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

合集下载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该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
这位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
视之。至飞卿此等精撰,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其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关于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

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

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

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

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温庭筠《菩萨蛮》讲解温庭筠写的《菩萨蛮》有许多首,大家知道有哪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吗?大家知道这些词句的意思吗?下面是关于温庭筠《菩萨蛮》讲解,希望可以帮到您!温庭筠《菩萨蛮》讲解1《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菩萨蛮⑴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词句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白话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下片写女子的衣饰、头饰,完全借助衬托手法,使人可以想像她的美好的外形。有人说下片“雕绩满纸,羌无情趣。”其实,一味地渲染女子的美貌及动作,更加衬托出她的孤独哀怨和悠悠梦思,词中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尽寓之于不言之中。
在结构上,上下片似不相涉,而实则“香红”与“暖香”相映射,“风”又与“江上”相呼应,前后脉络清晰,神理贯通,浑然一体。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自然叙写的是梦境。一说是写女主人公梦醒时所见到的楼外朦胧景色,虽也说得通,但解作梦中所见更觉富于幻想意味。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词人另一首词所说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这位女主人公大慨也像此中的女子一样,常常倚楼眺望,思念着远方的离人。“江上”十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江岸柳树迷蒙如烟、朦胧一片;拂晓之际,月残雁飞。正结队北飞的大雁,触动着女子的心扉。个中真正的情愫是意在画面之外:冬去春来,飞往南方避寒的大雁如今正连夜返回家乡,唯独自己久久思念的梦中人远出未归。是梦中,是实境,对于苦苦思虑的她,已无从分辨。正如陈廷焯所说的:“飞卿佳句也,好在全是梦中情况,便觉绵邈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白雨斋词话》卷七)整个画面淡远,富于诗意,只见雁飞,不见人归的无限怅惘,自然而然见于画面之外。诚难怪有人说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而来。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给此词以很好的启迪。词人借助景物的烘托,宛转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三四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为穿上丝绸短袄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帖的双金鹧鸪。“新贴”,即新鲜的“花样子”,剪纸贴于绸帛,作为刺绣的“蓝本”;“丝绸短袄”,指丝绸短袄;“金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当时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如何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鉴赏,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 衬手法。

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吧!作品原文《菩萨蛮》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译文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文学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 之一式。

温庭筠的《菩萨蛮》

温庭筠的《菩萨蛮》

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描写的是一位思妇梦醒后的情态,包蕴层深,体味无尽,显示了温词“深美闳约”的风格特点。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蛮①杏花含露团香雪②,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③,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④,妆浅旧眉薄⑤。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⑥。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③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④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

搴(qiān):揭起。

⑤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

⑥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轻:即薄。

【白话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

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

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

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赏析】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

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

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

“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

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

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

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

”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唐代诗人、词人。

她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 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一起去阅读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吧!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
地梳洗。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 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 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怠之情,生
动可睹。

《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写丈夫作为国王先锋 到东方去征战,妻子在家忧怨心疾无心梳妆,而 使首如飞蓬。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蛾眉: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以对女 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整体 气质的。 • 如李白《怨情》中‚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 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 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 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 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 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 处。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兴起
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
感受的特征。 •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 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 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鬓云欲度香腮雪。
• 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
•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 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 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 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
主人公的形象
•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
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
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
和如云的黑发。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鹧鸪‛这个语码和‚鸳鸯‛一样,有归宿
圆满,鸾凤和鸣之意。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 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
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
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 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感; 穿衣的时候,看见衣上的对 对金鹧鸪,又触动了物双人单、 情何以堪的哀愁。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 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 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 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 也哥哥’。‛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
温词为《花间集》之首,此词又为温词之首, 足见其为典型的花间之作。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 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 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 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

小山重叠金明灭,
• 小山:眉毛。小山眉为唐明皇定
的十种眉样之一。《天宝遗事》
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
图。‛据《海录碎事》:‚十眉 图:一鸳鸯、二小山……‛。 •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鬓云欲度香腮雪。
• 鬓云: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白
居易《长恨歌》) • 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 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 美艳。
菩萨蛮
温庭筠
漳州一中
黄安娜
蝴蝶儿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张泌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
温庭筠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鼻祖
•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 与韦庄并称‚温韦‛
•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