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
逐句讲解《商山早行》(带翻译)

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 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 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 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 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
学习目标
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题目中 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首联中“悲”字有什么作用?“悲故乡” 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颔联中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 4、赏析颈联中的“明”字。说说枳花为什 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5、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题目 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早春 晨、鸡声、月、霜、明 首联中“悲”字有什么作用?“悲故乡”在 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悲”: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悲故乡”:点明题旨
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最好的诗是,“状难写之 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 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 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 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 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作者从侧面 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 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温 庭 筠
商 山 早 行
写作背景: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 名的写景抒情诗。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 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 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 同感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 安,经过这里。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 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 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 羁旅中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词名称:《商山早行》2、作者:温庭筠3、诗词原文内容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诗词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四、赏析11 意境营造此诗描绘了一幅旅人早行图,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独特的组合,将六种景物罗列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
111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茅店月”“板桥霜”,又有动态的“鸡声”“人迹”,动静相间,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112 情感表达诗人借早行之景,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思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客行悲故乡”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而后面的景色描写则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悲伤的情绪。
12 意象选取诗中的意象,如“槲叶”“枳花”“杜陵梦”“凫雁”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槲叶的飘落、枳花的开放,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杜陵梦和凫雁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121 对比手法诗人将旅途的艰辛与梦中故乡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他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13 语言特色温庭筠的语言简练而含蓄,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早行画面,堪称千古名句。
131 韵律和谐全诗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五、总结《商山早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旅人的心境和旅途的景象,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其细腻的情感表达、精妙的意象运用和优美的语言风格,都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商山早行》2、作者:温庭筠3、原文内容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原文内容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四、赏析11 羁旅愁思,开篇点题诗歌开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通过“晨起”和“动征铎”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出行者为了生计早早踏上旅途的情景。
“客行悲故乡”则直接点明了主题——羁旅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悲伤。
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为整首诗奠定了忧愁的基调。
111 意象选取,意境独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
诗人巧妙地选取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早行图。
鸡声从茅店中传出,晓月还挂在天边,板桥上覆盖着寒霜,留下了行人的足迹。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萧瑟、寂静而又充满旅途艰辛的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112 自然之景,烘托心情“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描绘了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
槲叶纷纷飘落,铺满山路;枳花洁白如雪,照亮了驿站的墙壁。
这看似平常的景色描写,实则进一步烘托出了游子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漂泊的无奈,枳花的明艳与周围环境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行者的孤寂。
113 梦境与现实,情感交织“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昨夜的梦境。
在梦中,他回到了杜陵,看到了满塘的凫雁嬉戏。
然而,现实却是自己身处旅途,远离家乡。
这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和复杂。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一起来看看吧。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赏析】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极为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图,道出了一个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
颔联绘景,冷寂凄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点明早春时令。
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通过景物托寓对长安的思念。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汇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宋]周弼等《碛砂唐诗》:“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
温庭筠的诗词《商山早行》赏析

【导语】《商⼭早⾏》是唐代⽂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景⾊,抒发了游⼦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间流露出⼈在旅途的失意和⽆奈。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温庭筠的《商⼭早⾏》,欢迎阅读! 《商⼭早⾏》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悲故乡。
鸡声茅店⽉,⼈迹板桥霜。
槲叶落⼭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诗写“商⼭早⾏”,虽未出现⼀个“早”字,却通过霜、茅店、鸡声、⼈迹、板桥、⽉等意象,把初春⼭村黎明时分特有的景⾊,细腻⽽⼜精致地描绘出来,处处体现⼀个“早”字;并且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般旅⼈⼭中早⾏的共同感受。
⾸联即写“早⾏”,“晨起动征铎”句,把清晨起床的许多活动⼀语感慨出来,“客⾏悲故乡”句,把作者留恋故乡的⼼理准确地刻画出来,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们普遍存在的安⼟重迁⼼理。
颔联两句写见闻及感受,简洁凝练,真实可感,历来脍炙⼈⼝。
这两句全⽤名词,以六个特有的意象,勾画出⼀幅清晨早⾏图:残⽉⾼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客⼈留下⾏⾏⾜迹。
诗⼈写的是早⾏,“鸡声”和“⽉”是两种必要的意象;⽽⼭中⽐较典型的景物就属“茅店”了。
所以“鸡声茅店⽉”这句,把茅店⾥的旅⼈,闻鸡鸣⽽看天⾊,看到残⽉⽽收拾⾏装,直⾄起程赶路的过程,都有声有⾊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迹板桥霜”这句,依前所写,记叙了旅⼈⾏⾛在板桥上,看见先⾏客⼈留下⾜迹的情景。
然⽽,这⼀个漫长的过程,仅通过⼗个字便呈现出来,⾜见作者⼤家⼿笔。
清盛传敏⽈:“三、四⾮⾏路之⼈不知此景之真也。
论章法,承接⾃在;论句法,如同吮出。
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
句句早⾏,故妙。
”宋代梅尧⾂对的诗的定义为“状难写之景如在⽬前,含不尽之意见于⾔外”,⾄于“状难写之景如在⽬前”,温庭筠这两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含不尽之意见于⾔外”,欧阳修补充道:“道路⾟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外乎?”可见,这两句便是符合梅尧⾂标准的⼀个典型。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作品原文:商山⑴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⑵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⑶(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⑷。
因思杜陵⑸梦,凫⑹(fú)雁满回塘⑺。
词语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商山早行》诗词鉴赏

《商山早行》诗词鉴赏《商山早行》诗词鉴赏1【原文】《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1.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2.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凫(音符):野鸭。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
唐代诗人、词人。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解说】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
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
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
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
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商山早行》诗词鉴赏2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及注释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商山早行温庭筠(原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商山早行温庭筠(原文及赏析)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商山:又名地肺山,在陕西商县东南。
2.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
3.征铎:指大车或马身上挂的大铃。
4.槲(hú):树名。
槲叶冬天留在树上,次年春天嫩芽发出时才脱落。
5.杜陵:地名,在西安市南。
温庭筠家就住在杜陵。
[评析]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
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
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
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
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
唐代诗人、词人。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