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危岩崩塌定量计算方法与治理设计中的应用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变形、水文地质及自然力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崩塌、坍塌等失稳现象,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地质现象。
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是预防和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1.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的基础。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获取崩塌危岩体的地质数据,如岩石的性质、岩体的构造、节理系统、断裂体等。
同时,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环境调查,如地表水的排水情况、降雨量、地下水位等因素。
2.力学参数测定:力学参数是评价崩塌危岩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力学试验,测定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等力学参数,并结合岩体的节理角、节理间距等因素,综合评估岩体的稳定性。
3.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岩体模型、应力分析模型和破裂模型,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模拟,模拟岩体的失稳过程及其影响范围,预测崩塌危险性。
1.加固措施:加固措施是稳定崩塌危岩体的关键手段。
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锚索加固等方式,对崩塌危岩体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提高岩体的抗震抗滑能力,延缓崩塌的发生。
2.排水措施:排水措施是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
通过排水系统,及时将降雨水分和地下水排出,保持岩体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案。
3.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及时发现崩塌危岩体的变形和失稳状态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卫星监测、地质雷达等,对崩塌危岩体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
4.人工措施:人工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搭建坡面桩支撑、设置护岩网、挂绳索网、铺设钢筋网等方式,对岩体进行人工加固,防止岩体的破坏和崩塌。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稳定性分析是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外力作用情况,评估岩体的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解析法、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解析法是通过分析岩体内部应力和变形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其稳定性。
例如,通过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可以推导出对应的稳定性方程,进而求解岩体的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适用于岩体较简单的情况,但实际工程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力学问题,因此其应用范围有限。
试验法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模拟分析岩体的破坏过程和稳定性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室内试验或者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岩体进行加载、变形、破裂等测试,进而确定其稳定性。
试验法能够为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但其局限性在于试验成本高、周期长,且试验结果受试验条件的限制。
数值模拟法是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建立岩体的数学模型,模拟岩体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变化。
数值模拟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岩体的复杂力学行为,对于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措施研究是为了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护环境和社会稳定。
针对不同的灾害区域和岩体特性,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了解岩体的变形变化,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危险区域的监测和监控,实时监测岩体的变形与位移,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对岩体进行稳定治理。
例如,通过加固岩体的方法,包括钻孔注浆、爆破压裂、锚杆加固等,增强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滑能力,提高其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取生态措施,如植被恢复、防护林带的建设等,通过保护和恢复植被,增加地表抗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是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重要工作。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了解危岩体的稳定性状况,评估崩塌的危险性。
单体危岩崩塌定量计算方法与治理设计中的应用

n γBh
3 缓倾结构面倾角因子 ○ 前以述及, 斜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缓倾结构面控制, 根据野外观察所发生这类地质 条件下,坡角是发生崩塌的有利因素,缓倾反倾角为不利因素,故缓倾结构面倾角因子:
K3 =
α β
4 地震烈度因子 ○ 地震是任何地质条件下岩体失稳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地震对崩塌发生的主要影响是对分 离体产生附加水平地震力的作用, 即其它影响因素都对崩塌体产生作用的同时, 还增加了水 平地震力的作用。故地震烈度因子应为:K3=1+ η 综合以上 3 个影响因子对崩塌的作用,衡量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指标 Kb 应表示为:
单体危岩崩塌定量计算方法与治理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曹洁, 吴献峰, 董兆祥, 冯鹏 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工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2012(1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2132758.aspx
表 1:崩塌发生可能性系数对崩塌发生可能性判别表 指 数 范 围 崩塌可能性
Kd ≻ 100
崩塌发生可能性大
20 ≤ Kd ≤ 100
崩塌发生可能性中等
Kd ≺ 20
崩塌发生可能性小
3、工程实例 3.1 工程条件 以河北驼梁山区为例,滑坡地带为基岩裸露区,全区为太古界条带状混合岩系覆盖, 该 混合岩中偶见斜长角闪岩带状残留体。本区东邻呈 NNE 走向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新华夏 构造形迹分布广,以断层或压扭性挤压破碎带为主,深切冲沟与其构造线相吻合。 3.2 关于参数取值问题 该区包括山体、冲沟两个地质单元。共有 3 处可能崩塌体,按“地质灾害评估规范” 地 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公式: Y=0.62D+0.38R ………………………………………(2) 式中,D—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 R—降水量指数。 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按“地灾评估”规范表 3 给定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5 级标准确 定为属于“地质环境较复杂”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 D 的基本分值为 0.75,附加分值 为 0.006;降水量指数由多年平均降水量 800mm 和最大日降水量 95mm,确定降水量指数 R 为 0.825。求得:Y=0.71 故按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指数确定“可能性中等” 。 此外,按前面总结提出的崩塌发生可能计算式(1) ,把该区 3 处崩塌危岩体逐一计算, 其结果列于表 2。 表 2 该区崩塌发生系数计算结果表 崩塌 点编 号 1 2 3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崩塌危岩体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危害性的岩体,在地下水、工程施工、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崩塌或滑动的岩体。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对于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发现和评估岩体稳定性的危险性,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目的及意义1. 目的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该岩体的结构、工程地质特征和稳定性,确定危险性等级,预测可能发生的崩塌或滑动形式,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意义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意义在于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的环境。
二、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岩体的地质构造、岩性、节理、裂隙、地下水等进行观测和分析,结合岩体体积、倾向、坡度、地震烈度等因素,判断岩体的稳定性程度。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和实验分析,利用力学和数学方法,计算和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包括岩体的受力特性、变形特性、破坏特性等。
1. 地质构造分析地质构造的分析主要包括岩体的岩层倾向、节理分布、裂隙结构等,通过观测和测量获得数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包括岩石的岩性、强度、稠度、滑动面性质等参数的测定和分析。
3. 岩体稳定性分析岩体稳定性分析是根据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工程施工、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岩体的稳定性和脆性破坏性。
4. 危岩体评价通过对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划分危岩体的等级,预测可能的危险性,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的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和实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 地质构造分析该地区岩体的节理发育,裂隙众多,且存在多个节理面交汇,易形成滑动面。
岩质高边坡崩塌特征和设计治理案例分析

边坡高度:约100米
添加标题
治理效果:有效控制了边坡崩 塌,保障了周边居民和交通设
施的安全
地质条件:岩质坚硬,裂隙发 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理位置:某山区
添加标题
边坡坡度:约60度
添加标题
设计治理方案:采用锚索加固、 喷浆防护等措施
边坡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影响因素: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
崩塌类型:包括 岩崩、滑坡、泥 石流等
破坏模式:包括 崩塌、滑移、倾 倒、坍塌等
影响因素:包括 地质条件、气候 条件、人为因素 等
治理措施:包括 工程措施、生物 措施、生态措施 等
岩质高边坡设计治理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
设计治理原则: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措施:加强监 测、预警和应急响 应
防治措施:采取工 程措施,如支护、 加固等
岩质高边坡设计治理技术措施
排水措施
排水沟: 设置排水 沟,将雨 水、地表 水等引至 指定地点
排水管: 安装排水 管,将地 下水、渗 水等引至 指定地点
排水孔: 设置排水 孔,将地 下水、渗 水等引至 指定地点
排水井: 设置排水 井,将地 下水、渗 水等引至 指定地点
排水泵: 安装排水 泵,将地 下水、渗 水等引至 指定地点
锚固技术:通过锚杆、锚索 等固定岩体,提高稳定性
排水技术:设置排水沟、排 水孔等设施,降低岩体含水
量
监测技术:安装监测设备, 实时监测岩体变形情况,及
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岩质高边坡设计治理发展趋势 与展望
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应用
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
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

灰 岩 . 4
l _ 8
5 l
4 8
3 0
2 0
2 5
l 5
3 . 2
2 . 2 . 2计算 工况 工 况一 ( 天 然工 况 ) : 自重 ( 天然 状态 ) ;
工况二 ( 暴雨工况 ) :自重 ( 饱和状态 ) ; 工况三 ( 天然 + 地震工况 ) :自 重 ( 天然状态 )+ 地震力 。 2 . 2 . 3 计算公式 滑移式危岩按下面公式一进行计算 :
2 0 1 6 年 1 2月第 3 6卷第 4期
四川 地质 学报
V o 1 . 3 6 N o . 4 D e c . ,2 0 1 6
危岩稳定性 分析 及崩 塌落石计算
许 可
(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 限公 司,成都 6 1 0 0 2 3)
摘 要 :随着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 、铁路等 工程 的兴建,崩塌 灾害 日益显著 。危岩稳 定性 分析及崩塌 落石计算的准确性 ,对防治工程设计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 工程 实例 ,对危岩进行稳 定性分析 并对崩塌 落 石进 行计算 ,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 关键 词:崩塌 ;落石 ;稳定性 ;计算 中 图分 类 号 :P 6 4 2 . 2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9 5( 2 0 1 6) 0 4 - 0 6 0 9 - 0 4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I 2 - 2 5
作 者简 介 :许可 ( 1 9 8 3 一) ,男 , 四川 成都 人 ,工程 师 ,长 期从事 岩土 工程 勘察 、设 计 工作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
2 危岩稳定性分析
崩塌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分析

崩塌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分析摘要: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都是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导致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建设工程出现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地理位置是地质结构复杂的山区,应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关键词:崩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引言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极为严重,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想要提升地质灾害治理的有效性,就必须打造完善的工程设计以及勘察体系,为后续的治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崩塌地质灾害的概念这里倒塌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塌方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滑坡和塌方中。
一般来说,大部分塌方发生在陡峭的斜坡上,坡度大于55度,高度大于30米,坡度极不均匀,坡度稍低。
从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来看,只有坚硬的岩石才能形成陡峭的斜坡,在这种斜坡上,如果岩石系统断裂发展,岩石的破碎可能会造成地质崩溃的危险。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看,在下列情况下,当岩层的结构剖面较低时,也可能出现地质崩损风险:(1)岩层向斜坡倾斜时,坡度大于45且小于自然坡度;(2)当岩层组2远离山坡形成倾斜脚的斜面;(3)当岩层有几组岩层,一组岩层朝向山坡时,坡度为25 ~ 65度。
(4)调整后的表面平滑弯曲;(5)山顶上有断裂带时。
特别重要的是注意到,正在进行的大地震和拆除行动、不正确的边坡挖掘和雨季的地表水收集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崩溃。
2崩塌成因分析2.1地形地貌崩塌所处地形地貌上为低山丘陵地貌边缘,高差可达80m,斜坡坡度25°~60°,坡面类型主要为直线型,这为崩塌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同时坡体在空间上多处呈“凹”型沟,在降雨条件下,周边降雨形成地表汇流在区内汇集,对于坡面尤其是坡底的冲刷作用加强,加上区内的花岗岩残积砂质粘性土利于雨水下渗,所以边坡在极端条件下易发生失稳。
2.2降雨持续性的暴雨是诱发崩塌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首先,降雨过程中雨水不断对坡面进行面状和带状的侵蚀冲刷,使得坡度变陡,地表径流侵蚀坡底,造成坡体处于临空状态,从而引发山坡土体崩塌;其次,雨水下渗会产生机械潜蚀作用,造成软弱结构面的软化,甚至是掏空,同时会降低山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力学性能,增加岩土体的容重,从而影响边坡安全系数;最后,雨水下渗的同时,会增大地下水压力,对岩土体产生浮托力,降低结构面间的摩擦力,从而导致强降雨期间更易发生地质灾害现象。
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要点及对策研究

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要点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9T10:22:07.5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李永云李毅[导读] 摘要:崩塌地质灾害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不仅会限制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而且还会威胁人员安全,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昆明 650217摘要:崩塌地质灾害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不仅会限制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而且还会威胁人员安全,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为此,应该针对崩塌灾害的情况进行有效治理,以降低工程项目的风险,防止发生重大事故。
但崩塌灾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给治理设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须对当前治理措施和技术进行全面优化与调整,达到增强整体的治理效果。
本文将对崩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的要点及对策,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对策;设计要点边坡在长期降雨和风化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较多的节理裂隙,裂隙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引发崩塌灾害,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提前做好有效的勘查工作,以确定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特点,以保障建设安全及整体效益。
崩塌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的特点,发生时会产生较大的垂直位移,且崩塌体在塌落过程中会造成撞击和破坏。
因此,崩塌灾害的治理设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崩塌灾害的特征、规模、破坏模式、灾险情等,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防治,以提高治理设计的实效性,和边坡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做好相关的风险管控。
一、崩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灾害是内因(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外因(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共同作用下引发的。
(一)内因岩土类型: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一般岩性坚硬各类变质岩、火成岩及沉积岩(如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等)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而泥灰岩、页岩、泥岩等岩体及松散土体往往以剥落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 β
4.0 4.0 4.0
水平地 震系数
空间形状参数 崩塌体坡高 n(m) 48 崩塌体宽 B (m) 2.6 2.2 1.5
崩塌发生指 数 Kb 值 20.49 26.41 50.56
备 注
0.45
62 51
按表 2 崩塌发生指数该区发生崩塌的可能性为中等,与由规范计算出的结论相同。 5、结语 本文中提出的针对危岩崩塌的风险评价方法, 并以驼梁地区危岩崩塌为例进行了风险评 价,该区段治理施工后稳定性良好,没有发生任何崩塌灾害迹象。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研究 思路对于其他危岩崩塌的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Oldrich Hungr. A re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slides of the flow type[J].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science,2001,17: 221-238. [2]胡厚田.崩塌与落石[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3]唐红梅,易朋荧.危岩落石运动路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18-21.
Kb = K1 K 2 K3 =
n(1 + η ) L ⋅ (B − b) δLBh B
当分离结构体无悬空问题时 b=0,这是最普遍的地质边界条件。发生崩塌综合因子为:
Kb = n
(1 + η ) α h n (+η ) ⎛ α ⎞ ( )⋅ = ⎜ ⎟ ⎟ γBh β B γB 2 ⎜ ⎝β⎠
上式中 为水平地震系数,可查表获得其它参量。为使用该因子的概念明确,可称该 综合因子为崩塌发生可能性系数。 我们将上式用现场发生崩塌地段的崩塌堆积及其发生地点来校核, 包括本次现场崩塌调 查去检验, 该式与实际发生崩塌结果相符。 多个崩塌现场检验计算结果可总结为表 1 所列的 几种发生崩塌难易程度分级界限。 实际上对于同一质条件下, α , β ,η , γ 等地质参数可以认为是常量:
表 1:崩塌发生可能性系数对崩塌发生可能性判别表 指 数 范 围 崩塌可能性
Kd ≻ 100
崩塌发生可能性大
20 ≤ Kd ≤ 100
崩塌发生可能性中等
Kd ≺ 20
崩塌发生可能性小
3、工程实例 3.1 工程条件 以河北驼梁山区为例,滑坡地带为基岩裸露区,全区为太古界条带状混合岩系覆盖, 该 混合岩中偶见斜长角闪岩带状残留体。本区东邻呈 NNE 走向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新华夏 构造形迹分布广,以断层或压扭性挤压破碎带为主,深切冲沟与其构造线相吻合。 3.2 关于参数取值问题 该区包括山体、冲沟两个地质单元。共有 3 处可能崩塌体,按“地质灾害评估规范” 地 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公式: Y=0.62D+0.38R ………………………………………(2) 式中,D—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 R—降水量指数。 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按“地灾评估”规范表 3 给定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5 级标准确 定为属于“地质环境较复杂”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 D 的基本分值为 0.75,附加分值 为 0.006;降水量指数由多年平均降水量 800mm 和最大日降水量 95mm,确定降水量指数 R 为 0.825。求得:Y=0.71 故按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指数确定“可能性中等” 。 此外,按前面总结提出的崩塌发生可能计算式(1) ,把该区 3 处崩塌危岩体逐一计算, 其结果列于表 2。 表 2 该区崩塌发生系数计算结果表 崩塌 点编 号 1 2 3
位体积的量 m= γ Bh。有时,陡坡岩体分离结构体处于悬空状态,如果分离体悬空部分的宽 度为 b,则悬空对崩塌产生的影响为
B −b 。综合上述两种空间位置影响因素,则崩塌分离 B
体的空间位置因子应为: K2 =
n B −b 。一般情况下常常无悬空条件,当 b=0 时,则空 γBh B
间位置因子: K 2 =
单体危岩崩塌定量计算方法与治理设计中的应用 —以河北驼梁山区为例
曹洁 吴献峰 董兆祥 冯鹏 050031 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工程 河北石家庄
摘要: 危岩是山丘地区陡高边坡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多组岩体结构面相互组合构成稳 定性较差的岩体称为危岩体, 危岩体失稳、 运动即为崩塌。 本文以驼梁地区危岩崩塌体为例, 提出了定量计算危岩崩塌的风险评价方法, 可为危岩崩塌灾害影响区的城镇建设和规划提供 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和减灾防灾。 关键词:危岩崩塌 风险评估 崩塌发生可能性系数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 Unstable rock is the hilly areas of high slop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one type of rock mass structure surface combinations with each other to constitute a poor stability of the rock known as a dangerous rock mass. Dangerous rock mass instability sports is the collapse. Tuoliang unstable rock collapse in body, for example,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unstable rock collapse,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disaster-affected zone of unstable rock collaps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void the risk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Keywords : collapse of unstable rock;risk assessment; the possibility of collapse occurred factor 1、引言 目前,针对崩塌灾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崩塌的形成和破坏机理研究、勘查评价、 治 理技术手段等方面, 风险评估主要集中于对崩塌灾害的小比例尺区域性风险评估, 对单体灾 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河北省驼梁地区危岩崩塌灾害为例, 采用一种较新的计算方 法,对危岩失稳的发生概率进行研究,是一种更为精准的判别方法。 2、地质灾害评估量化指标的确定及影响机制分析 2.1 衡量岩体崩塌的定量指标的确定 由崩塌发生的机理分析可知, 影响崩塌的因子可分为:○ 1 陡坡岩体分离结构体的形状因 子;○ 2 分离结构体的空间位置因子;○ 3 缓倾结构面的产状因子。 ○ 1 结构体的形状因子 如图 1 所示,如果用 h、B 和 L 代表平行六面体 的垂直高度、垂直于坡面方向的宽度和在斜坡走向 上的长度,h 愈大,分离体倾倒力臂越大,B 愈大抵 抗 分离体 向临 空方 向翻 滚的 力矩 愈大 ,所以
η
即⎜ ⎜
⎛ α ⎞ (1 + η ) ⎟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β⎠ γ
∴ Kb = C
n (1)说明,对于地质条件一定的区域,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则取决于崩 B2
塌体的所处坡高和宽度尺寸。 2.2 崩塌发生可能性的判别 利用上述崩塌发生可能性指数, 经本次和以往现场对崩塌的堆积和危岩体的地质调查与 各个因子状况核对,初步给出经验判别表。
K1 =
h 可以表征几何尺寸对分离体发生翻倒难易 B
和制约机制。
图 1 缓倾结构面倾向山体的崩塌体示意图质 ○ 2 分离结构体的空间位置因子 由于结构体所处的位置离坡脚愈高, 同一地震烈度及地震力下水平位移愈大, 水平运动
的动量愈大,相反,抵抗这种水平运动的是岩体的质量 m= γ LBh。若分离体所在的坡高为 n, 则 n/ γ LBh 表示了分离结构体空间因子的一个侧面。设 L=1,把崩塌体简化为平面问题,单
单体危岩崩塌定量计算方法与治理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曹洁, 吴献峰, 董兆祥, 冯鹏 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工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2012(1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2132758.aspx
n γBh
3 缓倾结构面倾角因子 ○ 前以述及, 斜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缓倾结构面控制, 根据野外观察所发生这类地质 条件下,坡角是发生崩塌的有利因素,缓倾反倾角为不利因素,故缓倾结构面倾角因子:
K3 =
α β
4 地震烈度因子 ○ 地震是任何地质条件下岩体失稳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地震对崩塌发生的主要影响是对分 离体产生附加水平地震力的作用, 即其它影响因素都对崩塌体产生作用的同时, 还增加了水 平地震力的作用。故地震烈度因子应为:K3=1+ η 综合以上 3 个影响因子对崩塌的作用,衡量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指标 Kb 应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