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读懂诗歌

合集下载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中段)第1讲快速读懂诗歌一超能补白

(高中段)第1讲快速读懂诗歌一超能补白

有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比较委婉,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怀古伤今, 或借古讽今……我们要熟悉诗人常用的间接抒情的方式,除此之外,诗人有时 或正话反说,或运用设问反问,使情感表达含蓄。例如“勤王敢道远,私向梦 中归”一句中的“敢”应理解为“岂敢”;“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一句 中的“敢”也应理解为“岂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 句中的“可堪”应理解为“不堪”;“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 句中“忍看”应理解为“不忍看”……考生平时要对诗人常见的抒情方式进 行梳理,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以上括号中的问题,便是省略和跳跃所形成的“空白”所在,补充如下, 诗意就清晰了:
昨夜雨疏风骤,(我昨夜)浓睡(今晨)不消残酒。(我)试问卷帘人(窗外海棠 花如何),(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我想:一夜风雨,海棠焉得依旧?于是急 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又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该诗首句说洛阳城里逢秋至,次句言欲作家书心潮翻滚,第三句(写好家 书之后此为诗意跳跃处)说担心话没说完,末句说临近带信人出发时又把信拆 开来看。应该说这首诗是很平易的。可是,不少考生由于不能看出第二句和 第三句之间有“写罢家书”这个跳跃,导致诗意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对所 问“本诗写了哪个细节”也就只好应之茫然。
不少考生对这首词理解不透。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未能联系作者所处时 代、时局来解读诗意,二是学生对辛词好用隐喻的特点不了解。在这首题为 “送人”的词中,作者不止抒发了离情别意,更隐喻性地表达了对“带雨云 埋一半山”(朝廷中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的时局的忧虑,含蓄地抒 发了对时局国事艰难(“风波恶”)的忧虑之情和对自己理想抱负难申(“行路 难”)的愤慨之情。因此,在读诗时我们应该能联想、补充关于时代和作者的 背景性知识,以全面准确地把握诗(词)意内涵。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课堂巩固】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2012江苏)P148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梦江南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韦庄,五代时“花间词”代表
题材:闺怨词
看作者
• • • • • • • •
特定内容
(2)答: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 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 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 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 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P143 练中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 答案 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 写边塞风景。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词鉴赏之读懂诗歌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补充省略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还原语序—重要词语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一)词类活用。

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二)古今异义。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三)省略跳跃。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语序倒装。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补充省略------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bì]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全诗诗意为:山泉沟壑像飘带萦绕着茅屋书斋,墙头长着幔帷一般的薜荔,云霞就像是从薜荔中升腾起来的一样。

刚下过雨的竹林和夕阳映照下的山峦多么叫人喜爱。

悠闲的白鹭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

家童正在打扫爬上滕萝的小径,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了会面的日期。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联想与想象,扩充内容,将诗的语言变成散文的语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高中 语文:读懂诗歌

高中 语文:读懂诗歌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春夜喜雨: 春夜降雨的喜悦之 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思念家乡。 征人怨: 征夫长期守边,辗 转不能还乡的怨情。
如何读懂诗歌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初步读懂诗歌的方法、步 骤。
2.通过高考试题进行夯实、反馈。
一、读标题
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类 型、诗歌的思路等)。 古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人 肠”等词,下面这首宋诗,然后 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的情感。
本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祖国山河 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 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 宣泄了亡国之恨;第四句“望”字写出 对收复失地的期盼,“又”字则曲折的 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 埋怨。
三、看注解
• 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 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 帮助解读诗词,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 案。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 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抓一抓 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 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 抓写景( 特点的词语; 抓写景(人、事、物)特点的词语; 抓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抓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诗歌语言 的暗示性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是一种“ 是一种“怀孕的静 ——钱钟书 默” ——钱钟书
……
14
情、景两端
17
辨一辨 明关系: 明关系: 物之间的关系; 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 各联(各句) 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 理关系 :托物言志 因事说理 借景抒情 递进 条件 假设 目的 分总 顺承 其他逻辑 • 顺意(顺向) 顺意(顺向) 逆意(逆向) 逆意(逆向)
18
顺向(顺意:景与情的和谐 ) 顺向(顺意:

5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茅茨: 茅茨: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有效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能力要求
E、鉴赏评价。指对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价。 鉴赏评价。指对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价。
鉴赏评价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2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打乱语序。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3
特点: 特点: 写诗)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打乱语序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事悠悠, 满目秋。 怀乡访古事悠悠 独上江城满目秋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暮吹惊红叶, 寒云压旧楼。 萧萧暮吹惊红叶 惨惨寒云压旧楼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凄凉谁与问 无复更风流 故国凄凉谁与问 人心无复更风流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王珪时任北宋左相,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合理地“想入非非” 理智地“适当发散” 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
唐人(所有诗人)作诗,最重诗题! 唐人(所有诗人)作诗,最重诗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时间 事件、题材、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事件、题材、主旨等 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
历史上曾有“南渡之后, 历史上曾有“南渡之后,堪与山 阴放翁媲美者,唯霁山也” 阴放翁媲美者,唯霁山也”之说 。 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 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 凄凉孤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 飘泊无依之感 国破家亡、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
21
题目…… 看:题目…… 抓:景、情 明:关系
溪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解:林景熙( ),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注解:林景熙(1242~1310),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 ),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 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 隐居于平阳白石巷。 隐居于平阳白石巷。
23
附录: 诗歌的题材及主题
24
(1)写景抒情诗 如杜甫《登高》 登岳阳楼》 (如杜甫《登高》、《登岳阳楼》),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 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文言文(词语、 文言文(词语、 语序、省略) 语序、省略)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 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正在) ,(因为我 昨与故人期。 因为我)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明)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作诗不过情 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 弄清了景和情, 弄清了景和情,也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
15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情、景二端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事 物(人)
春风湖上亭, 系离情。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是春风湖上亭, 离情。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久住浑相识,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相识, 频啼四五声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借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 借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巧 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 恋之情。 恋之情。
20
鉴 赏 程 序 ( 走 进 诗 歌 )
• 看一看 • 抓一抓 找启示:题目、诗序、注释、 找启示:题目、诗序、注释、作者 寻突破: 寻突破:抓词语的暗示
找出写景 找出写景(人、事)的词语、 的词语、 找出直接写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找出直接写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 • 辨一辨 明关系: 明关系: 之间的关系; 明确人 明确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联 各句) 各联( 明确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
11
临江仙 [宋]侯蒙 宋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解】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注解】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 临江仙》词题其上。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 举登第,官至宰相。 举登第,官至宰相。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省略很多信息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崔护《题都城南庄》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 不知人面去何处, 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春风(
10
2009四川高考 四川高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泪尽胡尘里 又一年
9
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全国2)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贾岛《题李凝幽居》 贾岛《题李凝幽居》 幽居 周密《 周密《夜归》 (1998年全国卷) 年全国卷) 年全国卷 年四川卷) (2006年四川卷) 年四川卷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年广东卷)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2005年广东卷) 登楼怀归 年广东卷
事悠悠、 景:事悠悠、满目秋
萧萧、惨惨、凄凉…… 情:萧萧、惨惨、凄凉
19
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 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 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 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 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 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 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 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16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情、景二端
孤 雁
杜甫
事 物(人)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一片影, 万重云?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哀多如更闻。 多如更闻。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无意绪,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 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 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 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