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 归园田居 PPT课件

听录音 朗读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 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 了什么景物?找出描写 田园的诗句? 作者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生活?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 诗句词语。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 神追求是怎样的?
(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2)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
“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 的什么态度? (3)“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 么?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性本爱丘山
为何而归
守拙归园田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 失误。“误”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 之情。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 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诗文分析
艺术手法
小结
拓展阅读
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其一》
2、就你读过的陶渊 明的诗文中流露出的作者 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 受
作者简介
朗读欣赏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归园田居说课稿1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
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
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开始,对以后继续学习诗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翻译.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翻译是不是在找语文必修二的古文翻译?其实古文并不难翻译,只要平时多花点时间去研究那些古字的意思,那么大概整篇文章的意思就会懂了。
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二古文翻译一、归园田居原文: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必修二古文翻译二、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动词,遮蔽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模糊,昏暗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村落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枝头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门庭
世俗的杂事 空室
闲暇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题眼是那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3、请用原文回答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2) 为 何 而 归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 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归 园田居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 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 常关。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以盘桓。”
(3)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从个人所担负 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 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官场:黑暗 尘网 厌 樊笼 弃
田园:宁静、优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归园田居课件PPT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标
–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 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 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 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 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 ?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 喜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 在前排。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 特定的位置。
羁鸟
jī
吠 fèi
荫后檐 yìn
暧暧 ài
墟
xū
diān
桑颠
fán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
归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解析步骤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 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 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 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 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 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 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 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 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 2)守拙归园田
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 由,无法实现抱负,作 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3、归向何处? 田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 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答:(1)比喻和拟人。 ▪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
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 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期望闲适恬 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爱恋与 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归 园 田 居 (其一)
思考:
题眼是哪个字?
归
请划分出归前和归后的 诗句。
8
1.从何而归? 误中,一去三十年。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这些词 反应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田园诗人”(首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陶渊明 4
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 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 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 ,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 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来又时隐时仕。在 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 邮来县,属吏告知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 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 走向归田的道路。
13
XXX、优美、和谐田园生活
动
静
结
合
静动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高一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课文解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课文解读少①无适②俗③韵④,性⑤本爱丘山⑥。
(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野。
①少:指少年时代。
②适:适应,适合。
③俗:世俗、社会风气。
④韵:本性、气质。
⑤性:天性,本性。
⑥丘山:指田园、大自然。
)[首句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一少字,与成年后误落尘网形成对照,暗含对少年时天真质朴的追忆和留恋;性本二字,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喜爱丘山的自然本性,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归园田居。
]误落尘网①中,一去三十年②。
(偶尔失足误落仕途俗网,光阴虚度一去便是十三年。
①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
②三十年:陶渊明自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初做江州祭酒,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辞去彭泽令归田,一共十三个年头。
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
)[误落道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也有引咎自责的遗憾,而一去三十年,则是对自己整个前半生对仕途官场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尘网与下文的羁鸟池鱼相应,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羁鸟和池鱼都失去了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诗人出仕的处境与此没什么区别。
]羁鸟①恋旧林,池鱼②思故渊。
(笼中的鸟儿思恋昔日的丛林,池里的鱼儿向往旧时的清泉。
①羁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儿。
②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
)[此两句诗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陶渊明还有这样的诗句: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
羁鸟池鱼两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
而本性是难以改变的,鸟要回到山林飞,鱼要回到大河游,诗人也还是要归返田园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①。
(在南郊野外垦辟出一块荒地,固守住愚拙本性重回故居园田。
①归园田:即回归园田居。
园田居,又名古田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一。
必修二归园田居原文

必修二归园田居原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把农村生活写得很美好,现在请欣赏店铺带来的必修二归园田居。
必修二归园田居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必修二归园田居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必修二归园田居创作背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必修二归园田居赏析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并课外阅读 其它三首
2、以“我认为陶渊明是个……的人,因为 他……”的句式写一段话。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
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 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 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 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田园生活 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双关等。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 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清幽
优美
安定 白描
见
和谐 手法
和平
宁静
语言的质朴自然 听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恬淡 舒畅
静
衬 动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 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 物体的特征。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突出
表现了诗人_厌__恶__官__场_、 _________的感情。 热爱田园生活
少无适俗韵,
天性,本性 误入尘网中,
性本爱丘山。 一 去 三田十园生年活。
羁 鸟尘恋世的旧罗林网,,这里指池仕途鱼 思 故 渊 。
笼中鸟
池中鱼
水潭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官场
自己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
久在
为何而归?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向何处? 尘网、樊笼
归去如何? 园田 、自然
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
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 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 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 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 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 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 个新的境界
走进文本 归园田居 (其一)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注意字音和注 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动词,遮蔽
守拙归园田。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罗列、排列
村落Leabharlann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①田园生活
赏析诗歌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羁鸟、池鱼
总结背诵
爱丘山 黑暗
厌 官场:
尘网
弃
总结:樊笼 自然
田园: 闲适、幽美
恋
归
无尘杂 有余闲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思考文本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身 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示?
我觉得,陶渊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 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不管你 居高位,还是处低位都要活得真实,能让自己的心 灵找到一块净土,让自己的心态非常的健康!
诗三首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 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 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 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 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 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 41岁完全弃官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