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即学即练 快问快答:快速判断以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山不容二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内斗争
竞争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捕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食
即学即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下列生物之间
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
的是( )
A
A. 水稻和稗草
B. 猎豹和羚羊
C. 蜜蜂和油菜花
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同种生物之内的关系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牛吃草
捕食
蜘蛛捕捉昆虫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虫吃树叶
猫吃老鼠
斑马成为狮子的美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即不同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地下可达20米,可以更 多的吸收水分; 地上的植株部分矮小,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2. 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 作用
山底
南橘北枳
大林寺桃花
[ 唐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温度
温度还影响动物的形态以及生活习性。
沙漠阔耳狐,耳朵面积 大有助于散热
北极狐,皮毛层较厚、 耳朵面积小有助于保暖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限制了陆生生物的分布。
菟丝子寄生在植物表面 铁线虫寄生在螳螂体内
小狗身上的跳蚤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态环境场景。通过展示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思考。同时,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如校园内的植物、动物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在本节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出发,探究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生物如何影响环境。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如生态因素、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目标。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共同进步。
3.定期进行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即 生态因素 , 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土壤 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有 捕食 、 竞争 、 合作 和 寄生 等。
考点知识聚焦
() () () ()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二 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要有明确的 目的 ,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观察工具: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热点实验梳理
(2)实验设计遵循原则: ①对照原则: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都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 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 ③等量原则: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以消除无关变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可重复性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点拨】 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①如果实验有探究的问题或作出假设, 结论是根据结果对假设或问题作出的 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②如果只有实验设计和结果,则根据下
注意事项
列步骤得出结论:第一步:找变量;第二
①要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鼠妇的原因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步:找实验现象;第三步:找变量与实验
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2.调查法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要选取 一部分 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抽样 调查。 (2)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②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2015届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26页)

第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生物现象 海豚捕食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营养 特征解读 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 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鲸呼气时 产生雾状 水柱
人出汗、 植物落叶
呼吸 生物能进行________
考点聚焦
专项突破
第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例2 2014年8月14日,国家气候中心全国气象干旱监测表明
,辽宁省干旱面积和中旱、重旱规模已列全国之首。截至8月24
日,全省总面积 6275万亩农作物中受灾面积 2927.5 万亩,预计 今年辽宁全省粮食因灾减产100亿斤左右。从中可以看出( B )
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________ 废物
考点聚焦 专项突破
排出废物的方式多样,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呼 出气体和排汗等方式排 出废物
第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葵花朵朵 向太阳 种子萌发 成幼苗 种瓜得 瓜;一母 生 九仔,连 母十个样
外界刺激 作出反应 生物能对__________
与植物相比,动物对外 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更灵 敏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 始繁殖下一代 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 间,既有相同的特征, 也有不同的特征
生长 繁殖 生物能________ 和________
遗传 变异 生物都有________ 和________ 的特性
考点聚焦
专项突破
第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注意] 除上述生物特征外,生物还有其他特征,如除病毒
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合作、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二、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温度、水、阳光、空气、土壤等
三、生物与环境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影响
环境生物
适应
影响和改变
教学反思:
对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对生物这科的学习较陌生,要真正能掌握本节课知识,还是有难度的。
因此,教师要到达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理解,需要借助一些感性的材料,如:图片、收集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并制作幻灯片等,这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准备,节约课堂时间。
同时到达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学习,最终让学生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缺乏之处: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凑,教师引导时间和学生交流局部占用较多时间,课堂活泼,但掌控较差,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吸取经验教训,认清缺乏,扬长避短完善课堂。
第0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关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
课
的是 捕食 关系,此外还有 竞争 、 合作 、 寄生 ,等等。
时
阶
段
训
练
中
生态因素
常见实例
考 考 点 解
山坡向阳面植物生长比背阴面好;藻类植物在不同深度海洋 光
中的分层分布
析
非生
温度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随海拔高度不同,植物类型不同;蛇、青
课 时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基
础 通 关
课 时 阶 段 训 练
中 考
考点二 生物与环境
考 点
|考点聚焦|
解
析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与其 环境 的总和。
课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生活 和 分布 的因素。
时 基
3.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础 通
(1)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课
营养物质 维持生存
时
阶
段
训
练
中
(续表)
考
考
基本特征
特征解读
举例
点 解 析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 生物能进行__呼__吸___ 出 二氧化碳
鲸时常浮出水面换气
课
生物能排出__身__体___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 人出汗、排尿、呼出
时
基
__内__产__生__的___废__物_______ 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基
础
通
关
课 时 阶 段 训 练
中 考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考 点
|考点聚焦|
中考生物: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所有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
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C、生物都由细胞构成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2、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A。
动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B。
动物能够运动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3、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4、生物一般可不能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
生殖 B、新陈代谢C、遗传变异D、进化5、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桑椹、蝉、叫天子等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 A。
新陈代谢 B、生长发育C、反射D。
繁殖7、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A。
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9、天然林中的植被大都呈现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
造成这种层次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光照 B。
水分C、温度D、空气10。
a、b、c、表示三种生物,箭头表示物质流动的方向,图1—3中表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关系的是 ( )图1-311、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12、图1-4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依次是( )图1-4 A、捕食、竞争、共生、寄生B、共生、竞争、捕食、寄生C、共生、寄生、竞争、捕食D、竞争、捕食、共生、寄生13、生物既能习惯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第1讲 认识生物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清单
考点突破
实验突破
-22-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1)由实验目的可知, 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在该 实验中除A、B两区的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该实验设置 了对照实验。(3)在该实验中,唯一变量为光照。(4)探究实验除了 变量唯一外,还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以减 小误差和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5)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因此应该将玻璃板改为纸板,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答案】 (1)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是 光照 (3)光照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4)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5)玻璃板 纸板
知识清单
考点突破
实验突破
-19-
典例 (2019·山东聊城)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 的环境中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 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 区(如图)。
知识清单
考点突破
实验突破
-20-
第1讲 认识生物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清单
知识点1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考点突破
实验突破
-2-
营养 呼吸 产生的废物
外界刺激
知识清单
考点突破
生长 繁殖
遗传 变异
实验突破
-3-
知识清单
考点突破
实验突需营养,要呼气; 内产废物必排出; 外界刺激有反应; 能生长,可繁殖; 还有遗传和变异; 结构单位为细胞; 病毒特殊一边靠。
【答案】 C
知识清单
考点突破
实验突破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阳光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的强弱还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
点 知 生物都有遗传和 生物亲代和子代间性状的相似性来保证群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聚
焦 绝大多数生物由 自然界中的生物除 病毒 以外,其他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细胞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考点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考
活规律
点 知 识
温度 每种生物的生活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超出适宜温度范围对生物的生长、发 育、繁殖等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
聚
水 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焦 空气 生物需要从空气中摄取生命活动所需的必要物质
土壤 土壤中的无机盐可以为植物提供生命所需元素,土质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4.生物因素对生物具有影响:表现在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实 “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图乙表示 竞争 关系,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图丙表示 寄生 关系,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图丁表示 共生 关系,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曲线呈“同升同降”的特点。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
点 知
相适应的 形态结构 和 生活方式 ,这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例如,骆驼尿
识 液非常少,当体温达到40.7 ℃时才会出汗,这是适应干旱、缺水环境的表现。
聚 焦
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生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
并不是绝对地、完全地适应,更不是永久性地适应,且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
种
互助 种内互助和斗争都可以帮助种群更好地适应环境
考
内 斗争
点 知
捕食 一种生物(捕食者)以另一种生物(被捕食者)作为食物,以
识
获得其物质和能量的现象
聚 焦
种 竞争 两种生活有重叠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和配偶等,
间
以使得自身物种得到更好的发展
合作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有利的生活关系,两 者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
破 的鼠妇多。因此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有无)光 ,给鼠妇提供了其他条件相同且
适宜的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作为对照,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4.实施计划: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 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热 点 实 验 突 破 5.得出结论
图2-3
实验现象:发现在阴暗处的鼠妇数量明显多于明亮处的鼠妇数量。 得出结论: 光对鼠妇有影响,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
【规律强化】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①如果实验有作出假设或探究问题,结论是根据结果对假设或问题作出肯定或否 热 点 定的回答。 实 ②如果只有实验设计和结果,则通过判断实验变量和实验现象之间的关系(促进、 验 突 抑制、有影响、有关等),从而得出结论。 破
■ 提升设问
1.本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中考生物总复习
主题一 生物与生物圈
主 题 知 识 网 络
第 1 课时
认识生物、生物与环境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绿色植物 可以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
考
生物的生活需 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自养生物)
点
要营养物质
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从环
知 识
境中直接获取(异养生物)
(续表)
考 点
共生 两种生物生存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 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
种
知
A种生物(寄生物)生活在B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
识 聚
间
寄生 体表,A从B的体内或者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
焦
分开后对A生物不利而对B生物有利
【名师点拨】 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曲线图
考
点
知
识
聚
图2-1
焦 图甲表示 捕食 关系,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
【规律强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 点 知 识 聚 焦
实验突破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梳理
热 1.提出问题: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
点 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实 验
3.制订计划:要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设计 对照 实验。设
突 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
热 点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通过增加实验样本的方法来排除偶然性,
实 验
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突
破
2.实验中怎样才能确定对照组中只有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呢?本实验中应该注
意哪些变量问题?
热 点 实验中除探究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要相同且适宜,以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
实 验
影响。本实验中需要对鼠妇的生活环境进行查证,发现其大多分布在阴暗潮
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例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来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
环境,但是如果降雪推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天敌发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影响 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吊兰
考 净化空气等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点 ②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知 识 聚 焦
聚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细胞的呼
焦
生物能进行呼吸 吸作用)
生物能排出身体 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会不断产生废物,生物体可以及时将
内的废物 废物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的良好环境
(续表)
生物能对外界刺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称为应激性,不同生物应对外界
考
激作出反应 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不同
突 湿的环境中,因此设计对照实验时,除明暗不同外,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都应该铺
破 潮湿的土壤。
■ 情境变式题
[2019·济宁]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
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
热 点
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