang)悬崖.(y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A组“一瞥”应读为“piē”;B组“香橙”应读为“chéng”;D组“频频”应读为“pín”。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随意游玩)伴着水仙翩然..起舞(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B.波浪在旁边喧腾..(喧闹沸腾)当我心神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C.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连续不断地)仅仅是一瞥..,就望见了千万朵(不注意地看一下)D.在阵阵微风中起舞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从蓝天吹来和煦..的微风(温暖)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词义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是要领。
C项的“一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这里突出的是诗人看到水仙花后的激动、喜悦,强调的重点是“看的时间短、速度快”;如果是“不注意地看一下”,与诗人描写的整个情境就不吻合了。
答案:C3.下列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大理石像凝视着我:/可怜的姑娘,你有什么忧伤B.桃金娘悄然无语,月桂高耸C.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D.辉映着,闪烁着,连绵不断/就像银河里的星星解析:要仔细阅读题干,一个审题重点是“没有”,另一个审题重点是“拟人”。
A.把“大理石像”当作人来写,“凝视”和询问都是人的动作、语言;B.把“桃金娘”当作人来写,“悄然无语”是人的神态;C.把“水仙”当作人来写,“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是典型的人物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柠檬.(méng)一瞥.(bì)和煦.(xù)翩.然(piān)
B.恍惚.(hū)连绵.(mián)骡.子(luó)香橙.(chén)
C.龟兹.(cí)瀑.布(pù)悄.然(qiǎo)绿荫.(yīn)
D.频频.(píng)高耸.(sǒng)宽敞.(chang)悬崖.(y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A组“一瞥”应读为“piē”;B组“香橙”应读为“chéng”;D组“频频”应读为“pín”。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我独自漫游
..,犹如一朵云(随意游玩)
伴着水仙翩然
..起舞(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B.波浪在旁边喧腾
..(喧闹沸腾)
当我心神恍惚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C.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
..点头(连续不断地)
仅仅是一瞥
..,就望见了千万朵(不注意地看一下)
D.在阵阵微风中起舞翩翩
..(形容轻快地跳舞)
从蓝天吹来和煦
..的微风(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词义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是要领。
C项的“一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这里突出的是诗人看到水仙花后的激动、喜悦,强调的重点是“看的时间短、速度快”;如果是“不注意地看一下”,与诗人描写的整个情境就不吻合了。
答案:C
3.下列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大理石像凝视着我:/可怜的姑娘,你有什么忧伤
B.桃金娘悄然无语,月桂高耸
C.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
D.辉映着,闪烁着,连绵不断/就像银河里的星星
解析:要仔细阅读题干,一个审题重点是“没有”,另一个审题重点是“拟人”。
A.把“大理石像”当作人来写,“凝视”和询问都是人的动作、语言;B.把“桃金娘”当作人来写,“悄然无语”是人的神态;C.把“水仙”当作人来写,“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是典型的人物情态。
D.是比喻(明喻),把众多的水仙比作“银河里的星星”,不是拟人。
答案:D
4.下面对《外国诗二首(一)》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送娘曲》的作者是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长篇小说《浮士德》是他的代表作。
所作抒情诗语言优美、内涵深刻,是德国诗歌的瑰宝。
他的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B.《送娘曲》是歌德自传性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学习时代》中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的对话描写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深挚感情,还让本诗产生了神秘性、内涵的复杂性和解读的多样性。
C.《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
他主张以自然清新的诗风、日常质朴的语言开掘人的内心世界。
D.《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诗人孤独地漫游世界和千万朵水仙安定、欢乐而美好的世界,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解析:A.《浮士德》不是长篇小说,是诗剧。
答案:A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高高地飞越峡谷和山峦;/忽然间我望见金黄的水仙——/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在湖边,在树荫下,/在阵阵微风中起舞翩翩。
辉映着,闪烁着,连绵不断/就像银河里的星星,/这些水仙沿湖湾的边缘/伸向望不到尽头的远方;/仅仅是一瞥,就望见了千万朵,/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
波浪在旁边喧腾,但水仙/远远胜过波浪四溅的欢乐。
/有如此欢快的事物作伴,/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我看了又看,却并未领悟/这景象给我带来了怎样的财富。
经常地,当我心神恍惚/或是躺在床上陷入沉思,/水仙就会映现在我的内心——/给寂寞中的我带来安慰;/于是我的灵魂满怀欢愉,/伴随着水仙翩然起舞。
5.请你从本诗中具体找出至少三组对比的词语或句子。
6.“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高高地飞越峡谷和山峦”从这两行诗中,你感悟到“我”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7.诗人为什么说他最初看见水仙时,“却并未领悟/这景象给我带来了怎样的财富”?多年过去,当诗人感到寂寞的时候,水仙给诗人带来的又是什么?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对比手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独自”与“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寂寞”与“欢快”,“漫游”与“在湖边,在树阴下”,“一朵云”与“千万朵”,“心神恍惚”与“翩然起舞”。
6.解析:要通过对诗句中意象的描写,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例如“独自”“高高”)的分析,概括出形象的特点。
这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也是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
参考答案:孤傲、寂寞的漫游者。
7.解析:要注意领悟诗歌跳跃的意象背后所蕴藏的情感和深意。
参考答案:诗人当时看到的景象虽然美丽得令人震撼,但是因为突然看到,没有时间去体味为什么会受到这样大的震撼。
只有等到当时的激情慢慢平静下来后,理性的思考才会开始工作,领悟到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震撼,为什么对象会那样美。
事实上,这首诗就是诗人被震撼后过了两年才写出来的。
等到诗人感到寂寞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水仙的美丽和欢乐,并因此自己也感到了欢乐。
此时,他才感到了当时没有领悟到的意义:美好的景物会留在记忆里,安慰和鼓励追求理想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2题。
明天,天一亮……注
(法)雨果/译闻家驷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光,
我就动身。
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俯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注: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最钟爱的大女儿莱奥波特蒂娜的,她在十九岁那年不幸和丈夫溺死于塞纳河中。
本诗写于女儿四周年祭辰。
8.注音并解释:踽踽(注音: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节诗中“我知道你在跂望”这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0.“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这一句写得好在哪儿?
11.为什么诗人认为“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12.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来表达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试找出诗句加以分析。
8.解析:这是一个重点词语,字形、字音、字义都比较生僻,这类识记要靠长期积累。
参考答案:jù jù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9.解析:领悟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审美震撼。
参考答案:明明是诗人自己渴望早一点见到女儿墓,却写女儿在翘首待父。
这种换位的写法表明了诗人爱女儿之深,他永远不肯相信女儿已经死去,觉得女儿仍在盼着见他,这样就写活了父女间那份依依深情。
10.解析:诗歌往往用巧妙的语言把渗透的思想加以装饰。
参考答案:把内心抽象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行动,这种写法既新奇,又真实,恰切地表达了诗人急于赶路去见女儿的心情。
11.解析:通过诗句深刻体会作家的深厚情感。
参考答案:在诗人心中,女儿是光明和希望。
失去女儿,就失去了一切。
女儿已死,见不到她,诗人更无心去做任何事。
这还是表达诗人对女儿爱之深,思之切。
12.解析:这种刻骨的思念隐藏在字里行间,要细心揣摩。
参考答案:第一节用“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表明路途之远和赶路之急;第二节用“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表达用心之专一;第三节用“不看远帆,不看彩霞”表示诗人之执著。
这样,那份急切、执著与专一的思念之情就被表达得真挚动人了。
二、语言运用
13.《送娘曲》三个诗节中都运用了“走呵!走呵!”的呼唤句式,你认为这种句式是否显得多余重复,为什么?
解析:掌握一些诗歌表达的特殊用法,对理解诗歌的内涵大有裨益。
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诗歌(民歌)复沓的手法,构成一种明显的回环反复,具有强烈的旋律感,这种结构对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
“走呵!走呵!”的不断反复,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迷娘要急于回到故乡的那种心情的急迫和强烈,这种心情是越来越强,越来越急,越来越抑制不住。
在歌曲中也常用这种复沓的手法,发挥出特殊的抒情效果。
我创新我超越
14.华兹华斯的《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有的译者译为《咏水仙》或《黄水仙》,你认为哪一个题目好,理由是什么?
答案:略
15.你认为《送娘曲》中的倾诉者是谁?被倾诉的对象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理由是什么?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