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机制

合集下载

论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机制

论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机制

1 ) 重 大 突 发 事 件 中 政 务 微 博 的传 播 策 略 研 究 。 此 类研 究 围绕传 播 内容 、 语 言策 略 , 从传 播 学 、 语
言学 、 公 共关 系学 的角 度展 开操作 层 面的探讨 , 在
研 究范 式上 注重对 重 大突发 事件 的 田野 观察 与 实
带来 的舆情 风 险 。 提 高政 务微 博在 重大 突发 事件 上 的舆 情 应对
图 2 监 测 流 程

舆情简报 \ 2 . 负面舆情 \
2 0 I 3年Biblioteka 第 5期 贵 州民簌大学学报( 哲 学 社 会荆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Gu i z h o u M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 1 S o c i a l S c i e n ( e )
和引导 上极 为被 动 , 加 大 了重 大 突 发事 件 给 政 府
台被 用来 发布 紧 急 消息 , 并 对 信 息 发 布建 立 了安 全 的监管 体 系 。此 外 , 俄 罗斯 、 印度 等 国家也 重视
突 发事件 中 T w i t t e r 的应用 。 在国内, 相 关 学 术 研 究 主要 聚 焦 于 三 方 面 :
转 型期 的中 国在某 种程 度上 已经进 入风 险社
会, 重 大 突发事 件 引发 的 “ 肉搏 式 ” 舆 情 危 机 一度
应对机 制 的具体 构建 还属 于“ 盲 区” 。
在 国外 , 政 务微 博 在 重 大 突发 事 件 中 得 到 高
呈现 出失控 和失 语 , 对 政 府执 政 能 力 提 出 了严 峻 考验 , 在 传统媒 体 无 法 成 为 即 时应 对 通 道 的 背景

坚持依法治网引导网上舆论

坚持依法治网引导网上舆论
依法治国,就要依法治网。依法治网就是要用法治的 思维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重点是按照科学立法要求加强 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制定法规,完善制度,坚持依法约束、 依规管理,将网络监督纳入法治化规定。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加以约束,使网络舆情的监管法制化、有序化。通过制 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界定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信 息与保密信息、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 击的界限,合力界定非法信息的范围。针对当前网络舆论 中存在的某些侵权、诽谤、无序现象,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 加以防范和调控,从保护和规范群众网络监督权的角度出 发,明确网络舆论监督权的法律界限,包括保护群众网络 监督权的法规条例以及禁止性规范和惩防措施。加强网 络社会治理,确保互联网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坚持科学管 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落实《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 决定》等法律法规,加快网络法治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 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 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效能,用法治 来规范网络空间行为。
若干问题的解释》,标志着对网络消极现象从被动应对变 成主动依法治理。2014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 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 规范,对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提出了 必须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资质等明确管理要求,实名制及相关资质的要求也在促进 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在突发事件的宣传 报道和应对处置中,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 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主管部门要第一时间与同级 党委宣传部门对接,提出处理意见,安排主流媒体第一时 间深入采访,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让人们了解真实情 况,减少各种猜测,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回应大众关 切,帮助政府迅速向公众传达重要的建议和要求,做到关 键时刻不缺位、重大问题不失语、回应社会不偏移。

从微博热点事件看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

从微博热点事件看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
明的 5 A特点 : A n y o n e , A n y w h e r e , A n y t i m e , A n y t h i n g , A n y w a y , 用户可以随时 随地 的发 微博并 随时 与自己的关注者互动 , 除此之
演化成 为网民对政 府部门公信力的质疑。
解 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 传达党和 政府的声音 、及时公布相关数据 和事件 ,
从而进行 网』 一 知晓 、 网 下 解 决 问 题 的 相 关
” ,
“ 郭美美事件 ” 被 定 义为 “ 微 博 炫 富
达到5 . 3 8 亿 ,瓦联 网普及率为 3 9 . 9 %。 而 在5 . 3 8 亿 的 网民中微博用户数 达到 2 . 7 4 亿, 较 2 0 1 1年底增 长 9 . 5 %, 网民使用 率 为5 0 . 9 %, 比 2 0 1 1年底增 加 2 . 2个 百分 点。 其中, 手机 网民中的微博 使用 人数达 1 . 7 0亿 , 使用率相 比半年前 提升 5 . 3个百 分点至 4 3 . 8 %, 是使用率增 幅最 大的手机 应用 。 这 组数据不但说 明如今新媒体发 展迅速 网民数量大 , 还表明微博作为新媒
体 已受 到广 大 网 民的 强 烈 推崇 。
她 的最初微 博身份认证 为演员 , 其
起初的 目的不过是娱乐炒作 , 而在这起娱 乐炒作 中红 卜 字会受到重大 的负 面影 响。
其 中有 网 民混 淆 了 中 同 红 十 字 会 中 国
微博。 政 务微博有舆情危机公关 的作用 , 通过微博 回应 网络盛传 的负面新 闻 , 应对
传媒e 时 代l N E W S W O R L D
2 2 日在 其 网 站 发 布 声 明 , 这 一 步 在 时 间 上

着力提升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力

着力提升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力

会 关切 , 正确 引 导 社会 舆 论 ” , [ 1 ] 对各 级 领 导 干部 利 用政 务微 博 保 障公众 知情 权 , 及 时发 布权 威 、 准 确人 为本 的沟通 理 念
政务 微博 是 党政 领 导干 部 与公 众有 效 沟通 的一 消息 , 指 明 了方 向 。因而 , 提 升政 务微 博 的舆 论 引导 种手 段 。 提 升政 务微 博 的舆论 引 导力 , 要 求党 政干 部 能力 , 引导网络舆论走 向, 必须在政务信息透明的基 必须 树立 正 确 的政 治 沟通 理念 , 具 体包 括 : 础上 , 以开 放 的态 度 , 以公 众 为 本 位 , 主 动公 开有 关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4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项 目( 1 O j j D7 2 O O O 8 ) , 负责人冯俊 。 [ 作者 简介 ]罗俊 丽( 1 9 8 2 -) , 女, 土 家族 , 湖北宜 昌人 , 中共上 海市委党校党 史党建教研 部讲 师, 中国浦 东干部 学院、 中国
[ 摘要 ] 提升政务微博 的舆论 引导力 , 在认 识层面要确立 以人 为本的沟通理念 , 尊重公 众的信 息需 求与知情权 , 在“ 控制” 与“ 顺应 ” 中找到 平衡 点 , 将信 息的发 布与信任的建构相 结合 。在 管理层 面要健 全
组 织管理 系统 , 整合政务信息 资源, 建立全方位 的网络舆情 监控 、 分析 和评 估体 系, 加 强队伍 建设 和 日常 管理 。在操作层 面要 注重网络舆 情 引导的有效性 , 转 变话语 系统 , 及 时发布与 回应 , 坚持 实事求是原则 ,
政务 微博 是 指我 国党 政 部 门 ( 广义 上 也包 括 以 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强调政府信息公开 、 行 党政 干部 个人 实 名或 虚拟 名 ) 建 立 和经 营 的 , 以公 共 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性 , 要求“ 创新政务公开 事务 治理 为 主要 内容 的微 博账 户 。 作 为新 生事 物 , 政 方式 方法 。坚持 方便 群 众知 情 、便 于群 众监 督 的原 务微 博不 仅 在政 务公 开 、 倾 听 民意 、 树立 党 和政 府 形 则 , 拓宽 工作 领域 , 深 化公 开 内容 , 丰富公 开 形式 , 促 象 以及公 众政 治参 与等 方面 发 挥 了积极 作 用 ,也 是 进 政 府 自身 建 设 和 管理 创 新 ” , “ 抓 好 重 大 突发 事 件 党 和政 府实 行舆论 引导 的新形式 和重 要渠道 。 充分 发 和群 众关 注 热点 问题 的公 开 , 客 观公 布事 件 进展 、 政 挥政务 微博 的舆论 引导功 能 , 提升 政务微 博舆 论 引导 府举 措 、 公众 防范措施 和调查 处 理结 果 , 及 时 回应 社 能力 和水平 , 笔者认 为需从 以下 三个方 面着力 。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建设研究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建设研究
政 务 微博 的规 范化 建 设研 究
于燕萍
摘 要: 2 0 1 1 年开启政务微博元年 ,经过两年的大发展 时期 ,政务微博的数量 急剧攀升 ,同时在运营管理中也出现 了诸 多问题。本文 主要关注政务微博在 开通后 ,运营管理 中遇到的问题 ,并探寻解决对策。分析微博运营的特点 ,对政务微博 进行 准确的定位 ;提高运 营主 体的专业性 ;加强政 务微博 的规范化 、常态化建设 。 关键词 :政务微 博;特 点;问题 ;规范 政务微博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的有效方式 , 受 到了越 来越多 的社 会关注 ,各地政府机构 ,政府官员及公务员纷纷开通认 证微博 ,一时间 政务微博成为各地 、各部门、各层级信息发布的渠道 、为民服务的平 台 以及 政 民互 动 的 空 间 。 政 务 微博 _ 及 其特 点 政务微博是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 ,借助新媒体武装政府 、优化丰 富 政府为人 民服务 的特殊平台。它能更加及时有效指导科学发展 、推进政 府工 作,提升政府绩 效。 同时 它也是 现代 网络 和服务 型政府 、阳光政 府、责任政府 、诚信政府的有机完美结合 。
了解群众的 民意 ,实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4 、权威性 。它所发布的信息 是来 自政府本 部门 ,而不是 新闻媒 体
的报道转载转抄 。 5 、服务性。其 开设 目的在 于服务于政 府部 门,是政务 公开 的新 平 台,更好地为社会 为民众服务的互动平台。 … 二 、 当前 政 务 微博 存 在 的 问题 在政务微博数量迅猛增长 、党政部门和党政 干部开设微博 的热情不 断高涨的形势下 ,政务微博作为新生事物 ,在使用过程 中由于缺乏 相应 的制度规范 ,存在着一 系列的问题。主要问题 如下 : 1 、是政务微博命 名定位模糊混乱。很 多政务微博命 名随意性较大 , 不严谨 ,更有部分党政工作人员界定模糊 ,身份紊乱 , 个人 微博与职务 微博不分 ,影响了微博 的使用效果 ,进而影响政府形象 。 2 、是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营措施 。政 务微博 的运 营主体非 官方 ,没 有统一的网络运营机构 ,都分散 在不 同的微博平台上 ,这不仅给政务微 博的监管带来不便 ,同时也存在黑客攻击 ,平 台瘫痪 等突发性状况 的安 全隐患。 3 、 是 问政 的专业技 术性有 待提高 。有些 政务微 博存在 着 “ 僵尸 ” 现象 ,甚至开通后长期处于弃用状态 。问政言语 “ 官话 套话” ,有失亲 和力。 4 、是制度 和组织保障缺失 。有 些政务微博 的责任 、部 门联 动机制 不畅通 、投入不足 、人才 匮乏 、运行 制度 不规 范 、绩针 对 性 。

政务微博管理需加强

政务微博管理需加强

SECRETARY ’S COMPANION近年来,政务微博发展迅猛。

2014年7月2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26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19169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84377个,公职人员微博34792个;上半年政务微博发博总数2435万条,被转评3.17亿次,转评量接近过去3年的总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同期发布的《2014上半年度腾讯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15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8152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111728个,公务人员微博69796个。

政务微博数量之巨、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务微博运营趋向成熟,逐渐建立起了政府新媒体信息发布与公共关系的体制机制。

政务微博在沟通民意、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与此同时,一些经验教训也需要不断总结。

2014年11月份,一则政务微博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某地政法委微博发布消息称,该委一名干部“作风极不检点,与多名异性发生性关系”。

消息一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很快,该官微又公布了“自曝干部作风问题”的初步调查结果,称此微博是管理员王某在家使用电脑时违规留存密码,因夫妻双方在协议离婚时引发矛盾,其妻子登录上网刊发的。

涉事者王某被免职,调离工作岗位。

事实上,这并不是政务微博第一次抢占头条。

2014年6月2日,一网友在东洞庭湖保护区发现一处垃圾场,随后发微博@了当地市政府官方微博。

谁知,对方竟回复称其为“环保绿茶婊”(2013年兴起的一个网络词语,被认为带有侮辱性)。

市政府微博公然骂人?此事立即引发热议。

随后,该微博发表致歉声明,市政府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启动问责程序,当事人何某被免职降级,调离工作岗位;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市电子政务办主任和分管副主任进行诫勉谈话,提出批评。

更有意思的是,2013年10月,某市公安局微博发文详细描述了一无名女尸的大致年龄、衣着特征,并介绍说“此人为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

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提升基层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应走好“六步”

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提升基层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应走好“六步”
四、健全舆论引导联动机制
基层政府舆论引导要完善制度保障,健全组织机制,形成舆论引导的联动格局。根据“微时代”舆论引导面临的 新挑战和新要求,建立舆论引导快速决策机制,争取决策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畅通快速请示报批渠道。要 建立内部信息预警机制,特别是对辖区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要及时在单位内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提前预警;针对普遍问题、共性问题应制定相关的信息发布口径,建立口径库。要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组织网络 管理人员或借助专业的舆情监测机构,实时对网络舆情、媒介报道中涉及本单位、本辖区内的舆情进行收集、监
六、促进舆论引导科学化
基层政府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善于主动发声、积极引导舆论,及时帮助公众澄清模糊认识。特别是在推进社 会治理进程中,增强公众的主体意识,教育引导公众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监督政府和媒体行为,积极反应 社会热点事件,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要拓宽公众利益表达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主阵地作用和政务微博 、微信等新媒体即时互动的优势,通过设置网络信箱、在线互动、意见留言等方式,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咨 询、反映和解决问题。要畅通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县(乡、镇)长热线等公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充 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依法及时解决民生问题。
测,及时发现掌握舆情,加强分析研判,做到高效主动回应。
五、提高舆论引导灵敏度
基层政府要建立多媒体自我发声平台,并组建专职的运营维护团队,运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手段,筑牢网络舆 论引导阵地,掌握舆论主动权。要加强政府官方网站建设管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发布信息及时准确、强化版块服 务功能,以开设留言信箱、互动问答、网上查询等方式增强政府网站的互动功能,受理公众意见和问题,及时反馈 信息,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在突发事件发生或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时,善于借助新闻媒介力量进行社会宣传动员 ,广泛发动公众参与紧急救援、社会救助,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舆论氛围;面对公众质疑时,要公开、 公正、真诚地参与事件讨论,加强与不同诉求、不同层面公众的沟通,维护好公众利益,凝聚社会正能量。

有限效果论对政府利用微博进行网上舆论引导的启示

有限效果论对政府利用微博进行网上舆论引导的启示

“ 传播可控思想 ” , 使片面强调大众传播的 巨大影响力的观点
得到 了修正。现今 , 我 国的传播事 业发展时 间轴 比之西方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相对滞后 , 但整个 发展的过程却有 阶段 相 似性 。在 改革 开放之前 以及改革开放初期 , 以党报 党刊为首 的大众传播业 长期 发挥着 党 和政府 喉舌 的作 用 。但短短 的
有 限效果 论是传播 学发展 历程 中的一个重要 的理论 成 果, 对新 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 的发展都有 着重要的影 响。虽 然有限效果论诞生 于上个世纪 四十年代 的美 国, 但对今 时今
I收稿 日期] 2 0 1 2一1 0— 3 0
[ 作者 简介】 王
黎( 1 9 8 2 一) , 女,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统战教研室教师。
… …
日的我国整个 网络舆 情工作仍有 着重 要的理论指导 意义 , 主
要基 于 以 下 理 由。
第一 , 微博具有 巨大 的传播力 , 已经 成为 中国最重 要 的 网络舆论场。在 国内, 网络 、 舆情二者已密不可分 , 网络已成 舆情之源 , 微博更是 源 中之源 , 微博 已成 为社 会舆情 重要 策
效果论 主要包含四个结论 :
①“ 政治既有倾 向” 假说 , 指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 前 已
有政治 态度。② “ 选择接触性” 假说 , 指人们 既有的政治 倾向 还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他们 的媒介接 触行为 。③ “ 意 见领袖 ” 和两级传播 , 指大众传播信息要经过意见领 袖这个 中间环节 再流 向一般 受众 , 即存在“ 两级传播 ” 模式 。④ 大众传播 的效 果类型 , 指大 众 传 播 最 主 要 的效 果 是 “ 强 化”, 其次是“ 结
美 国著名的数学 家、 社 会学家 、 社会 心理 学家 拉扎 斯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