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语文 4.9.1《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一练(教师版)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氾.(.fàn)南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不知(zhì)B.若不阙.(què)秦秦伯说.(yuè)若舍.(shě)郑微夫(fú)人之力C.越国以鄙.远(bǐ)设版.(bǎn)戍.守(xù)杞(qǐ)子D.失其所与.(yù)许君焦、瑕.(xiā)敝(bì)之逢(páng)孙答案:A(Bquè应为"jué",Cxù应为"shù",Dyù应为"yǔ")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特指从属二主)以乱易.整,不武(替代)亡郑以陪.邻(增加)B.郑既.知亡矣(既然)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今急而求子.(对男子的尊称)C.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辞.曰(推辞)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D.敢以烦执事..(做这件事)又欲肆.其西封(扩张、延伸)许.之(答应)答案:B(“既”应为:已经,副词)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A.秦伯说.(通“悦”,高兴) B.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C.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D.又欲肆.其西封(通“私”,私自)答案:D(不是通假字,“扩张、延伸”之意)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答案:D(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的副词,还是;余为代词)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夜.缒而出”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共其乏困..B.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C.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 D.秦伯说,与郑人盟.若不阙.秦答案:C(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晚上;“东”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东边。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练习题:第4单元_烛之武退秦师_训练—落实提升_word版有答案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读音并改正。
氾.南(fàn)佚.之狐(yì)逢.孙(páng)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ù) 共.其乏困(gòng)杨孙戍.之(shù) 夫.晋,何厌之有(fū)【答案】“与”读yǔ,“共”读gōng,“夫”读f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65】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因人之力而敝.之B.晋军.函陵C.邻之厚.,君之薄也D.烛之武退.秦师【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B项,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
【答案】 D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76722066】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C.越国以鄙.远鄙:卑鄙D.与郑人盟.盟:动词,结盟【解析】C项,鄙:动词,把……当作边邑。
【答案】 C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导学号:76722067】(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4)______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_,不武。
【答案】 (1)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6~9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君焦、瑕 许:动词,许诺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而:表承接的连词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之:结构助词,的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既:相当于“……以后” 【解析】 C 项,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苏教版-语文-高一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基础测试1.下列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烛.火|翠竹.郑伯.|柏.林缒.城|堕.落B.散佚.|游弋.盟.誓|萌.动戍.守|别墅.C.陪.邻|蓓.蕾与.会|玉.成肆.虐|肄.业D.薄.弱|泊.位城阙.|乐阕.游说.|叙说.解析:A项,依次读:zhú|zhú,bó|bó,zhuì|duò;B项,依次读yì,ménɡ,shù;C 项依次读péi|bèi,yù|yù,sì|yì;D项,依次读:bó|bó,què|què,shuì|shuō。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来,共其乏困...B.行李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东行道路上的主人;B项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使者;C项戍,古今同为:“戍守”;D项夫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敬称,古义:那个人。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如:像B.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词C.唯.君图之唯:只,只是D.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解析:A项,“如”应为“赶上”;B项,“是”应为“这”;C项,“唯”应为“语气词,表希望”。
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高可二黍许.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越国以鄙.远先帝不以臣卑鄙.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解析:A项,前“答应”,后出自《核舟记》,意为表约数;B项,前“灭亡”,后出自《陈涉世家》,意为“逃跑”;C项,前“以……为边境”,后出自《出师表》,意为“见识浅”;D项意义相同,意为“无,没有”,后句出自《岳阳楼记》。
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3

双基限时练(十三) 烛之武退秦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èr)B.夜,缒.而出,见秦伯(zhuì)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ɡōnɡ)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fénɡ)答案 D2.下列句子朗读时节拍划分不正确的一句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是/寡人之过也C.子犯/请/击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 D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答案 C4.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邻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答案 D5.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C.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D.有狼当道,人.立而啼解析D.人:名词用作状语,像人一样。
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D6.对以下几句烛之武的话,秦王听后的心理活动应该是什么?请仿照示例,写一写秦王当时的心理。
示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那是自然,是事实,很诚恳。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2)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示臣服?但这并不重要,我要的是土地。
没有益于我?这倒要听听。
(2)挑拨离间?但确有道理。
那晋国,我很不放心。
7.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赞扬烛之武的话,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大兵压境,国家危难之际,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义”,不顾年老体衰,临危受命,出使秦营;“大勇”,“夜,缒而出”,迎着秦兵而去,气定神闲,踌躇满志;“大智”,面见秦君,一番慷慨陈词,侃侃而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专题4 第13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专题四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跟踪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 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C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我不能早点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请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其他国家把远地来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怎么能陪伴着你的邻国来灭掉郑国呢?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倘若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郑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晋国)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自己的疆界之后,再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解析:B项,“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陪”是增加的意思,句意为: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答案★★:B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左传》的“传”意为注释,《左传》是一部给儒家经典《春秋》作注解的史书。
C.《烛之武退秦师》是编者后加的。
对于古代一些原本没有题目的文章,编者一般会将其首句或中心事件作为标题。
D.《左传》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解析:《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的。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解析:D项,“既”意为“已经”。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过关练习

3.召有司案图()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五、一词多意
之 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
()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何厌之有()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书 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
奏 1.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
顾 1.顾吾念之()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引1、引赵使者蔺相如()2、左右欲引相如去
()
3、相如引车避匿()
幸1、则幸得脱矣()2、而君幸赦臣
()
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2、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1、相如因持璧却立()2、不如因而厚遇之
()
3、因跪请秦王()
4、因宾客至蔺相隔如门谢罪()
六、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
2.秦御史前书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6.怒发上冲冠
()
7、左右欲刃相如()8、而相如廷斥之()
9、间至赵矣()10、宁许以负秦曲
()
七、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烛之武退秦师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烛之武退秦师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苏教必修3苏教XXXX年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烛之武退秦师第2课时测试与反应苏教版必修3(分值:60分)一、根底知识(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贰.于楚(èr)氾.南(fàn)缒.而出(zhuì) 越国以鄙.远(bì)B.君之薄.也(báo) 为晋君赐.矣(cì)许君焦、瑕.(xiá) 不阙.秦(jué)C.肆.其西封(sì) 杞.子(qǐ)戍.守(shù) 逢.孙(pánɡ)D.共.其乏困(ɡōnɡ) 朝济.而夕设版焉(jǐ)失其所与.(yǔ) 不知.(zhì)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拜见B.吾不能早用.子用:重用C.朝济而夕设.版焉设:建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敢以烦执事..B.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之往来D.子犯请击.之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烛之武退.秦师②阙秦以利.晋B.①越国以鄙.远②秦军.氾南C.①既东.封郑②与郑人盟.D.①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②君之薄.也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答复5~8题。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C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6.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 ①何厌之.有②子犯请击之.C.⎩⎪⎨⎪⎧ ①君知其.难也②吾其.还也D.⎩⎪⎨⎪⎧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越国以.鄙远7.结合全文,谈谈《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技巧和说辞技巧。
高中语文 专题4 寻觅文言津梁 第13课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4 寻觅文言津梁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苏教必修3苏教第13课 烛之武退秦师一、语基扩展1.以下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 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秦伯说C.⎩⎪⎨⎪⎧ ①惟君图之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不阙秦,将焉取之D.⎩⎪⎨⎪⎧ 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选B B .“共〞同“供〞,“说〞同“悦〞;A.“已〞同“矣〞;C.无通假字;D.“知〞同“智〞。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①越国以.鄙远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 .①郑既.知亡矣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 .①且.贰于楚也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 .①臣之.壮也 ②行李之.往来 解析:选C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C 项,连词,而且/连词,况且。
A 项,均为连词,表顺承。
B 项,均为副词,已经。
D 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 .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 .本文除去主体说辞局部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解析:选A 应为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从反面。
4.以下诗句中吟咏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随堂检测
一、注音
贰.()于楚函.()陵氾.()南佚.()之狐瑕.()缒.()而出鄙.()远阙.()秦杞.()子逢.()孙戍.()守敝.()之
二、文学常识
《左传》又名《》、《》,是我国历史著作。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的著作,它们被称作“”。
这三部著作也同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左传》记载了鲁哀公元年至鲁隐公二十七年共255年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左传》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对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它被认为是后代叙事散文的典范。
三、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1、无能
..为也已
2、舍郑以为东道主
...
3、行李
..之往来
4、微夫人
..之力
5、亦去.之
五、选出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
⑴以.其无礼于晋⑵敢以.烦执事⑶越国以.鄙远⑷阙秦以.利晋⑸不赂者以.赂者丧⑹以.地事秦⑺秦以.攻取之外⑻苟以.天下之大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 B.⑴⑹/⑵⑺/⑶⑷/⑸⑻
C.⑴⑸/⑵⑹/⑶⑷/⑺⑻ D.⑴⑵⑸⑹⑺⑻/⑶⑷
六、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七、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肆其西封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C.越国以鄙.远 D。
烛之武退.秦师
八、解释下列词语
其又欲肆其西封()焉子亦有不利焉 ( ) 君知其难也 ( ) 将焉取之 ( )
吾其还也 (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
以其无礼于晋 ( ) 且焉置土石 ( )
失其所与 (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
然不以为然因因人之力而敝之
輮使之然也因地制宜
欣欣然、飘飘然
然郑亡
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且君尝为晋君赐也故人西辞黄鹤楼
年且九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九、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许.之
夜,缒.而出焉用亡郑以陪.邻
郑既.知亡矣且君尝为.晋君赐.也
朝济而夕设版
...焉何厌.之有
肆.其西封.与郑人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以乱易.整
失其所与.
十、翻译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3.君尝为晋君赐,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夫晋,何厌之有?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贾三人卖药于市。
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
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良不良应之。
一人不取良,唯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中文键盘。
于是争趋之。
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
其兼取者稍缓,再期亦富。
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请益.之则益之益:②于是争趋.之趋:
③再期.亦富期:
2.对“其门之限月一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家规定一月做一次买卖。
B.他的门限期一个月换一次。
C.他的门槛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
D.他的门前的界限一个月改一次。
3.对“旦食而昏不足”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早饭晚饭都吃不饱。
B.吃了早饭没晚饭。
C.每天吃早饭时就精神不济。
D.天天吃饭都吃不饱。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三
传》
三、已通矣,共通供,说通悦,知通智
四、无能古:没有能力今:形容词,以为古:把。
作为今:认为,行李古:使者今:
行人所带物品,夫人古:那个人今:男子配偶,去古:离开今:到某处去
五、C
六、B
七、B
【创新能力训练】
1.①益:增加②趋:去③期:满一年
2.C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